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有意识的时候就不可能是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发呆或走神,那很可能是一种“细昏沉”的状态,只是人并不清楚而已。。。就像有些人做梦也能知道,醒过来还记得一些梦境,也是一种“细昏沉”,更重的昏沉就完全不记得自己做过梦了,其实人的睡眠都没有进入完全的静定,只是相对的又比清醒时候安静一点而已,我们没修炼之前的人的状态就是“散乱”和“昏沉”,没有别的,不必怀疑。。。如果真的想了解更深更细的心理状态,可以去深入学习“唯识学”,那才是真正的“心理学”(当然用心理学这个词来形容唯识已经是极不恰当的了,“唯识学”包括了所有的“心理学”,而西方的“心理学”最多只是到达“唯识”中的第六意识的边缘地带,更深层次的第七意识(也叫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根本就几乎连边边都没有碰到。。。)
那确实不是入静的状态,入静肯定也不是什么都不想,恰恰相反入静的状态灵灵明明,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如果真的什么都不想能有所成就,那大门口的那石狮子不早成佛了。。。
当然,如果进入修行的状态,那么有一种“闷绝境”和发呆、出神也很像,但那是一种修持中出现的一种幻境,属于一种“无记”业——人不管是生活还是修持都会产生“业”、“业报”,有些是“善业”,有些是“恶业”,也有不是善也不是恶的业,就叫“无记业”,有业就有报,善恶终有报,“无记”也有报,如果总是浑浑噩噩的啥都不想,那么从六道轮回的角度讲,下辈子就容易堕入“畜生道”,像头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啥都不想也过了一生了。。。。。
人生而有灵,人身难得,在人道最适合修行,也最容易成就。。。。
初步来说,入静是感觉得到了,我们开始也只有用我们的意识去修,但是,更深入的境界就不一定了,,,至于你说的那三个词,我就不太懂了,不好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