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水思静 于 2016-6-12 15:18 编辑
第八十五回 刚柔相济热盆景 阴阳互补鸳鸯锅
火锅,这一名称源自四川。古人称为“古董羹”,在广东称为边炉,在宁夏称为锅子,江浙一带称为暖锅,北京一带则称为涮锅。如今火锅这个叫法,已成一统江湖之势。 四川的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三国时代,已有用“五熟釜”制成的火锅,这奠定了火锅的基本形态。隋炀帝时代,就有了“铜鼎”,也就是火锅的前身。南北朝时期,使用火锅煮食逐渐增多,各式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火锅种类得到了发展。北宋时期,火锅已被记入典籍,名叫“拨霞供”,火锅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清朝统治年代,火锅逐渐兴盛,已经成为宫廷必备的冬令佳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牛油麻辣火锅在巴蜀民间兴起,并于九十年代开始盛行于全国。现在四川及重庆各地的大街小巷,成千上万的大小火锅店星罗棋布,整日顾客盈门,四季长盛不衰,虽在三伏天仍然是高朋满座,其人气场景更是异常的火爆壮观。 如今,火锅已在华夏遍地开花,巴蜀人不仅把火锅推向了全国人民的“舌尖”,也让火锅走出国门香飘四海,落户到了北美、南非、西欧、东瀛等地。 悠久的火锅历史,也造就了妙趣横生的火锅文化。有人开始将火锅称为“热盆景”、“盆中鲜”、“烫中乐”等等。火锅城、火锅街的纷纷涌现,体现了民间百姓爱吃火锅已蔚然成风,而且还出现了“日暮汉宫吃毛肚,家家扶得醉人归”的壮观景象。 在成都,火锅是市民最喜闻乐见的美食之一。距陆羽茶府几十米有一家重庆老灶火锅,味道正宗地道,于是洪辰和江望蜀便步行过去。刚走到火锅店门口,洪辰无意间回头望了一眼茶楼那边,竟然看到两个熟悉的背影进了茶楼。洪辰迟疑了一下,心想,怎么他们两个会在一起?却来不及多想,就跟江望蜀进了火锅店。 一进火锅店,立即就被这里的热烈气氛感染了。由于他们人少,不能使用包间,便选了边上靠窗的位置坐下。 “你喜欢吃红锅还是鸳鸯锅?”洪辰体贴地问道。 江望蜀略一迟疑,微笑道:“还是鸳鸯锅吧。” 鸳鸯锅的设计,就像是一个太极图形:圆形的锅中间,隔着一块S形的不锈钢皮。外形倒在其次,精妙之处是内容上的对比:一个是红汤,一个是奶汤;一边热情似火,一边柔情似水;一个麻辣鲜香,一个内涵低调;如果一边展现的是巴蜀男儿的奔放豪迈,另一边展现的就是成都女子的清爽灵秀。真是火锅煮沸千江水,信手拈来百般味。面对佳人和美食,纵然百炼精钢也化作绕指柔。这样的进餐经历,恐怕让每位初次接触火锅的食客都会留下难忘的记忆。 菜上齐后,洪辰在江望蜀面前很注意烫菜的节奏,显然比平时的习惯慢了不知几拍,而且吃得也很斯文,同时随随便便地聊着关于火锅的话题:“成都人将火锅誉为‘热盆景’,非常生动形象,很有画面感。四川是一个盆地,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盆子,将天府之国置于巴山蜀水之间。火锅则是一个独具匠心的小盆子,把各种美食聚于大众餐桌之上。” 江望蜀微笑接口道:“更妙的是,这个激情四溢的热盆景里,又分出红白二景来,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还能阴阳互补,当真是妙不可言。” 洪辰将一片在红锅里刚刚烫好的鹅肠送到江望蜀的油碟里说:“我看你能吃辣嘛,尝尝这个怎么样?” “谢谢!看来你还是喜欢地道的麻辣味,正所谓辣添味,麻调情,火锅还是麻辣才过瘾,今天委屈你了。” 洪辰忙道:“有佳人陪伴,我高兴都来不及,哪有什么委屈?川菜历来讲究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现在成都的火锅,从锅具、餐具到货源、汤料、品种以及店面、环境装饰等方面都在不断创新。这热盆景中烫、涮、煮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不仅注重口味,也很注重滋补。” 江望蜀点头道:“火锅的兴旺,充分表现了中国烹饪的包容性。火锅一词既是炊具、盛具的名称,还是技法、吃法与炊具、盛具的统一,更是各种荤素生熟食材的聚会。” “是啊,火锅不仅具有包容性,而且还具有和谐性,可以说它表现了中国的饮食之道。从原料、汤料的采用到烹调技法的配合,可谓同中求异,异中求和。自然而然地将荤与素、生与熟、麻辣与鲜香、嫩脆与绵柔、清爽与浓醇等各种美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同心、同聚、同享、同乐的文化氛围。” 也许是面对心仪佳人,洪辰谈兴大起,滔滔不绝,对锅里的美食反而有些冷落。 江望蜀投桃报李,将一块烫好的毛肚夹到洪辰碗里,微笑道:“别光顾着说,也兼顾一下吃嘛。虽说爱好吃辣的地方不少,但我觉得成都火锅对辣最有品味,讲究香辣并济,外刚内柔:虽辣却刚不压柔,虽柔却香不抑刚,可谓香中有辣,辣中有香。再加上麻味的调情添趣,就更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洪辰端起杯中饮料说道:“你这番话,是对成都火锅最好的评价和广告。来,我们碰个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