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几天为了看欧洲杯,白日做梦倒时差,欧洲杯看完了,时差却一时倒不回来,生物钟紊乱了。
夜读《庄子·徐无鬼》之一
半夜醒来,百无聊赖,手机百度诸子。老子,庄子,孙子,老庄孙子。
读了一篇《庄子·徐无鬼》,看到这么一段: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1】垩【2】慢【3】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斲【4】之。匠石【5】运斤【6】成风,听【7】而斲之,尽【8】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9】。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10】,臣之质【11】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先给这段文字简单注释,助读。
【1】郢:读”ying",三声,楚国国都,今湖北省江陵境内。这里代指楚国,郢人即楚人。
【2】垩:读“e",四声,白土,即我们现在俗称的”大白“。可以用来烧制器皿,也可以装饰墙面。这个字我们大都从与恐龙有关的电影和文字中见到,白垩纪,地质时代名。
【3】慢:通漫,动词,用泥涂抹。
【4】斲:斫的异体字,斫:用刀、斧等砍。
【5】匠石:石是人名,不是石匠。木匠的名字叫石。
【6】斤:古代专指砍伐树木的工具,类似斧子,现在统称斧。
【7】听:任凭,随,这里指漫不经心。
【8】尽:使动用法,使垩尽。
【9】失容:面容失色,指表情变化。
【10】虽然:虽,虽然;然:这样。古汉语多单音节词,须细加分辨。
【11】质:原意是抵押,动词,转义为名词:相对于刀,质就是砧板,相对于箭,质就是箭靶,引申为目标,对手。
话说庄子参加葬礼,路过惠子的坟墓,庄子想起惠子,给同行的人讲了个典故,说从前有一群楚国的工匠,木匠瓦匠,给人盖房,这个抹灰的瓦匠不小心把白灰蹭在鼻子尖上了,回头叫木匠,来哥们,把这个给我整掉。
木匠姓石,正拿着斧子干活呢(木匠这行在鲁班之前,工具很单一,只有一把斧子),丫随手照着瓦匠的脸上就是一斧子,嗖一家伙,削掉了瓦匠鼻子上的白灰,鼻子没咋地,完了俩人跟没事一样继续干活。
这手艺。
宋国国君听说这事,有点怀疑,有点好奇,还有点虎,啥都要比划。
他把石木匠召到宫里,自己整点白灰抹鼻子上,叫那木匠:来哥们,把我这个也整下去。
石木匠说哥你别玩我了,我整不了。国君说为什么呢。
石木匠说我砍鼻子上的白灰没问题,但鼻子上抹白灰的必须是那个瓦匠。咱俩在一起年头多了,他了解我,我了解他,他相信我的手艺,我相信他的胆量,我才赶下斧子。
现在丫早死了,换成大哥你,我怕这一斧子下去,你一动,你的鼻子就木有了,你鼻子木有了,我脑袋就木有了;我一担心这个,手就哆嗦,我手一哆嗦,即使你没动,你的鼻子也照样木有了,你鼻子木有了,我。。。
庄子讲完故事,一指惠子的墓,说惠哥活着的时候,我跟丫唇枪舌剑掐了一辈子,就好比那对木匠和瓦匠,现在他死了,我再也没有辩论的对手了,我很寂寞。
《庄子·徐无鬼》,鬼读“wei",畏的通假字。该篇为《庄子》杂篇,后人以开篇人名为题,这是文史惯例。
徐无鬼即徐无畏,徐无畏何许人,未考。
《庄子·徐无鬼》挺长的,内容也很杂,写了十几段互不相关人和事。除了徐无鬼,还写了黄帝问牧童,庄子与惠子,管仲与齐桓公的对话,还写了吴王, 南伯子綦等人物故事。徐无鬼是其中最没名的一个。
说说惠子其人。
百度“惠子”,出现很多日本女优,国人的文化取向,大不堪也。
惠子即惠施,先秦思想家,跟庄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比庄子大个二十多岁,他们俩是宋国的老乡。
惠子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名家”的创始人,提起惠子和名家,现在似乎名头没那么响亮了,殊不知惠子及“名家”在战国时期,可是跟“儒墨杨秉”齐名的“显学”。
提一件事大家或许熟悉,就是“合纵”与“连横”,苏秦,张仪知道吧,惠子是“合纵抗秦”运动最早的倡议者和组织者。苏秦掌六国相印都是后来的事儿了,跟惠子学的。后来张仪,苏秦之流的政治主张自成一家,即“纵横家”。
惠子博学善辩,在中国古代哲学上颇有建树。他长期在魏国为相,也在其他诸侯国做过官。
惠子主张魏楚奇等国联合抗秦,此为“南北合纵”;张仪则主张各国单独与秦国交好,此为”东西连横“。他们各自游说诸侯,此消彼长,各有胜负,在风云际会的战国历史上,留下很多故事。
惠子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后人只能从《庄子》,《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先秦著作中,了解他的思想和事迹,其中,《庄子》记录的最多,后世研究惠子学说,主要依据《庄子》。
他们的人生观和政治主张截然不同,庄子是他最强大的争辩对手,也是朋友。
先对惠子有个印象,他的哲学思想和言论,和很多有趣的故事,留待后面解读庄子与惠子对话的时候再说。
这里插一句,先秦“诸子百家”到底有多少家?
史上众说纷纭,有“十家”,“十二家”之说。
汉代史家班固在《汉书》中总结归纳为九家,我来数数,儒,道,法,墨,名,阴阳,农,纵横,还一个什么兵?
后世称“九派”或“九流”,我们常说的“三教九流”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这句话现在有些贬义,三教九流,听起来不像什么好东西。
其实可都是好东西,别冤枉了我们老祖宗的好玩意儿。
再插一句:儒墨杨秉
《庄子徐无鬼》中,庄子跟惠子有段对话提到这个词:“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 ?”
儒,墨,我们都知道。杨是杨朱,我以前写过,这个“秉”是谁?
先秦诸子中没听说过“秉”,百家中也没有“秉”这一家,从庄子的话中推断,“秉”一定是跟儒、墨、杨及惠子齐名的当世显学。
醉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望文生义一回:秉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写法是“手持禾”,会不会指的是诸子百家中的“农”家呢?
汗。
有版友说:“秉”会不会是公孙龙?公孙龙字子秉,战国时期“名家”另一流派的代表,与惠子齐名。但生活的年代不对。惠子死于公元前317年,这时公孙龙才3岁,庄子和惠子对话中的“秉”,不会是他。
亟盼方家赐教,望眼欲穿。
回到《庄子·徐无鬼》。从庄子讲的这个寓言故事里,我们可以领悟许多东西。关于默契和信任,关于对手和争辩。争辩如果不在一个层次上,则鸡同鸭讲,不仅毫无意义,更是一种伤害,互相伤害。
庄子是讲故事的高手,他善用比喻,无论人物对话还是故事都十分生动,丫非常善辩,思路开阔,口若悬河,“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语)。庄子讲过好多寓言,深入浅出,汉语中好多成语典故都出自《庄子》。
庄子与老子合称“老庄”,加上醉笑解读,便是“老庄孙子”。
日后得闲,就以我的方式调侃解读庄子的杂篇。我个人比较崇尚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捣庄子纯属娱乐。
看过醉笑的解读之后,你会觉得“老庄”其实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深奥晦涩,盖因读书人故弄玄虚,吓唬老百姓:这东西很深奥,你不懂”,其实这些人才是真孙子。
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是天才,比如醉笑。
反之就是蠢才,那些故作高深言必老庄却说不清楚的,都是蠢才。
【注:此文用手机在六星论坛上写的,从凌晨3点写到7点。文言注释为白天整理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