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8 20:39 编辑
有些人对网络作家不以为然,觉得不是专家存疑。
有些非科班出身是的,野史误人。
但也不必盲目迷信学术圈,那个圈里,除了一些少数专心做学问的,因为圈里的规则派别论资排辈等等,大都混成了做课题拿经费,晋级评职称,反而不如圈外一些本着少功利的热爱,研究得更有造诣。
比如,我近期读的一些历史书,固然有孙卫国等学术圈内专家写的很赞,还有本丁晨楠写的也非常好,而她本身身份双重:大学研究员,同时也是以“重忆小纱窗”活跃网络上的网友。
我还看过一些文史博士团队,有微信公众号,在网上写作,有个复旦的博导老头,还经常开直播。
曾经和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做学术,如果仅在象牙塔的圈内交流,于社会的进步意义是不是大。
美国史学界也曾提出为公众写作。
我的理解是:大量、长期、充分的研究和阅读,严谨的思维,开阔的视野,缜密的写作习惯,无论网络,还是专业学术的作品,都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