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北京的小吃
楼主: 大尾巴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的小吃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7-7-25 03:50 |只看该作者
榆钱漫天 发表于 2017-7-24 22:50
京官京食,中国的一道“特色菜”,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榆钱问好祝福老哥!

谢谢!我对你也很熟悉,我也经常看你的东西,不过我很少跟帖,对不起。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7-7-25 09:00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7-7-25 03:50
谢谢!我对你也很熟悉,我也经常看你的东西,不过我很少跟帖,对不起。


没关系,老哥,说与没说有的时候差距不大,你懂得大家也都懂得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7-7-26 06:37 |只看该作者
炸豆腐:
炸豆腐也是北京的小吃,并且是“穷人”的吃食。在这里我要解释一下我屡次提出过的一个名词“穷人”,如果说过去说的“穷人”是缺吃少穿的话,那是一种苦难,我说“穷人”已经没有了这个意义了。我的“穷人”的定义不但不是苦难,相反是快乐。这里的“穷人”只有一个定义和过去的“穷人”的定义是共同的,那就是“少”。我说的“穷人”是那些没有过多的奢望,少了勾心斗角,思想简单和快乐的意思的人。所以,“穷人”永远是快乐的,即使过去的“穷人”也是这样。所以北京的小吃能够流传和让人念念不忘,真不是她是什么珍馐美味,就是快乐的记忆。
炸豆腐很简单,就是把豆腐(卤水点的豆腐,俗称北豆腐的那种)切成三角形的片,用油炸成金黄色。熬一锅羊骨头汤,吃的时候,把炸好的豆腐片放入骨头汤里,放香菜,酱豆腐,辣椒油,芝麻酱汁,蒜汁,这样的一晚热气腾腾的炸豆腐就做好了。
过去走街串巷的小贩挑着一头是炉子一头是吃食的挑子沿街叫卖,特别是在冬天,卖力气的人揣着窝头,到卖炸豆腐的挑子跟前要一碗炸豆腐,吃的那叫一个香。炸豆腐一碗多少片是一定的,但是汤可以随便喝,而且买炸豆腐的添上汤还怕你不够滋味,上述说的作料可以随便加上 ,其实这都是本钱,“无奸不商”在同样是“穷人”的小贩那好像就不通用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7-7-27 05:53 |只看该作者
小碗儿干炸酱:
“小碗儿干炸酱”是老北京“炸酱面”的主要作料,只要一提起北京的吃食,人们第一个反应出来的就是“炸酱面”。“炸酱面”已经成了北京饮食的代名词,“炸酱面”的知名度高,“炸酱面”还是北京人不可或缺的美食,“炸酱面”四时皆宜,无论老少男女都喜欢。在北京,不吃“炸酱面”的就不是北京人。而“炸酱面”的成功是和炸酱分不开的。
老北京的炸酱很繁复,之所以叫“小碗儿干炸酱”是因为,吃“炸酱面”是很讲究的,过去,炸酱要一小碗儿,一小碗儿的炸,量按照每个人吃的多少,也就是说,一小碗儿炸酱只够一个人吃一顿面条的。可见“炸酱面”的麻烦。
炸酱是“炸酱面”最关键的一道工序,炸不好就不叫“炸酱面”,或者不能叫老北京“炸酱面”。
当然现在不必那么繁杂,即使是饭馆里的“炸酱面”炸酱虽然是用小碗儿给你端上来,实际是从大碗里分出来的。
做炸酱要选用“《六必居》”的干黄酱,甜面酱(甜面酱和黄酱的比例是3:1)用水调开(水不要多,调开即可)。
猪肉丁肥瘦各半,鸡蛋一个炒散备用,(鸡蛋也可以不放)。炒锅放油,家料酒把肉丁煸香并煸出肉丁内的油后把肉丁捞出,在煸炒肉丁的时候放入一瓣大料。其实我很反对放料酒,因为老北京过去没有这个东西,放了就会影响纯正的口味。可是不放又不行,因为现在的猪肉实在是太腥气。
这个时候锅里的油已经量很大了,因为猪肉的油出来了,所以,在煸猪肉丁的时候放油要适量。
把调好的黄酱和甜面酱的混合体放入油锅仔细的翻动,要用小火,这个时候,酱会冒泡并不断的破裂,这就是水分在蒸发,不断翻炒的目的就是要把酱里的水分炒出来,把油融入酱中。另外也省的酱糊了扒在锅底,所以炸酱是个离不开人的活,要有耐心。没炸之前的酱是不透明的,炸好后的酱是半透明并且是呈琥珀色,这就证明酱炸的差不多了,把煸炒好的鸡蛋碎和肉丁放入酱中继续翻炒,直至肉丁变成酱红色。这个时候放葱花,(一定要放葱白不可用葱叶)为什么这个时候放呢,因为葱花如果放早了,香味就没了,并且容易糊。用炸酱的温度烫熟了葱花,味道才香。
看来做菜并不是做熟了就行那么简单,食材切成什么样的形状,什么时间放都是有讲究的,这完全要看烹饪的需要而定。
好,一碗儿香气喷喷的炸酱做好了,剩下就是面条了。老北京讲究自己和面抻条,现在已经不实用了,一个是没有人会,再有就是时间来不及,街上买的切面也行。
菜码:吃“炸酱面”要放菜码,菜码就是蔬菜,可以根据时令,不同的时令菜码的种类也不一样,现在好了,一年四季都有菜,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菜码一律切成丝,水萝卜丝,黄瓜丝,白菜丝(焯好的)豆芽菜,胡萝卜丝,扁豆丝,煮熟的青豆和黄豆,切碎的青蒜末,
红绿相间的菜码,琥珀色的炸酱昂,雪白的面条,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一大碗好吃的“炸酱面”了。
“炸酱面”要用大碗,不管你吃多少,因为那样搅合的均匀。怎么吃“炸酱面”呢?有人说,这不废话吗?不会做还不会吃吗?其实不对。吃“炸酱面”也有讲究,第一,煮熟的面条一定不能过凉水,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因为炸酱里有肥肉丁,面条凉了不但不好吃而且容易闹肚子。
第二,真正吃“炸酱面”的不会把面条和酱以及菜码搅拌均匀去吃,而是把酱面条菜码都放在碗里,吃一口在碗里拌一口,再吃一口菜码,这样能保持炸酱和菜码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就不好了。
“炸酱面”除了炸酱这道工序复杂以外,其他的都简单了,如果你一次多炸点,反正也是麻烦一回。把炸好的酱放在密封的容器中,“炸酱面”就成了一个简单的速食食品。买了切面开了锅,“炸酱面”就算到口了。
只要你带着炸好的酱,“炸酱面”还可以随时随地的吃,方便简洁。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7-7-27 10:42 |只看该作者
炸豆腐,这个好吃,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7-7-28 05:52 |只看该作者
蛤蟆吐蜜:
老百姓是最聪明的,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把当官的和老百姓关系说成船和水的关系,后来给改成了鱼水关系,别小看这一字之差,我觉得我们还是在这个认识上衰减了信号 。
鱼没有水是不行的,水没有鱼是不碍事的。
为什么扯这么多呢?我是想说老百姓的聪明。今天我说的这个小吃就体现了老百姓的聪明,他们的形象思维远比著书立传的人还要强的多。
蛤蟆吐蜜,是北京的小吃,做法非常的简单:
发面饧(念:xing)好,跟包包子似地把豆沙馅包好。把包好的包子按扁,注意,按的时候要口朝外边。
在按好的包子上沾点儿水,滚上芝麻(生芝麻),过去在炉子上烤,就跟烙烧饼似地,现在 可以在微波炉里做这个事(微波炉的温度要高一点儿,大约150左右),烤个十来分钟就好了,等你拿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朝外的口子里,豆沙馅露出来了,就像一个蛤蟆张着嘴,吐出他的舌头要抓虫子的一瞬间,那豆沙馅就像它的舌头,所以叫“蛤蟆吐蜜”,叫简单了就叫“蛤蟆吐”。
老百姓的形象思维多妙?就跟看见日本国旗一下子就想起了膏药,类似这样的奇思妙想而有形象的还有很多,我会说到。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7-7-28 05:53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7-27 10:42
炸豆腐,这个好吃,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7-7-28 11:11 |只看该作者
说来说去,这世界上,还是中国好吃的最多!!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7-7-28 12:39 |只看该作者
炸豆腐、炸酱面都吃过,在外地人眼里,这才是到京非吃不可的小吃。
卤煮、爆肚、豆汁有点太“专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7-7-29 06:34 |只看该作者
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的小吃,做法也简单,一般的做法是,把豌豆用水泡两天,去皮放在锅里煮烂,然后加上白糖或者冰糖,放点桂花,为的是增加香味。
熬好煮烂的豌豆如粥状,放在容器里冷却以后,豌豆糊糊就凝固了,用刀切成小块就可以了。
豌豆黄色泽金黄,入口即化,有豌豆的香味很好吃。
北京的小吃大都和西太后挂上关系,是不是真的没人考证,但是,过去宫里里也做这个,至今北海的仿膳还有这道小吃。不过,宫里的豌豆黄就不像我说的那么简单了,配料也比较复杂,做工也细致的多,比如,煮烂的豌豆糊糊要过萝,煮豌豆黄的锅是铜锅,据说,搅动的勺子也是铜质或者木头的,为的是豌豆黄不会发黑。
其实,现做现吃应该没这个担忧。
过去民间买豌豆黄的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吆喝出来是这样的:“豌豆黄咧……大块儿地!”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7-7-29 06:36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7-7-28 12:39
炸豆腐、炸酱面都吃过,在外地人眼里,这才是到京非吃不可的小吃。
卤煮、爆肚、豆汁有点太“专业”了。{: ...

对,北京的小吃也不是哪样都能背外地的朋友接受的。但大多数都可以,而且很多吃了以后都能找到自己本地小吃的影子,这就源于,北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7-7-29 18:04 |只看该作者
艾窝窝:
艾窝窝也是糯米做出的食品,不仅好吃,样子还好看。
艾窝窝的做法也不复杂,把糯米泡一宿然后捞出上蒸锅蒸熟。把蒸熟了的糯米搅拌成糊状,面板上放上面粉(注意,这个面粉是炒熟了的),把糯米粉团成团,再包上馅料。馅料可以随意,但基本的传统是白糖,芝麻,碎核桃仁搅拌好的馅料。包好后滚 上面粉(这样防止艾窝窝相互黏在一起),最后,用切好的山楂糕的丁放一个在艾窝窝的上面,艾窝窝就做好了。
艾窝窝是全天候的食品,不分季节,从冬天一直可以吃到秋天。有关他的历史中说纷纭。一说是出自北京的回民的做法,当然也和皇宫有关,传到宫里又传出来于是身价百倍。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自新疆的维吾尔,我看这种说法靠谱,因为不是这样的话,艾窝窝的叫法不成立,没法解释这个“艾”字,如果说窝窝就是它的形状的叫法,那“艾”怎么说呢?
北京是各族杂居的地方,它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源于居住地的民族应该说的通。
好在这个题目是历史学家考证的东西,我们就只管吃就是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7-7-30 07:55 |只看该作者
驴打滚:
也是一种糯米做的食品,不过,原来的原料是用黍(黍:念shu)米做的。别小看了这个黍米,我们经常说的“江山社稷”里的“稷”指的就是这种东西,可见来历不凡。
黍米产自北方的高寒地区,又叫黄米,因为它的颜色是黄的。至今,内蒙草原蒙古族在喝奶茶的时候都要泡上炒好了的黍米。驴打滚改成糯米是后来的事,虽然味道不一样,可是我觉得改了以后更好吃,适应范围也更大了。
无论是黍米还是糯米,都要磨成粉,然后合成面蒸熟。蒸熟的面要擀成片(大约一公分厚),黄豆炒熟轧成粉,把糯米面滚上一层黄豆粉,驴打滚的叫法就是这么来的。
在另一面抹上豆沙馅,然后卷起来切成块儿,吃的时候撒上白糖,或者在炒黄豆粉晾凉以后拌上白砂糖。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7-7-30 10:07 |只看该作者
好好!北京好吃的真多啊!!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7-7-31 05:56 |只看该作者
糖耳朵:
这又是一个老百姓形象的称为,就像前文介绍的“蛤蟆吐蜜”一样。糖耳朵是一种炸制的甜品,由于形象像耳朵故此得名。
现在在家里做不太容易。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原料和做法。
原料是面粉、红糖、饴糖(北京人叫糖稀,没有的话蜂蜜也可以代替)。
糖耳朵基本可以看做是麻花一类,可是比麻花复杂,口味也要好的多。
面粉发酵,分成两块合成,一块加入红糖合成糖面。做的时候,一层白面片铺上一层糖面片,再压上一层白面片,这个时候他的厚度应该在两公分左右。切成五公分的条状,从中间 划一个口,翻过一半来就形成了一个耳朵状的面坯。
油锅五成热是放入面坯,炸透捞出放入准备好的饴糖液里浸透,然后捞出晾凉就好了。
成品的糖耳朵颜色棕红,由于用油炸透又浸透了糖液,微微有些透明,色形味俱佳。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7-7-31 11:10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7-7-28 05:52
蛤蟆吐蜜:
老百姓是最聪明的,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把当官的和老百姓关系说成船和水的关 ...

看到街上一些正小吃(其实很好吃的东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心里不是个滋味。支持老哥继续发文!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7-7-31 11:18 |只看该作者
榆钱漫天 发表于 2017-7-31 11:10
看到街上一些正小吃(其实很好吃的东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心里不是个滋味。支持老哥继续发文!{:1_201: ...

感谢榆钱,其实无论是哪个地方的小吃,都是当地生活的一部分,叫它文化未尝不可。
只是把这个定义为文化却被理解成为可以身价百倍就完全不通了,北京的小吃就是这样的现象。
当然,无论什么东西都有衰落的时候,我们留恋的其实是对过去的回忆,小吃是其中一种符号。
再次感谢!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7-7-31 11:35 |只看该作者
继续流口水,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7-7-31 13:12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7-31 11:35
继续流口水,呵呵

按照我说的办法你也能做成,已经有很多人试过,很成功!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7-7-31 15:11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7-7-31 13:12
按照我说的办法你也能做成,已经有很多人试过,很成功!

嗯嗯,有时间可以试试。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7-8-1 05:36 |只看该作者
芸豆卷:
给食品起个名字一般多有这么几种办法:
第一:形象比喻,比如前文说的驴打滚、蛤蟆吐……等等。
第二:用食材命名,比如豌豆黄。
第三:口感,比如麻辣烫。
第四:既有食材又有做法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个小吃芸豆卷。
芸豆卷做法也简单,名字已经告诉你了是用芸豆做的。
芸豆营养丰富,四季皆宜。把芸豆用水泡十个小时以上,去掉皮用锅蒸熟搅拌成泥状。把芸豆糊加入白砂糖(最好是白砂糖,没有的话白糖也可以),桂花酱(超市有卖),上炒锅慢慢炒透,炒锅放少许的油,怕它粘锅,一定要小火。闻道芸豆的香味就可以了。
找一张食用的塑料薄膜铺好,把芸豆糊铺平在上面,在抹上一层豆沙馅,一定要抹均匀,然后慢慢的把它卷起来,切成段就好了。

如果不用塑料薄膜,卷寿司的小竹帘也可以。如果你有心情,还可以在芸豆卷上点缀一下,比如放一个樱桃,山楂糕的小丁,或者一个罐头山楂等等。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7-8-2 05:12 |只看该作者
豆腐脑:
豆腐脑南北都有,南方人叫豆花。做豆腐的祖宗是安徽人,看来,无论是豆腐还是豆腐脑都跟北京人没关系。那么,为什么要拿来作为北京小吃来介绍呢?不过是它的口味不同。
豆腐脑儿在北京多是回民做,味道才好。一般的说,豆腐脑并没什么新鲜,不过是没有成型的豆腐,或者离豆腐之差一步,关键是豆腐脑里放的卤。
在北京,一般大众的豆腐脑的卤不过是黄花,鸡蛋,木耳等等,回民用酱肉的汤。这样集中混合起来勾芡就是卤了。其实,豆腐脑在北京过去的饭馆里并不是主要的品种,而是一种派生物或者叫衍生品。
一般的回民饭馆多做酱牛肉,顺便用酱肉的汤勾芡做豆腐脑的卤买早点,就是豆腐脑的来源。由于酱肉讲究老汤(据说月盛斋的酱肉汤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我不但怀疑,即使是真的,这汤从卫生的条件来讲是不是合乎健康的标准呢?),老汤的滋味自然就浓厚,这也是为什么回民的豆腐脑好吃的道理。
北京有一家比较著名做豆腐脑的叫“豆腐脑白”,祖上是山东人,清朝的时候来到北京,专门做豆腐脑,看来,这豆腐脑也是传入北京的,北京人到底什么是没传进来的呢,山顶洞人?
“豆腐脑白”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在卤里添加的口蘑这个东西。口蘑当属张家口一带的最佳,口蘑就是因此得名,加入口蘑是为了去掉肉汤里的膻味。
天津的豆腐脑我觉得是最好吃的,他的作料也很全。有腐乳汁,芝麻酱汁,辣椒油,蒜蓉等等,喝起来也很爽口。
四川的豆花不仅好吃,样子也很好看,红辣椒油和绿色的香菜。
再往南走广东一带居然把豆腐脑放白糖吃而不加卤。我喝过,味道也不错,不过我还是喜欢吃北方的豆腐脑。
一碗烫嘴的豆腐脑,两个烤的焦黄香气喷喷的芝麻烧饼夹牛肉,这是一顿非常不错的早点搭配。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7-8-3 05:08 |只看该作者
羊眼儿包子:
包子没什么新奇的,各地都有名家。比如杭州的小笼包子,河南的灌汤包,天津的狗不理等等。
北京的羊肉包子虽然也是包子,基本做法和其他的包子没什么两样,但是也有特点,首先是卖的地方不同。
一般包子都是在饭馆里卖,可是在过去,北京的羊肉包子是在羊肉铺里卖。都是回民做的,羊肉铺,北京又叫“羊肉杠”,因为羊肉铺里都有挂着剔好羊肉的铁杠子,因此得名。
羊肉铺卖包子不是为了独树一帜,因为羊肉在卖的过程中会剔掉很多没人要的东西,行话叫“肉头儿”,不信你买肉的时候你会看到,顾客会叫卖肉的伙计把他不满意的地方割掉,这样,在羊肉铺的案板上经常就会有一堆零碎的碎肉,这就是“肉头儿”了。
“肉头儿”当然不能扔掉,用来绞馅,绞馅卖不掉怎么办,因为过去没有冰箱,就想出了个做包子的办法。做包子省事,不需要什么手艺,家庭妇女都会做。
每天早晨,先蒸好包子放在肉杠子案板上的大笸箩里卖,这就是肉铺卖包子的来历。
回民卖包子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律是底朝上翻着放,原因不详,大概是图省事,包子熟了,直接从屉布上把包子翻到案板上笸箩里的原因吧?因为他不是饭馆,用不着那么专业,还有可能是为了区别和汉民的包子。所以北京人有句俏皮话“回民的包子底儿朝上”。
现在当然没有这么卖的了,包子都是饭馆里卖。如著名的“羊眼儿”包子,非常有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7-8-4 04:42 |只看该作者
酸梅汤
酸梅汤是老北京过去夏季解暑的主要饮料,主要的原料是乌梅、山楂、甘草、冰糖。
其中以乌梅为主,因为乌梅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三国里说的“望梅止渴”说的就是乌梅。
酸梅汤可以自己熬制,北京做有名的是“信远斋”,传说他的成分是宫廷里经过精致改造的,但是无论怎么改造,上述说的这几样是必须有的。
酸梅汤这种做法类似广东的凉茶,不仅是解暑止渴,还有健身药用的价值。不过,凉茶由于地方水土的关系,北方人喝不惯,也有的喝了闹肚子的,这里一个原因是喝的不当,还有就是,广东的凉茶种类很多,成分也不一样,而且分季节。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7-8-4 13:04 |只看该作者
怎么就没有麻辣味儿的呢?好像大多是甜甜的味道。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7-8-4 15:34 |只看该作者
继续流口水,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7-8-5 05:40 |只看该作者
爆糊:
“爆糊”是北京一道回民的传统菜肴,什么叫爆糊呢?从名字上看,就是把菜烧糊,菜烧糊了怎么会是名菜?您别着急,听我跟您慢慢说。
什么东西都有偶得,或者叫因祸得福,包括很多伟大的发明也是如此,所以老子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传说一家回民饭馆,客人要了一个爆羊肉,大师傅由于忙,把肉爆糊了,这下傻了眼,没法儿给客人端上去呀,于是急中生智加了蒜片等作料又下锅炒了一回给客人端了上去。
大师傅心里有鬼,回到后厨心中忐忑。没想到客人吃了觉得口味非常,叫伙计把厨师叫出来,说你是不是上错了菜了,不过真好吃,这个菜我没吃过,叫什么名字呢?
大师傅心里本来没底,心里想,这肉是爆糊了,干脆就告诉他“爆糊”。
这道菜从此就成了一道受欢迎的菜。
这样类似的故事很多,能不能当真我看没必要研究,但是,有一点说明问题,这样的传说都是疼苦穷人的,因为他们本来就够倒霉的了。
还有一种版本是说,过去吃烤肉,葱是不要钱的,所以,口袋里紧点儿的人要一份肉,没完没了的要葱,这哪是吃烤肉,纯粹是吃烤葱呢。肉老烤着舍不得吃,烤葱的味道和烤的时间长的肉的味道别有风味,所以,有人就按照这个路子创立了这么一道菜,我想创立这道菜的人一定是那种舍不得吃烤肉光吃烤葱的人。
言归正传:爆糊也是羊肉,羊肉切片,不要太厚。作料是大葱、粗葱丝、 姜丝 、蒜片、 花椒 、盐 、料酒、 味精、 胡椒粉、 酱油、 白糖。
做法:爆糊主要是要把葱和肉炒的时间长一点,所以葱丝要切粗一点,一定是葱白,葱叶不能用其,他的作料就很一般了。
炒锅放油,油热了放入花椒炸糊了捞出来(做羊肉牛肉这类东西,花椒是少不了的,他比料酒更能去膻气),放上姜丝,蒜片煸炒出香味下羊肉片,把肉片炒散以后放入葱丝,烹点儿料酒,放盐,白糖,味精,胡椒粉,酱油调味,翻炒均匀以后开小火,慢慢的翻炒,但不能停,虽然叫爆糊,糊了就不好吃了,要的就是葱和肉炒出香味,什么时候出锅呢?你看到葱丝发黄了,这个时候正好。
出锅以后淋点香油,撒点香菜末儿,这一道“爆糊”就做好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7-8-5 05:44 |只看该作者
井冈 发表于 2017-8-4 15:34
继续流口水,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7-8-5 05:44 |只看该作者
杨柳堆烟 发表于 2017-8-4 13:04
怎么就没有麻辣味儿的呢?好像大多是甜甜的味道。

老北京的菜辣的有,麻辣的很少。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7-8-5 08:50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7-8-5 05:44
老北京的菜辣的有,麻辣的很少。

京城嘛,我想,就像人来自五湖四海一样,菜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风味,什么味道都有。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