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有壶家园 狐狸窝 读傳佩荣的《解读庄子》
楼主: 岸边居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傳佩荣的《解读庄子》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25-4-21 22:45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1 22:40
我对理和行,还有一个解。

色达五明佛学院 - 百度百科

理和行,我是从禅宗达摩祖师理入行入的角度解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25-4-21 22:47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2:45
理和行,我是从禅宗达摩祖师理入行入的角度解读的。

实相般若是五明。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25-4-21 23:03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0 15:53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这句是写实的语句。

随喜!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句经文,禅义幽深。无为法,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假若你.我.还有他,都是空性觉者,因为各自的生活情境不同,随缘应物的缘起不同,所生起的念头(智慧)是不同的。因人而异,不同的念头,不同的处事,是名差别。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25-4-21 23:07 |只看该作者

明心见性,明见好。实相般若,不立文字,言语道断。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25-4-21 23:07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07
明心见性,明见好。实相般若,不立文字,言语道断。

明心见性,明见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25-4-21 23:10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03
随喜!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简单说:无为法是法身,差别是有为,是报身化身。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25-4-21 23: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1:28
随喜。行,是要能运用,能起作用。
注意!这个运用和作用,是我空法空的空性智慧,是现量,不是比量。
...

好!“是现量不是比量”,这种说法很新很直接,是真智慧语,多谢!
也是真空生妙用。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25-4-21 23:14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23:11
好!“是现量不是比量”,这种说法很新很直接,是真智慧语,多谢!
也是真空生妙用。

随喜!我的解读,都是我的心性体悟。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25-4-21 23:18 |只看该作者
我说的话,都是我的体悟,是独一无二的。

无为法,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假若你.我.还有他,都是空性觉者,因为各自的生活情境不同,随缘应物的缘起不同,所生起的念头(智慧)是不同的。因人而异,不同的念头,不同的处事,是名差别。

简单说:无为法是法身,差别是有为,是报身化身。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25-4-21 23: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1 20:14
傅老师一直说庄子是天下第一才子,《庄子》是有名的天下第一奇书。我知道傅老师推崇庄子说的“未始有物”比 ...

我对西方哲学不太了解。东方哲学重内轻外到无内外分别。圆,无起点也终点或者起点就终点、终点又是起点,易经卦序演变是这样,太极图也是这样。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25-4-21 23:2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有空再聊。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25-4-21 23:2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1:38
现量,是心无挂碍,自心作佛。
比量,是法执,是所知障。

心无挂碍是现量,嗯,只呈现,是没有分别意识参与的量子不确定态,自心作佛是“无所住观照而生起的心”,是为妙用。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25-4-21 23:3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2:03
比量,是法执,是所知障。这么说,能理解吧。逢缘遇事,所思所想,总是比照[/ba ...

明白,我对唯识有点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25-4-21 23:3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03
随喜!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除了空性平等而名相有差别外,我认为也可以说在同一无为法方向的修行路上有程度的差别,譬如一地到十地到等觉,当然又始终归于平等佛性。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25-4-21 23: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18
我说的话,都是我的体悟,是独一无二的。

无为法,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假若你.我.还有他,都是空性觉者, ...

无为法是法身,平等;差别是报身化身,是名是相,而名相是空性的作用表现。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25-4-22 07:05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07
明心见性,明见好。实相般若,不立文字,言语道断。

破执走菩提门,破名走般若门。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25-4-22 09: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07:05
破执走菩提门,破名走般若门。

有道理
破执著达菩提无分别境界;
破名相是般若智慧的观照。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25-4-22 09: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2 09:56 编辑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2 09:11
有道理
破执著达菩提无分别境界;
破名相是般若智慧的观照。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繁荣在华夏。现重新审视一下印度人,印度人的特点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25-4-22 11:46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1 23:18
我说的话,都是我的体悟,是独一无二的。

无为法,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假若你.我.还有他,都是空性觉者, ...

体悟就是实证,这个最难得。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25-4-22 11:50 |只看该作者
印度的数学很发达,这个肯定是民族的血脉基因有勾连,数学考察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25-4-22 11: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凡夫俗子 于 2025-4-22 11:59 编辑

如果按照空灵山人的说法,般若分为文字般若和实相般若,抽象思维隶属于文字般若?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般若和菩提门真的存在,那就是真谛门门前还有两道门,你可以先进般若门,出菩提门,反之也可以,真谛门就在眼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25-4-22 12: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11:52
如果按照空灵山人的说法,般若分为文字般若和实相般若,抽象思维隶属于文字般若?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般 ...

般若和菩提本质为一,都以无为法为根本,差别的是名相作用,还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25-4-22 13: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11:50
印度的数学很发达,这个肯定是民族的血脉基因有勾连,数学考察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我并不相信现代印度数学有多好,谜之自信才是现代印度最大的特点,印度人搞不清自己也搞不清楚别人。美企业去印化是很明显的改正,波音是最大的例子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25-4-22 15:16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23:28
心无挂碍是现量,嗯,只呈现,是没有分别意识参与的量子不确定态,自心作佛是“无所住观照而生起的心”, ...

随喜!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25-4-22 15:22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1 23:47
无为法是法身,平等;差别是报身化身,是名是相,而名相是空性的作用表现。

善解。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25-4-22 15:35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07:05
破执走菩提门,破名走般若门。

好的,从修行的角度,你把菩提视为法身,把般若看作报身智慧,也行。
其实,菩提有二义,是包含法身和报身的。般若之义,也是包含法身和报身的。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25-4-22 15:36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11:46
体悟就是实证,这个最难得。

随喜。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25-4-22 15:47 |只看该作者
凡夫俗子 发表于 2025-4-22 11:52
如果按照空灵山人的说法,般若分为文字般若和实相般若,抽象思维隶属于文字般若?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般 ...

菩提和般若,是真实存在的心性状态,是不生不灭的法身(心体)和有生灭相的报身(妙用)。

所谓门,心之义,体和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25-4-22 15:47 |只看该作者
岸边居住 发表于 2025-4-22 12:57
般若和菩提本质为一,都以无为法为根本,差别的是名相作用,还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随喜。善说。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25-4-22 15:55 |只看该作者
空灵山人 发表于 2025-4-22 15:47
菩提和般若,是真实存在的心性状态,是不生不灭的法身(心体)和有生灭相的报身(妙用)。

所谓门,心 ...

佛性,菩提,般若,涅槃,如来藏,金刚三昧,等等在不同经文出现的名相,都是一个意思,即法身报身,心体和心用。
名异义同。知道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