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读金庸,六神磊磊说
楼主: 令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金庸,六神磊磊说 [复制链接]

1261
发表于 2016-9-7 14:57 |只看该作者
峨眉派女人的宿命,似乎从郭襄的时候就种下了。她没有嫁人,徒弟风陵师太、徒孙灭绝师太也都没嫁人。在金庸旧版的《倚天屠龙》故事里面,灭绝师太是有个未婚夫的,名叫方评,被人给杀了,终于没有嫁成。

相比之下,周芷若是离婚姻最近的人,都已经凤冠霞帔地要拜堂了,可师门的宿命还是应验在了她身上。

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周芷若说“峨嵋派掌门终究没一个嫁人”的时候,大概也是极度悲观,对自己的爱情极度没有信心。

六、“我知你必会尽心竭力,救活了他,以便自己问心无愧的去做朝廷郡马。”

周芷若的“丈夫”宋青书被人打成重伤,张无忌自告奋勇,要当白衣天使,连夜登门来救人。

这在直男张无忌看来,是一种“奉献”和“牺牲”之举,既显示了自己的大度,又体现了对周芷若的关怀,他可能还觉得自己的做法很感人呢。

但女人想问题的角度和男人不同。周芷若不但不感动,反而更恼怒了,所谓“看见怂人憋不住火”。

她告诉姓张的:你少猫哭耗子,这么连夜上杆子的来救他,不过是为了更心安理得地去和赵敏在一起。

张无忌连夜来救人,表面上的理由是什么呢?是要“一命换一命”,让周芷若善待自己的义父谢逊。

但在他内心深处,恐怕还有另一层原因,乃是为了补偿情债。

使用道具 举报

1262
发表于 2016-9-7 14:57 |只看该作者
当年他逃婚亏欠了周芷若,总觉得负疚。如今救了她老公,便可以安抚自己的良心,日后和赵敏在一起的时候更少一点不安。

周芷若说的可谓奇准:张无忌果然“尽心竭力”地去救宋青书,把灵药黑玉断续膏都搭上了;他心里也确实是为了问心无愧地去和赵敏厮守。

可怜的谢逊。当年张无忌逃婚,理由是救义父;如今去还情债,理由还是救义父。

一个人是有多么地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才总是拿老爸当借口呢?泡妞总打义父牌,请问你考虑过义父的感受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263
发表于 2016-9-7 14:59 |只看该作者
脑补剧情是吃瓜群众的基本功原创
文/六神磊磊

学武功这门子事,都是要练基本功的。比如少林派,入得门来,先学少林长拳,然后再学罗汉拳、韦陀掌,这就叫基本功。那么吃瓜群众的基本功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脑补剧情。

什么叫脑补剧情?就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掌握,但偏偏什么都能脑补,什么都敢断言,好像从人家垃圾桶里的一坨卫生纸,能脑补出完整的四十集豪门恩仇剧来。

比如,他们可以根据人家明星的三两条微博,一番脑补之后,就敢断言人家两口子多少年的情感状态和是非曲直;就能一口咬定谁是渣男,谁是绿婊,谁爱谁深,谁爱谁浅,谁亏欠了谁,谁辜负了谁,谁沾光了,谁不值了,好像自个儿真是人家身上的灯草一样。

看过《红楼梦》吗?开头就有一回叫“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个冷子兴同学,就有一点上上上个世纪的脑补专家的意思。

他连贾家的大门都没进去过,一个典型的吃瓜群众,偏能信誓旦旦、斩钉截铁,把贾家的事说得像自己亲眼见到一样。

不过,冷子兴同学那一届的吃瓜群众,比现在这一届又靠谱得多了。他所演说的荣国府的事儿多少还是有些眉目的。这一届的吃瓜群众,不是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而是王狗儿演说荣国府。

你看之前,舒淇和冯德伦发了几条微博,女的貌似在秀恩爱,男的貌似在澄清,脑补党人们立刻就炸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64
发表于 2016-9-7 14:59 |只看该作者
他们好像一点不知道感情这事儿极复杂,而且别人的圈层、生活方式和你相差十万八千里;他们瞬间就用这一点点少得可怜的素材,完成了人设,把当事人代入他们脑补的剧情:一定是姑娘痴心一片、汉子负心薄幸。然后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像丧尸一样成群结队、漫山遍野地涌出来,骂“渣男”之声不绝。

他们之中,有的人从来不大看舒淇的电影的,却一下子仿佛比舒淇的老妈还关心舒淇;有的人聊过的男人还没有人家舒淇拍拖过的多,却一下子仿佛比舒淇本人还懂得怎么谈恋爱。

仔细分析一下,他们脑补剧情的过程,无一例外分四步走:

一是“惊见真相”:比如看到一个微博啦、一个声明啦、一段视频啦,哪怕只是片言只语,哪怕真假难辨,他们都认定这就是充分的素材,是一切的事实,是如山的铁证,就如同蛲虫看世界的视角:人,明明就是菊花状的!

动物园里老虎叼走女人那事,众口一辞的“女人和老公吵架发飙”,可是我明明只看到一小段视频,我看不出来哪一帧画面是女人在吵架、在发飙,我不知道大家用口水群殴那女子的时候,凭据在哪里。

二是“构造剧情”,凭着一点点可怜的素材,一片纸,一句话,一张图,就立即激活有限的大脑回路,参照自己所看过的二流言情小说、三狗血偶像剧,以及本人在学校和社会的挫折经历,硬凹出一段剧情,诸如痴情男偏遇无良女、薄命女偏遇负心郎之类。

三是“完成人设”,把剧情里的人一个个划分成非黑即白、渣婊分明的阵营。就
比如之前包贝尔婚礼上有人要扔柳岩下水那事儿,他们会立刻完成人设:起哄的是粗鲁的恶棍,伴娘是受辱的小鸟,贾玲是正义的卫士……

四是“倾注感情”,激发无名业火,点燃小宇宙,将自己最强烈的感情倾注其中,支持谁,力挺谁,打倒谁。于是,千百个丧尸自此合流,朝着同一个目标轰隆轰隆上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65
发表于 2016-9-7 15:00 |只看该作者
更搞笑的是,只要他们脑补出来的剧情一旦构建完毕,那就是定论,就是铁的事实,就是《对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绝不能被质疑,连当事人自己都不能否认。

如果有人质疑、否认,那必然绝不能答应——什么?你居然否认我们脑补的剧情?你以为你是谁?什么,你是当事人?当事人也不行,因为我们是吃瓜群众。

如果他们认定的“施暴者”出来否认,那就是欲盖弥彰,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如果他们认定的“受害者”出来澄清,那她就一定是被迫的,那她就是软弱,那就是怒其不争。

总之,你必须在他们的智力水平上陪他们一起玩。

他们总是成群结对的。你很难看到他们会形单影只,一哄而上是其最典型特色。一哄而上地祝福,一哄而上地咒骂,一哄而上地热泪盈眶;昨天,他们一哄而上地捉奸;今天,他们一哄而上地相信爱情;后天,又一哄而上地骂渣男。到了大后天,他们又像没事人一样,争先恐后地遗忘。

他们其实也并不关心真相,而是只需要一个自己想要看到的真相。正如他们并不关心那女人被老虎叼走前到底做了什么,而只是需要一个比他们傻、能体现自己优越感的女傻逼;他们也并不真的关心冯德伦是否真辜负舒淇,他们只是要一个女神痴等苦等、一个渣男一拖再拖的狗血故事,寄托一下自己的情怀而已。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今天他们说:又相信爱情了!拜托,你们哪里是相信什么爱情,你们只相信自己脑补的剧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266
发表于 2016-9-7 15:0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267
发表于 2016-9-7 15:01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郭靖对黄蓉,做过一件特别浪漫的事。

你可能一听就不信了:这位爷确实是有钱、有品、有安全,但大概是最不懂浪漫的了。黄蓉选了他,指望什么都可以,就是别指望浪漫。

其实很简单,他不过就是给了黄蓉一包吃的——一包被打得稀烂的点心。

这些点心,郭靖一分钱都没花,是小王爷杨康送的。郭靖见很精致,想到“黄蓉贤弟爱吃”,便揣了一包在怀里。不料接下来他迭遇强敌,又是打架又是逃命,等掏出来给黄蓉时,一包点心早已经“或扁或烂,不成模样”。

郭靖的第一反应是害臊,就像所有惊觉礼物拿不出手的男人一样,“红了脸,道: ‘吃不得了!’拿起来要抛入湖中。”

而黄蓉却红了眼圈,回答了又惊喜、又感动的三个字:“我爱吃。”

她边吃边哭,还拿出雪白的手帕,把剩下几块烂点心仔细包好,“回眸一笑,道: ‘我慢慢的吃。’”

黄蓉的反应,很像《西游记》里,美女被唐僧敬酒后的台词:“哎呀长老,平日都说你木讷不会风流,今日看来,你也是人身肉长成啊!”

有时候,真的反而是郭靖这类不浪漫的人,偏能做出浪漫的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268
发表于 2016-9-7 15:03 |只看该作者

黄蓉是见过世面的。基本上,一个人越聪明,见的世面越多,对“浪漫”的抵御能力就越强,越不容易被感动。

要论浪漫,世界上谁也浪漫不过她老爸。她老爸的浪漫是与生俱来、深入骨子里的——妻子过世了,他十年如一日,在玉棺旁堆满世界名画和珍贵文物,搞得墓室像个微型的卢浮宫。

为了给夫人殉情,他还给自己设计了最浪漫的死法,专门造了艘大游轮,要带着妻子的玉棺扬帆出海,自己则傲立船头,吹动玉箫,my heart will go on,和船一起沉没。

黄药师也抢《九阴真经》,可他抢来做什么呢?为了烧给老婆,“好让你在天之灵知道,当年你苦思不得的经文到底是写着些甚么。”

后来,他误以为女儿死了,悲痛的方式都特别浪漫——又哭又啸地悲歌了一曲曹植的《行女哀辞》,打折玉箫,纵舟而去。

有这样一个疯魔的老爸,其它一般人的小浪漫、小套路,黄蓉哪里会看得上?

你瞧欧阳克,为了追她,把各种套路都用尽了。他为了和黄蓉多接近,居然异想天开,要来桃花岛上课,还故意选了一门最耗时间、可以在岛上赖得最久的学问——五行八卦之术。

一个高富帅,为了追女同学,不惜舍身去报高等数学班,用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来折磨自己,你能说不浪漫?一般女孩子想想都美晕了吧,可黄蓉根本不正眼瞧他。

反倒是憨厚的郭靖带给她的小惊喜,才能把她一举击中。

使用道具 举报

1269
发表于 2016-9-7 15:04 |只看该作者

金庸小说里,许多这样最动人的惊喜,都是些不浪漫的人做出来的。

比如张无忌,一个很不浪漫的人,偏偏做出了一件挺浪漫的事。

在秦皇岛的时候,他找了个借口——找义父,打飞的跑到车水马龙的元大都,夜色之下,孤身一人,信步慢行,浑浑噩噩地走进了曾和赵敏吃饭的小酒馆,却发现赵敏居然也正呆坐在里面。

这是《倚天屠龙记》全书里一次最浪漫的相遇。赵敏的反应是“霍地站起”,“啊”的一声叫了出来,低声道: “你……你怎么会来?”,“语声颤抖,显是心中极为激动。”

这是不是有种“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意思呢? 事实上,赵敏的初吻,就是这一次在小酒店里被谋杀掉的。

还有一个老实厚道的主人公,叫做狄云的,也是个不浪漫的人。但在一个大雪谷里,他和女孩子水笙赌气,不肯给她解穴,却在她身边目不交睫,守了一天一夜。

从此水笙对他的称呼,就从“小淫僧”变成“狄大哥”了。

要说最最不浪漫的人,可能要算好和尚虚竹了。

他诚实、忠厚、不会甜言蜜语。但在西夏皇宫里,“酒罢问君三语”的时候,他给出了比所有人都浪漫的回答:

你最喜欢的人叫什么名字?唉,我全然不知道。

你最喜欢的人长什么模样?唉,我从来没见过。

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觉得他是个痴呆。但读者明白,这回答真的炫酷无比。

使用道具 举报

1270
发表于 2016-9-7 15:06 |只看该作者

有一种惊喜,叫身边有个不浪漫的人。

他们不浪漫,但是一定要靠谱,就像郭靖、虚竹。

为什么他们做的一些事特别打动人?因为很多浪漫其实只是一种炫技,他们不是。

他们不懂套路,却暗合了人心中最基本的套路——越真挚、越动人。比如郭靖的碎点心,他不是在制造浪漫,只是努力在给你带来小的惊喜。

经常听见身边有人抱怨说:他一点都不浪漫。然而浪漫这种东西,很像是彩虹,只要懂一点技巧,它是很好制造的,但那是人造的彩虹,没有多大意思。

那种雨霁之后的天然彩虹,也许今天遇不见,明天也遇不见,但只要选对了旅伴,扣着手一起走下去,一定能时常看见的。

你看黄蓉与郭靖——她和一个最不浪漫的人,却做尽了浪漫的事,度过了传奇般的一生。旅途中,他总在努力给她带来小的惊喜。

使用道具 举报

1271
发表于 2016-9-7 15:08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令狐冲和师父是什么关系?一开始,俩人都会脱口而出:“名为师徒,情若父子”,父子关系嘛。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们深情对望着,一个慈爱,一个孺慕,仿佛这份温存会长留到天荒地老。

然而慢慢地他们发现,这个“父子关系”根本无法维系。原因很简单——本来就不是父子嘛。

他们两人,是先讲的感情,等后来需要讲利害的时候,已经讲不了了。于是各自腹诽暗生、怅怨滋长,闹到最后形同陌路,原先一口一个的“冲儿”也变成了“那小贼”。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韦小宝和陈近南的关系。

两个人是先讲的利害:我们一起合作,反清复明,大家都有好处。电影里更是加上:一起抢钱抢女人。韦小宝也把话挑明:你眼下让我做青木堂香主,日后怕是要过桥抽板,抽就抽吧,不准砍老子的脑袋。

可合作到后来,俩人倒还当真慢慢生出了感情,有一点“名为师徒,情若父子”的意思了。陈近南被杀,韦小宝嚎啕大哭,那种锥心之痛,真的有若是失去了父亲。

使用道具 举报

1272
发表于 2016-9-7 15:09 |只看该作者

所以,一上来太把自己当爹,或者太把自己当儿子的,往往弄不好。设定太高,就容易失落,理想状态下的温存,经不住尘世风吹雨浇。

我们的文化里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上,特别不爱讲底线,而热衷于讲上线,直接往最理想、最浓郁的状态上攀,一步跨进共产主义。

比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都是这一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能么?我也带过不少实习生,从来没想过要给人当爹。

师徒、亲眷、邻里之间,必定是各有各的屁股、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独立性的。凭什么房子挨在一起,就要“远亲不如近邻”?凭什么师徒就要如父子?

邻里混得和亲戚一样、师徒混得和父子一样,那是人际关系最浓郁的状态,那是上线,不是底线。我们却偏爱把上线当底线,班主任要当爹,隔壁老王要当舅舅,搞道德绑架,抹杀每个人的独立性。

有了过高的定位,就有了过高的期待,比如做师父的真把自己当爹,或者做徒弟的真把自己当儿子,又或者做邻居的真把自己不当外人。

撕逼就是这么来的——师父终究会发现自己不是爹, 于是失落、愤懑,觉得遭了背叛;又或者反过来,徒弟发现自己不是儿子,便觉得对方虚伪、贪婪、翻脸无情。

我们那些酸溜溜、气愤愤的老话——“穷在闹市无人问”“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某种意义上不都是错把底线当了上线后的抱怨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273
发表于 2016-9-7 15:11 |只看该作者

最最典型的,就看中国式的婆媳关系。

表面上,我们特爱讲这样的话:媳妇就是闺女、婆婆就是亲娘,仿佛不这样讲就是政治不正确。一根貌似温存的道德大绳,把双方都死死捆上。

可这不是鬼话吗?媳妇明明就不是闺女,婆婆明明就不是亲娘,她们是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想法的,可我们往往就是不承认、不面对这一点。

等真正柴米油盐地过起日子来,那种最理想的状态没法维系了,双方便都开始不平。媳妇想:哼,果然不是亲生的。婆婆也想:哼,果然不是亲生的。

可你们明明就不是亲生的对不对?要是亲生的,还和你儿子睡一张床,那叫乱伦好吗。

与其这样,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承认:我是婆婆,你是儿媳妇,我俩走到一起,并不是我俩相爱,而因为你和我的儿子相爱。

今后我们需要逐步建立感情,努力适应,互相关心,如果有了什么分歧,我们用妥善的办法解决。

务实一点,从这个起点开始,不是很好吗?家庭道德哪里就会崩溃了?何必一上来就强迫人家和亲娘、亲闺女比呢?把起点搞低一点,那大家不就可以收获更多惊喜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274
发表于 2016-9-7 15:12 |只看该作者

小说里,历史上,很多问题和烦恼,都是太把自己当爹了、或者太把自己当儿子了给闹的。

我当爹,就有养育之恩,就有生杀之权,你不干了就是叛臣孽子。这种关系,我看金庸小说的神龙教里才能有。真实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里,很难维持的,多半要崩。

郭靖太把自己当爹了,杨过就受不了;唐僧太把自己当爹了,猴子就受不了;古代做官的太把自己当爹了,你怎么收税征役都应该,陈胜吴广就受不了;就连神龙教里,洪教主太把自己当爹了,教徒们不也受不了吗。

当然,反过来,太把自己当儿子也不行,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错都是爹的错。

最好的关系,我看还是合作。徐峥在《疯狂的石头》里有一句台词——厂长说:“看来你是吃定我们厂了?”奸商徐峥说:“我不是说兼并,我说的是合作。”

要是唐僧和猴子是合作,教主和众弟兄是合作,官府和民众是合作,这种关系就有弹性。爹和儿子的关系,里面是搁不下利益的。但合作的关系就比较活,可以搁得下利益,允许讨价还价。

使用道具 举报

1275
发表于 2016-9-7 15:14 |只看该作者

太迷恋当爹的感觉,就会怕失去,就老爱听人表忠心。这样的事我们见得还少吗?金庸写的神龙教里,说话吃饭上厕所都随时要表忠心,今天便秘见好了,多拉了三五斗,那都是因为洪教主老人家的关心。

这样的表忠心,其实不会造就忠臣的,只会逼得大伙儿一批一批去做忠心婊——洪教主座下那些人,有几个真的忠心呢,都是被迫在做忠心婊。

早看穿了这点,不如哈哈一笑,不要眷恋那个爹或儿子的老一套了,该做老师做老师,该做学生做学生,好好合作,说不定反而情意绵长,就像陈近南和韦爵爷那样,你叫我一声师父,我叫你一声小宝。

使用道具 举报

1276
发表于 2016-9-7 15:1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277
发表于 2016-9-20 17:21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创新是个好东西,苹果又发布iPhone 7、Apple watch 2,加个摄像头,搞个防水,就来谋害我们的肾了。

比比人家,我们再来看看自己,再聊一聊一个以前讲过的话题:全真教的创新。

全真教,众所周知,是金庸江湖上的一家老牌大企业,过去武功天下第一,被叫做“玄门正宗”。

可是后来形势变了,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自家的武功慢慢落后。一个金轮法王,带上几个弟兄,差点没把全真教给强拆了。

有一次,黄蓉带队和蒙古人比武,要玩一场“田忌赛马”,必须排一个上驷、中驷、下驷。谁被当成了“下驷”?全真教著名高手郝大通。

教里的大佬们也是要脸的。他们感到了危机,喊出了“创新”的口号。全真五子紧急闭关,想研发几门厉害的新武功。

可是效果怎么样呢?不怎么样。之前我文章里说过,这几个高管研发半天,搞出来一个什么新武功呢?叫做“七星聚会”,这门新武功有个奇怪处:必须大家合在一起才能用,分开就不能用。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不得罪,每个部门都有利益。这叫什么鬼?所以说全真教的创新是假创新。

那么,诺大一个企业,那么多弟子,为什么搞不出靠谱的创新呢?


首先,全真五子里,没有一个是创新型人才。

他们的师父死了几十年了,有一门新的武功剑法研究出来吗?反正我是没有印象。

面对师叔周伯通,他们应该感到惭愧。周伯通不停地搞创新,双手互搏、空明拳,一门又一门新武功被创造问世。可是全真几子们呢?师叔的研发成果,他们不去推广;师叔的创新精神,他们也无力学习。

这几个毫无创新能力的人,去搞“闭关”,当然就搞不出什么名堂来。

那么,如果在教中选一些聪明机灵的弟子搞一个创新部,也去“闭关”呢?有希望吗?我觉得那也不是出路。

眼下的江湖武林里,创新不能是小股部队试探,搞几个人,成立一个小创新部门,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就算是创新了。

要改,就要整体改,全面转型。那就是豪赌,就是凤凰涅槃。全真教是改不了的,队伍太大,人太多,高层也缺乏动力,下不了决心。

比如,整个门派都从教学型改成创新型的,每个人都要研究新武功,这样行吗?不行,阻力太大。光是中层弟子那里,就会有巨大的阻力,他们年纪大了,根本研究不动。

使用道具 举报

1278
发表于 2016-9-20 17:24 |只看该作者
对比一下少林派,为什么少林可以领袖武林数百年,而全真教很快就没落了?因为少林派办的是大学,是创新型的;全真教办的是中学,是填鸭型的。

少林寺的藏经阁,对所有弟子开放,人人都可以研究。每一个僧人都可能研发出新武功,著名的七十二绝技就是历代不断创新的结果:

“般若掌创于本寺第八代方丈元元大师,摩诃指系一位在本寺挂单四十年的七指头陀所创。那大金刚拳法,则是本寺第十一代通字辈的六位高僧,穷三十六年之功,共同钻研而成。”


另外,创新的效果怎么评测,也是全真教很难搞好的一件事。

比如几个高管研发出的新武功“七星聚会”,实测效果怎么样?在江湖实战里真的能打败敌人吗?

全真教是建立不起来这样的反馈机制的,多半是中层编造数据哄骗上层:

“哎呀, ‘七星聚会’不得了,实战胜率达到97.9%!还获得了华山派、点苍派、古墓派的一致好评!”

还有,产权制度也搞不起来:我研发出来的新武功,算谁的?

比如说,小杨过研发了一个新招,一堆人都来抢功:这是在师兄鹿清笃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到了鹿清笃那,这又变成了赵志敬师父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到了赵志敬那,这变成了在王处一真人的领导下取得的成绩;到了王处一那,这又成了马钰掌教和全体班子英明决策的结果。

一个弟子,研发出一门新武功,有没有收益权?如果没有,那至少有没有命名权?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体操,莫慧兰一个动作,可以命名成“莫式空翻”;程菲一个动作,可以命名成“程菲跳”。微信这么了不起的产品,张小龙可以叫“微信之父”。

全真教可以吗?杨过发明一招,可以容忍它叫“杨过三招”?或者叫“改之剑法”?(杨过字改之)我看难。


我想起一个公号“馒头说”,在讲诺基亚的倒掉时,引用了一段话:

“诺基亚的高级管理层,一方面开始变得傲慢,喜怒无常,另一方面又害怕被超越,害怕承认失败。在高层的影响下,中层开始变得畏头缩尾,不敢开拓,不敢担责,甚至通过报喜不报忧,或修改数据来欺瞒高层(也可以看做是为了方便高层自欺欺人)。”

几乎可以预见,全真教的创新部门,会慢慢变成一个“四合一”的存在:

第一,它变成一个安抚和按摩高层焦虑感的地方。有了它在,就代表咱们全真教在创新,那就好了。至于搞不搞得出苹果手机、鸭梨汽车,那就不必深究了。

第二,它可能会变成一个解决老同志待遇的地方。这么大的公司,能力强又解决不了待遇的有很大一批。创新的部门成立后,让谁去牵头呢?让郝大通去,让孙不二去,都是当初创业团队的成员,正好把郝、孙几位的待遇解决了。中层也是一样,让王志坦去,让赵志敬去,反正新部门岗位多,解决的人多。

第三,它可能变成一个安插亲信子弟、关系户的地方。郭靖托来的人,放进去;一灯大师托来的人,也放进去。乃至丘处机的私人子弟、王处一的私人子弟,也放进去。

第四,它可能变成一个对外炫示邀功的地方。大宋、大金来封官,使者参观哪里?就看创新部。江湖友人郭靖、无色禅师等来拜山,看哪里呢?也看创新部。年年往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也都让人振奋:全真弟子研发的新动力汽车,内力驱动的,有望取代汗血宝马……

大金的王爷一听很高兴:孤王来坐一下吧!乐滋滋地上了车,一运内力,果然向前开了!老头开心了,高度评价:“这就是我们未来和少林派竞争的本钱那!”

其实呢?赵志敬躲在引擎盖里,一边猛踩,一边骂娘,耳麦里还不停传来丘处机的指示:“你特么慢点,加速平稳一点,这样才像无级变速好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279
发表于 2016-9-20 17:32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周芷若有个特点,特别喜欢叫张无忌发誓。

她和张无忌的拍拖,到后来没法看了,两个人的对话几乎只剩下一个套路,就是要保证、让发誓。

武侠小说里的男女关系,本来是有套路的。男女要在一起,怎么办?比如可以驱毒。

“姑娘,在下冒犯了,要解开衣襟,给你驱毒。”

“谢谢少侠,你真是正人君子。”

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本来是这个套路。

但是周芷若改变了玩法。她惯常的套路变成了这样的:

“姑娘,在下冒犯了,要解开衣襟,给你驱毒……”

“你发个誓你一辈子不变心。”

“好我发了……姑娘我们驱毒吧。”

“你发誓你会杀掉某某某……”

“好我又发了……咦,你怎么哭起来了?”

“没什么,我觉得自己命苦。”


这种迹象,是从一个小岛上开始的。

本来张无忌、周芷若两人困在小岛上,这正好是培养感情的地方,可周芷若把它变成了各种发誓和政治表态的地方。我们来看看细节。

一开始,是张无忌在表妹的坟前,谴责凶手赵敏。

周芷若在身后出现了,督促他光是谴责还不够,你要发誓。

张无忌说道:“我对着表妹的尸身发誓,若不手诛妖女,张无忌无颜立于天地之间!”

周芷若给出了肯定的评价,道:“那才是有志气的好男儿。”那口气活像是个政委。

后来情况愈演愈烈,给周芷若驱毒的时候,又被让发誓:

“除非你要他……立下一个誓来。”而且,以命要挟:“否则我宁可毒发身死。”

边上还有一个帮腔的义父——谢逊道:“无忌,快立誓!”

张无忌又乖乖的立誓了。“双膝跪地”,算够虔诚了。周芷若却很不满意:“我要你说得清楚些,对那位赵姑娘怎样?”义父也跟着再次帮腔:“无忌,你就说得更清楚些。”

张无忌只好重新再发:“妖女赵敏,害我表妹blabla……张无忌有生之日,不敢忘此大仇,如有违者,天厌之,地厌之。”


这些天,张无忌连发了好多誓。

驱毒的时候要发誓,订婚的时候要发誓,等婚订完了,两人谈情说爱、你侬我侬的时候,周芷若又开始了。

“你对我决不变心?决不会杀我么?”

张无忌还试图让沉重的气氛变得轻松一点,只好吻,哄。

周芷若第一次表达不满,颤声道:“我要你亲口答应我。”

张无忌怂了:“我对你决不变心,决不会杀你。”

可是这也没过关。周芷若第二次表达强烈不满,“凝视他双眼: ‘不许你嘻嘻哈哈,要你正正经经的说。’”

于是张无忌只好深呼吸吐纳五次,庄严道:“芷若,你是我的爱妻……我今后对你决不变心,blablabla……”

一座小岛,成了张无忌花式发誓的地方,常常是一次还不满意,还要修改重发。这就有点折磨人了。就是入党,也只发一个誓对吧。


翻翻书上两个人相处的段落,不管人前还是人后,不管是正式谈话还是亲昵聊天,就是周芷若各种要保证、要发誓、要政治表态。

“你日后会不会……”“将来若是你……”“只怕你以后……”

“我要你亲口答应我……”“我要你正正经经的说……”“我要你说得清楚些……”

然后,像各种班主任、教导员一样的督促和诫勉:“你是男子汉大丈夫”“那才是有志气的好男儿”“但愿你大丈夫言而有信”。

张无忌后来都被搞得机械了,在周芷若面前,一言不合就发誓:

“若是我约赵姑娘来此,教我天诛地灭。”

“我若是再瞒了你去见赵姑娘,任你千刀万剐,死而无怨。”

张无忌本来就口才一般,词汇量有限,几轮发誓下来,什么千刀万剐、刀山油锅、天厌地厌之类,把他会的词都快用光了。

除了要保证、要发誓之外,他们几乎没有别的开放性的交流。

使用道具 举报

1280
发表于 2016-9-20 17:35 |只看该作者
那些真正该聊的东西,比如两个人的感情,心里的想法,对于赵敏,对于日后的打算,都是不开放的,很少谈。

除了誓言越来越多,道德上绑得越来越紧,双方的感情和了解没有什么增长。


除了发誓,周芷若习惯性挂在嘴巴边上的话,就是命苦。

“我是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儿家”
“我是一生一世受定你的欺侮啦”
“以后无穷岁月之中,给你欺侮,受你的气”
“我是个最不中用的女子”
“我是怨自己命苦,不是怪你”
“只怪我自己命苦”……

总之就是我命苦、我惨、我不中用、你以后会欺负我,此外还上吊过一次、声称要去做尼姑一次。每和她在一起,就是各种负能量扑面而来。

她的命苦不苦?从小孤苦伶仃,父母双亡,当然可以说苦。但是张无忌的父母呢?你总不停对张无忌碎碎念自己命苦,没爹没娘,张无忌有爹有娘了?

生活在一个大乱世,江湖人士,命苦的多了,谢逊不命苦吗,成昆不命苦吗,阳顶天、小昭、杨不悔、范遥、杨逍、纪晓芙不命苦吗,正如张无忌说的“咱们大家命苦”。

可周芷若不只是命苦,还有命硬的一面啊。她少年就遇到张三丰,亲自推荐去了峨眉门下,十多年后又被传了掌门之位。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比一个小姑娘,十多岁碰见马云,带去了阿里生活,不久亲自推荐她去了格力,没几年董明珠又给她铁指环,让她接了班。

更奇的是,她十几岁时认识的一个小男孩玩伴,居然已经成了谷歌的老大,他还屁颠屁颠地念叨小时候的旧情,要和你结婚。

这还不论马三丰的接班人宋青书一路猛追你。

和大多数人比,这叫命苦吗?你要真像自己说的这么命苦,丁敏君会妒忌你吗?你当着别人总念叨命苦,不是矫情吗。

有人说,人家周姑娘不看重乎功名利禄。可是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上啊,董阿姨有没有垂帘听政,你可进可退啊,可以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啊。

自己没有勇气,怎么都怪命苦呢?


张无忌后来说,对赵敏是“又爱又恨”,对周芷若是“又敬又怕”。他怕什么呢?

怕她庄重,怕她严肃,大概还有怕她又要发誓,又频繁要求各种保证,又不停念叨自己命苦,怕她无穷的负能量。说穿了,怕和她在一起。

婚礼上,他像是等待已久般,等来了一个理由“救义父”,然后和赵敏一起跑了。

金庸怕我们没看懂张无忌的心,还加了几句:

“不知如何,张无忌此刻心中甚感喜乐,除了挂念谢逊安危之外,反觉比之将要与周芷若拜堂成亲那时更加平安舒畅。”

“然而要他承认欢喜赵敏搅翻了喜事,可又说不出口。”

他和赵敏在一起的时候,轻松,快乐,愉悦;和周芷若在一起的时候,沉重,紧绷,一不小心就说错话。

赵敏不频繁找他要各种保证,不逼他花样翻新地发各种誓。戏剧的是,赵敏反而倒自己发过一个誓:

“从前我确想杀你,但自从绿杨庄上一会之后,我若再起害你之心,我敏敏特穆尔天诛地灭,死后永沦十八层地狱,万劫不得超生。”

说穿了,誓言是重要的、承诺是重要的,但再要紧的东西,一天要三回,人是会吃不消的。

如果光靠誓言有用,那还要爱情做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281
发表于 2016-9-20 17:39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最近在好多地方看到“盛世蚁文”。

在我混的一些群里,也有人在发,配以一片啧啧悲悯之声。

有人愤怒地大声点评说:“这不是她在杀人,首先是社会在杀人!”一些心思细腻的则感叹:“如果你没有穷过,你就不能理解她。”

总之一个意思是,哎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个农妇手刃四个孩子,都是社会的错。你们要理解她,毕竟你没有穷过啊。

反正,作为一个读金庸的,我是不能理解她。

我只想到,乔峰好险!他爸活不下去了,寻了短见,也没有抱着他跳崖摔死。

胡斐也好险!他妈活不下去了,寻了短见,也还先把他托付给大侠苗人凤,没有拿斧子砸死。


更逗比的是,几乎可以肯定,如果这个女人杀的不是四个孩子,而是老公,那些“理解”、“同情”她的道德家们一定立刻要换一张脸。

他们一定瞬间收起怜惜之泪,不再悲悯了,不再同情了,也不再深沉地追究什么社会之恶、体制之错了,而是跳起来怒斥:

“千错万错,你老公有什么错?你死你的,凭什么把他带走!”

“他是没有多大能力,是赚不了多少钱,但他毕竟在外打拼,辛辛苦苦养家!你可知道男人的累么!”

“再说了,有人娶你养你就不错了,你这个丑样,你还想嫁谁?”

说到底,他们骨子里某些地方和杨改兰是一样的,孩子是父母的私产,不想活了,随时可以带走陪葬。

可如果有女人居然想带走老公陪葬,这不是反了天了么!你本是老公的私产,玩具狗要自尽,却把主人带走,这还了得!


一些看客“理解”“怜悯”杀孩子的杨改兰的时候,他们其实在理解什么?

杨改兰的遭遇,主要是贫穷。而看客都畏惧贫穷,它是极有可能降临到自己身上的。“同情”杨改兰,就是同情自己。

相比之下,那四个孩子的遭遇,是被变态母亲杀死。看客们对此便不甚担心,他们内心里都知道,自己几乎没有可能被变态母亲杀死。

所以,贫可怕,殇不可怕;贫要同情,殇便先顾不上同情。反正自己好歹长大了,殇是殇不了了。

道德家们对一件事的反应,要看他们把自己代入成谁。杨改兰杀孩子,他们把自己代入成杨改兰,便忘了孩子;如果杨改兰杀老公呢?他们瞬间就代入成老公,就忘了杨改兰了。

可是,潘金莲也杀老公啊,他们却又不大会恨潘金莲的。你看这些年为潘金莲说话的道德家特别多,甚至“爱情斗士”都来了。为什么呢?

因为很少有人把自己代入成武大郎。谁都不会认为自己这么差、夫妻如此不般配。他们内心深处把自己代入成谁呢?西门庆。所以潘金莲就成爱情斗士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82
发表于 2016-9-20 17:42 |只看该作者

你想要滥施同情,那你去吧。

去给每个心智失常的人都找一些被侮辱、被损害、被贫穷的证据,甚至抢劫杀人是因为小时候被抢过玩具,强奸是因为上学时挨过老师的粉笔头,都是社会的错,好深刻。

当记者那些年,我看到过很多极端的贫穷,也见过几乎一模一样的“我死要带孩子走”,或是“不给老公留种”的极端惨案。

比如有一个女人,老公一样在外打工,她给三个孩子灌了百草枯,食道都烧烂了。

那起惨案里,我们调查、走访,采了无数资料。她贫穷吗?算得贫穷;是蝼蚁吗?勉强也可以说是。但你要我理解她?要我悲悯?抱歉,我悲,但无法悯。大蝼蚁就可以杀小蝼蚁吗?大刍狗就可以杀小刍狗吗?

就像这一次,六岁的小女孩,欢蹦乱跳的年纪,可知道人生就会这样终结,在亲生母亲的斧子下?

还记得《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误听说黄蓉被人害死了,悲怆之下,打折了玉箫,在大海上高唱了一首歌:

“伊上帝之降命,何短修之难裁!
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
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
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这是曹植的诗,叫做《行女哀词》。它是在叩问上天:为什么有的人平安终老,有的孩子却要青春夭折!这不公平!

黄药师怒吼:是谁害死黄蓉的?是江南七怪么?我要找他们讨个说法。

还好,江南七怪没有说:你知道我们作为底层,有多穷么?

如果你穷过,你就会理解我们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83
发表于 2016-9-20 17:45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你以前有想过,这七兄弟会有长大、变老的一天吗?

可是这一天真的悄悄就到了。

198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到今年正好30年——连葫芦娃,都要开始奔四了。




就在86年,北京工人体育馆,崔健的《一无所有》响彻全场,使他成为“中国摇滚之父”。

电视剧《红楼梦》,当时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之中。

在国外,大洋对面的墨西哥,马拉多纳靠着连过5人和“上帝之手”,杀进决赛,夺取了世界杯。

那一年,丁玲、聂绀弩、博尔赫斯逝世,出生的人则有杨幂、梅根·福克斯、Lady Gaga,以及我们敬爱的小泽玛利亚,哦对了,还有曹云金。

也就是那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时中国做动画片最牛的地方,要搞一部剪纸动画片,13集。名字暂定是《七兄弟》。

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动画连续剧已开始横扫荧屏。上海美影厂打算正面迎战,也想要搞出几部叫座的连续剧来。

厂里组建的班底可以说是强大。

比如导演胡进庆,曾搞过《渔童》《人参娃娃》;周克勤,搞过《猴子捞月》;编剧姚忠礼,后来编过《舒克和贝塔》;形象设计吴云初,搞过《鹬蚌相争》,等等。

还有作曲的吴应炬,就是下面字幕上这一位,这也是个神人。

他作曲的动画片有《大闹天宫》、《天书奇谭》、《小蝌蚪找妈妈》、《草原英雄小姐妹》、《猴子捞月》、《谁唱得最好》、《盲女与狐狸》、《十二生肖》、《阿凡提》等八十多部。



今天,我们都不熟悉这些人的名字了,但他们真的都是精兵强将。

而且,厂里竟然还要发稿费了。以前基本上是不发的,你是集体的人,就应该给集体做贡献。之前《阿凡提》的最后三集,导演才拿到了几百块钱导演费。

而从这部《七兄弟》开始,居然另外发钱了。

当然,条件仍然是很艰苦的。比如这片子的所有音乐,伴奏就只有一把电子琴。

那首人人会唱的歌:“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也就只有这把电子琴伴奏。

更难的是葫芦娃的设计。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呢?

如果按照十年前阶级斗争的路子,葫芦娃应该搞成勇斗地主的小农民形象。第一版手稿还真有点这个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1284
发表于 2016-9-20 17:46 |只看该作者
(手稿图均来自《江阴日报》杨莎静报道及“鲁豫有约”节目报道)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是这个思路的话,孩子们不会喜欢的,葫芦娃一定不会那么火。

负责造型的吴云初又改了好几版,土里土气的葫芦娃一点一点变洋气了:



这一稿,葫芦logo设计在了鞋子上,有点生硬。接着吴云初又画了一稿:


这一稿开始把葫芦顶在了脑袋上,取消了鞋子上的葫芦logo了,倒又冒出来两个绣球。

后来吴云初等又调整了想法,干脆不要鞋子了,衣服也放弃了中式年画风,开始大胆想象创造。

渐渐地,葫芦娃终于从小农民娃娃、年画娃娃,变成最后的这个样子了。



最后这一版葫芦娃,抢眼又独特,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在现实中,没有中国小孩真的穿这种衣服、顶这种头饰。但它又明明白白一眼就是中国小孩。

葫芦娃的造型成功说明,只会讲“传统”、只会讲民族风,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行的。

蛇精也改了几版。原来蛇精的造型仍然带着浓浓的地主婆形象,和边上的土版葫芦娃倒挺搭。


截图来自《鲁豫有约》

后来蛇精越弄越洋气,发型、服装都引领了妖怪届的潮流,终于定型:



蛇精,大概是中国荧屏上最早的网红脸。当时能造型成这样,彻底抛弃地主婆的元素,是很不容易的。

有小男孩说,蛇精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幻想对象。甚至还有一位女士对我讲,蛇精也是她的幻想对象,小时候就想剥光她,用鞭子打。

这个形象也真是成功。

编故事的时候,制作人员的脑洞也越来越大。

动画片的脚本原来叫“刘家兄弟”,变成了“葫芦兄弟”。故事本来发生在皇宫,也被改到了妖魔出没的深山。

他们还幻想出了千奇百怪的妖怪的洞穴和机关。比如妖怪站的石笋:

使用道具 举报

1285
发表于 2016-9-20 17:47 |只看该作者


关葫芦娃的各种机关:





还有老爷爷住的家,一个特别温馨、宁静的地方:



他们还想出了我们后来最熟悉的台词:“如意如意,随我心意,快快显灵。”“妖精,还有什么招数就都使出来吧!”

有时候,甚至还有一点污:



最难做到的,是每个角色都要有鲜明的性格。

一集动画片才10分钟,全加起来也就两个多小时,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塑造出性格各异的一群主角和配角。

他们做得很成功。我们记住了大娃的热情与傲娇,橙娃的温和与智慧,铁娃的悍勇和霸蛮,六娃的洒脱和浪漫。



还有七娃,一个酱油党,从头到尾都打酱油,没有什么存在感。



可是没有他又不行。他一招鲜吃遍天,关键时刻,还是要靠他发挥关键作用。



《葫芦兄弟》还留给我们无数催泪的画面:

当忠勇的穿山甲殉难的时候。



当爷爷高兴地流着眼泪,抱起第一个葫芦的时候。


使用道具 举报

1286
发表于 2016-9-20 17:48 |只看该作者
当他昂然捧着七子莲心,骄傲地对妖精说:“你们还差一样东西”的时候;当他被杀害,高喊“消灭妖精”的时候。



现在回想起来,看葫芦兄弟的时候,是人生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吧。

那时候,大家不用想什么房子、车子,也没有什么按揭、摇号,只要有一两册《葫芦兄弟》的书、连环画,就很开心了。

能连看上两三集动画片,那简直是像过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娃,有的喜欢二娃,有的喜欢六娃,还有喜欢酱油帝七娃的,大家纷纷争论谁战斗力更强。主题歌也随口就能哼出来:

葫芦娃,葫芦娃,

一根藤上七朵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经典,已经不能复制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87
发表于 2016-9-20 17:49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一位年轻的艺人,以少年维特式的方式离去了。留下一群围观的所谓“吃瓜群众”,大谈SM,被批评“不尊重生命”。

这一次,我给围观的群众说几句话。

昨天,他们才刚刚度过了一个充实的夜晚。先是象征性地、甚至是虚伪地几声唏嘘“人生无常”“走得好早”之后,便集中火力,大谈关于性虐的种种。异性朋友之间也借机会大聊性事,增进了双方的理解和认知。

可是聊着聊着,事情又全面反转了,不是 SM , 而是心理疾病。

各路评论手们纷纷出动了,开始棒打庸众们“不知道什么叫生命的尊严”。有的语气严厉的,还像《倚天屠龙》里的空性大师:“他死后清名,岂容你……”

不过这次我却觉得,“漠视生命”的罪名,略微大了一点点。


什么叫漠视生命呢?我觉得突破了底线才叫。

一位小有名气的艺人,在这么年轻的岁数去世,广大群众不把精力用在悼念和追忆上,而一窝蜂地对死因感兴趣,还特别关心所谓的SM的狗血情节。

这种行径高级吗?不高级。好不好?非常不好。他亲人难不难过、生不生气?当然难过、生气。

但是这行为突破了底线吗?是恶得突破了底线、还是傻得突破了底线?我觉得倒也都还没有。

这个事件里,本来就有一些特殊的情节,例如所谓塑料袋套头之类,本身容易导致SM之类的揣测。一位艺人以这样可说比较蹊跷、少见的方式离世,你想大众不去乱猜、不去传播?那是不可能的。

要做到这一点,那要很高的自律性,要很好的教养。社会整体素质要是能到这一步,用李逵的话说,“天下不乱了”。警察可以少一半了。

“SM”热了,你不能说是人心恶毒,也不能说都怪“漠视生命”,而是传播规律如此。在这里,“规律”固然绝不是褒义词,但也不算是贬义词,它是个中性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8
发表于 2016-9-20 17:49 |只看该作者

那么,什么才叫突破了底线呢?

比如你造谣:他就是如何如何死的,这叫突破了底线;甚至你还唯恐缺乏细节,搞一点黄色小说里的桥段上去。

比如你去堵死者家属,一脸讨打相,问东问西,先追问死亡细节,再问家人是什么感受,情绪稳不稳定。

比如一窝蜂去微博之类的地方调侃、侮辱他的性伴侣;比如你去做 H5、做娱乐节目,取个题目叫《SM有风险》之类。

就像之前姚贝娜去世,居然有人出来大开脑洞:凭什么悼念她的人,比悼念某位将军的人还多!然后愤怒地慨叹“民族脊梁垮了”。

这就叫傻得突破了底线。评论者的精力是有限的,应该把主要工夫用在挽(chao)救(xiao)这些人身上。


当下,想要安静的离去,对于一些人确实已变成了奢望。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现在我们国人有了第三种很无奈的离开世界的方式:变成热点。

阎肃先生、杨绛先生……凡是有名气的,几乎莫不如此。你说什么“人死为大”也没有用。人死不为大,传播规律为大。

这是一种无奈,但这也是一种现实。因为该死的时代发展到这一步了,该死的大众传媒、大众娱乐业发展到这一步了。

何况这是中国。中国人都爱说自己爱静,上一代人在家里挂“宁静致远”,这一代人在签名里写“岁月静好”,其实都是自欺欺人。我怀疑很少有比我们更不喜欢静的民族了,我们总喜欢闹腾。

几十年一大闹,几天一小闹,自己不静,也见不得别人静——不让别人安静地单身,不让别人安静地结婚,不让别人安静地生娃,不让别人安静地择业。对于名人,当然也不让其安静地离世。

呼吁“尊重生命”,很好。但目前想让大伙不去追逐 SM 这类消息,是徒劳的,哪怕以生命的名义。

要说好,原始社会最好,每个人要结束生命了,找块空地一趟,落叶和泥土就悄悄把你吞噬掉了,谁也不会关心。但是历史不能倒回对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9
发表于 2016-9-20 17:50 |只看该作者
还是应该在底线上做文章。

眼下能奢望的最最好的状态就是:不管你私下如何讨论,如果要公开发言,悠着点,克制着点。

还有,不管传言多么像真的,记住它只是传言,别信得要死要活,还不许人家不信。

此外,对于和你的性癖好、性方式不一样的人,不要那么大成见。我们人类花了上千年才基本达成共识:传教士不比后入高尚,周瑜的水军也不一定比关羽的旱路部队洋气。不要为别人的私事怒火冲天。

我过去不知道乔任梁,眼下,以一种最让人惋惜和遗憾的方式,知道了他。

不管怎样,希望他所在的另一个世界没有喧嚣。

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少年维特,愿你走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290
发表于 2016-9-20 17:51 |只看该作者
文/六神磊磊

今天再聊一聊《鹿鼎记》。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小说里,史可法、岳武穆、关公,三个忠臣义士,待遇却不一样。

话说有一次,康熙派给韦小宝一个差事,让他去扬州给史可法修一个忠烈祠。

什么是“忠烈祠”?康熙怕韦小宝这个猪头不懂,还专门作出了权威解释:“是一座祠堂,供奉忠臣烈士的。”

那么,这位史可法先生到底是不是忠臣烈士?是的,可人家是明朝的忠臣烈士,不是清朝的。对于清朝,他本来是敌对分子、敌对势力,几十年前还带兵在扬州和清军打得你死我活。

当时,清朝给他的待遇是什么呢?“斩于军前”。有的书说得更详细,“尸裂而死”,管杀不管埋。

那时清兵又搞屠城,尸如山积,史可法的遗体根本没法分辨,最后只好在梅花岭上葬了他的衣冠。

韦小宝回忆说,几十年来,扬州当地的老百姓想纪念史可法,但又怕犯错误杀头,于是就改成纪念“九纹龙史进”。连最大的夜总会丽春院里都搞了个史进的牌子,每到初一月半,广大失足妇女和老鸨都要集体向这牌位磕头。

这悲催的史可法,堂堂大臣、兵部尚书、二十七岁的进士,居然变成没文化的水浒草寇了。


谁知道几十年后,历史评价变了。你看《鹿鼎记》里,对史可法的评价天翻地覆,从敌对分子变成史进,又从史进变成了忠臣烈士,还要给他造祠堂。

康熙一本正经地告诉韦小宝:“我褒扬史可法尽忠报国,忠君爱民,是个大大的忠臣,大大的好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因为形势变了,吴三桂要造反了!

活的吴三桂要造反,死的史可法立刻就值钱了。清朝开始大张旗鼓,表彰忠义典型。史可法本来做史进都已经做了几十年了,估计本名都忘了,忽然一下就翻了身。康熙说:“我们大清敬重忠臣义士,瞧不起反叛逆贼。”

“反叛逆贼”这词儿是在敲打谁啊?吴三桂啊。

不但史可法翻身了,他过去的部下、子民都跟着翻身了。康熙要求,“把扬州当时守城殉难的忠臣将勇,都在祠堂里供奉。”过去都是敌对分子呀,现在统统供奉了。

不但重新评价,朝廷还要发钱——“再拿三十万两银子去,抚恤救济扬州、嘉定两城的百姓。我再下旨,免这两个地方三年钱粮。”

这政策,真是好。

说起来,史可法是沾了吴三桂的光。如果吴三桂不反呢?有可能史可法还是要继续做史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