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世说新语》笔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笔记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5-7 09: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5-7 09:28 编辑

   【原文】  
    十四、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闇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王祥:王祥字休徵。山东琅玡人,汉末名士,魏晋大臣,以“至孝”闻名于世,“二十四孝图”之“卧冰求鲤”者也。汉末乱世隐居,魏时任司空、太尉,封侯,西晋时官至太保,进封睢陵公。
  
  【简译】
  
  王祥侍奉后妈非常的恭敬。家里有一颗李子树,结的李子特别的好,后妈就让王祥天天看护者李树。有时忽然刮风下雨,王祥常常抱着李树哭泣。王祥曾经在另外的(屋子)床上睡觉,后妈暗中前去砍他,正赶上王祥起夜上厕所,(后妈)只砍在空被子上。王祥上厕所回来,看到这种情况,知道后妈非常憎恨他,就跪在后妈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妈因此受到感动,自此疼爱王祥如自己的儿子一样。
  
  【解读】
  
  “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民间叫“王小卧鱼”。王祥的后妈是中国“后娘“的典范,非常刻薄于他,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坏话,使他也失去了父亲的疼爱,家里所有的脏活累活都叫他干,有一次后妈病了,大冬天的让王祥去河上捞鲤鱼,当时河面都结了厚厚的冰,于是王祥就解开衣服,把胸膛帖在冰面上,大概是想融化冰面再捞鱼(为什么不找东西砸开冰面),这一举动感动了“上天“,于是冰面自动就化开了,从冰窟窿里跳出两尾两条大鲤鱼。
 

  “卧冰求鲤”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志怪小说《搜神记》,本来是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到了唐代,房玄龄编《晋书》时把王祥的“事迹”当成真事收录进去,于是成了历史。
  《搜神记》还有“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后妈故意难为王祥,又要吃“炸黄雀”,于是天上自动掉下来数十只黄雀。
    到了元代,郭居敬精选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又配诗又配图的。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
  
  代代相传到了现在,“卧冰求鲤”已经成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王祥卧冰的地点都考证出来了王祥。现在,王祥生活的那个村子叫“孝友村”,卧冰的那条河,叫孝河,河边修了一座亭子,内有一碑,上书“晋元公卧冰求鲤处”。
  
  我是深信顾颉刚先生“层累地造就历史”之论的。
  
  中国人干别的不行,扯犊子,超一流。
  
  “琅琊王氏
  
  山东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最为知名的家族之一,起于秦汉,据说秦代名将“王翦、王贲”就是王氏先祖,魏晋之际,王氏以王祥王览最为著名:王祥有个同父异母弟弟,就是那个又要吃鲤鱼又要吃黄雀的后妈生的,叫王览,也已孝悌闻名,晋代“琅琊王氏“主要是他的后代,他的孙子就是东晋王朝的奠基人王导,而王羲之是他的重孙。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琅琊王氏衣冠南渡,拥戴司马睿建立东晋,是为晋元帝,琅琊王氏至此最为显赫,成为晋代四大门阀“王谢桓庾”之首。

        又:“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这个我也不信。我认为人的品性是不会改变的。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6-5-7 19: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豪门崛起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6-5-7 19:1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不过,不喜欢这个故事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6-5-7 19:2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愚孝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16-5-7 20:10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5-7 19:19
不过,不喜欢这个故事

我也不喜欢。

忠孝是“三纲五常”的农耕文化。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6-5-8 00:2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7 20:10
我也不喜欢。

忠孝是“三纲五常”的农耕文化。

我觉得连三纲无常也不符合,纯属有病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6-5-8 00:24 |只看该作者
甚至怀疑是编出来的。
从文本看,后母肯定对他没有养育之恩,另外,还经常杀他,当时他也未必读过多少书,我不明白他的孝从何而来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6-5-8 00:53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5-8 00:24
甚至怀疑是编出来的。
从文本看,后母肯定对他没有养育之恩,另外,还经常杀他,当时他也未必读过多少书, ...

就是一传说。
你想啊,《搜神记》里记载的,能是什么东西?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6-5-8 06:40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十五、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十六、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注释】
  
  晋文王:司马昭谥号。司马昭字子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的次子,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之一。曹魏末年,司马昭继兄司马师任大将军,总揽朝政,灭蜀汉,称晋王,死后谥“文”,同年,嫡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是为晋武帝,给司马昭上谥号为“晋文帝”。
  
  阮嗣宗:阮籍字嗣宗,河南陈留人,魏晋名士,著名诗人、散文家,“建安七子”之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首,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阮籍狷介狂傲,离经叛道,在魏晋交替之际的险恶环境中,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阮籍曾任职“步兵校尉”,史称“阮步兵”,著有《阮步兵集》。一子阮咸,亦“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王戎字濬冲,山东琅琊人,竹林七贤之一,长于清谈,精于品鉴,王戎乃“琅琊王氏”族人,累至尚书令、司徒,封侯。王戎于魏晋乱世,与时舒卷,随波逐流,苟合以求存,“晦默”以保身,既不理世事,亦不护名节。是史上“大隐于朝”的典范。
  
  嵇康:嵇康字叔夜,安徽濉溪人,曹魏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是魏晋名士的精神领袖。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其妻是曹操的曾孙女,拜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天纵奇才,丰神俊逸,旷达狂放,卓尔不群,尚“老庄“,喜“服食”,于文学,音乐,书法,绘画,都有极高的造诣。主张“菲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尚自然”,公然反对当时的儒家“名教”思想潮流,不满司马氏篡位野心,魏正始年间,司马昭屡次召之不至,被权臣钟会所嫉,下狱,慷慨赴死,时年三十九岁。
  
  嵇康是“魏晋风度”的代表性符号,其生平事迹对后世影响极大,为万世文人师表,“士”之楷模。
  
  【简译】
  
  晋文王司马昭说阮籍为人极其谨慎,每次与他谈话,他只说些玄妙高远的言论,从不褒贬、评论别人的长短。
  
  王戎说:跟嵇康相处二十年,从没见到过他脸上有什么喜悦或怨怒的神色。
  
  【解读】
  
  1,关于阮籍,嵇康,前人之述备矣,醉笑不置一言,以表敬仰。
  
  2,《世说新语》中,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很多,且容醉笑慢慢读来,通读之后如尚有余力,再予总结、概论。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16-5-8 07: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7 07:26
这里可能有个倾向性:我个人,绝不相信这些东西。
我相信道德的力量,厚德可以载物,但不相信义可以退兵 ...

可以这么理解吗?文刀词锋,万千檄文,不如一字:杀!金戈铁马,纵横一生,始闻道:跪!
所以秀才尚武,武士尚义,有这可能不?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1
发表于 2016-5-8 08: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5-7 19:20
愚孝

个人认为不是愚孝。老爹不疼后妈不亲的,求个生存不容易。在那个时代,他能人杀后妈吗?杀了就白杀了不是吗?抱树而哭,着实是人不如树呀。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6-5-8 08:23 |只看该作者
再说,对一个欲杀你而后快的人,何来孝?所以王祥不愚,是个极迂回聪明之人。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6-5-8 13:52 |只看该作者
过气柴禾妞 发表于 2016-5-8 08:23
再说,对一个欲杀你而后快的人,何来孝?所以王祥不愚,是个极迂回聪明之人。

柴禾妞很有见地。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6-5-8 13:55 |只看该作者
过气柴禾妞 发表于 2016-5-8 08:01
个人认为不是愚孝。老爹不疼后妈不亲的,求个生存不容易。在那个时代,他能人杀后妈吗?杀了就白杀了不是 ...

嗯,看得仔细。
抱树而哭这个细节体现王祥的内心活动。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6-5-10 07:54 |只看该作者
我保留看法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6-5-10 07:54 |只看该作者
不过,哪怕他是装的,我也佩服他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6-5-12 18: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5-10 07:54
不过,哪怕他是装的,我也佩服他

汉代选拔官员,主要看“孝廉”,故行孝成风气。难免有点装。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6-5-13 08:2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12 18:43
汉代选拔官员,主要看“孝廉”,故行孝成风气。难免有点装。

制度一开始都是好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6-5-13 21:59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十七,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注释】
  
  和峤:和峤子长舆,河南西平人,魏晋名士。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和洽曹魏时官至太常,父和逌任吏部尚书,名士夏侯玄是他的舅舅。晋初任中书令,深受晋武帝倚重。
  
  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字安世,河南安县人,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晋朝开国皇帝。公元265年,司马昭死,司马炎继晋王位,按司马昭生前的规划,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给自己,建立晋国,定都洛阳。279年,出兵灭吴,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中国。政治上大肆分封司马氏宗室为王,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伏笔。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农业生产,太康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史称“泰康之治”。死后谥号“武”,史称晋武帝。
  
  刘仲雄:刘毅字仲雄,魏晋大臣。汉朝刘氏宗亲,为人公正刚直,史有清名,喜欢品评人物,当时的官吏贵族都很怕他。魏末被逼为官。晋时官至太仆、尚书。
  
  【简译】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父母之丧,两人都以“孝”著称于世。王戎瘦骨嶙峋、委顿不起;和峤终日哭泣,一切都合乎守孝的礼节。晋武帝司马炎听说此事,对刘毅说:你经常去看望王戎、和峤么?听说和峤的哀痛超过了作为孝子应有的表现,真让人担心他啊。刘毅说:和峤虽然礼数周到,但人的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礼数不周,但哀伤毁损了身体以至于只剩一把骨头了。微臣认为:和峤尽孝不会影响性命,而王戎哀伤过度会危及生命,所以陛下不用担心和峤,倒是应该担心王戎。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6-5-14 00:14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13 21:59
  【原文】
  
  十七,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

学学我,就回俩字:SB
不停地回
骂人容易乱了发型
而且,咱又不生气
就当成发泄窗口

兄以为如何?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6-5-14 00:28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5-14 00:14
学学我,就回俩字:SB
不停地回
骂人容易乱了发型



我想引起管理组的关注,我希望六星全面驱逐这个胡说八道的精神病人。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6-5-14 00:3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14 00:28
我想引起管理组的关注,我希望六星全面驱逐这个胡说八道的精神病人。

估计没用
我其实就是想调侃调侃,又没真生气
而且,心情不好时,可以骂他发泄
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6-5-15 00:59 |只看该作者
等更

使用道具 举报

84
发表于 2016-5-15 00:59 |只看该作者
等更

使用道具 举报

85
发表于 2016-5-27 01:29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前段时间有灭顶之虞,故未更。

惭愧。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6-5-27 01:51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十八、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注释】
  
  梁王:司马彤字子徽,司马懿之子,司马炎称帝后封为梁王,任大将军、太宰,为人还算恭谨,却没有治国的才能。
  
  赵王:司马伦字子彝,司马懿之子,西晋建立后,封为琅琊郡王,后改封赵王。任安北将军、镇西将军。曾发动政变杀了贾后,逼晋惠帝禅位,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旋即被齐王司马囧为首的诸王推翻,兵败被杀。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裴令公:裴楷字叔则,山西河东人,魏晋名士,出身著名世家大族河东裴氏,弱冠成名,,相貌英俊,器宇轩昂,博览群书,精通理义,时称“玉人”。年轻时与王戎齐名,为司马氏所用,西晋建立后,以盛德居高位,官至右军将军,侍中。惠帝时,因八王之乱而屡遭祸难,侥幸不死,出任中书令,不久病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语出《老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唯有道者。
  
  【简译】
  
  梁王和赵王都是皇帝的近亲,位尊权重于当时。裴楷每年都要求梁王和赵王从封邑收入中拿出几百万钱,用来救济皇室表亲中的贫困者。有人讥讽他说:“为什么要用乞讨来的钱来施恩惠呢?”裴楷说:“用有余来补不足,正是奉行天道啊”
  
  【解读】
  
  1,裴楷一代名士,其事迹在《世说新语》中记载颇多,读完再整理。
  
  2,八王之乱: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事件。闲师写过“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即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八王之乱前后十六年,直接导致西晋灭亡和东晋南北朝三百年动乱,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本篇重在通读《世说新语》,历史人物事件只能一带而过。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6-5-27 07:59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27 01:29
不好意思。前段时间有灭顶之虞,故未更。

惭愧。

那就不是事儿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6-5-27 08: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八王之乱,晋朝会如何?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6-5-27 08:00 |只看该作者
好象没有这种假设……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6-5-27 13:58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5-27 08:00
好象没有这种假设……

夫妻结婚,哪天怀孕,怀的是哪个孩子,很偶然。

但只要没毛病,迟早会怀孕。这是必然。

这就是历史。

历史是由偶然和必然组成的。

每个事件都是偶然发生的,但归结起来,又是必然。

历史王朝的更迭,改朝换代,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是特殊事件造成的,都是偶然性决定的。

但又是必然。没有一个朝代会不朽,直到永远。

灭亡是必然的。

所以历史不接受假设。

就如未来无法预知。


又尿崩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