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2-5-16 07:38 编辑
今天换个话题,不说猫了。
说说儿子。
儿子在上海海事大学读大一。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被隔离在寝室里不许出来,一日三餐,两个寝室选派一名同学去食堂打饭。最近几天才放出寝室,每周一三五可以到操场活动。
其实有点防疫过度。校园已经封闭,应该允许学生在校园内自由活动。
我负责儿子的心理建设。三两天打个电话,帮他缓解一下焦虑。
天马行空什么都聊,昨天聊到“自由”。我说自由更多的是一种心态。
因为学校地处港口,远离市区,所以他们平时也很少出校园。但出不去出是一种自主的选择,一旦不许出去,就会觉得被限制自由的痛苦。
就如你可以保持一个姿势一两个小时不动,比如靠在沙发上看书或者发呆,但如果把你封在一个模具里一动不能动,你马上就受不了。
不想跟不能,是不同的感受,而且越不能,就越想。
所以,自由是人的天性,是本能。
儿子说他二姨经常给他钱。我说你要对二姨好一点。
他二姨就是小五的妹妹,叫双五,姐妹俩从小没娘,相依为命。两个人在厦门打工,2000年小五跟我回北京,二五也跟着。
以后就一直帮着小五打理生意,带儿子。双五一直没有结婚,也四十多岁了吧。
安徽人一直保持着这个传统:出生时用数字当做小名,大概上学的时候才起名字。叫做“学名”。
过去很多安徽人一辈子都没有个正经名字,因为没上过学。
她们的小名来自爷爷的年龄,小五的昵称叫五四,她出生时她爷爷五十四岁。双五比小五小一岁,出生时她爷爷五十五。
朱元璋小名叫重八,据说是朱元璋出生的时候,父母的年龄合计是八十八。当然这也是推测,不会是他出生时爷爷八十八岁了吧。
这个传统的起因应该是古时候大多数百姓没有文化,不上学就不用起名字。
《明朝那些事》说这是元代的法律规定,不读书和不从政的汉人不许起名字。估计是扯淡。
但为什么只有安徽人才这样起名?不得而知。
我父母都是河北人,我对河北的风土人情很了解,没有这个传统,东北也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