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诸位热情的参与,其中有几个看法本来想讨论,不过最近一直就老想上路我在极力阻止他哈哈!
其实在重大的问题上,没有一个国家是拍着脑袋上的。即使是普京的“特别军事行动”,他也是策划了很久的。
他的失败有几个原因,1.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和过低的估计了乌克兰的反抗意识。2.由于认为会短期内达到目标,没有做好充分的后勤准备和一但有变的策略。比如后勤方面,为什么普里戈任大骂国防部,绍伊古和格拉西莫夫呢,就是因为后勤不到位,让瓦格纳在前线吃尽了苦头。3,也是最重要的,俄罗斯的体制没有调节功能,也就是说面对一切问题只能等着普京拍板,这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不能不说是致命的,库尔斯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所以,俄罗斯的拉胯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应对不利。
我们虽然看到美国和西方对乌克兰的大力支持,那是他们看到了俄罗斯在战场上的表现。要知道,泽连斯基在第一时间求救的时候,西方的反应都是让他走人,只有金毛首相约翰逊说,兄弟挺住,援助马上就到。
所以说,个人情绪来理解这样的事情会有很多的偏见和盲区。
我们举个例子,二战的时候,美国可不是第一时间参战的,罗斯福在干啥?他在卖军火,这才有了美国大幅度的经济崛起。
在这之前,丘吉尔屡次催促美国加入盟国,但是都被罗斯福以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拒绝。直到1941年日本袭击了美国第七舰队所在地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才对日宣战。但是 记住,这只是对日宣战,美国还是不想卷入二战的。
说起来还是丘吉尔,是他屡次催促美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这才真的给了德国致命一击。
所以说,站队问题对大家都是一个考验,因为你不是赌徒,这种事也不能押宝。
我在俄乌战争一开始在我写的《俄乌战争给我们的启示》里就说过,俄乌战争的站队问题对大国是一个考验。
理由是,美国和我们的交往急速降温,若没有俄乌战争,我或许早已成为美国的对立面。
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我们真的保持中立,去促和俄乌之间的争端,我们的话语权已经被削弱。我们的欧洲特使李辉不只一次游说于俄乌没有效果就是例子。
那么我们站队俄罗斯呢?想起来好像是一股力量,但是后果我们怎么承担?
我们站队乌克兰呢?那么将来俄乌战局结束,无论胜负如何我们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我们看看,其实我们是随着俄乌战争的变化在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关于效果我不做评论。
我前边说过,我们购买了乌克兰的豌豆还有野生海产品。我们听到的官方报道是,乌克兰农民欣喜若狂,正在准备联合收割机,因为这是一个大单。
是不是我不说,因为我们没去过乌克兰。但是试想,你买多少豌豆,有多少老百姓需要豌豆?乌克兰生产的小麦,中粮集团早就在乌克兰的敖德萨建粮库,但是被俄罗斯摧毁了。那么为什么不是小麦?我不说你们也能想到原因。
野生海产品就更不用说了,就是进来了,老百姓也吃不起,一条带鱼进口也许就是一美元,到了我们这能买100美元。
这显然不是个办法,有人说这是一个信号,说明我们没有放弃正义,可以以这个作契机将来参与到乌克兰重建。
我还是不否认,因为我还没看到这个前景,我们拭目以待。
所以说,特朗普的做法虽然让人恨的牙痒痒,但是这不是特朗普第一个这样做,美国是有这样做法的历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