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倾杯小镇 行摄天下 摄影基础知识系列讲座(不断更新)
楼主: 季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基础知识系列讲座(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4-12-18 20: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逍遥侠 于 2014-12-18 20:34 编辑
季风 发表于 2014-12-18 19:10
学区域曝光法开始有些枯燥,弄明白了受益无穷。


就文字上来说,大体能看明白些,但还很需要细细琢磨。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4-12-18 20:33 |只看该作者
季风 发表于 2014-12-18 19:10
学区域曝光法开始有些枯燥,弄明白了受益无穷。

“如果选择将Ⅴ区置于Ⅳ区位置,整个片子就会增亮一级,同样,将Ⅴ区置于区位置,整个片子就会变暗一级。”
刚看时,以为这段话说反了,细一琢磨,是自己理解错了。推而广之就应该
“如果选择将IV区置于V区位置,整个片子就会变暗一级;而如果选择将VI区置于V区位置,整个片子就会增亮一级。”
这样理解对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4-12-20 08: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4-12-20 08:50 编辑
逍遥侠 发表于 2014-12-18 20:33
“如果选择将Ⅴ区置于Ⅳ区位置,整个片子就会增亮一级,同样,将Ⅴ区置于Ⅵ区位置,整个片子就会变暗一级 ...

不对,这好说反了,应该是将中灰置于较亮的区域,整个画面变暗,反之将中灰置于较暗的区域,画面会变亮。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4-12-20 17:01 |只看该作者
再进来好好学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4-12-20 19:57 |只看该作者
季风 发表于 2014-12-20 08:43
不对,这好说反了,应该是将中灰置于较亮的区域,整个画面变暗,反之将中灰置于较暗的区域,画面会变亮。 ...

再仔细体会……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4-12-20 20:50 |只看该作者
前来学习,之前大超超有教我如何调光圈神马的,没过几天又过忘了,罪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4-12-21 09:23 |只看该作者
独一小姐 发表于 2014-12-20 20:50
前来学习,之前大超超有教我如何调光圈神马的,没过几天又过忘了,罪过。

叫季老师教,他内行而且肯教。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4-12-21 16:11 |只看该作者
独一小姐 发表于 2014-12-20 20:50
前来学习,之前大超超有教我如何调光圈神马的,没过几天又过忘了,罪过。

如果机械地记忆如何使用光圈神马的,肯定记不住。不如先看看这里的第一篇文章,把光圈是怎么回事弄明白了,一下就记住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4-12-22 08:01 |只看该作者
若轩 发表于 2014-12-21 09:23
叫季老师教,他内行而且肯教。

嗯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4-12-22 08:02 |只看该作者
季风 发表于 2014-12-21 16:11
如果机械地记忆如何使用光圈神马的,肯定记不住。不如先看看这里的第一篇文章,把光圈是怎么回事弄明白了 ...

昨儿看了遍,慢慢琢磨。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发表于 2014-12-26 17:02 |只看该作者
季版辛苦了!我等受益非浅!好好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发表于 2014-12-26 17:35 |只看该作者
鎏金岁月 发表于 2014-12-26 17:02
季版辛苦了!我等受益非浅!好好学习!

谢谢鎏金兄光临,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帮助。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发表于 2014-12-28 19:0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4-12-28 19:11 编辑

关于曝光的几个问题
    第三讲 向右曝光
    使用数码单反的人想必都听说过一个词“向右曝光”,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向右,向哪个右呢,为什么要向右?请大家细细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发表于 2014-12-28 19: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4-12-28 19:35 编辑

读懂直方图
    我们每个数码相机都有一个直方图,早期的只能显示单色亮度的,现代的相机除了单色亮度还能显示RGB三个颜色各自的亮度分布。一般是横向分为五等份,相当于5档光圈的动态范围。从左往右,代表照片的从最暗到最亮的全部动态范围。
    直方图也叫柱状图,是一种统计报告图。反映了像素按明暗分布的规律,也显示相应亮度的像素在总像素中所占的百分比。
    数码相机直方图的黑场指图像中最暗的一部分像素,理论亮度值为0,位于直方图左侧;白场是指图像最亮的一部分像素,理论亮度值为255,位于直方图右侧。
    如果一副图像中黑场不是0,白场不是255,那我们就说黑场、白场有丢失,丢失越严重的图像就会越发灰。
    反过来说,如果一幅图像中黑场为0,白场为255,就会出现“溢出”现象。拍摄的景物反差很大时,已经超出了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相机的CCD或CMOS无法记录动态范围以外的信息,就会出现“溢出”,亮部溢出就是我们常说的“死白”;暗部溢出就是“死黑”。由于溢出部分没有任何图像信息,因此,也无法在后期用软件调整出层次来。
    我们所说的“向右曝光”就是要直方图上的曲线(俗称“小山坡”)要尽可能向右靠,也就是照片要尽量比正常曝光过一些,靠近理论白场,充分利用直方图右边的区域。
    为什么这么做呢?通常我们相机的RAW文件是12位图像(理论上是16位的,但现在实际上各厂商都是采用12位的),12位的图像能反映出4096(2的12次方)级离散亮度值。由此我们可能会想到,用5档光圈去覆盖这个4096级亮度,平均每档覆盖4096/5=819.2级。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和咱们前面讲的每档光圈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5个区域之间也是一倍的关系,其中第一档(最亮的部分)就覆盖了4096级亮度的一半,即2048级亮度。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因为数码相机的CCD或CMOS纪录的信号是线性的,相当于5档光圈的动态范围的每一档较其上档都会将光线减半,将剩余的一半给了下档。详细情况见下表:
    第一档(最亮)2048级
    第二档(亮)1024级
    第三档(中调)512级
    第四档(暗)256级
    第五档(最暗)128级
    这个表说明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也是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很好地利用最右边的那个区域(即最亮的区域),等于白白浪费了我们手中昂贵的数码单反一半的动态范围。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发表于 2014-12-28 19: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4-12-28 19:24 编辑

    “向右曝光”可最大化增加信噪比
    “向右曝光”得到的RAW照片给人的感觉是“太亮了”,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在后期使用Adobe Camera Raw或各相机厂家相机的随机软件,如佳能的DPP,尼康的Capture等,都可以很轻松地调整回来,恢复到“正常”的影调。
    我们之所以要大费周章地“向右曝光”,然后再用后期软件往回调,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最大化地增大信噪比,使画面更加细腻,噪点更少。
    玩过音响的人都知道一个词“信噪比”。就是信号和噪声的比例,这个比例越大,也就是信号越强、噪声越小,声音就越干净、音色越好。“向右曝光”采取的方法与音响一样,就是要增大图像信号与噪点的比例,减少噪点,从而得到细腻、干净的画面。
    “向右曝光”并不是无限地向右,在直方图上看,“小山坡”要尽量靠右,但不要贴上去,贴上去亮部就要就是溢出了。网友们中间流行一句话,叫作“靠墙不上墙”,说的非常形象。
    理想的曝光方式是尽可能地使直方图向右分布但又一定不能过曝,利用更多的亮度级别帮助我们确保亮部细节不被丢失,同时也有更多的亮度级来表现暗部细节,因为最暗部只有128级亮度表现力,如果不“向右曝光”,那128级亮度很容易就消失殆尽。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发表于 2014-12-28 19:25 |只看该作者
    切勿轻信液晶屏
    在胶片时代,我们只能凭借测光表和经验来掌握曝光,到了数码时代,相机都带有液晶屏,通过图像回放掌握曝光变得更加容易,于是很多人就通过观看液晶屏来控制曝光,把眼睛看到的液晶屏影像当作调整曝光的依据。
    不过,大家想过没有,液晶屏是靠不住的,因为眼睛也会欺骗自己。首先每一种相机的液晶屏的制造标准和产品质量都是不一样的,二是液晶屏的动态范围、色域大小和像素数量是有限的,三是观看液晶屏时会受到周边光线的影响,所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对你的正确判断产生影响,所以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影响,光看液晶屏来决定曝光是靠不住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发表于 2014-12-28 19: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4-12-29 10:13 编辑

    纠正胶片时代的曝光理念
    很多摄影师在拍摄反转片时,为了避免高光失去层次,增加色彩饱和度,都会坚持“宁欠勿过”的原则,即在正确测光的基础上,再减少1/3或1/2级的曝光量。“宁欠勿过”是胶片时代拍摄反转片的经验,到了数码时代应该正好反过来。但许多人使用数码相机以后,仍然沿用拍摄反转片的经验,曝光以稍欠为好,而他们决定曝光是否合适的参照物就是液晶屏。当他们在液晶屏上看到颜色不够饱和时,就会猛减曝光,直到看到理想的饱和度为止。
    其实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了!
    数码时代正确的做法就是尽量增加曝光,只要看到直方图右侧还有余量时,就要增加曝光,只有这样这样才能让你拍摄的图像更加细腻。你才能得到最低噪点、最高清晰度、最优画质的图像。
    “向右曝光”最好是在RAW格式的文件上做,因为RAW文件不是成品照片,而是一个数据包,它包含了所有从CMOS上纪录的信息。包括色温、亮度、饱和度、锐度都可以在软件上轻松调整,而且都是可逆的。要想把手里价值不菲的数码单反的功能和优势都发挥出来,采用RAW格式拍摄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我们手里的相机不具备RAW格式,或者不会使用软件调整RAW文件,JPG文件也可以使用“向右曝光”,并且可以使用Adobe CameraRaw等软件调整,只是效果没法和RAW相比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2014-12-28 19: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14-12-28 19:31 编辑

    陆陆续续讲了这么几期,也不知道合不合大家的口味,对朋友们提高对摄影的认识和拍摄水平有没有帮助。
    我想以后咱们改一下方式,采取问答的方式讲课,朋友们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在这里提出来,我尽我所能给与解答。我想这样针对性会强一些,能给大家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比现在这种隔靴搔痒的方式要好些。
    谢谢大家的捧场!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发表于 2014-12-29 09:48 |只看该作者
继续学习继续收藏。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2014-12-29 10:10 |只看该作者
反复地看了几遍,越学越深,在实际拍摄中有不懂的地方还需请教季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发表于 2014-12-29 10:16 |只看该作者
若轩 发表于 2014-12-29 10:10
反复地看了几遍,越学越深,在实际拍摄中有不懂的地方还需请教季老师

谢谢轩版一贯的支持鼓励,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大家。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2014-12-29 10:17 |只看该作者
谢谢晶儿加分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2014-12-29 10:27 |只看该作者
季风 发表于 2014-12-29 10:16
谢谢轩版一贯的支持鼓励,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大家。

季版辛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2014-12-29 10:39 |只看该作者
季风 发表于 2014-12-28 19:29
陆陆续续讲了这么几期,也不知道合不合大家的口味,对朋友们提高对摄影的认识和拍摄水平有没有帮助。
...

季兄,您的讲座很有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2014-12-29 10:40 |只看该作者
季风 发表于 2014-12-28 19:29
陆陆续续讲了这么几期,也不知道合不合大家的口味,对朋友们提高对摄影的认识和拍摄水平有没有帮助。
...

如以问答方式应该也很实用,不过建议另开一主贴。
而现在这个讲座建议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2014-12-29 12:07 |只看该作者
逍遥侠 发表于 2014-12-29 10:40
如以问答方式应该也很实用,不过建议另开一主贴。
而现在这个讲座建议继续。

谢谢逍遥支持,你的意见我会考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2014-12-29 13:06 |只看该作者
辛苦的是季版,受益的是我们,好讲座,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2014-12-29 13:19 |只看该作者
九天行舟 发表于 2014-12-29 13:06
辛苦的是季版,受益的是我们,好讲座,谢谢!

谢谢九天的支持与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2014-12-29 17: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轩 于 2014-12-29 19:18 编辑

我老轩也理解季版的辛苦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2014-12-29 19: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轩 于 2014-12-29 19:18 编辑
若轩 发表于 2014-12-29 17:23
我老轩也理解季版的辛苦

谢谢轩版的支持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