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
本质: 布局的艺术。 是事务的起始阶段,核心在于建立基础、设定方向和争取主动权。
特点:
可能性丰富: 未来发展路径多样,充满不确定性也蕴含机遇。
策略性强: 初始决策(如资源分配、伙伴选择、策略制定)对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信息可能不充分: 需要根据有限信息做出判断和规划。
重在积累优势: 目标是建立有利态势,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隐喻: 下棋落子布局,创业撰写商业计划书,战争制定作战计划,新项目启动会议。
残局
本质: 收官的艺术。 是事务接近尾声的阶段,核心在于高效利用剩余资源、精确计算、化解风险并锁定胜果(或减少损失)。
特点:
资源消耗显著: 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已大量投入,剩余有限。
局面相对简化: 经过前期博弈,复杂因素减少,核心矛盾或决胜点更清晰。
决策容错率低: 每一步行动都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最终结果。
技巧性要求高: 需要精细的计算、精确的判断和稳定的执行力(“收官功夫”)。
目标明确: 要么最大化胜利成果,要么最小化失败损失。
隐喻: 棋局最后几十步的搏杀、项目最后冲刺和交付、谈判最后条款的敲定、战争后期打扫战场或谈判停战。
总结与关系:
时间线/阶段观:
开局 -> (活局/僵局/困局 可能在此过程中出现) -> 残局 -> (死局 可能是残局的一种失败结果;胜局/和局 是另一种结果)。
一个事务通常会经历“开局”,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陷入“活局”、“僵局”或“困局”,最终走向“残局”阶段进行收尾,其结果可能是成功、和局或失败(即“死局”)。
状态观:
活局、僵局、困局、死局 主要描述的是事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特定状态或性质。它们可能出现在事务的不同阶段(虽然死局通常意味着终结)。
活局:动态有解的状态。
僵局:静止胶着的状态。
困局:受困受限的状态。
死局:终结无解的状态。
“残局”的特殊性:
它既是一个阶段(尾声),也可能包含特定的状态。例如:
一个优势的残局(接近胜势的活局)。
一个劣势的残局(接近死局的困局)。
一个势均力敌的残局(可能演变为僵局)。
简单比喻:
开局: 建造房屋打地基、画设计图。
活局: 房子盖到一半遇到技术难题,但有多种可行解决方案。
僵局: 不同施工队对方案争执不下,工程停滞。
困局: 资金链断裂,材料短缺,工程陷入困境。
死局: 房屋被判定为危房必须拆除,项目彻底失败。
残局: 房屋主体完工,进入最后的装修、验收阶段。
理解这六个“局”,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定位事务所处的阶段和状态,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策略:开局重布局,活局找生路,僵局求突破,困局谋脱身,死局需止损,残局精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