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五、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十六、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注释】 晋文王:司马昭谥号。司马昭字子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的次子,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之一。曹魏末年,司马昭继兄司马师任大将军,总揽朝政,灭蜀汉,称晋王,死后谥“文”,同年,嫡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是为晋武帝,给司马昭上谥号为“晋文帝”。 阮嗣宗:阮籍字嗣宗,河南陈留人,魏晋名士,著名诗人、散文家,“建安七子”之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首,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阮籍狷介狂傲,离经叛道,在魏晋交替之际的险恶环境中,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阮籍曾任职“步兵校尉”,史称“阮步兵”,著有《阮步兵集》。一子阮咸,亦“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王戎字濬冲,山东琅琊人,竹林七贤之一,长于清谈,精于品鉴,王戎乃“琅琊王氏”族人,累官至尚书令、司徒,封侯。王戎于魏晋乱世,与时舒卷,随波逐流,苟合以求存,“晦默”以保身,既不理世事,亦不护名节。是史上“大隐于朝”的典范。 嵇康:嵇康字叔夜,安徽濉溪人,曹魏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是魏晋名士的精神领袖。嵇康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其妻是曹操的曾孙女,拜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天纵奇才,丰神俊逸,旷达狂放,卓尔不群,尚“老庄“,喜“服食”,于文学,音乐,书法,绘画,都有极高的造诣。主张“菲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尚自然”,公然反对当时的儒家“名教”思想潮流,不满司马氏篡位野心,魏正始年间,司马昭屡次召之不至,被权臣钟会所嫉,下狱,慷慨赴死,时年三十九岁。 嵇康是“魏晋风度”的代表性符号,其生平事迹对后世影响极大,为万世文人师表,“士”之楷模。 【简译】 晋文王司马昭说阮籍为人极其谨慎,每次与他谈话,他只说些玄妙高远的言论,从不褒贬、评论别人的长短。 王戎说:跟嵇康相处二十年,从没见到过他脸上有什么喜悦或怨怒的神色。 【解读】 1,关于阮籍,嵇康,前人之述备矣,醉笑不置一言,以表敬仰。 2,《世说新语》中,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很多,且容醉笑慢慢读来,通读之后如尚有余力,再予总结、概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