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7-5 03:00 编辑
【原文】
二十五、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
顾荣:顾荣字彦先,江苏苏州人,东晋江南士族领袖。生于名门望族、官宦世家。祖父顾雍为孙吴丞相。吴时顾荣曾任黄门侍郎,吴亡,入洛阳,与陆机、陆云称“洛阳三俊”,历任尚书郎、太子舍人、廷尉正等,八王之乱时,弃官归乡,琅琊王司马睿移镇建邺,顾荣出任安东军司、加散骑常侍,成为江南士族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首脑,死后追封公爵,谥号“元”。
炙:烤肉。
左右:相助,辅助。左右一词有很多用法,这个是不常用的一种。
【简译】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他发觉宴席上端送烤肉的佣人有想吃烤肉的神色,就停止了吃烤肉把自己的那份留下来送给了那个佣人。同席的人都讥笑他,顾荣说:哪有天天做烤肉而不知烤肉味道这种事呢(岂有......者乎?或译为“哪有......的人呢?”)?后来遭遇八王之乱,顾荣南渡长江回到故乡,每当经历危险和紧急的时刻 ,常有一人帮助他解决危难。问他这么做的原因,原来是当初接受他烤肉的佣人。
【解读】
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此句有版本在“左右”后断句,则为: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常常有人相助,事后问他这么做的原因,原来是当初接受他烤肉的那个佣人。
文言本没有标点符号,“句读”就成为读书的一大难题,很难“无师自通”,必经老师的指点才能准确把握。韩愈《师说》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又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亦。
又:已字有版本为自己的“己”,亦无不可。还有版本“问”字为“闻”字,在印刷技术尚未出现的古代,书籍都是手抄的,已和己、问和闻极易混淆,抄来抄去,以讹传讹,不足为奇。
唐·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曾经备受质疑,因凉州与黄河之间最近距离也有四百里,站在何处能既看得见黄河又看得见凉州城?
后来有人考证说:黄河乃黄沙的讹传,河字与沙字,草书的写法的确没啥区别。
一字之差,意境却相去甚远:黄沙远上白云间,貌似合理了,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气魄。
盖此类稗官野史,毋究真伪,逸闻趣事,读书一乐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