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那么复杂吧,阅读量达到了,应该自然就会写了。古人不是说过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令箭有句话说得挺到位,好的小说,不在小说技巧,而在于你观察社会的深度和历史比较的广度。
这是我被局限的地方。技巧反而较少考虑。
故事想出大框架了,先跟着直觉走了再说,不考虑写的是不是构想中的样子。因为中途的发散,可能有意外之喜。
这种发散的习惯,是过去受南方周末的影响。那时候,经常有大家的随笔,动辄数千字甚至万字,若按理论标准去套,往往连它到底是散文还是小说都很模糊。但就是爱看,深受吸引。久了,就摆脱了文艺理论的枷锁,觉得这种凭直觉率性写作其实更好。
结构设计,可能跟我过去玩盆景有点影响。好的盆景,不但要求整体表达,而且即使某天想改作变身,那些裁剪下来的枝条,每一枝单独插在盆里,也大致像个独立的盆景。这种思维转移到写作,就容易走到追求细节而做作、不流畅,甚至卡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