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盖诗楼。。。。树林,树根快进来
楼主: 树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盖诗楼。。。。树林,树根快进来 [复制链接]

1831
发表于 2015-2-17 22:03 |只看该作者
作者:毛泽东

使用道具 举报

1832
发表于 2015-2-17 22:04 |只看该作者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

使用道具 举报

1833
发表于 2015-2-17 22:04 |只看该作者
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34
发表于 2015-2-17 22:04 |只看该作者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5
发表于 2015-2-17 22:04 |只看该作者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使用道具 举报

1836
发表于 2015-2-17 22:04 |只看该作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使用道具 举报

1837
发表于 2015-2-17 22:05 |只看该作者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使用道具 举报

1838
发表于 2015-2-17 22:05 |只看该作者
注释:

  1、别梦:指离别之后,不能忘怀,家乡与故人常出现在梦中。五代·张泌《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
  2、依稀:仿佛、隐约,不很分明。
  3、咒:诅咒、痛恨,这里只是恨的意思。
  4、逝川:流去的水,比喻流逝的光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一:“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5、故园:故乡,指韶山。
  6、红旗:革命的旗帜,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农奴:本指封建时代隶属于农奴主、没有人身自由的农业劳动者,此处借指旧中国受奴役的贫苦农民。
  8、戟:古代的一种刺杀武器。
  9、黑手:指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右派等黑暗势力的魔掌,喻反动派。

使用道具 举报

1839
发表于 2015-2-17 22:06 |只看该作者
10、高悬:高高举起。
  11、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12、为有:因为有。
  13、多:增强激励。
  14、敢教:能令、能使。
  15、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韵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16、喜看:高兴地看到。
  17、菽:豆类的总称。
  18、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19、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20、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840
发表于 2015-2-17 22:06 |只看该作者
10、高悬:高高举起。
  11、霸主鞭:指反革命武装,即蒋介石反动武装。
  12、为有:因为有。
  13、多:增强激励。
  14、敢教:能令、能使。
  15、日月换新天:谓半封建半殖民地韵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16、喜看:高兴地看到。
  17、菽:豆类的总称。
  18、千重浪:一层层波浪,喻指随风起伏的大片庄稼。
  19、英雄:此指新中国的农民。
  20、下夕烟:从黄昏时的炊烟和暮霭中归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841
发表于 2015-2-17 22:07 |只看该作者
 赏析: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同志1925年1月从上海回到韶山,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后又组织农会。1927年1月在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度回到韶山,组织农运工作的同志开座谈会,听取党支部的汇报。以后由于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没有回过韶山,直至解放以后1959年6月才回到韶山,在家乡住了两天,与故乡父老欢聚畅谈,这首七律就是25日深夜写成。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韶山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是一首在中国革命斗争性史上和中国文学史上永放光芒的不朽的史诗。这首诗不仅写了历史,还写了现实,写了韶山人民在革命时期出生入死的斗争,以及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韶山人民改天换地的英勇的斗争精神,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展现了新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的景象。

使用道具 举报

1842
发表于 2015-2-17 22:07 |只看该作者
诗一开头就说:“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逝川,是化用孔子的话,是说过去的日月。《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主席是说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自己为革命东奔西忙,而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在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但是韶山的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毫不妥协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主席离开家乡三十二年了,今天才回到韶山,看到的景象与以前大不相同了。韶山也像全国各地一样,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当前的大好形势,不禁回想起过去,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时期,韶山的人民真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斗争,从此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韶山的人民从来没有畏惧过。一方面是韶山的人民高举起红旗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一方面是反动派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对革命的人民进行血腥的镇压。韶山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是根本没有调和的余地的。他们从不气馁,从不退让,从不妥协,在他们的心里坚信一个真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韶山地区也像全国各地一样,推翻了三座大山,驱走了黑暗,那黑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今是社会主义的新天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变成了现实。主席在这里提出,就是要人民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是有着伟大的雄心壮志的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www.lz13.cn)读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主席一家就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出了何等伟大的贡献啊!过去了,旧社会的苦难的生活终于过去了,蒋介石的黑暗统治过去了,一切封建剥削制度都过去了,都成了历史的陈迹了。现在主席正在家乡的土地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象,韶山的人民从清早起就在田地里紧张地劳动着,现在是在夕阳之下,万物都将休息了,鸟儿也要归巢了,这时候主席看到了什么呢?他欢喜地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他们正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全国,事实上全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全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现在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全国形势一片大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843
发表于 2015-2-17 22:08 |只看该作者
{:4_121:}

使用道具 举报

1844
发表于 2015-2-17 22:08 |只看该作者
{:4_125:}

使用道具 举报

1845
发表于 2015-2-17 22:08 |只看该作者
{:4_138:}

使用道具 举报

1846
发表于 2015-2-17 22:09 |只看该作者
{:4_134:}

使用道具 举报

1847
发表于 2015-2-17 22:09 |只看该作者
《七律·登庐山》

使用道具 举报

1848
发表于 2015-2-17 22:09 |只看该作者
作者:毛泽东

使用道具 举报

1849
发表于 2015-2-17 22:10 |只看该作者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使用道具 举报

1850
发表于 2015-2-17 22:10 |只看该作者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使用道具 举报

1851
发表于 2015-2-17 22:10 |只看该作者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使用道具 举报

1852
发表于 2015-2-17 22:11 |只看该作者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使用道具 举报

1853
发表于 2015-2-17 22:11 |只看该作者
注释:

  1、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
  2、九派、三吴: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致钟学坤的信,“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3、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八十八天。
  4、桃花源:见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一渔人溯着溪流而上,发现尽头处是一片桃林,将一群秦朝避难者的后代,与尘世隔绝;他们在山中过着自给自足,无优无虑的隐居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1854
发表于 2015-2-17 22:11 |只看该作者
翻译: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
  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
  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
  暖风吹来了雨滴又洒向江面。
  云飘江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
  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
  昔日的陶潜也不知去到哪儿了,
  桃花源里是否可以躬耕劳动?

使用道具 举报

1855
发表于 2015-2-17 22:12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诗作首联从动态入手。“飞峙”句写山,“跃上”句写人,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登山者豪迈振奋的神情,俱活现于这“飞”、“跃”二字之中。颌联承接“跃上葱茏”展开,登高望远,似乎世界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冷”是指冷静、冷淡面对反华势力的叫嚣,(当时国内外的敌人曾经预言共产党将无力应付六亿张嘴的吃饭问题,因为蒋介石有美援也未能做到,何况被封锁的新中国?)“热”一语双关,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同时也喻指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颈联借想象的翅膀,驰骋于长江上下,西望武汉,九派之上,彩云当空,黄鹤高翔;东眺三吴,波涛滚滚,烟雾缭绕。尾联以幽默的设问来否定没有阶级斗争的桃花源存在,要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

使用道具 举报

1856
发表于 2015-2-17 22:12 |只看该作者
庐山为文人荟萃之地,登临歌咏之诗层出不穷,其中佳作迭出,令后人望而却步,岂敢再发吟哦,一试身手。

使用道具 举报

1857
发表于 2015-2-17 22:12 |只看该作者
但一代大诗家毛泽东就要以他的生活、经验、才识、豪气登临高歌一曲《登庐山》。而那时诗人刚写完《七律·韶山》不过几天,但心驰神荡,风物转换,诗情一路跟紧,又起一个高潮。

使用道具 举报

1858
发表于 2015-2-17 22:13 |只看该作者
此诗起句中的一个“飞”字,用得简直俊逸壮阔、从容横飘,“一山飞峙大江边”诗句凌空突拔宛若山势挺立,诗意与山意浑然莫辨,双美合而为一齐漾读者心间。诗人一起笔就与过往诗人不同,一来就以独有的大气魄烘托庐山凌空欲飞的英姿。

使用道具 举报

1859
发表于 2015-2-17 22:13 |只看该作者
接着从正面写出脱颖而出,另写进山登临的路线,那路线盘旋环绕,荡气回肠,一路上青翠迎接、相伴、引领朝上;清风送爽的夏日,苍茫幽深的佳景倍添登临之趣。

使用道具 举报

1860
发表于 2015-2-17 22:13 |只看该作者
接着“冷眼向洋看世界”,诗人直抒胸臆及现实处境,在高山之巅冷漠而不动声色地看着世界上的一切反动派所形成的反华包围圈。这一切都吓不倒诗人,都予以“横眉冷对”,因为诗人之一生所经历的艰难曲折的确太多了,但从未被压垮过。就像早年,诗人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所写的那样:“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如今,诗人同样以这样早已化入血液中的井冈山精神再次激励自己,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再度改天换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