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通翰
徐通翰,(1929—1990),浙江宁海人。编有《中国当代诗词选》等。
咏板桥(二首选一) 1983年
抛却乌纱扯碎袍,回天无力事渔樵。《道情》十首谁能解?半是南华半楚骚。
【侯孝琼评】庄、骚实二,不可以并。然中国士人在封建***社会中,经常处于退不甘、进不能的处境,并庄、骚为一,可暂求心理平衡。所谓“欲进何曾进,云空实未空”,岂不哀哉!
【熊东遨评】前二句写弃官归隐。“扯碎袍”三字,活画出板桥形象;“回天无力”则寄予了诗人对郑氏际遇的同情与不平。。结联拈出《道情》十首作评,暗中呼应前文,既鞭挞了封建王朝的黑暗现实,又揭示了郑板桥的矛盾心态,一箭双雕,功夫大见。
点绛唇·遵元章兄命贺宁波诗社成立
半夜东风,万山吹绽花多少?甬江飞银,绿萼迷人俏。 纵是春临,犹有寒流噪。崎岖道,浩然歌啸,重把新天造。
【侯孝琼评】诗社成立于诗苑百花争发之际。“红花还需绿叶扶”,不言红花,唯称“绿萼”,自谦亦复以同扶大雅、共振风骚相期。下阕以春寒喻前路崎岖,艰难中更以浩然歌啸、重铸新天互勉。全篇比兴。
【熊东遨评】上片先用东风吹绽山花作比,总写出诗坛形势;继借甬江绿萼一枝,点明宁波建社事。欢快之情,溢于言表。过片后逆挽一笔,告诫人们:乍暖还寒,切莫忘乎所以;前路崎岖,欲造新天,尚须下大力气。贺章不重报喜,特众报忧,足见是翁头脑清醒。
杨金亭
杨金亭,1931年生,又名鲁扬,山东宁津人,《诗刊》社副编审、副主编。
题景阳冈武松祠
俚曲曾闻武二郎,今朝来访景阳冈。古碑漫证传奇梦,新塑重温水浒章。棉海已非藏虎地,酒家何处透瓶香?安良除暴人间事,哪有神仙降上方!
【熊东遨评】武松之所以为世人崇仰,端赖俚曲、传奇漫证也;心目中英雄,自不必求其真实与否。启承二联,已道此意。“棉海”二句,笔锋巧转,由传闻过入现实,今昔殊非,透出清平景象。结语从主题生发,以议论收束全篇,观点鲜明,感情强烈,认识价值高。
瞻仰郑板桥画像
民命千钧印绶轻,而今潍县说官声。青衫每湿寒窗梦,壮志难酬广厦情。墨洒竹枝存直道,恨凝诗卷刺昏庸。乌纱一掷余何物?朗朗青天两袖风。
【熊东遨评】“民命千钧印绶轻”,起首七字,总写板桥人格。中两联分头细表:“青衫”句道其苦衷,“壮志”句言其际遇,颈联复从诗画角度赞其节操。浓淡几笔,便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结语遥应开端,圆合首尾,在高潮中收束,最得诗家章法。篇中有评有述,见性见情,寄寓了诗人许多感慨。
【王国钦评】郑板桥其人何如?读此诗可知矣!起句惊人,结语千钧。诗人眼中的板桥是何等的气节,何等的胸怀,能不令人仰慕!
范敬宜
范敬宜,1931年生,江苏苏州人,圣约翰大学外语系毕业,现任《经济日报》总编辑。
双调·南归抒怀
1976年冬四凶既除,余南归省亲。旧友重逢,颇有为余嗟叹者。因赋此相赠,以明余志。
[新水令]燕山千里雪茫茫,辞榆关,壮怀激荡。车挟惊雷走,心随飞絮扬,新柳千行,迎我把归程上。
[乔牌儿]剪烛话西窗,凝眸细端详,难得是历尽风霜鬓未霜,堪笑他未老韦庄怕还乡。
[风入松]喜高堂耳目聪强诗兴旺,喜严师风神不减酬唱忙,喜故人儿女忽成行,喜春风习习慢春江,昔日愁云何在?一笑百花俱放!
[拔不断]语沧桑,莫神伤,把追风岁月漫评量:挂征帆,满天烽火赴辽阳,试锋芒,笔走龙蛇慨而慷,学雄鹰万里苍穹任翱翔,终不羡燕雀绕梁。
[一锭银]呀,烘炉烈火不寻常,几番洗练,几番震荡,扎喇喇烧了旧骸骨,换了旧皮囊。
[离亭歇拍煞]休笑我诗情画意都轻放,却早是绕指柔肠化了钢:爱的是千山万壑新松长,千军万马战旗扬,千村万户晨钟响。春旱望云霓,夜雨话稻粱,与元元休戚共担当。洗了书生气,添身泥土香,孺子牛不做恋窝羊。听催春鼙鼓动四方,振长缨要把雄关从头闯!
【周笃文评】作者年少时从唐文治先生治学,有圣童之誉。后参加革命,一心供职,勤不知疲,竟不免于五七年之厄。虽忧患余生,艰苦备尝,然真挚之情、秀杰之气充溢曲中,决不以蹭蹬易其初心,其操守、担待可见。出深情于浅语,自然高妙。
徐无闻
徐无闻,1931年生,四川成都人,西南师大中文系教授。编著有《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东坡选集》。
游北京新建大观园
天人笔底幻红楼,时遇承平事刻舟。十二金钗终不似,盛游谁会古今愁?
【杨嘉仁评】北京大观园,原是拍摄电视剧《红楼梦》新建实景,后复踵事增华,遂为“新北京十六景”与“首都八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馆院中置有红楼人物蜡像,并时有“元妃省亲”古装表演。游者咏者,每多赞语。而此绝则别有所见,如清夜霜钟,令人神爽。读者即不完全认可,亦不能不为之俯仰古今,深思遐想。
梁平刘既明先生以善画名蜀中,半生屯蹇
以终,其门人为印画集
笔秃砚穿袖露肘,白髭常沾一滴酒。平生愁苦向谁论,腕底唯有龙蛇走。长松谡谡来清风,丹顶鹤立待仙翁。松间或踞鹰与鹞,侧目睥睨若为雄。水墨纷纭颜色好,妙手闲拈白花草。写竹欲追郑板桥,挥兰不让晴江老。芦雁萧萧最有神,寒汀食宿总关情。秋空一点相思字,边公杳矣数君能。虚名实利何足究,且喜及门多俊秀。芬芳有传在人间,丹青炳焕光先后。
【注】①晴江老,李方膺,扬州八怪之一。 ②边寿民,字颐公,清画家,善芦雁。
【杨嘉仁评】写屯蹇只寥寥几笔,如见其人;言绘事则举类方前,极扬其艺,足见乡贤画师生色。笔墨灵妙,情意深长。饶歌行之流利,见风格之骏爽。
水龙吟·合川钓鱼城
嘉陵回绕危城,千年遗恨难流去。比嵩峻极,拟华万仞,乾坤正气。上帝之鞭,血腥欧亚,终摧斯处。看苍冈赭壁,荒垣败垒,都曾记,支撑苦。 忍把民心孤负,尽偷安、西湖歌舞。金汤众志,本应兴复,亡秦三户。箭美泉甘,麦黄秧绿,果真吾土。愿炎黄裔胄,春兰秋菊,拜擎天柱。
【注】①钓鱼城:在今四川合江东北钓鱼山。淳祐二年(1242),余玠于此筑城,徙为合州州治。宝祐六年(1258),蒙古汗蒙哥统军入川,次年二月围钓鱼城。宋将王坚激励士卒,凭险抵抗,力挫其锋。七月,蒙哥死,兵退围解。欧洲人闻之,奔走相告,谓“上帝之鞭”,于斯摧折。钓鱼城抗蒙之战,与采石矶抗金之战,同为南宋晚期仅有之胜绩,而光耀青史。
【杨嘉仁评】立意高,章法妙,用事切,遣辞雅。访古城,怀往烈,一种亘古不泯、充塞天地之爱国情思,洋溢于字里行间。眼前风景与当年史事、主上偷安与民心思复、歌颂与谴责、缅怀与祝愿,起伏交响,令人荡气回肠。隐括林升诗(“西湖歌舞”)、《史纪》语(“亡秦三户”)、《九歌》辞(“春兰秋菊”)、甚至西洋典(“上帝之鞭”),而浑化无迹,境界弥深。“乾坤正气”,风骨凛然;虽“气”字出韵,而百思竟无可易者,可谓意到笔随,自然佳妙。结句气象崇高,情韵悠长,尤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