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古今人物琐事拾撷
楼主: 刘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今人物琐事拾撷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6-11-28 09:5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春 于 2016-11-28 10:39 编辑

李世民

627年。有官上策“请去佞臣”,并出策“可于谈话时故发怒以试,坚持原则乃直,惧之者则佞”。太宗不纳,说“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还多次说:“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不讲诚信,不亡才怪!636年,魏征上奏:“臣闻为国之基,必自于德礼;君之所保,唯在于诚信。”为太宗所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6-11-28 10:01 |只看该作者
李立三

原名李隆郅。1922年从法国留学回国,到中共湘区委员会报到。书记毛泽东说,名字太难听。遂改名谐音“能至”。安源工运之后,是上海工运。与邓中夏同去参加工会选举。邓说你的名字太斯文。李反问叫什么好?正巧有三个工人旁站。邓说就叫三立吧。李说:不好听,倒过来,叫立三!此名遂永留中国革命史。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6-11-28 10:49 |只看该作者
陆谷孙

英汉大词典主编。2015年主编《中华汉英大辞典(上)》首发。他为读者挑选好词典说秘诀:想十个词,书中有十之八九,就非常有用了;如果只有十之二三,就别买了,形同鸡肋。
1940年陆出生于上海,17岁考上复旦大学外文系,硕士毕业留校。1970年发配编词典,参与《英汉大词典》筹备、编写全过程。前后共108人,后陆续出走,唯他坐冷板凳到底。他承诺:“一不出国,二不兼课,三不另外写书。”一心投入,甘苦难于人言。1991年告成。自语“痛快地睡了一觉。”2000年启动《中华汉英大词典》,参编全部兼职,2015年告竣。人以为此乃重磅工具书,内容兼收并蓄,例证亦庄亦谐,从中医穴位到阴阳八卦,皆以英文诠释。学界认为,已打通中英两文化,变化翻天覆地,深度他书无可比。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6-11-28 15:12 |只看该作者
伦琴

1901年,发现X射线。收到一封信件,乃邀请去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遂复信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还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能否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得到回复说:奖牌不能寄,还是请跑一趟吧。无奈之下,只好去一趟。领了奖牌奖金,即打道回府,演讲亦取消。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6-11-28 15:15 |只看该作者
冯国璋

曾多次赴日俄交战区观察战局,还赴日考察军制。编绘成书,回国献给淮军老将聂士成。老聂认为,一个大头兵写这么多字,多半有神经病,遂建议去看病。冯失望之余,想到袁世凯,携书献给老袁。袁看后大喜,委以重任,冯就此脱颖而出。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6-11-28 15:19 |只看该作者
阎锡山

1931年4月,反蒋失败,亡命大连。过起寓公生活。回首前尘,感慨系之,写下一条政治格言:
“何谓智圆?初以为不必求解亦解,继则深求而不解,今则解之矣!打得过滚,才叫圆”。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6-11-28 15:22 |只看该作者
韩愈

曾任吏部侍郎。之前,吏部常大门紧锁,官员诽议,以为搞什么暗箱操作。韩到任,敞开大门,听任候选官员进出,并说:人所以怕鬼,是因见不着。如果见到了,就不害怕了。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6-11-29 08:40 |只看该作者
吴洪裕

顺治七年,江南宜兴。吴弥留之际,命取一幅画,含泪观之。半晌吐出一字:“烧!”
此画已传三代,视若珍宝,明清交替,国变多难,辗转逃难,置家业于不顾,唯携此画随行。爱到极点,死也放不下。画投入火中,被侄子吴静庵抢出,惜烧作两段。此画就是千古名画《富春山居图》。后又经历曲折,分居两地:一半在台湾,一半在浙江。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6-11-29 08:43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09:53
李世民

627年。有官上策“请去佞臣”,并出策“可于谈话时故发怒以试,坚持原则乃直,惧之者则佞”。太 ...


有主见,有选择性接纳,基本而言,便是明君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6-11-29 08:44 |只看该作者
穆旦

诗人、翻译家。文革挨批,日扫厕所与澡堂,夜则偷译《唐璜》。几关几放,屡批屡斗,万般艰难,不舍此译。爱人不解问:“活得这么艰难,翻译给谁看?”他迟疑半晌说:“我放不下啊。”因此才有大作问世。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16-11-29 08:46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10:01
李立三

原名李隆郅。1922年从法国留学回国,到中共湘区委员会报到。书记毛泽东说,名字太难听。遂改名谐 ...


李隆郅,这名字哪里难听了?我咋没觉得呢,比“能至”好听~~·三立和立三,倒是俗,通俗的俗~~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6-11-29 08:47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10:49
陆谷孙

英汉大词典主编。2015年主编《中华汉英大辞典(上)》首发。他为读者挑选好词典说秘诀:想十个词 ...


毅力惊人。嗯,是能成大事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6-11-29 08:50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15:12
伦琴

1901年,发现X射线。收到一封信件,乃邀请去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遂复信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 ...


干实事的人。脚踏实地,令人敬佩~~~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6-11-29 09:07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15:12
伦琴

1901年,发现X射线。收到一封信件,乃邀请去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遂复信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 ...


对了,想起来了,X射线,还有个名称:伦琴射线。是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6-11-29 09:08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15:15
冯国璋

曾多次赴日俄交战区观察战局,还赴日考察军制。编绘成书,回国献给淮军老将聂士成。老聂认为,一 ...


这经历让人哑然。明珠,并非在哪里,都能放出异彩的,譬如投暗了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6-11-29 09:09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15:19
阎锡山

1931年4月,反蒋失败,亡命大连。过起寓公生活。回首前尘,感慨系之,写下一条政治格言:


这个”圆“,或许就是圆滑、世故,有通透的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6-11-29 09:10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15:19
阎锡山

1931年4月,反蒋失败,亡命大连。过起寓公生活。回首前尘,感慨系之,写下一条政治格言:


这一条政治格言,有点像政客言论,不具备励志效果了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6-11-29 09:14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15:22
韩愈

曾任吏部侍郎。之前,吏部常大门紧锁,官员诽议,以为搞什么暗箱操作。韩到任,敞开大门,听任候选 ...


韩愈,我就知道他那些诗歌啊,其他生平啥的,这个举措,倒还是初次听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6-11-29 09:18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9 08:40
吴洪裕

顺治七年,江南宜兴。吴弥留之际,命取一幅画,含泪观之。半晌吐出一字:“烧!”


不到绝境,心灰意冷至极,如何能下此狠手?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6-11-29 09:18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11-29 09:10
这一条政治格言,有点像政客言论,不具备励志效果了啊~~~

是什么人,悟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6-11-29 09:19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16-11-29 09:08
这经历让人哑然。明珠,并非在哪里,都能放出异彩的,譬如投暗了呢~~··

幸而有个好孙子冯巩···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6-11-29 09:19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9 08:44
穆旦

诗人、翻译家。文革挨批,日扫厕所与澡堂,夜则偷译《唐璜》。几关几放,屡批屡斗,万般艰难,不舍 ...


好一句:放不下!当为我辈之典范~~~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6-11-29 09:21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9 09:19
幸而有个好孙子冯巩···

哈。春春,你涉嫌扯远了哎。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6-11-29 09:22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9 09:18
是什么人,悟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有道理。要不咋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6-11-29 09:25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09:44
金庸

在浙江一重点中学读书时,与校长张印通成忘年交。张借书给金,许多文学书籍。1941年,金于报纸发表 ...


这校长倒是慧眼识珠。难得,难得。不容易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16-11-29 09:57 |只看该作者
张伯驹

民国四公子之一。少有纨绔气;曾投军却因政局黑暗而回归文人之身。母视他为“败家子”,而同人誉为“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倾毕生心血于保护中华文明。”原名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等。河南项城人,(父亲张镇芳,乃袁世凯姑表兄弟)。16岁从军,曾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任提调参议等职。袁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政坛变幻,慨叹“内战军人,殊非光荣”,退出,入金融界。1927年,到琉璃厂,见康熙书法作品“丛碧山房”结构严谨,气势恢宏,遂以一千元大洋买下,并得字“丛碧”,弓弦胡同宅院命名“丛碧山房”。此后大笔花钱收藏。30岁学书法,30岁始诗词,30岁搞收藏,30岁还学了京剧。父去世,母苦劝严责才出任盐业银行董事兼总稽查。然从不过问,人送“怪爷”。一不认官,二不认钱,独喜诗词、书画、戏曲。1941年被绑,索200金条。事乃76号特务策划,后以40根金条保出,已是奄奄一息。然死不赎卖收藏。后转西安创办实业公司,多从往返京城,将收藏秘密转移。《平复帖》是缝在被单里带到西安的。北京解放前夕,力促和平解放。1956年,将30年珍藏之珍品如《平复帖》、《张好好诗》(杜牧)、《道服赞》(范仲淹)、《诸上座帖》(黄庭坚)等8幅无偿捐献过国家。给3万元奖金,先不收,后收了全买公债。次年戴右派帽,文革批斗,此时又陆续上交三国魏敦煌太守写经、元明清诸家绘画等。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6-11-29 10:12 |只看该作者
于尚清

齐齐哈尔公安局警察,排爆英雄。2005年4月15日,人民日报题为《排爆英雄的生死之约》记述采访:其回忆“排除第一枚爆炸装置后,第二个遇险的概率增加一倍,临上场,我给老伴打了个电话,这辈子她陪我吃苦受累,万一再见不到她了·······听到她声音的一刹那,我的眼泪险些流出。我说,今后无论怎样,你都要好好活着。她追问到底发生什么了?没时间解释,也不敢再说下去,我就关了手机。”拆除销毁第三枚后,非常高兴,回家给窗台上的每一盆花都浇了水。老伴见他这样子,生气地说:“你白天和我呜喑什么?现在又那么高兴?”于静静看她好一会儿才淡淡地说:“今天我拆炸弹了,愣没把我崩死。”老伴哇的一声哭了。但现场又发现8枚,于赶去拆除最后一枚时,炸了。右拇指断、食指飞、手掌裂,碎块崩入双眼晶体,身躯伤一百多处。愈后左眼失明,右耳失聪,右腿残疾,一百多块入体玻璃无法取出。时48岁,然面对危险却义无反顾!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16-11-29 10:22 |只看该作者
韩雍

明大臣。任江西巡抚时,忽报宁王弟来。色变,命人说:吾病;客厅等;请各部门官员全到;备白木桌一张。半晌备齐才装病扶出。宁王之弟见之说:我告我兄宁王谋反。韩故作不懂装糊涂。宁王之弟气极,见白木桌,取笔写于上。韩即上报。宁王弟乃与兄闹小矛盾,怒极告兄,后和好如初。然皇帝派使者来查,宁王弟大怒,说有人造谣。使者即回。皇帝大怒,命押解韩到京,追究离间骨肉之罪。韩出示白木桌。皇帝悻悻然:留下证据,算你走运,就不杀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6-11-30 13:49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8 09:10
胡适

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之就职典礼暨第三届院士会议上,蒋介石以领袖身份发表讲话,要求责无旁贷担负 ...


好像文人里,狂人居多~~~但狂人出没的时代,也是思想碰撞最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6-11-30 13:54 |只看该作者
刘春 发表于 2016-11-29 08:44
穆旦

诗人、翻译家。文革挨批,日扫厕所与澡堂,夜则偷译《唐璜》。几关几放,屡批屡斗,万般艰难,不舍 ...


关于这个人,多说一句:他对我有启发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