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月如眉 于 2023-5-20 15:09 编辑
诗作讲述东周迁都之后,一位易代大臣因为某个机会回到曾经的西周故都,想再一次找回过往岁月的痕迹,却不料事与愿违。放眼望去,曾经的故地,皆变成片片葱绿的庄稼,昔日的繁华和战火无一觅处,只剩下一些断墙残垣。作者曾经在此任职、生活,留下了几多爱恨与际遇,沉淀了深厚的感情,而现在,却是人非物亦非,徒增伤感。
诗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庄稼间,眼前的景物勾起他的无限愁绪,思绪纷纭间,曾经被克制住的情思尽数涌上心头。对故国的追思、对百姓的痛惜、对历史的感慨和敬畏,纷至沓来,急切而又阔大。为什么政权会兴衰更迭,人类社会的历史怎么才能保持安稳长久,渺小的人类如何才能战胜时间的规律,人的弱点何以如此顽固……这些终极的问题,疯狂地在主人公脑海中旋转,长久得不到解答。
最令人不堪的是这种忧思无人理解,也无人分担。“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遇,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思索得太深、追问得太深的人,总有孤独、尴尬、委屈如影随形。诗人孤独一人对抗着这些压迫内心的追问,最终无法承受,几乎达到崩溃的边缘,所以他才仰天怒号,即间苍天。由此,此诗一脱其他《诗经》作品的质朴美好,变得苍凉感伤。
有学者指出,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写作手法,全诗的行文逻辑与庄稼的生长密不可分,诗人用庄稼的出苗、成穗、结实,来记述时间的演进和抒情主人公逐渐增强的情绪。全诗三章,仅易数字,回环往复,对主人公而言,接连袭来的忧郁简直要承受不住,从“中心摇摇”进而到“中心如醉”,到最后“中心如噎”,情绪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每章后半部分形式上完全一样,在一次次反复呼喊中,情感力度逐章加深,最终汇聚成澎湃之势,给读者以深切的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