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从根本上说,对于一个文学的信仰者,写作应该首先是一种自我救赎。2、绣可能有了几种语言风格,有的语言风格已经能取悦读者,但她觉得还没找到最能取悦自己、与自己血肉相溶的那一种,所以她还要摸着石头过河。3、绣的随笔清爽晓畅,那是因为她在《青岛青岛》里无所求,基本是一种自发的写作状态;而在这篇小说里,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上,她有所求,我认为是一种自觉的写作状态。一个作者应该从自发写作过渡到自觉写作,但太自觉,就有可能造成刻意的造作。4、苏力版主“读着累”的说法是直言且中肯的,我也有这感觉。但我认为这是文风尝试的必经阶段。就像小公鸡学打鸣儿,我们可以说它叫的声儿不正,但不能不让它叫,叫着叫着就好了。5、关于一个写作者要不要以作品取悦读者。我觉得这就像女人穿衣服,女人穿衣服到底为了取悦谁?求真相,求答案。{:soso_e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