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5-8-30 12:55 编辑
跟你说了一百遍了!你说的是老故事,和我说的自主改善是两码事!
来看看正确理解和解释:
城区老旧小区自主改善中的原拆原建政策需业主承担主要出资责任,但政府会提供补贴和税费优惠,具体费用分担机制如下1:
业主需承担主体出资责任 。
适用于建筑使用年限40年以上、结构损坏或功能不全的房屋,或经鉴定为C/D级危房的情况。
业主需自筹资金用于拆除、重建及配套建设,政府补贴仅占小部分。
政府补贴与税费减免
财政补贴 :如浙江对D级危房改造提供最高80%财政补贴,苏州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扩建费用。
税费优惠 :原拆原建增加的建筑面积无需补缴土地出让金,但可能涉及其他税费减免1。
费用分摊机制
采用“政府补贴+居民共担+市场参与”模式,居民自筹资金占比通常超60%。
部分城市按阶梯补差价政策,例如无锡扩面5-10㎡仅需补缴约1.5万元/㎡。
政策执行难点
资金压力 :商品房业主因前期投入大,可能难以承担高额费用,需平衡收益与成本。
协调难度 :需全体业主达成一致,避免出现“钉子户”影响项目推进。
总结 :原拆原建需业主承担主要资金,但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及合理分摊机制可降低负担。实际执行中需结合房屋性质、业主意愿及地方政策综合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