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白话《世说新语》
楼主: 闲过信陵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话《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1561
发表于 2015-9-11 08:13 |只看该作者
(1)王仲宣好驴鸣①。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释】

①王仲宣:王粲,字仲宣,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

【译文】
  
    王仲宣生前喜欢听驴叫。到安葬时,魏文帝曹丕去参加他的葬礼,回头对往日同游的人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 于是去吊丧的客人都一一学了一声驴叫。

使用道具 举报

1562
发表于 2015-9-11 08:13 |只看该作者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三国时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令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其时旧制礼仪废弛,朝内正要兴造制度,故使王粲与卫觊等典其事。王粲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有《王侍中集》。与鲁国孔融、北海徐干、广陵陈琳、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合称「建安七子」。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的代表作。同时王粲还撰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传记的史书《汉末英雄记》。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就《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著名的文学典籍《昭明文选》中也有王粲的作品。建安二十二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发表于 2015-9-11 08:13 |只看该作者
(2)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①。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未②。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③。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④。”

【注释】

①轺(yao)车:驾一匹马的轻便车。酒垆:酒店里放酒瓮的土台子,借 41O 指酒店。
②嵇叔夜:嵇康的字。阮嗣宗:阮籍的字。预:参加。
③羁绁(wie):束缚。
④邈(miao):远。

【译文】

    王浚冲任尚书令时,穿着官服,坐着轻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触景生情,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个酒店畅饮过。竹林中的交游,我也跟在后面。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被时势纠缠住了。”今天看着这间酒店虽然很近,追怀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

使用道具 举报

1564
发表于 2015-9-11 08:14 |只看该作者
王浚(252-314),字彭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西晋时期将领,王沈之子。后来在北方和胡人作战,拒听忠告,自己引狼上门,把假意卑躬屈膝,大摇大摆找上门的石勒请到军中,立即被石勒逮捕并斩首于襄国,后人称糊涂虫王浚。

    浚字彭祖。母赵氏妇,良家女也,贫贱,出入沈家,遂生浚,沈初不齿之。年十五,沈薨,无子,亲戚共立浚为嗣,拜驸马都尉。太康初,与诸王侯俱就国。三年来朝,除员外散骑侍郎。元康初,转员外常侍,迁越骑校尉、右军将军。出补河内太守,以郡公不得为二千石,转东中郎将,镇许昌。
  
    及愍怀太子幽于许昌,浚承贾后旨,与黄门孙虑共害太子。迁宁北将军、青州刺史。寻徙宁朔将军、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于时朝廷昏乱,盗贼蜂起,浚为自安之计,结好夷狄,以女妻鲜卑务勿尘,又以一女妻苏恕延。
  
    及赵王伦篡位,三王起义兵,浚拥众挟两端,遏绝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成都王颖欲讨之而未暇也。伦诛,进号安北将军。及河间王颙、成都王颖兴兵内向,害长沙王乂,而浚有不平之心。颖表请幽州刺史石堪为右司马,以右司马和演代堪,密使演杀浚,并其众。演与乌丸单于审登谋之,于是与浚期游蓟城南清泉水上。蓟城内西行有二道,演浚各从一道。演与浚欲合卤簿,因而图之。值天暴雨,兵器沾湿,不果而还。单于由是与其种人谋曰:“演图杀浚,事垂克而天卒雨,使不得果,是天助浚也。违天不祥,我不可久与演同。”乃以谋告浚。浚密严兵,与单于围演。演持白幡诣浚降,遂斩之,自领幽州。大营器械,召务勿尘,率胡晋合二万人,进军讨颖。以主溥祁弘为前锋,遇颖将石超于平棘,击败之。浚乘胜遂克邺城,士众暴掠,死者甚多。鲜卑大略妇女,浚命敢有挟藏者斩,于是沉于易水者八千人。黔庶荼毒,自此始也。
  
    浚还蓟,声实益盛。东海王越将迎大驾,浚遣祁弘率乌丸突骑为先驱。惠帝旋洛阳,转浚骠骑大将军、都督东夷河北诸军事,领幽州刺史,以燕国增博陵之封。怀帝即位,以浚为司空,领乌丸校尉,务勿尘为大单于。浚又表封务勿尘辽西郡公,其别部大飘滑及其弟渴末别部大屠甕等皆为亲晋王。
  
    永嘉中,石勒寇冀州,浚遣鲜卑文鸯讨勒,勒走南阳。明年,勒复寇冀州,刺史王斌为勒所害,浚又领冀州。诏进浚为大司马,加侍中、大都督、督幽冀诸军事。使者未及发,会洛京倾覆,浚大树威令,专征伐,遣督护王昌、中山太守阮豹等,率诸军及务勿尘世子疾陆眷,并弟文鸯、从弟末柸,攻石勒于襄国,勒率众来距,昌逆击败之。末柸逐北入其垒门,为勒所获。勒质末柸,遣间使来和,疾陆眷遂以铠马二百五十匹、金银各一簏赎末柸,结盟而退。
  
    其后浚布告天下,称受中诏承制,乃以司空荀籓为太尉,光禄大夫荀组为司隶,大司农华荟为太常,中书令李絙为河南尹。又遣祁弘讨勒,及于广宗。时大雾,弘引军就道,卒与勒遇,为勒所杀。由是刘琨与浚争冀州。琨使宗人刘希还中山合众,代郡、上谷、广宁三郡人皆归于琨。浚患之,遂辍讨勒之师,而与琨相距。浚遣燕相胡矩督护诸军,与疾陆眷并力攻破希。驱略三郡士女出塞,琨不复能争。
  
    浚还,欲讨勒,使枣嵩督诸军屯易水,召疾陆眷,将与之俱攻襄国。浚为政苛暴,将吏又贪残,并广占山泽,引水灌田,渍陷冢墓,调发殷烦,下不堪命,多叛入鲜卑。从事韩咸切谏,浚怒,杀之。疾陆眷自以前后违命,恐浚诛之。勒亦遣使厚赂,疾陆眷等由是不应召。浚怒,以重币诱单于猗卢子右贤王日律孙,令攻疾陆眷,反为所破。
  
    时刘琨大为刘聪所迫,诸避乱游士多归于浚。浚日以强盛,乃设坛告类,建立皇太子,备置众官。浚自领尚书令,以枣嵩、裴宪并为尚书,使其子居王宫,持节,领护匈奴中郎将,以妻舅崔毖为东夷校尉。又使嵩监司冀并兖诸军事、行安北将军,以田徽为兖州,李恽为青州。恽为石勒所杀,以薄盛代之。
  
    浚以父字处道,为“当涂高”应王者之谶,谋将僭号。胡矩谏浚,盛陈其不可。浚忿之,出矩为魏郡守。前渤海太守刘亮、从子北海太守搏、司空掾高柔并切谏,浚怒,诛之。浚素不平长史燕国王悌,遂因他事杀之。时童谣曰:“十囊五囊入枣郎。”枣嵩,浚之子婿也。浚闻,责嵩而不能罪之也。又谣曰:“幽州城门似藏户,中有伏尸王彭祖。”有狐踞府门,翟雉入听事。时燕国霍原,北州名贤,浚以僭位事示之,原不答,浚遂害之。由是士人愤怨,内外无亲。以矜豪日甚,不亲为政,所任多苛刻;加亢旱灾蝗,士卒衰弱。
  
    浚之承制也,参佐皆内叙,唯司马游统外出。统怨,密与石勒通谋。勒乃诈降于浚,许奉浚为主。时百姓内叛,疾陆眷等侵逼。浚喜勒之附己,勒遂为卑辞以事之。献遗珍宝,使驿相继。浚以勒为诚,不复设备。勒乃遣使克日上尊号于浚,浚许之。
  
    勒屯兵易水,督护孙纬疑其诈,驰白浚,而引军逆勒。浚不听,使勒直前。众议皆曰:“胡贪而无信,必有诈,请距之。”浚怒,欲斩诸言者,众遂不敢复谏。盛张设以待勒。勒至城,便纵兵大掠。浚左右复请讨之,不许。及勒登听事,浚乃走出堂皇,勒众执以见勒。勒遂与浚妻并坐,立浚于前。浚骂曰:“胡奴调汝公,何凶逆如此!”勒数浚不忠于晋,并责以百姓馁乏,积粟五十万斛而不振给。遂遣五百骑先送浚于襄国,收浚麾下精兵万人,尽杀之。停二日而还,孙纬遮击之,勒仅而得免。勒至襄国,斩浚,而浚竟不为之屈,大骂而死。无子。
  
    太元二年,诏兴灭继绝,封沈从孙道素为博陵公。卒,子崇之嗣。义熙十一年,改封东莞郡公。宋受禅,国除。

使用道具 举报

1565
发表于 2015-9-11 08:14 |只看该作者
(3)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渤哭,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床曰①:“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注释】

①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译文】
  
    孙子荆倚仗自己有才能,很少推重并佩服别人,只是很尊敬王武子(王济)。王武子去世,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来吊丧。孙子荆后到,对着遗体痛哭,宾客都感动得流泪。他哭完后,朝着灵床说:“你平时喜欢听我学驴叫,现在我为你学一学。”学得像真的声音,宾客们都笑了。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66
发表于 2015-9-11 08:14 |只看该作者
  孙楚(约218--293)字子荆,西晋诗人。一说约生于曹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 , 卒于西晋惠帝元康三年(294年)。太原中部(今山西平遥县)人。史称其“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多所陵傲,故缺乡曲之誉。楚少欲隐居,谓王济道:“吾欲漱石、枕流。”济笑道:“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道:“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厉其齿。”年四十余,始以著作郎参镇东军事。魏末,孙楚已40多岁,才入仕为镇东将军石苞的参军,后为晋扶风王司马骏征西参军,晋惠帝初为冯翊太守。死时大约70多岁。刘义庆《世说新语》载其轶事一二。《孙楚集》据《隋书·经籍志》载,凡12卷,今佚。明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辑有《孙冯翊集》。
  
    自东汉以来,孙氏即为中都大族。孙楚祖父为曹魏时中书令孙资,逊位后官赠骠骑将军,其父孙宏,亦官至南阳郡太守。孙楚自幼才藻过人,但却恃才自负,高傲不群,在乡里没有好的声誉。在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制度下,他的青年时期只得在家乡渡过了。直到40岁出头,才到当时的镇东将军石苞幕府中参谋军事。不久,入朝廷,为佐著作郎,辅助修史。魏元帝曹奂景元后,石苞位至骠骑将军,孙楚又回到石苞幕府参谋军事。由于他自负才气,很瞧不起他的武夫上司,常常在言语上表现出对石苞的不敬。石苍为报复他,曾上书朝廷,说他讪毁时政。孙楚得知后,立刻上书自辩。一时间,两人关系更趋紧张。同时,孙楚还常常与他的同乡人、任尚书的郭奕口舌相争,使得朝廷达官对他都有意见。晋武帝司马炎虽然表面上没有治他的罪,但内心中也责怪他,所以对其放置不问,遂使他数年无官可做。
  
    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封司马懿之子司马骏为扶风王。孙楚原与司马骏关系较好,即到司马骏那里做军事参谋。后到地方任过县令,转任朝廷禁军司马。晋惠帝即位后,孙楚出任了冯翊太守,直到去世。
  
    孙楚仕途曲折坎坷,但他以其超群的才藻,给后人留下了一些诗赋、书信等,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料.孙楚的作品至南朝梁时,即有编定的集子,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他的集子共有6卷。到清朝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共收录他的赋17篇,另外,还有奏议,书信等。
  
    从保留下来的作品看,他关心现实,特别是对于当时以品第选人的制度深怀异义。据《晋书》本传记载,孙楚在禁军中担任司马时,有一次,有人传言说在武器库的井中发现了龙。朝廷大臣就此事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吉祥之兆,上表称贺,也有认为龙蛰于井中,是不祥之兆,保持缄默。孙楚就此也上了一封奏章,借题发挥,认为是西晋朝廷不能举贤任能的象征。他说:“夫龙或俯鳞潜于重泉,或仰攀云汉游乎苍昊,而今蟠于坎井,同于蛙虾者,岂能管库之士或有隐伏,厮役之贤没于行伍。故龙见光景,有所感悟。”他劝告普武帝耍“赦小过,举贤才”,就象殷王武丁渴求得到博说,周文王寻求姜尚那样, “申命公卿,举独行君子可敦风厉俗者,又举亮拔秀异之才可以拨烦理难矫世抗害者,无系世族,必先逸*.”这种用人思想,是对世族统治的反抗,能在当时提出来,足见其胆识过人。
  
    可以说,这种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活动中。他在一篇《杕杜赋》中也曾说过, “无用获全,所以为贵;有用获残,所以为*,”激烈地抨击当时的门阀制度,认为那些达官显贵,都是无用之徒,而那些贫*有用之人,却多遭残害。在另一篇《论求才》中,他更直接了当地说: “假若秀才答五问可称,孝廉答一策能通,此乃雕虫小道,何关治功?得人以此求才,徒虚语耳!”从这些议论中,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仕途坎坷,久不得遇了。
  
    尽管孙楚仕途坎坷,但他并不逃避现实,对现实仍然充满乐观态度。在他的诗赋中,很少颓废厌世之调,而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奋发精神。他的《登楼赋》对长安城内外景象的描述,便是一例。其中, “牧竖吟啸于阡陌,舟人鼓枻而扬歌。营巷基峙,列室万区,黎民布野,商旅充衢”数句,将长安城外的田园风光及城内市区景象,描写的历历在目,逼真可信。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爰和对现实的追求。
  
    孙楚的送别之作对人生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例如他的《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一首》便是这样。 “天地为我炉,万物—何小。达人垂大观,诫其苦不早。”表现了对死生的无虑,以及对征人的深切慰勉。
  
    孙楚青年时期,就与同郡的王济过从甚密。王济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对他的评价是: “天才英博,亮拔不群”。他的《除妇服诗》作成后,首先拿给王济看,王济看后感慨不己,说它是文生于情,情生于文,真正充满了感情色彩,能够打动人心。说明他的早期作品就达到了—定的艺术境界,也说明他的作品是缘情而发,不是无病呻吟。他在魏晋文坛上虽然不可跻身前列,但也在当时文学发展道路上铺上了一块小小的石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567
发表于 2015-9-11 08:14 |只看该作者
(4)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①。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②!”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注释】

①“王戎”句:王戎丧儿,《晋书)的记载是王戎的堂弟王衍丧儿。按:万子年十九卒,似不 能说“孩抱中物”。
②孩抱:孩提;婴儿。

【译文】

    王戎死了儿子万子,山简去探望他,王戎悲伤得受不了。山简说:“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圣人不动情,最下等的人谈不上有感情;感情最专注的,正是我们这一类人。”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

使用道具 举报

1568
发表于 2015-9-11 08:14 |只看该作者
(5)有人哭和长舆,曰:“峨峨若干丈松崩。”①

【注释】

①哭:吊唁。峨峨:形容高、巍峨。按:和峤(字长舆)很有风采,名声很大,庾■曾称赞说: “峤森森如千丈松。”

【译文】

    有人哭吊和长舆,说:“好像巍峨的千丈青松倒下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69
发表于 2015-9-11 08:14 |只看该作者
(6)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民威和中,丞相王公教曰②:“卫洗马当改葬。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③。”

【注释】

①“卫洗马”句:卫阶到豫章(首府是南昌)时,王敦的长史谢鲲很敬重他;卫玠后来也葬于 南昌。参看《容止》第 16、19 则注①。
②咸和:晋成帝的年号。咸和中,卫玠改葬江宁。教:诸侯王公的文告。
③薄祭:菲薄的祭品,这里是对死者的谦词。敦:深厚。旧好:旧情;故交。

【译文】
  
    太子洗马卫玠在永嘉六年去世,谢鲲去吊丧,哭声感动了路人。咸和年间,丞相王导发表文告说,“卫洗马今当改葬。此君是风雅名流,受到国内的仰慕,大家应该整治薄祭,来加深我们对老朋友的怀念。”

使用道具 举报

1570
发表于 2015-9-11 08:15 |只看该作者
(7)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①。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渤,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渤,遂不执孝子手而出②。

【注释】

①灵床:为死者虚设的坐卧之具。
②“遂不”句:吊丧临走时,礼节上应与主人握手,表示慰问。这里说不执孝子手,是说伤痛 之极,以至于忘了礼数。

【译文】
  
    顾彦先平生喜欢弹琴,当他死后。家人总是把琴放在灵座上。张季鹰去吊丧,非常悲痛,便径直坐在灵座上弹琴,弹完了几曲,抚摩着琴说:“顾彦先还能再欣赏这个吗?”于是又哭得非常伤心,竟没有握孝子的手就出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71
发表于 2015-9-11 08:15 |只看该作者
    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吴郡吴县芦墟镇(今江苏苏州芦墟镇)人。生卒年不详,葬于芦墟二十九都南役圩。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江东步兵”。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
  

使用道具 举报

1572
发表于 2015-9-11 08:15 |只看该作者
(8)庾亮儿遭苏峻难遇害①。诸葛道明女为咦儿妇,既寡,将改适,与亮书及之。亮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

【注释】

①“庾亮”句:苏峻起兵叛乱后,庚亮的儿子庚会被杀。见《方正》第 25 则。

【译文】

    庾亮的儿子庚会在苏峻的叛乱中被杀。诸葛道明的女儿是庾会的妻子,守寡后,将要改嫁,诸葛道明写信给庚亮谈到这件事。庾亮回信说:“令爱还年轻,这样做自然合适。只是感念死去的孩儿,就像他刚刚去世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1573
发表于 2015-9-11 08:15 |只看该作者
  苏峻(?-328) 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一作挺县,今山东莱州)人,字子高,士族,仕郡为主簿。永嘉之乱,他结垒于本县,后率所部数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庾亮执政,解除他的兵权,征为大司农。他于咸和三年(328年),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他战败被杀。

使用道具 举报

1574
发表于 2015-9-11 08:15 |只看该作者
(9)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①

【注释】

①何扬州:何充,后任扬州刺史,但在瘦亮(溢文康)死时,任护军将军、参录尚书事。玉树:这里以传说中的仙树比喻宝贵的人材。

【译文】
  
    庾亮逝世,扬州刺史何充去送葬,说:“把玉树埋到土里,使人的感情无法平静下去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575
发表于 2015-9-11 08:16 |只看该作者
(10)王长史病笃,寝卧灯下,转麈尾视之,叹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①!”及亡,刘尹临殡,以犀柄麈尾著枢中,因励绝②。

【注释】

①“如此”句:王濛容貌很美,又善清谈;死时只有三十九岁。自以为死得太早,故有此叹。
②“刘尹”句:刘惔和王濛齐名,又是至交,两人都擅长谈玄理。清谈者经常手执麈尾,所以刘恢把匡尾放在棺村里。殡;入殓停灵。枢(jiu):棺材。

【译文】
  
    长史王濛病重的时候,在灯下躺着,转动着拂尘,一边看,一边叹息说: “这样的人,竟然连四十岁都活不到!”到他死后,丹阳尹刘惔去参加大殓礼,把带犀角柄的拂尘放到棺材里,于是痛哭得昏死过去。

使用道具 举报

1576
发表于 2015-9-11 08:16 |只看该作者
(11)支道林丧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②,牙生辍弦于钟子③,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④!”却后一年,支遂殒。

【注释】

①法虔:是支道林的同学,很有才华,得到支道林的重视,比支道林早死一年。霣丧:同“陨 丧”,指委靡不振,颓丧消沉。
②“昔匠石”句:这是引用《庄子·徐无鬼)运斤成风的故事,说的是:郢人鼻尖上溅上了一点白土,匠石挥动斧子,飞快地替他削掉而没有碰伤鼻子;郢人也一动不动地站着,面不改色。比喻神妙的技术,也需要双方默契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后来郢人死了,匠石失去了配合的对象,神技也就无所施展了。斤,斧子。鄂人,郢都的人,实指楚人。
③“牙生”句:据《韩诗外传》载,著名的琴师伯牙鼓琴,志在泰山,钟子期听见,说:“巍巍乎若大山!”一会又志在流水,钟子期便说:“洋洋乎若流水!”所以伯牙把钟子期当做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失去了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④冥契:默契,这里指相默契的人。

【译文】
  
    支道林失去法虔以后,精神委靡不振,风度也日渐丧失。他常对人说: “从前匠石因为郢人死去就不再用斧子,伯牙因为钟子期死去而终止鼓琴,推己及人,确实不假。知己已经去世,说话再也无人欣赏,心里郁结难解,我大概要死了!”过后一年,支道林便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77
发表于 2015-9-11 08:16 |只看该作者
(12)郗嘉宾丧,左右白郗公①:“郎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 “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儿绝。
  
【注释】

①郗嘉宾:郗超,字嘉宾。他的父亲是郗愔。

【译文】

    郗嘉宾死了,手下的人禀告郗惜说:“大郎死了。”郗愔听了,并不悲伤,随即告诉手下人说:“入殓时可以告诉我。”;临到入殓,郗愔去参加大殓礼,一下子哀痛得几乎气绝。
  

使用道具 举报

1578
发表于 2015-9-11 08:16 |只看该作者
(13)戴公见林法师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①。冀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耳②!”

【注释】

①德音:善言,有德者的话,用来尊称别人的言谈。拱木:两手合围那样粗的树,也指墓上的树。
②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译文】
   
    戴逢看见支道林法师的坟墓,说:“那高明的言谈还留在耳边,可是墓上的树木已经连成一片了。但愿您那精湛的玄理能绵延不断地流传下去,不会和寿数一起完结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579
发表于 2015-9-11 08:16 |只看该作者
(14)王子敬与羊绥善。绥清淳简贵,为中书郎,少亡①。王深相痛悼,语东亭云:“是国家可惜人!”

【注释】

①清淳简贵:指本性清廉敦厚、为人简约尊贵。

【译文】
  
    王子敬和羊绥很友好。羊绥清廉敦厚。简约尊贵,曾任中书郎,年轻时去世。王子敬痛切地悼念着他,曾对东亭侯王珣说:“他是国内值得痛惜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580
发表于 2015-9-11 08:16 |只看该作者
(15)王东亭与谢公交恶①。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②。子敬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所望于法护。”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③,曰:“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④。”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未婢手而退⑤。

【注释】

①“王东亭”句:王珣,小名法护,兄弟俩原来是谢家的女婿。王珣娶谢安弟弟谢万的女儿,王殉弟弟王珉娶谢安的女儿,后因猜忌产生摩擦,都离了婚,两家便成了仇人。
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是王殉的族兄,甚得谢安赏识。
③督帅:领兵的官。
④官:下属称长官为官,是敬称。
⑤未婢:谢安的儿子谢琰,小名末婢。

【译文】
  
    东亭侯王珣和谢安双方结了仇。王殉在东边听说谢安去世,就到京都去见王子敬,说他想去哭吊谢安。子敬起初还躺着,听了他的话,就惊讶地起来说:“这是我对你的希望。”王于是就去哭吊。谢安帐下的督帅刁约不让他上前,说:“大人活着的时候,从来不见这个客人。”王珣也不理他,径直上前哭吊,哭得非常伤心,结果没有按常礼握谢琰的手就退出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81
发表于 2015-9-11 08:17 |只看该作者

(16)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①。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渤绝良久。月徐亦卒。

【注释】

①“王子猷”句: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是王羲之的儿子。
②了:完全。

【译文】

    王子猷和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去世。一天子猷问侍候的人说:“为什么一点也没有听到子敬的音讯?这是已经去世了!”说话时一点也不悲伤。于是就要车去奔丧,一点也没有哭。子敬平时喜欢弹琴,子猷便一直进去坐在灵座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怎么也调不好,就把琴扔到地上说:“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说完就悲痛得昏了过去,很久才醒过来。过了一个多月他也去世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82
发表于 2015-9-11 08:17 |只看该作者
(17)孝武山陵夕,王孝伯入临,告其诸弟曰①:“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②。”

【注释】

①夕:傍晚祭奠君主。王孝伯:王恭,字孝伯,是晋孝武帝皇后的哥哥。晋孝武帝死时,王恭镇守京口。他看到执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宠信小人,国家将有祸乱,很是忧虑,所以有《黍离)之叹。
②榱桷(culjué):椽子,这里指孝武帝陵墓上的建筑,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借指王室 衰微,心里忧伤。参看《言语)第 36 则注②。

【译文】
  
    晋孝武帝去世,夕祭的时候,王孝伯进京哭祭,对他的几个弟弟说:“虽然陵寝是新的,却让人感到有《黍离》之悲。”

(18)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与羊欣书曰:“贤从情所信寄,暴疾而殒①;祝予之叹,如何可言②!”

【注释】

①贤从:贤从兄弟。按:羊孚是羊欣的同祖堂兄。
②祝予:断绝我;亡我。(公羊传·哀公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译文】

    羊孚三十一岁时死了,桓玄给羊欣的信上说:“贤堂兄是我所信赖的,友情所寄托的人,突然暴病而死;天将亡我之叹,怎么能用言语来表达!”

(19)桓玄当篡位,语卞鞠云①:“昔羊子道恒禁吾此意。今腹心丧羊罕,爪牙失索元,而匆匆作此低突,讵允天心②?”

【注释】

①卞鞠:原任桓玄的长史,后桓玄举兵攻入京都,委派他任丹阳尹。
②爪牙:比喻辅佐的人。低突:唐突;冒犯。

【译文】
  
    桓玄将要篡位的时候,对卞鞠说:“以前羊子道经常不容许我有这种意图。现在我的心腹里头死了羊孚,助手里头又失去了索元,在这种情况下,却要匆匆忙忙做这种冒犯君上的事,难道能符合天意?”

使用道具 举报

1583
发表于 2015-9-11 09:0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584
发表于 2015-9-11 20:5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585
发表于 2015-9-12 08:45 |只看该作者
栖逸第十八

使用道具 举报

1586
发表于 2015-9-12 08:45 |只看该作者
栖逸,指避世隐居。自古就有隐士,魏晋时代,战乱频仍,政治迫害日益加重,一些对现实不满而想逃避的人或者有厌世思想的人更是羡慕起隐居生活,以寄托自己漠视世事的情怀。而那些不甘寂寞又不耐清苦的人,虽然追求荣华富贵,又想寄情山水,做所谓“朝隐”名士,也把隐士看成理想人物。在这种情况下,编纂者设《栖逸》一门。
  
    在位者喜欢猎取举逸拔才的美名,一些人也会借隐逸来沽名钓誉,获取高位,故有第 3、4 则欲罗致隐者的记述,第9则点明周子南是先隐后做官。一般的名士也很羡慕隐士之名,例如第10则记孟少孤隐居,使得“京邑人士思欲见之”。
  
    至于真正的隐者,他们的生活情趣也可以从一些条目里看到。他们不愿跟当权者合作,拒绝出仕,如第3则记嵇康跟推荐自己的人绝交。甚至“未尝入公门”(第14则),以此保住节行的清高超逸。可是也害怕报复,还是要考虑“保身之道”(第2则)。他们口不言世事,甚至连修真养性之道也不愿谈,如第1则所记。平时“好游山水”所以第16则说的“实有济胜之具” 就得到时人的称道。他们“萧然无事,常内足于怀”,“不惊宠辱”(第6则);“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第8则)。有的潜心体会佛经和道家养生方法(第11则)。这些就是他们生活的部分写照。

使用道具 举报

1587
发表于 2015-9-12 08:46 |只看该作者
(1)阮步兵啸,闻数百步①。苏门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②。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讫然不应③。复叙有力之教、栖神导气之术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④。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咱然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⑤。顾看,乃向人啸也。

【注释】

①阮步兵:阮籍,字嗣宗,汉魏时人,曾任步兵校尉。步:长度单位,三百步为一里。
②箕踞:伸开两腿坐着,象个簸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③终古:往昔;自古以来。玄寂之道:道家玄妙虚无的道理。仡(yi)然:抬头的样子。
④有为:有所作为,指懦家的学说。栖神导气之术:道家修炼的方法,指精神凝定不散乱,导 气养神。
⑤■然:查《康熙字典》无■字,疑即啾。啾然,形容声音众多。

【译文】
  
    步兵校尉阮籍吹口哨儿,声音能传一两里远。苏门山里,忽然来了个得道的真人,砍柴的人都这么传说。阮籍去看,看见那个人抱膝坐在山岩上;就登山去见他,两人伸开腿对坐着。阮籍评论古代的事,往上述说黄帝,神农时代玄妙虚无的主张,往下考究夏商周三代深厚的美德,拿这些来问他,那人仰着个头,并不回答。阮籍又另外说到儒家的德教主张,道家凝神导气的方法,来看他的反应,他还是像原先那样,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阮籍便对着他长长地吹了一个口哨儿。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笑着说:“可以再吹一次。”阮籍又吹了一次。待到意兴已尽,便退下来,约莫回到半山腰处,听到山顶上众音齐鸣,好像几部器乐合奏,树林山谷都传来回声。阮籍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那个人在吹口哨儿。
  
  

使用道具 举报

1588
发表于 2015-9-12 08:47 |只看该作者
  
(2)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土孙登,遂与之游①。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注释】

①“嵇康”句:孙登隐居汲郡北山上,嵇康入山采药时遇见他,和他交往了三年。问他的意图,始终不肯回答。

【译文】
  
    嵇康到汲郡的山里游览,遇见道士孙登,便和他交往。嵇康临走时,孙登说:“您的才能是很高了,可是保身的方法还欠缺些。”

使用道具 举报

1589
发表于 2015-9-12 08:47 |只看该作者
孙登(约220年~280年),字公和,号苏门先生,妙真道大宗师。本籍魏国汲郡(今河南卫辉)。长年隐居云台山,博才多识,熟读《易经》《老子》《庄子》之书,会弹一弦琴,尤善长啸。阮籍和嵇康都曾求教于他。

    孙登孑然一身,没有家属,独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编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长发覆身,平生好读易经,安闲无事,常弹弦琴自娱。性情温良,从来不发脾气,有人故意捉弄他,把他投入水中,要看他发怒的形态,可是孙登从水中爬起来,却哈哈大笑,毫不介意。
  
    后来居住宜阳山,魏文帝闻知,命阮籍前往拜访,与他谈话,却默不作声。嵇康又跟随他游学三年,问他有何目标抱负,孙登也始终不答。
  
    及至嵇康将离别时,对孙登说:“先生难道竟无临别赠言吗?”孙登说:“火生而有光,如不会用其光,光就形同虚物,重要的是在于能用光,光就能发生作用。人生而有才能,如不会用其才,才能反会召祸,重要的是在于能用才,才就能利益天下,所以用光在于得到薪柴,可保持久的光耀;用才在于认识获得道德真才,乃可保全其天年。如今你虽多才,可是见识寡浅,深恐难免误身于当今之世,望你慎重。”
  
    嵇康未能接受,后来果然被司马昭所害,临终作幽愤诗,诗中有“昔惭柳下,今愧孙登”两句,深表感慨,后悔当初不听孙登相劝之言所误。

使用道具 举报

1590
发表于 2015-9-12 08:47 |只看该作者
(3)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①。

【注释】

①“山公”句:“山涛,字巨源,曾任吏部郎(也就是选曹郎),主管官吏的选授等。后来升任散骑常侍,就推荐同是竹林七贤的槛康代其原职,嵇康原与山涛是好友,但不愿做官,认为山涛并不了解自己,就写信与山涛告绝,这就是有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译文】

    山涛将不再担任选曹郎职务,想推荐槛康代替,嵇康写信给他宣告绝交。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