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之南北篇---魏宋对峙 五胡乱华之乱弹要结尾了,从充满危机的西晋司马衷皇帝开始,到衣冠南渡的东晋,最后到了南北对峙,期间长时间的战乱,百姓生不如死,无论皇帝还是贵胄还是士子,也都是朝不保夕,在这个动乱的巨型血肉磨盘下,没有谁能保证在压力下保持完整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胆怯之下的狗皇帝乱臣贼子就是屠杀,就是虐杀,就是视人命如草芥,只有无尽的屠杀,才能让自己卑微恐惧的心情得到一种变态的安慰。
随着乱世的延续,异族的长期统治,曾经是儒家文化的中原和江南一带,佛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很难说佛教和儒家文化的矛盾之处,但人在乱世之中,寻求一些精神安慰,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必然趋势。自此,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气候已经形成,儒教、佛教和道教成为能够相安无事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独有的现象。
历史的车轮转动到了天赐五年(408年),拓跋珪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虽然没有紫光,没有青烟,但这个孩子据记载,还是有些特殊之处。为了配合这一点,曾经被战神慕容垂打的找不到北的一代英雄拓跋珪看见这个孩子说了一句: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拓跋珪的一句话不是玩笑,下面的人就得按照这个思路去培养,14岁的大孩子就被封泰平王,第二年年仅十五岁就开始登基当皇帝了。也许很多人会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小的孩子当皇帝,面对那些手握重权、久历风雨人精里的人精,不要说江山坐稳坐不稳,性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拓跋焘可不是简单人物,别看他十五岁登基当皇帝,他十二岁的时候,就敢骑马随军和柔然铁骑对战,而且亲临矢石,打得柔然不敢入侵。当皇帝之前,他就展现了惊人的一面: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庚申,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初造新字千余,诏曰:"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夏四月,诏龙骧将军步堆、谒者仆射胡觐使于刘义拢五月,诏天下十家发大牛一头,运粟塞上。”
内部整理文字,书同文,外面结好南宋。对待敌人则毫不手软:癸卯,车驾北伐,平阳王长孙翰等绝漠追之。蠕蠕北走。但有一个强敌赫连昌在拓跋焘的卧榻旁边,而且屡次找事,想把拓跋焘推下床去,拓跋焘火了,欺负我年纪小咋么地?no zuo no die!
《魏书》:治兵讲武,分诸军,司徒长孙翰、廷尉长孙道生、宗正娥清三万骑为前驱,常山王素、太仆丘堆、将军元太毗步兵三万为后继,南阳王伏真、执金吾桓贷、将军姚黄眉步兵三万部攻城器械,将军贺多罗精骑三千为前候。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
结果就是:诸军乘胜追至城北,死者万余人,临阵杀昌弟河南公满及其兄子蒙逊。会日暮,昌尚书仆射问至拔城,夜将昌母出走。乙巳,车驾入城,虏昌君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擒昌尚书王买、薛超等及司马德宗将毛羒之、秦雍人士数千人,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
拓跋焘不仅勤于战事,还除贪官:十有二月,行幸中山,守宰贪污免者十数人,免赋税。贪官多不是问题,拓跋焘有自己的办法:元年春正月,以天下守令多行非法,精选忠良悉代之。你这一朝贪官多不多,不仅百姓知道,皇帝更知道,贪官多没办法了?想当官的人有的是,不过人家拓跋焘是精选忠良,悉代之。请注意:贪官太多,怎么办?拓跋焘细心考究忠诚能干的人,都替换了他们。至于这些贪官什么下场,史书没有记载,但我宁愿相信,拓跋焘给他们抄家灭族了。
赫连定遣使朝贡,帝诏谕之;河内守将击破之。禹亡走入山,为人执送,斩之;庚寅,车驾北伐,次于沙漠。舍辎重,轻骑兼马,至栗水。蠕蠕震怖,焚烧庐舍,绝迹西走。敕勒万余落叛走。诏尚书封铁追讨灭之。一系列的让人眼花缭乱的战绩告知了四方,我拓跋焘虽然年轻,但锐意进取,治国治军都是有一套的。
“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近遣尚书封铁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尽忠竭节以殒躯命者,今皆追赠爵号;或有蹈锋履难以自效者,以功次进位;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夫有功蒙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自今以后,不善者可以自改。其宣敕内外,咸使闻知。”
好的制度会催生出强大的战力和凝聚力,拓跋焘率领他的部队彻底击败了赫连定,平定了关中;打跑了南宋的名将檀道济,蠕蠕国派使者入朝献礼。沮渠蒙逊派儿子沮渠安周入朝作人质。吐谷浑慕璝派使者呈上奏章,拓跋焘几乎将北方的各种势力都已经扫平,他的势力已经成为一股看来不可战胜的力量。
诏曰:“朕以眇身,获奉宗庙,思阐洪基,廓清九服。遭值季运,天下分崩。是用屡征,罔或宁息,自始光至今,九年之间,戎车十举。群帅文武,荷戈被甲,栉风沐雨,蹈履锋刃,与朕均劳。赖神祗之助,将士宣力,用能摧折强竖。。。其王公将军以下,普增爵秩,启国承家,修废官,举俊逸,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群司当深思效绩,直道正身,立功立事,无或懈怠,称朕意焉。”
这样大气磅礴,声情并茂,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的文字,从拓跋焘的诏书里发出,不由得不让人感佩。几百年后的一代英才皇帝李世民,和拓跋焘一样,也是上马击狂胡,下面草军书的能文能武的皇帝。
鲜卑的慕容家族和拓跋家族英才辈出,而且某种程度,慕容家族的优秀人物不仅长得英俊潇洒,而且智谋和勇敢也要比拓跋家族多,但经过分析慕容家族,他们具有一个致命的通病:内斗。一个慕容可能是条龙,三个慕容连虫都算不上。但拓跋家族在团结这一点上,要比慕容家族好一些,那么就看看拓跋焘带领他的家族能够走到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