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井水处就有柳七词,布衣柳七真的做了民间歌曲的无冕之王,姑娘们陪酒,总要唱个曲儿,能得柳永给写一首词,立刻声价百倍,不红的变红,红的发紫,过气了的翻身再红一遍。柳永又有名的平易近人,爱给姑娘们写,写出来的歌,总是贴近她们的心事,深深了解这烟花生涯的悲欢爱恨。世人都道柳七狂荡,沦落得这等潦倒,却不知,风尘中得一柳七,也是俗世之幸。
有一天,柳永从樊楼下过。那樊楼上向来红粉成群,京城中的名妓都在上面陪酒,或自己带着下人在那观风景。才没几步,就有眼尖的瞧见,连声叫上楼来。原来是素日相好的一位歌妓,名唤张师师。师师拉住不放,娇滴滴地要求为自己写首新词。柳永刚刚提笔,又上来一位刘香香,也是旧识,不由分说,我也要一首!话音未落,又来一位钱安安。柳永被几位姐姐团团围住,你拉我扯,一家家写来……
正是:春到汴京何处寻,且随柳永上樊楼。
二 莫向东坡学酿酒
便是穷乡僻壤,三里五里,都必有酒旗招摇,村酿与野蔬,安抚着人们一天的辛劳。
农业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丰富,有足够的粮食用来酿酒。据记载,一年国库粮食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用来酿酒,犹嫌不足。
造酒卖酒是国库重要收入来源。市面上供应的多是官酒,还让妓女们当垆卖酒。妓女也多是官妓,兼职做促销小姐--这事儿王安石变法时干得最欢,他命令把酒肆建到城门口,弄一堆美女在里面唱歌跳舞,有老百姓出城,就上来抛媚眼儿拉拉扯扯。后来被人骂了,说你这是色诱群众酗酒呀,要钱不要脸!
然而酒风成俗,不用劝诱,大家也是照样饮的。美女与美酒同台演出,是每年一度的狂欢。清明前,酒库正式开沽的日子。当天,不论官妓,还是私娼,全体盛装打扮,参加开沽仪式。珠翠成行,锦绣成堆,其中"行首",就是头牌姑娘,特别地穿大红衣裙,戴特大发髻,最是耀眼。
鼓乐喧天,各行各业都派出演出班子,还有弄魔术的玩杂耍的,卖弄浑身解数,绕城游行。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压阵的烟花队。女郎们各执花斗鼓儿,捧着龙阮锦瑟,前有虞侯押番开路,后有浮浪子弟护卫。沿途中无数年少男子,颠儿颠儿地上前送酒送食,调情挨光。看过美人,便可去各家酒肆品尝新酿,就此一天,全部免费,不尝白不尝。于是一路都有春天的醉汉,头上多插着鲜花,舞之蹈之,歌之笑之。
酿酒技术在宋代得到了很大提高。最重要的就是酒曲制作,原料比前朝丰富多了。除了传统的小麦之外,还添上大米、豆类等等,酒曲中加上各种中草药,使质量更佳,风味更浓。制曲的人工和成本也减少了,还学会了"干酵法"和"酒花"的制作。酒花就是现代人酿啤酒时用的那东西,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
工序也更完善而科学。俗语说酒酿不好就成醋,精确掌握酒浆发酵的酸度,是个很头痛的问题,宋代人已经知道用水来调节,造酒时还会通过加热灭菌,这都是在世界上开先河的技术。
酒分黄酒、果酒、配制酒与白酒四大类。最盛行的是黄酒,又分米酒、红酒、猥酒、羊羔酒、火迫酒、钓藤酒等等。果酒,除了传统的葡萄酒外,几乎什么水果都能入酒,椰子、荔枝、柑橘、梨子、红枣、山楂、杨梅……配制酒,是在酿造中加入了各种鲜花香草、滋补中药,比如最有名的屠苏酒,过年时要举家共饮,从年纪最小的开始渐次饮起,以庆祝长岁数。甚至有加上动物肉脂的,比如羊羔酒与獐子酒、狗肉酒。白酒就是烧酒,在宋代开始出现,又名大酒,入口芳香浓郁、绵柔甘洌,口感与工艺,和现代浓香型白酒非常接近。
这些名字落在外行耳里,直听得嗡嗡作响,云里雾里。好在宋代人留下了许多关于酿酒技术的书籍,可供后人研究。其中有一本却是苏东坡先生写的--这酒鬼,这老饕,哪里都要插上一脚。
《东坡酒经》详细记载了米酒的做法:以大米为原料,加多种中草药汁与面粉、姜汁制成酒曲,此曲称为小曲,与纯用粮食而做的大曲相区分。下米的时候,分三次投放,每次都按不同比例加酒曲,加少量的水,使酒味醇厚。每次都要把原料放进瓮中,按到井水里养着,三天后拿出来用舌头尝尝厚薄。酒糟也要经过重酿……历三十天而酒成。我的妈呀,太复杂了,有兴趣的人自去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