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因为是多年前看的第三部,所以对第三部《饥荒》印象特别深刻, 深刻到什么程度?忘了,就是没有一点印象的意思。人名,起始经过因为时代久远,记不得也罢,单这个标题就是严重的不符。据说日本人很残忍,烧杀抢掠,那就应该有个凶恶的样子,造成的饥荒竟然没有饿死人就有点愧对饥荒这个词了。没断你顿,粮食的品质,虽然由米面换成糠麸为主的杂合面,应该也不至于死人,那为什么又把这章节定为饥荒呢?
这次通读的是第二部加第三部的合订本,随着情节的递进,在我的认知中,还是觉着应该有饿死人的情节存在。我的脑袋中,竟然有把小妞饿死的感觉,一是因为她可爱,她的死去会让人更加的憎恶日本人,二是因为她实在是太小,柔弱的小身板,不应该能承受难以下咽的杂合面,但是,她竟然能挺过来,就让人费解了,这应该是老舍先生的败笔吧!
泌水先生的《乡村旧事》中,也有低标准时期饥荒的标准,即使他很隐晦的来写,我们也能从中读出那个时代的悲惨,仅仅是因为光环的存在,才没有进一步的解读。
因为没达到我的预期,对这部作品有些失望,即使它是伟大作家的作品。
某天,无意之中进入到龙门客栈的版块,某位文友写了一篇文章,里面介绍了《四世同堂》这部长篇小说,据说作者总共写了一百章,每章一万字,全书共计一百万字,我们的读本是八十七章的残本,这之后的没了踪影。
细心人发现的英译本与我们现在的版本对照时发现,一百章之数正对于作者的初衷,出版时缺少了后十三章,作者没有做出说明,作者去世后,家属也没有做出解释,这成了一桩悬案,后人也多猜测根由,只是因为作者的故去,没有定论罢了。
我想百度一下后十三章的全文,却只给了梗概,也真是梗概,一到两句话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解说。
第二十一章:瑞全杀死日本特务招弟。
第二十二章:蓝东阳害了怕,菊子到祁家拉关系。
第二十三章:蓝东阳病倒,菊子弃家出走,瑞宣教书并搞抗战宣传。
第二十四章:李四爷死在日本人的拳下。
第二十五章:北京发生饥荒,野求抢瑞宣手中的食物。
第二十六章:金三爷告密,钱先生被捕。
第二十七章:白巡长被撤职,丁约翰接任里长,瑞宣派白巡长去找地下工作者。
第二十八章:钱先生的外孙被日本人抢走。
第二十九章:牛局长被捕,方六获释,菊子到天津当了妓女,蓝东阳到了日本,遇上原子弹爆炸。
第三十章:小妞子饿死。
第三十一章:祁老人抱着死去的妞子找日本人算账,遇到了日本老太太,日本投降。
第三十二章:瑞全,高第回北平。
第三十三章:钱先生出狱。
由第二十五章可以看出,北京确实发生了饥荒,野求一个文人能出手抢夺食物,也真是到了万分难解的地步。这境遇,妞子的夭亡绝对是不可避免的了。
这十几章绝对是重头戏,符合全书的基调,也达到了小说的高潮,为什么连载到八十七就中断了呢?写到瑞宣与瑞全哥俩联手抗日给人以悬念或者是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么?
几年前,有部相当火热的电视连续剧《亮剑》,不说达到万人空巷,也算是路人皆知了吧,剧终是在南京军事院校的众位将官,授衔后将星璀璨,这应该是最辉煌的时刻,然后就是戛然而止。
作者都梁写的是文革中,他们都受到了牵连,李云龙夫妻,赵刚夫妻都被造反派迫害致死,这就不好拍了,毕竟难以把握尺度,容易拉仇恨,所以在最好的点上,把光华升到了极致。
这篇作品也是,缺陷是很少提及布尔什维克,忠的也是南京蒋光头的***,先不管事实如何,这个基调肯定为执政党所不喜,这就是无能的表现,哪怕日后又写了《龙须沟》,也掩盖不了先前留给人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