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愿言思归 于 2016-11-29 17:22 编辑
五胡乱华之书生----陈庆之之二
其实,很多人以为为帅为将者就得长得五大三粗,声若奔雷。其实真正的统帅不一定就是气势雄伟,反而如太史公说张良: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比如元帅林彪,面目清秀,但同样被对手蒋公奉为:战争魔鬼。无数的国军名将败倒在他手下。
有一个说法叫:南方出相,北方出将。可是现在看起来,近代的就不说了。至少在五胡乱华的年代,宜兴这个地方就出了两个名将:周处和陈庆之。周处这位我们上文已经说过了,是个力能搏虎入水屠叫蛟之英雄。而陈庆之一介书生,竟然创造了比周处厉害百倍的战绩,不由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成全战争之神的一个机会是这样来的,虽然说尖锐的锥子会露出锋芒,但也得有这个机会。我相信,无数的锥子埋没在荒草之中了,就是因为他们缺少这样一个机遇。而北海王元颢和梁武帝两个人合作,把这样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交给了陈庆之。《南史》:大通初,魏北海王元颢来降,武帝以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送颢北还。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
不知道这个梁武帝是不是下棋下晕了还是脑子进水了,抑或是太相信自己的老棋友陈庆之的能力了。才给了他七千兵力,然后让他带领这一点人马去敌占区,和数不清铺天盖地的蛮夷铁骑较量,换做一般将领直接跪了:求皇上直接把臣杀了吧,这个任务臣实在是无法完成啊。
很多人看古代小说,都沉迷于两军对垒,双方的将军纵马于两军阵前,威风凛凛,一方大吼一声来将通名,然后两马相交,一刀或一枪斩敌将于马下,随即对方的万千将士溃不成军。这大概是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多了的缘故,真实的两军交战哪里会有这么简单。白起、韩信百战百胜,他们的武功比三国演义描写的关羽和张飞厉害?如果一个将军的万夫不当之勇能决定战争胜负,那霸王项羽怎么会输的在乌江边上自刎?冉闵又如何会倒在慕容鲜卑的刀下?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部队,其战力毋庸置疑属于一流。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兵、曹操的虎豹骑、李世民的玄甲军。。。这些部队是古代军伍精锐中的精锐,其战力恐怖,具有异常强悍的破阵能力,以一当十经常挽狂澜于既倒。北宋岳飞与强悍的野蛮金人作战的部队--背嵬军,则是几乎人人皆知,古人记载: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才有金人悲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一名勇敢有谋的将军,会带出一支战无不胜的精锐部队。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陈庆之不仅仅是一名下棋不知疲倦的书生,更是一名意志坚定,胆色过人,有着无比信心和鼓动天赋的帅才,否则以一代天骄的天纵之才和漫天傲气,也不会读史到此而发出:“在读此传,为之神往”之词。
想想也是,以七千之众,入不测之地,横扫北魏蛮夷数十万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男儿读书至此,岂能不热血沸腾,为之神动心摇?
很多人都说什么北魏要灭亡了,什么陈庆之采取的是杀人如麻,抢掠财富奖励军士,什么代表正统,虚妄夸大等等。这种说法基本就和太监看见皇帝有上千后宫嫔妃担心皇帝累着的心态是一样的,你得不到做不到的就不要买葡萄了,天天看看人家的惊天战绩可以伴着饺子吃了,恭喜你:可以省下买醋的钱了。
辽国后期也是国事颓靡,内乱纷纷,但正统的北宋王朝和他战斗,又有几次胜利?从携一统南方的骄兵悍将,汉人正统的北宋军,如何会有染满宋军将士鲜血的高粱河之败到白沟河畔的如山一样的宋军尸体,怎么不见宋朝有个陈庆之?又如何理解女真军以两万悍不畏死的勇士,击破70万屡胜宋军的辽军精锐,创造的护步达岗战役的奇迹?
《南史》: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庆之攻陷其城,禽晖业,仍趣大梁。颢进庆之徐州刺史、武都郡王,仍率众而西。魏左仆射杨昱等率御仗羽林宗子庶子众七万,据荥阳拒颢,兵强城固。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兆、骑将鲁安等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罢据虎牢。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
我们看看根据史实记载,陈庆之率领的七千部队,面临的是:魏元晖业带两万士兵进驻考城;左仆射杨昱率领七万不丢进驻荥阳;元天穆大军援兵已经到达,右仆射尔朱世隆等占据虎牢关。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四面占有绝对优势的敌军重重包围,而前面是坚城荥阳,外有重兵,前有坚城,最危险最困难的战场形势出现了,看看连马都骑不好,射箭都穿不透丝帛的白面书生陈庆之如何应对。
庆之没有做思想工作,不提为解救江北百姓,更不提忠君报国,他的方法很简单。《南史》: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我等才有七千,贼众四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须平其城垒,一鼓悉使登城。”意思就是陈庆之解鞍下马,对着七千子弟兵说到:我们只有七千战士,而敌军有四十万,今天这个事情害怕一点用处没有,只有前进攻下荥阳我们才有活路。看到这里不由人不想起名将韩信的背水一战的经典战例。
结果就是: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愍逾堞而入,遂克之。有了荥阳这个根据地,陈庆之心中更有信心了: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精兵三千大破之。鲁安于阵乞降,天穆、兆单骑获免。进赴虎牢,尔朱世隆弃城走。四面的数十万魏军围困了荥阳,陈庆之带着三千精兵出城直扑敌军,鲁安当时就跪了,天穆和兆单骑着马一路狂奔,侥幸没有被俘;陈庆之又带兵去了虎牢关,尔朱世隆看到杀气腾腾的人马和大旗上的陈字,连帅印慌得都不要了,扭头就跑。
人家魏军也不服啊,你几千人就打得我们几十万找不到北,太丢人了,一定要把这个面子找回来。魏上党王元天穆又攻拔大梁,分遣王老生、费穆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庆之随方掩袭,并降,天穆与十余骑北度河。
元天穆打下了大梁,重新占据了虎牢关,派重兵把守,结果庆之带着他的部队随后就到了,结果,结果,结果就是天穆将军来的时候带着重兵,回去轻车简从,十多人向北渡河而逃。
庆之麾下悉着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中谣曰:“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能不能打仗,不是你自己说了算,更不是仗着权力给自己安一个军事家的名号,你就真的能打仗了。老百姓和敌人的评价才是最真实的。据推测啊,陈庆之的部队之所以穿白袍,不是为了耍帅耍酷,你想想啊,过去冷兵器杀人都是献血四溅,一身白衣,浑身都是血迹斑斑,敌人一看就胆寒啊。白衣上在挂个心啊肝啊,这仗没法打,光看就得吓跑了。
自发铚县至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看看,数据统计分析才是正道,人家的战绩在那里摆着呢,不服不行啊。
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庆之失败了回到了江南,但他带兵作战,奇谋频出,身陷绝地以少胜多,无后方无依托孤军作战,而且特别善于攻占地方的坚固城市。带着汉家子弟横扫蛮夷铁骑,挥师驰骋敌国,彰显汉军风采,其军事才能和鼓舞人心的高超技能,无不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还是用梁武帝萧衍说的准确:“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陈庆之将军得古今无数帝王褒奖肯定,得中原百姓白袍无敌的认可,男儿大丈夫一生无憾,是真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