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3-5-29 00:10 编辑
1.关于悟空
浅浅蓝写的我基本没怎么看,扫一眼便知大概,不是不尊重浅浅蓝,而是浅浅蓝目前处于入门阶段,存在实践上的障碍,由此她所悟到的和理解到的正在经受逻辑检验。换句话说,仍是常人思维。
这点并非我托大,我也是刚悟不久:一年级学生做一年级课题是不容易的,但二年级学生做一年级课题,那也是手起刀落。
悟空,是学佛的窄门。
学佛说易也易,说难是真难。市面流行的禅宗公案,属于入门教材,更多考虑了大众智商,类似孔门弟子聚会学习因各自天份而生不同心得,其受教育门槛低,无需太深觉悟。真正的学佛,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难迈过的窄门。佛教所说的“不二法门”和“八万四千法门”,其实一个意思——必须通过这道窄门,知不二法门,见八万四千法门。这道门,光有觉悟不行,还需要复杂的、炼造自己的过程。
我这段时间也很痛苦。临老师正好逮到,基于段子的精妙论”众因缘和合成空“,对我一顿疯狂输出。
无法用文字描述,只能描述感觉,大概就是一个小人儿站于地球窥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盈月昃星辰列张的浩大震撼。
我感觉我快触摸到这道窄门了,这个小人儿正在推开这扇看似沉重实则轻如羽毛的大门。
2. 关于混沌
禅宗有段”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之辩公案,不昧因果显然更精进一层,我称之为:宿命美学。
混沌,按我现在认知就是因与果之间那段充满无数变数和无限可能性的一个状态描述,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比如,浅浅蓝说的”恋“,我们通常称之为男女关系,是人情关系冷暖的极致体现,没有被人深爱过、没有被深爱的人舍弃,都不足以谈论爱情。当两者一一深刻体会,当辗转反侧陷入“得不到苦、得到也苦”的境地,竟是悟道的绝佳机缘。
此混沌非物理上的混沌,它最怕定义。
定义具有对错框架、界定标准等属性,它含对错逻辑,且带出一个问题:定义对错又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定义?这逻辑下又有一个逻辑,即:当你定义对错时,意味着你掌握了定义权,也意味着你有了立场-----如果做不到客观,那么后果难以想象,很有可能后果就会向着你最坏的打算去发展,你也会找到更多的论点去论证这个结果。我们延伸到男女关系中,定义关系即定义彼此身份的社会属性,这也必然会带来心理认同和社会趋同标准,爱情中又包含性、物质、需求、欲望、婚姻等等复杂元素,指标太多,导致很多痴男怨女往往以“你应该怎么样对我”或者“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对我不好”般一地鸡毛收场。
以上常人思维。
在悟空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用混沌状态去处理男女关系,不去追求关系界定、身份属性,也不去进行“应该怎么样”的计算,更不对未来抱有期望,那么完全可以相处得清清爽爽。因果规律是天道,本来什么样,最后必然什么样。当爱则爱,当断则断;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临老师说这就叫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相爱的男女关系,令人向往。
混沌,即允许一切发生,即活在当下,即道法自然。
段子说的是对的,临门师学就是儒释道三家大串联,现在就是串着串着就说到道家上去了。本质上,不管是佛还是道,都是观天地观众生观自己的东方哲学。
3.关于临窗
引用道德经里三句话作评价吧。临窗其人,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他的三角眼往上一提,你能看到久经沙场的霸气和凌厉。
如果说临窗还有缺点,那就是好为人师。好比一口深井,咕咚咕咚冒着水泡,狠不得全世界都来打上一桶,他想传经布道,故而周裁论语。也正因这一缺点,我方有机会了解学习其人其学。
何谓“佛”,临窗说自己就是觉悟了的普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