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白话《世说新语》
楼主: 闲过信陵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话《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871
发表于 2015-8-29 09:52 |只看该作者
  (20)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①。王曰:“君不得为尔②。”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注释】
  
  ①卿:对官爵、辈份低于自己的人或同辈之间的亲热、不拘礼节的称呼。庾子嵩官至豫州长史,职位在太尉之下,不应用“卿”来称呼王太尉。置:放下。
  
  ②君:对对方的尊称。王太尉对庾子嵩原是可以称呼“卿”的,可是他用了尊称的词。
  
  【译文】
  
  太尉王夷甫不和庾子嵩交往,可是庾子嵩却用卿来称呼他,亲热个没完。王夷甫说:“君不能用这种称呼。”庾子嵩回答说:“卿尽管称我为君,我尽管称卿为卿;我自己用我的叫法,卿自己用卿的叫法。”

使用道具 举报

872
发表于 2015-8-29 09:54 |只看该作者
(21)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①。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②。”
  
【注释】
  
①社:土地神和祭土地神的社坛都叫社。
②“社而”句:社坛周围要种树,社坛和社树是互相依存的。按:阮宣子(名脩)不信鬼神而擅长清谈。
  
【译文】
  
    阮宣子要砍掉土地庙的树,有人阻止他。宣子说:“如果为社而种树,那么砍了树,社就不存在了;如果为树而立社, 那么砍了树,社也就迁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73
发表于 2015-8-29 09:54 |只看该作者
(21)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①。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②。”
  
【注释】
  
①社:土地神和祭土地神的社坛都叫社。
②“社而”句:社坛周围要种树,社坛和社树是互相依存的。按:阮宣子(名脩)不信鬼神而擅长清谈。
  
【译文】
  
    阮宣子要砍掉土地庙的树,有人阻止他。宣子说:“如果为社而种树,那么砍了树,社就不存在了;如果为树而立社, 那么砍了树,社也就迁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74
发表于 2015-8-29 09:54 |只看该作者
[公元270年至311年],字宣子,陈留尉氏人。生于晋武帝泰始六年,卒于怀帝永嘉五年,年四十二岁。《晋书》卷四十九有传.
  
    修字宣子。好《易》《老》,善清言。尝有论鬼神有无者,皆以人死者有鬼,修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有鬼邪?”论者服焉。后遂伐社树,或止之,修曰:“若社而为树,伐树则社移;树而为社,伐树则社亡矣。”
  
    性简任,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意有所思,率尔褰裳,不避晨夕,至或无言,但欣然相对。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儋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王衍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衍曰:“吾亦闻之,但未知其亹癖之处定何如耳!”及与修谈,言寡而旨畅,衍乃叹服焉。
  
    梁国张伟志趣不常,自隐于屠钓,修爱其才美,而知其不真。伟后为黄门郎、陈留内史,果以世事受累。
  
    修居贫,年四十余未有室,王敦等敛钱为婚,皆名士也,时慕之者求入钱而不得。
  
    修所著述甚寡,尝作《大鹏赞》曰:“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翕然层举,背负太清。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鸴鸠仰笑,尺鷃所轻。超世高逝,莫知其情。”
  
    王敦时为鸿胪卿,谓修曰:“卿常无食,鸿胪丞差有禄,能作不?”修曰:“亦复可尔耳!”遂为之。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至西阳期思县,为贼所害,时年四十二。

使用道具 举报

875
发表于 2015-8-29 09:54 |只看该作者
(22)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今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
  
【译文】
  
    院宣子谈论鬼神有无问题。有人认为人死后有鬼,唯独宣子认为没有,他说:“现有自称看见过鬼的人说鬼是穿着活着时候的衣服,如果人死了有鬼,那么衣服也有鬼吗?”

使用道具 举报

876
发表于 2015-8-29 09:55 |只看该作者
  (23)元皇帝既登阵,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①。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②。周、王诸公并苦争恳切,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③。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④。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⑤。丞相披拨传诏,径至御床前,曰:“不审陛下何以见臣?”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我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注释】
  
  ①”元皇”句:元皇帝指晋元帝司马睿(ruì),是东晋第一个皇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立力晋王,318年即皇帝位,并立司马绍为皇太子。晋元帝的妃子,即司马绍的母亲先死。318年纳郑氏为夫人,甚有宠,生简文帝司马昱。郑夫人于326年死,到394年,孝武帝追尊为太后,所以这里称郑后。晋元帝死,太子司马绍即位,为晋明帝。登阼(zuò):登上帝位。
  
  ②伦:顺序。按:宗法制度下,立嗣要立嫡、立长,否则就不合伦理。储副:太子,下文又称皇储。
  
  ③周、王:周f、王导(字茂弘),即下文的周侯、丞相。分别参看《言语》第30则注①和第31则注③。刁玄亮:刁协,字玄亮,累迁尚书令。少主:年少之君,这里指简文。阿(ē):迎合。
  
  ④逆:预先。传诏: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吏。遏(è):阻拦。
  
  ⑤却略:却步;往后退。
  
  【译文】
  
  晋元帝登位以后,因为郑后得宠,就想废明帝司马绍而改立简文帝司马昱为太子。当时朝廷的舆论都认为抛开长子而立幼子,不但在道理上不合立嗣的顺序,而且太子司马绍聪明诚实,英明果断,更适合做太子。周f、王导诸位大臣都竭力争辩,情辞恳切,只有刁玄亮一人想尊奉少主来迎合元帝的心意。元帝就想付诸实施,又担心诸大臣不接受命令,于是先召唤武城侯周f和丞相王导入朝,然后就想把诏令交给刁玄亮去发布。周、王两人进来后,才走到台阶上面,元帝已经事先派传诏官迎着他们,拦住不让入内。请他们到东厢房去。周f还没醒悟过来,就退下台阶。王导拨开传诏官,一直走到元帝座前,说道:“不明白陛下为什么召见臣?”元帝哑口无言,就从怀里摸出黄纸诏书来撕碎扔掉。从此太子才算确定了。周f这才又感慨又惭愧地叹道:“我常常自以为胜过茂弘,现在才知道比不上他啊!”

使用道具 举报

877
发表于 2015-8-29 10:00 |只看该作者
  (24)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①。对曰:“培无松柏,薰莸不同器②。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③。”
  
  【注释】
  
  ①结援:结交、攀附。吴人:吴地人士。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即在春秋时代的吴国旧地。陆太尉:陆玩,吴郡人。晋元帝任为丞相参军。参看《政事》第13则注①。
  
  ②培(póulǒu):小土丘。薰:香草。莸(yóu):臭草。
  
  ③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等道德关系。陆玩是南方的士族豪门,王导的先人虽也不乏名臣,但渡江之初,论功勋名望,王不如陆,加以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所以陆玩不愿与王导联姻。《晋书.陆玩传》认为他是轻视权贵。
  
  【译文】
  
  丞相王导到江南之初,想结交、攀附吴地人士,就向太尉陆玩提出结成儿女亲家。陆玩回复说:“小土丘上长不了松柏那样的大树、香草和臭草不能同放在一个器物里。我虽然没有才能,可是按道理也不能带头来做破坏人伦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878
发表于 2015-8-29 10:00 |只看该作者
陆玩(278-341),亦作陆琉,米芾作陆统。字士瑶,吴(今江苏苏州)人。机从弟。父英,伯父喜,兄晔。封兴平伯,迁侍中司空,谥曰康。弱悬有美誉,喜翰墨,尤长行书。亲书表贺,其笔力瘦硬,有锺繇法,雅重而有典则。《晋书本传、宣和书谱》

使用道具 举报

879
发表于 2015-8-29 10:01 |只看该作者
(25)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①。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②,恢乃云:“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衷儿婚③。”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④,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⑤。王叹曰:“我在遣女,裁得尔耳⑥!”
  
【注释】
  
①“亮子”句: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内史苏峻(字子高)举兵反,次年二月,攻陷首都建康,大肆抢掠、杀戮。后来陶侃、温峤、庾亮等起兵讨苏峻,九月苏峻败死。这期间庾亮的儿子庾会被杀。庾会妻子后来改嫁江虨(bān)。
②谢尚书:谢裒(póu),字幼儒,任吏部尚书,曾为其子谢石向诸葛恢求亲。
③世婚:世代联姻的人家。“不能”句:按:诸葛恢是士族,庾亮更是士族的代表。当时谢裒家功业不显,人们还不认为他是世家,所以诸葛恢不肯与他结亲。诸葛恢死后、谢家兴起,诸葛氏渐衰微,这才肯嫁女给谢家。
④“于是”句:按:看新妇是古代习俗、《南史?齐?顾协传》:“晋、宋以来,初婚三日,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见。”舅姑即公婆。
⑤威仪:严肃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
⑥遣:送走。裁:通“才”,仅仅。
  
【译文】
  
    诸葛恢的大女儿嫁给太尉庾亮的儿子,二女儿嫁给徐州刺史羊忱的儿子。庾亮的儿子被苏峻杀害了,大女儿又改嫁江虨。诸葛恢的儿子娶了邓攸的女儿为妻。当时尚书谢衷为儿子谢石向诸葛恢求娶他的小女儿,诸葛恢就说:“羊家、邓家和我们是世代姻亲,江家是我看顾他,庾家是他看顾我,我不能再和谢裒的儿子结亲。”等到诸葛恢死了以后,两家终于结亲。结婚时,右军将军王羲之到谢家去看新娘,看到新娘还保存着诸葛恢旧有的礼法,容貌举止,端庄安详;风采服饰,华美整齐。王羲之叹道:“我活着时嫁女儿,也仅仅能做到这样啊!”
  

使用道具 举报

880
发表于 2015-8-29 10:01 |只看该作者
(25)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①。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②,恢乃云:“羊、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衷儿婚③。”及恢亡,遂婚。于是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④,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⑤。王叹曰:“我在遣女,裁得尔耳⑥!”
  
【注释】
  
①“亮子”句: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内史苏峻(字子高)举兵反,次年二月,攻陷首都建康,大肆抢掠、杀戮。后来陶侃、温峤、庾亮等起兵讨苏峻,九月苏峻败死。这期间庾亮的儿子庾会被杀。庾会妻子后来改嫁江虨(bān)。
②谢尚书:谢裒(póu),字幼儒,任吏部尚书,曾为其子谢石向诸葛恢求亲。
③世婚:世代联姻的人家。“不能”句:按:诸葛恢是士族,庾亮更是士族的代表。当时谢裒家功业不显,人们还不认为他是世家,所以诸葛恢不肯与他结亲。诸葛恢死后、谢家兴起,诸葛氏渐衰微,这才肯嫁女给谢家。
④“于是”句:按:看新妇是古代习俗、《南史?齐?顾协传》:“晋、宋以来,初婚三日,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见。”舅姑即公婆。
⑤威仪:严肃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
⑥遣:送走。裁:通“才”,仅仅。
  
【译文】
  
    诸葛恢的大女儿嫁给太尉庾亮的儿子,二女儿嫁给徐州刺史羊忱的儿子。庾亮的儿子被苏峻杀害了,大女儿又改嫁江虨。诸葛恢的儿子娶了邓攸的女儿为妻。当时尚书谢衷为儿子谢石向诸葛恢求娶他的小女儿,诸葛恢就说:“羊家、邓家和我们是世代姻亲,江家是我看顾他,庾家是他看顾我,我不能再和谢裒的儿子结亲。”等到诸葛恢死了以后,两家终于结亲。结婚时,右军将军王羲之到谢家去看新娘,看到新娘还保存着诸葛恢旧有的礼法,容貌举止,端庄安详;风采服饰,华美整齐。王羲之叹道:“我活着时嫁女儿,也仅仅能做到这样啊!”
  

使用道具 举报

881
发表于 2015-8-29 10:01 |只看该作者

    诸葛恢(266-327),元帝时尚书令。字道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祖父诸葛诞,官魏司空;父诸葛靓,官东吴大司马。诸葛恢官至尚书令,谥号“敬”。曾任安东将军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属下的从事中郎,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使用道具 举报

882
发表于 2015-8-29 10:01 |只看该作者
苏峻(?-328) 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一作挺县,今山东莱州)人,字子高,士族,仕郡为主簿。永嘉之乱,他结垒于本县,后率所部数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庾亮执政,解除他的兵权,征为大司农。他于咸和三年(328年),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他战败被杀。
  
    按:司马勋、苏峻、萧敬文等在晋朝发动的兵变,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他们都还忠于晋朝,没有叛国投敌,与要推翻晋朝统治不同。苏峻与司马氏宗室中的南顿王等主持北方流民迁徙的官员关系密切,他们是属于共同的派系。苏峻与汝南王亮的儿子南顿王、西阳王属于流人集团。晋成帝即位初期年幼,各政治集团权力斗争引发的内战不能用封建史观确认为叛乱性质,内战结束后,与苏峻是同一派系的弋阳王也被杀。尽管苏峻不能算忠臣、烈士,但是也不能看成晋朝的叛逆,这场内战是晋朝的悲剧,结果是削弱了晋朝,是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使用道具 举报

883
发表于 2015-8-29 10:02 |只看该作者
  (26)周叔治作晋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别①。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仲智恚之②,曰:“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便舍去。周侯独留与饮酒言话,临别流涕,抚其背曰:“奴好自爱③!”
  
  【注释】
  
  ①周叔治:周谟,字叔治。是周侯(名顗,字伯仁)和周嵩(字仲智)的弟弟。
  
  ②恚(huì):生气。
  
  ③奴:即阿奴,是尊对卑、兄对弟的爱称。
  
  【译文】
  
  周叔治要出任晋陵太守,他哥哥武城侯周伯仁和仲智去和他话别。叔治因为兄弟就要离别了,哭个不停。仲智生他的气,说:“你这个人原来是个妇女,和人家告别,只会哭哭啼啼。”便不理他走了。伯仁独自留下来和他喝酒说话,临别时流着泪,拍着他的背说:“阿奴要好好地爱惜自己!”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发表于 2015-8-29 10:03 |只看该作者

    周谟小字阿奴,周浚之子。历仕元帝。至明帝时为后军将军。成帝时为少府、丹杨尹、侍中、中护军,封西平侯。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周谟(?)以顗故,频居显职。王敦死后,诏赠戴若思、谯王承等,而未及顗。时谟为后军将军,上疏,疏奏,不报。谟复重表,然后追赠顗官。谟历少府、丹阳尹、侍中、中护军,封西平侯。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贞。(《晋书·周浚传附谟传》)

使用道具 举报

885
发表于 2015-8-29 10:03 |只看该作者
  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晋安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人。渡江后,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于荆州举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王导诣台待罪,刘隗劝元帝诛灭王家,周顗为王导仗义执言,而王导不知此事。王敦入石头城后,放纵士卒劫掠,王敦问王导周顗何如?王导没回答,遂为王敦所杀。事后王导看见周顗申救之表,大哭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使用道具 举报

886
发表于 2015-8-29 10:04 |只看该作者

成语考证:

1.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由我”)

    东晋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宏,琅玡临沂人,司空、司徒王衍之族弟,官拜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参东海王司马越军事。曾因帮助元帝即位,而获元帝倚重,官至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
  
    公元322年,王导之兄王敦叛乱,祸及王导及其家族。为请罪,王导带领家人跪于皇宫前,等待皇帝裁决。恰好周顗路过,准备进宫,王导便请求周顗替他在皇帝面前说些好话,表明自己没有叛国之心,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字),我全家100多口的性命,全靠你维系了!”周顗对他的央求没有回应,径直走进宫去。然而在皇帝面前,周顗极力为王导说好话,力陈王导对王室的忠诚。皇帝请他在宫里喝酒,他喝得醉醺醺地才出来,王导跟他打招呼,问道:“我拜托您的事,您有帮我去办了吗?”周顗还是不理睬他,一边走还一边说:“今年杀个叛贼,可取得一个斗大的今印。”王导于是对他怀恨在心。后王室被王敦打败,占领了南京皇城,逼皇帝给他加官晋爵,于是他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开始对不服自己和忠义之士大开杀戒。在准备杀周顗时,自己的族弟王彬跪在他面前,以泪洗面,只求王敦刀下留情。王敦知道周顗是当时的两大才子之一,也欲赐其爵位。将此事询问王导。王导因为周顗没有为他说情一事,耿耿于怀,也就默不做声。王敦生气道:“既然不能封官,不如杀了算了,免得以后别人重用他,成为我的心腹大患!”于是最终杀掉了周顗。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的文件时,意外发现了周顗极力维护自己为自己辩白的奏章,又听说那天自己跪在宫门时,周顗一进宫就激烈地维护王家全家,只不过没有在自己面前表示出来而已。联想到自己能救他的时候却没有伸手相救,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回家就痛哭流涕,对子孙们说:“我虽然没有杀伯仁,但是伯仁却是因为我才死的啊!幽冥之中,我辜负了这样一位好朋友啊!” 此后,该句子也在历史上因此频繁出现,并衍生出后来的成语“伯仁由我”。

使用道具 举报

887
发表于 2015-8-29 10:04 |只看该作者
2. “空洞无物”
  
    东晋丞相王导爱结交朋友,周围人都对他赞美有加,却毫无实际内容。一天,王导到名士周顗家作客。两人小酌以后,带着凉席到树下纳凉闲聊。王导说到兴头上,竞忘乎所以,伏下身去,干脆把头枕在周顗的腿上。王导指着周顗的肚子,问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周顗回答:“这里面空空洞洞的,不过像你这样的人足可容纳数百个。”说罢二人大笑不止。

使用道具 举报

888
发表于 2015-8-29 10:05 |只看该作者
【周嵩其人】

    字仲智,汝南安成人,周顗之弟。生年不详,卒于晋明帝太宁二年。为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凌物元帝朝,累迁御史中丞。时帝以王敦势盛,渐疏忌王导等。嵩上疏谏,帝感悟,导等得获全。及敦杀周顗,使人吊嵩,嵩道:“亡兄天下人,为天下人所复何何所吊!”敦甚衔之。后为所诬害。嵩著有文集三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周顗天性宽厚仁爱,他的弟弟周嵩曾经有一次因为喝醉了酒拿蜡烛掷打他并说:“你的才气比不上我,为什么竟然出人意外地获得了崇高的声望?”周顗脸上的表情依然如平常一样,并且语气平缓地说:“周嵩你实施火攻,这本来是使出了一个下策呀。” 周顗并不因这件事而认为他的弟弟对他不敬。

    嵩字仲智,狷直果侠,每以才气陵物。元帝作相,引为参军。及帝为晋王,又拜奉朝请。嵩上疏曰:「臣闻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故古之王者,必应天顺时,义全而后取,让成而后得,是以享世长久,重光万载也。今议者以殿下化流江汉,泽被六州,功济苍生,欲推崇尊号。臣谓今梓宫未反,旧京未清,义夫泣血,士女震动;宜深明周公之道,先雪社稷大耻,尽忠言嘉谋之助,以时济弘仁之功,崇谦谦之美,推后己之诚;然后揖让以谢天下,谁敢不应,谁敢不从!」由是忤旨,出为新安太守。
  
    嵩怏怏不悦,临发,与散骑郎张嶷在侍中戴邈坐,褒贬朝士,又诋毁邈,邈密表之。帝召嵩入,面责之曰:「卿矜豪傲慢,敢轻忽朝廷,由吾不德故耳。」嵩跪谢曰:「昔唐虞至圣,四凶在朝。陛下虽圣明御世,亦安能无碌碌之臣乎!」帝怒,收付廷尉。廷尉华恒以嵩大不敬弃市论,嶷以扇和减罪除名。时顗方贵重,帝隐忍。久之,补庐陵太守,不之职,更拜御史中丞。
  
    是时帝以王敦势盛,渐疏忌王导等。嵩上疏曰:
  
    臣闻明君思隆其道,故贤智之士乐在其朝;忠臣将明其节,故量时而后仕。乐在其朝,故无过任之讥;将明其节,故无过宠之谤。是以君臣并隆,功格天地。近代以来,德废道衰,君怀术以御臣,臣挟利以事君,君臣交利而祸乱相寻,故得失之迹难可详言。臣请较而明之。

    夫傅说之相高宗,申召之辅宣王,管仲之佐齐桓,衰范之翼晋文,或宗师其道,垂拱受成,委以权重,终至匡主,未有忧其逼己,还为国蠹者也。始田氏擅齐,王莽篡汉,皆藉封土之强,假累世之宠,因暗弱之主,资母后之权,树比周之党,阶绝灭之势,然后乃能行其私谋,以成篡夺之祸耳。岂遇立功之主,为天人所相,而能运其奸计,以济其不轨者哉!光武以王族奋于闾阎,因时之望,收揽英奇,遂续汉业,以美中兴之功。及天下既定,颇废黜功臣者,何哉?武力之士不达国体,以立一时之功,不可久假以权势,其兴废之事,亦可见矣。近者三国鼎峙,并以雄略之才,命世之能,皆委赖俊哲,终成功业,贻之后嗣,未有愆失遗方来之恨者也。

    今王导、王广等,方之前贤,犹有所后。至于忠素竭诚,义以辅上,共隆洪基,翼成大业,亦昔之亮也。虽陛下乘奕世之德,有天人之会,割据江东,奄有南极,龙飞海颙,兴复旧物,此亦群才之明,岂独陛下之力也。今王业虽建,羯寇未枭,天下荡荡,不宾者众,公私匮竭,仓庾未充,梓宫沈沦,妃后不反,正委贤任能推毂之日也。功业垂就,晋祚方隆,而一旦听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说,乃更以危为安,以疏易亲,放逐旧德,以佞伍贤,远亏既往之明,顾伤伊管之交,倾巍巍之望,丧如山之功,将令贤智杜心,义士丧志,近招当时之患,远遗来世之笑。夫安危在号令,存亡在寄任,以古推今,岂可不寒心而哀叹哉!
  
    臣兄弟受遇,无彼此之嫌,而臣干犯时讳,触忤龙鳞者何?诚念社稷之忧,欲报之于陛下也。古之明王,思闻其过,悟逆旅之言,以明成败之由,故采纳愚言,以考虚实,上为宗庙无穷之计,下收亿兆元元之命。臣不胜忧愤,竭愚以闻。
  
    疏奏,帝感悟,故导等获全。
  
    王敦既害顗而使人吊嵩,嵩曰:「亡兄天下人,为天下人所杀,复何所吊!」敦甚衔之,惧失人情,故未加害,用为从事中郎。嵩,王应嫂父也,以顗横遇祸,意恒愤愤,尝众中云:「应不宜统兵。」敦密使妖人李脱诬嵩及周筵潜相署置,遂害之。嵩精于事佛,临刑犹于市诵经云。

使用道具 举报

889
发表于 2015-8-29 10:05 |只看该作者
(27)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刁玄亮为尚书令,营救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仲智,仲智狼狈来。始入户,刁下床对之大位,说伯仁昨危急之状。仲智手批之,刁为辟易于户侧①。既前,都不问病,直云:“君在中朝,与和长舆齐名,那与佞人刁协有情②!”径便出。
  
【注释】
  
①批:用手掌打。辟易:退避。
②和长舆,即和轿。参看本篇第9则注①。佞(ning)人:惯于用花言巧语奉承、讨好别人的人。
  
【译文】
  
    周伯仁任吏部尚书时,有一夜在官署里得了病,很危急。当时刁玄亮任尚书令,多方设法抢救,表现得亲密友好极了,过了很久,病情才稍为减轻了些。第二天早晨,通知了周伯仁的弟弟仲智,仲智急急忙忙地赶来。刚进门,刁玄亮就离座对他大哭,并述说伯仁夜里病危的情况。仲智扬手给他一耳光,刁玄亮被打得惊退到门边。仲智走到伯仁床前,一点也不问病况,直截了当地说:“您在西晋时,跟和长舆名望相等,怎么会跟谄佞的人刁协有交情!”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90
发表于 2015-8-29 10:05 |只看该作者
(28)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①。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②。
  
【注释】
  
①王含:子处弘,是王敦的哥哥。狼籍:行为不法。
②反侧:惶恐不安。晏然:形容心情平静,没有顾虑;安闲。
  
【译文】
  
    王含任庐江郡大守,贪赃在法。王敦袒护他哥哥,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赞扬说:“我哥哥在郡内一定政绩很好,庐江知名人士都称颂他。”当时何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严肃地说:“我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和你说的不一样。”王敦哑口无言。旁人都替何充捏一把汗,何充却十分但然,神态自若。
  

使用道具 举报

891
发表于 2015-8-29 10:06 |只看该作者
【何充其人】

    (公元292年-346),年何充字次道,东晋庐江灊人,美容英姿,善能文章,谥文穆,以风韵掩雅文义见称。初辟为王敦主簿,以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成帝时,为吏部尚书,永和初,为宰相,辅幼主强力有器局,凡所迁用,皆以功臣为先。性好释典,崇修佛寺,糜费巨亿。而亲友贫乏,无所施遗。以此获讥于世。卒,谥文穆。充作有文集五卷,《唐书经籍志》、《隋书志》作四卷传于世。

使用道具 举报

892
发表于 2015-8-29 10:06 |只看该作者
(29)顾孟著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①。
  
【注释】
  
①衿契:意气相投的朋友。
  
【译文】
  
    顾孟著有一次向周伯仁劝酒,伯仁不肯喝。顾孟著便转向柱子劝酒,并且对柱子说:“难道就可以把自己看成栋梁吗!”周伯仁听到这话很高兴,两人便成了要好的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893
发表于 2015-8-29 10:06 |只看该作者
(30)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①,未大醉,帝问:“今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②,因厉声曰:“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治③!”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后数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注释】
  
①“明帝”句:据(晋书.周顗传)载,帝宴群公于西堂,是晋元帝太兴初年的事。且明帝还没有登位,周顗已被王敦杀害。可知事出于晋无帝时。
②仆射:官名,是尚书省的副职。
③圣治:太平时代。和帝王有关的事物都加“圣”字来称颂。
  
【译文】
  
    晋明帝在西堂召集众大臣举行宴会,还没有大醉的时候,明帝问道:“今天名臣都聚会在一起,和尧、舜时相比,怎么样?”当时周伯仁任尚书仆射,便声音激昂地回答说:“现在圣上和尧、舜虽然同是君主,可又怎么能和那个太平盛世等同起来呢?”明帝大怒,回到内宫,亲自写了满满一张黄纸的诏令,便交给廷尉,命令逮捕周伯仁,想就此杀掉他。过了几天,又下诏令释放他。众大臣去探望周伯仁,周说:“起初我就知道不会死,因为罪状还不可能到这个地步。”
  

使用道具 举报

894
发表于 2015-8-29 10:07 |只看该作者
(31)王大将军当下,时咸谓无缘尔①。伯仁曰:“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且人臣安得称兵以向朝廷!处仲狼抗刚愎,王平子何在②?”
  
【注释】
  
①“王大”句:王敦,字处仲,晋元帝时任大将军、荆州刺史。当时丹阳尹刘隗当权,与尚书令刁协欲排抑豪强,因为王敦威权太盛,想限制王敦,引起王敦的不满。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正月,王敦在武昌起兵反,上奏疏历数刘隗罪状;三月东下攻入石头城,杀周顗、刘隗等,刁协出逃。缘:缘由;借口。按:《晋书.周顗传》载,当时温峙对周顗说:“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不知此举意之所在,就是因为他无所借口。
②狼抗:狂妄自大;乖戾。刚愎(bi):倔强固执。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名望超过王敦,为王敦所忌惮。王敦任江州刺史时,王澄去拜访,因轻侮王敦,被王敦杀害。按:这里以王平子为例说明王敦的为人。
  
【译文】
  
    大将军王敦就要率兵东下,当时人们都以为他没有借口呢。周伯仁说:“现在的君主不是尧、舜,怎么能没有过失!再说臣下怎么能兴兵来指向朝廷!处仲他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试看王平子到哪儿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95
发表于 2015-8-29 10:07 |只看该作者
王澄(269~312)字平子,王衍之弟,王戎堂弟。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出身世族,有盛名,勇力过人,从小即任要职,八王之乱中,初附成都王颖,后依托东海王越。兄长王衍请东海王命澄为荆州刺史。好玄谈,与谢鲲、阮修、庾敳等交往甚密,不拘礼俗,举止放诞,甚至于裸露全身来标新立异,王衍很赞赏这种“落落穆穆然”的所谓风度。到荆州上任后,不亲理政务,日夜纵酒。时国家已乱,曾欲率军赴援京师,因畏惧王如起义军的兵势,未能北进。许多流民自巴蜀徙入荆湘,因生活窘困,纷纷屯聚造反,澄袭杀其八千余人,从而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流民推杜弢为首,纵横于荆湘,澄军对其无可奈何。因澄对部众凶狠,致上下离心,终难在荆湘久处。后应琅琊王司马睿征召、前去担任军谘祭酒,途经豫章(今江西南昌),被心怀宿怨的堂弟王敦所杀。时年四十四岁。《晋书》卷四十三有传。

使用道具 举报

896
发表于 2015-8-29 10:08 |只看该作者
刘隗(273~333)东晋大臣。字大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起家秘书郎,后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晋元帝以之为丞相司直。为官刚正,不畏权贵,先后上书弹劾戴渊、王籍之、梁龛等人,为淳于伯申冤鸣屈,迫右将军王导引咎辞职。迁侍中,封都乡侯。元帝即位,与尚书令刁协同为元帝心腹。旋迁丹阳尹,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率万人镇泗口(今江苏淮阴)以抑制王敦。永昌元年(322)王敦以讨伐刘隗为名发动叛乱,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他被迫投奔石勒。

使用道具 举报

897
发表于 2015-8-29 10:08 |只看该作者
(32)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①。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大真所说②。温常为东宫率③。后为吾司马,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④;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释】
  
①“王敦”句:据《资治通鉴.晋纪)载,王敦在公元322年3月攻入石头城,拥兵不朝,又因皇太子有勇略,为朝野所向,就想废太子,于是大会百官。4月退兵还武昌。闰十一月晋元帝死,皇太子司马绍继位,就是晋明帝。不过下文说及温太真任王敦司马,此事却在明市即位以后。
②温太真:温峤,字太真,曾任太子中庶子(即太子的近侍官),得到司马绍的宠遇。司马绍即位为明帝后,调任中书令。王敦畏惧晋明帝倚重他,便请他出任左司马。
③率:卫率,官名,是太子属官,主管门卫。按:温太真似乎没有做过东宫率。
④钩深致远:指才识的广博精深。
  
【译文】
  
    王敦从武昌东下以后,把船停在石头城,他的愿望是想废掉明帝。有一次宾客满座,王敦知道明帝聪敏明慧,就想借不孝的罪名废掉他。每次说到明帝不孝的情况,都说:“这是温太真说的。他曾经做过东宫的卫率,后来在我手下担任司马,非常熟悉太子的情况。”一会儿,温太真来了,王敦便摆出他的威严的神色,问太真:“皇太子为人怎么样?”温太真回答说:“小人没法儿估量君子。”王敦声色俱厉,想靠威力来迫使对方顺从自己,便重新问道:“根据什么称颂太子好?”温太真说:“太子才识的广博精深,似乎不是我这种认识肤浅的人所能估量的;可是能按照礼法来侍奉双亲,这可以称为孝。”

使用道具 举报

898
发表于 2015-8-29 10:08 |只看该作者
(33)王大将军既反,至石头,周伯仁往见之。谓周曰:“卿何以相负①?”对曰:“公戎车犯正,下官忝率六军,而王师不振,以此负公②。”
  
【注释】
  
①”卿何”句:按:《资治通鉴》卷九十二(晋纪)注:”憋帝建兴元年,顗为杜弢所困,投敦于豫章、故敦以为德。”
②“公戎”句:王敦攻陷石头城,晋元帝命刁协、刘隗等领兵攻石头城,卫导、周顗等从三路出战,结果都大败。后来元帝又命公卿百官到石头城见王敦,周顗就是这时去见的。戎车犯正,指举兵谋反。戎车,指兵车。忝(tiǎn),谦辞,表示有愧,不敢承当。六军,天于的军队,即下文的王师。据《周礼》,天子有六军。王师不振,指不振作,是委婉的说法,意指打败了。
  
【译文】
  
     大将军王敦反叛以后,到了石头城,周伯仁去见他。王敦问周伯仁:“你为什么辜负我?”周伯仁回答说:“公举兵谋反,下官愧率六军出战,可是军队不能奋勇杀敌,因此才辜负了公。”
 

使用道具 举报

899
发表于 2015-8-29 10:09 |只看该作者
(34)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①,唯侍中钟雅独在帝侧。或谓钟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②。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随时之宜,而坐待其弊邪③?”钟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④!”
  
【注释】
  
①“苏峻”句:苏峻起兵反,攻入建康后,闻陶侃等已起兵讨代,便退守石头城,并逼皇帝迁到石头。参看本篇25则注①。
②”见可”句:“见可而进,知难而迟”两句引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③用随时之宜:因时制宜;顺着不同时机,采取合适的措施。弊:通“毙”,死。
④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以记事不加隐讳、秉笔直书著名。据《左传.宣公二年)载,晋灵公想杀大夫赵盾,赵盾出亡,后来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才回来。太史董狐认为赵盾亡不越境,返不讨贼,就记载说:“赵盾弑其君”,并拿到朝廷上给人看。此句意谓担心史官记其事于史籍而遗臭万年。
  
【译文】
  
    苏峻率叛军到了石头城后,朝廷百官逃散,只有侍中钟雅独自留在晋成帝身边。有人对钟雅说:“看到情况允许就前进,知道困难就后退,这是古时候的常理。您本性忠诚正直,一定不会被仇敌宽容。为什么不采取权宜之计,却要坐着等死呢?”钟雅说:“国家有战乱而不能拯救,君主有危难而不能救助,却各自逃避以求免祸,我怕董狐就要拿着竹简上朝来啦!”

使用道具 举报

900
发表于 2015-8-29 10:09 |只看该作者
钟雅,字彦胄,[晋]颍川长社人也。父晔,公府掾,早终。雅少孤,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郎。母忧去官,服阕复职。东海王越请为参军,迁尚书郎。
  
    避乱东渡,元帝以为丞相记室参军,迁临淮内史、振威将军。顷之,征拜散骑侍郎,转尚书右丞。时有事于太庙,雅奏曰:“陛下继承世数,于京兆府君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诏曰:“礼,事宗庙,自曾孙已下皆称曾孙,此非因循之失也。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称伯祖不安,如所奏。”转北军中候。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补宣城内史。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斩之。凤平,征拜尚书左丞。
  
    时帝崩,迁御史中丞。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臣闻放勋之殂,八音遏密,虽在凡庶,犹能三载。自兹以来,历代所同。肃祖明皇帝崩背万国,当期来月。圣主缟素,泣血临朝,百僚惨怆,动无欢容。陶无大臣忠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请下司徒,论正清议。”穆后临朝,特原不问。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
  
    北中郎将刘遐卒,遐部曲作乱,诏郭默讨之,以雅监征讨军事、假节。事平,拜骁骑将军。苏峻之难,诏雅为前锋监军、假节,领精勇千人以距峻。雅以兵少,不敢击,退还。拜侍中。寻王师败绩,雅与刘超并侍卫天子。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随时之宜而坐待其毙。”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执简而至矣。”庾亮临去,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雅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及峻逼迁车驾幸石头,雅、超流涕步从。明年,并为贼所害。贼平,追赠光禄勋。其后以家贫,诏赐布帛百匹。子诞,位至中军参军,早卒。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