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设立郡县制后,想到可能日后被淳于越等知识分子指责自己法规和政策的苛刻,于是先下手为强,上疏建议除医药、卜筮和农业专业的书籍之外的《诗》、《书》及百家学派书籍委各地方官“集毁”,又立法,将敢于私下讨论学习这类书籍的人,处以”弃市“刑罚,敢于公开是古非今的,夷三族。这是起因,也是彻底贯彻韩非子”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政治思想,目的是要达成商鞅派法家的原教旨主义。法家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以专治手段钳制思想特别是知识分子思想的文化***,这也是后世法家成为中国秦后历代知识分子公敌的直接原因。
粗知此段历史的人以为,秦始皇把百家之书全烧光了,其实非也。李斯的上疏中已经建议要留些”病毒样本“供后世批判,而始皇帝也的确保留了很多。导致最终这些被禁书籍彻底消失的是项羽在咸阳放的那把大火,那把大火不仅把”病毒样本“烧了,甚至把保留下来的农业算卜书籍也烧了。真正导致后世无书可读的”焚书“后果的,是项羽。
至于后世盛传的”坑儒“,更很有可能是后世栽赃。司马迁的”坑儒“,坑的的确是”方士“,后世也认同司马迁的这个说法,且不论司马迁的可信度,司马迁自己写书都前后矛盾顾此失彼,(司马迁之前的所有能找到的文献里,都不见“坑儒”记载,司马迁怎么知道的这事?汉文帝时期很多书籍记载始皇暴政,也不止一次提到焚书,独独没有坑儒,而是司马迁嘴里突然蹦出来的,甚至连董仲舒的书中都没有坑儒一说,如果真是始皇帝做的,董仲舒怎么会放过这么大一个抹黑始皇帝的机会?搁我身上我都得大书特书),单说为什么要坑方士。卢生骗了秦始皇大把银子,跟侯生俩人溜之大吉,始皇帝气不过,才对咸阳“诸生”下手,但也只“坑”了四百六十人。而且也没全杀。如果全杀,一个不留,那么跟卢生侯生关系密切的徐福为什么毫发无损,还能在自己的山洞里跟始皇帝推杯换盏亲切会晤?
四百六十人,光数量上,算多吗?比得过白起?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方士显然不是“儒生”。所以,就算坑了儒,也不对,坑的是“方”。
梅毅先生难测,司马迁这段关于始皇帝坑儒的事,是从《说苑》这类野史中摘章捉句编出来的。而儒士卫宏为了符合司马迁汉武帝的心思,拍一个天大的马屁,甚至考证出了坑儒谷的具体位置——连活埋儒士的万人坑都找到了。后来班固班超写《汉史》,更是把人数增加到七百多人,甚至时间地点人物一一罗列,越写越像真事了。。
最重要的,焚书坑儒这事,正确的写法是,“燔书坑儒”,第一次出现“焚书坑儒”这四个字,是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因献给圣上的《古文尚书》后,有伪造者以孔安国的口吻编了个《古文尚书前序》,就是在这个序里,第一次以苦大仇深的儒家正宗传人的面目,根红苗壮悲痛欲绝地出现了“焚书坑儒”这四个饱含血泪的带着阶级仇民族恨的字。这个冒充孔安国的人姓甚名谁呢?
他叫郑冲。
这个人的来龙去脉,各位自行百度吧。
汉时,大批始皇帝之风兴起之后(别忘了,现在您读到的《史记》是汉明帝后的版本),汉朝臣子们为了突出始皇帝的残暴,添油加醋,楞是编出一个坑儒的故事,特别是独尊了儒术之后,为了竖立始皇帝这个儒家死对头的坏蛋典型,硬是活生生在史书里安了一个坑儒的小彩蛋。
于是,先是把杀了四百六十个方士偷换了概念,成了活埋儒生,再把焚百家书统一成烧光了儒家经典,把儒门中人前赴后继以身殉道的精神烘托得那叫一个大义凛然,为了宣扬儒术(注意,不是为了宣扬儒家而是儒术),也是够拼了。
说的够详细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