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詩人寫詩,有時不免誇張和比喻,像李白的“白髮三千丈”是誇張,孟浩然的“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則是比喻,李白將愁比作三千丈的白髮,是真愁。孟浩然將遠處的樹比作薺菜,是視覺效果下的真實情景,也是對景物逼真的描摹。其實,在將樹比作薺的,不是孟浩然的首創,《昇庵詩話》:《羅浮山記》云:“望平地樹如薺。”自是俊語。梁戴皓詩“長安樹如薺”,用其語也。後人翻之益工,薛道衡詩:“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孟浩然詩:“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由《升庵詩話》我們可知,樹薺之喻從最初的在文章中出現,到梁朝的詩人將至借用到詩中,再隋朝而至孟浩然,愈用愈妙,以孟浩然最為工致。民國時期的王文濡在其所著的《歷代詩評注讀本》對“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極口讚美:“天邊”、“江畔”兩句,摹寫物象,超然入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