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聊一点所谓的华夏文明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独醒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一点所谓的华夏文明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1-6-11 09:24 |只看该作者
独兄好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21-6-11 16: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黄帝炎帝蚩尤的这段历史,你说的跟醉笑学到的不太一样。
我在车上,回家跟你辩论。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21-6-11 16: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记忆中好像是这样,:
蚩尤和炎帝是同一个部落联盟的,炎帝是联盟领导,蚩尤是小部落酋长,后来蚩尤发展壮大了,就干炎帝,把炎帝打败了,炎帝就去找黄帝,联合黄帝最终击败了蚩尤。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21-6-11 16:4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炎帝与黄帝开战,是后来的事。
炎帝黄帝是兄弟,一嫡一庶。
两个部落联合击败蚩尤之后,炎帝黄帝兄弟反目。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21-6-11 16:4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没回家,在车上呢,但我肯定看过相关资料。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21-6-11 17:34 |只看该作者


  你这个说法来自《史记·五帝本纪》。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帮助皇帝战败蚩尤的是“魃”,就是传说中的“旱魃”。
  
  旱魃来的时候好好的,帮完黄帝,回不去了。
  
  据说是魃爱上了黄帝的部下应龙,偷吃了禁果,失去了神力,回不到天上去了。她所在之处大旱,于是皇帝给她安置到北方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21-6-12 23:54 |只看该作者
TO:
金牌:吁噫戏
南沙贝:算是随手敲着消遣吧
飞梅:唉,先别高兴,我自己都不知道能敲多少
酱油:我是后半夜才有功夫呀
右眼皮:时间没办法
花中花:回头送你个
莫敏:风陵渡口一段荡气回肠。同感同感
知音:玩呗
杨逍:马的驯化是比较晚近的事,其实三国时候关于怎么骑马还有争论。考古没有发现马蹬是个大问题。
楚门:我楚楚哈哈哈
风飘:握手握手
潜水:来一把高碎
隐香:我争取继续
千遇千寻:你好你好
榆园:一个神话各自表述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21-6-13 00:15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话就说到了文明延续的判断标准问题,以什么为标准来判断存续?以基因血统么?且先来论一论。

我们假设炎黄与九黎(也就是黎民和百姓)为华夏文明正宗的血统。
商代就开始尴尬。有研究表明商代的血统基因有可能是西来以至于那怕是业界人士都不敢公开讨论,怕触碰到政治正确。

周朝众所周知是从甘肃起源是和西羌胡人等杂交人种,到春秋战国大家都知道所谓胡服骑射,后来又有五胡乱华,唐朝李家妥妥的胡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弟弟见到李渊直接扑到怀里嘬李渊的奶头,以安慰李渊表示不忘父亲养育之恩,这是正史记载的,典型的胡人风俗。李白家在碎叶城。明朝朱元彰家谱在美国,明明白白写的回民。朱棣二分之一朝鲜血统,郑成功一半日本血统,更不要说蒙古征服中原统治百年,满族征服中原统治近三百年,我不是说的那一位,我是指所有人,大家都是杂种,并且是杂的不得了的杂种。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蠢货,虽远必诛厉害言论洗脑洗的上头,满脑子皇汉思想,为了证明自己汉人去做了个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汉人血统,杂种杂的一蹋胡涂。顿时感觉人生失去了意义,在网上发贴哀叹。惹得善良热心的网友们纷纷给丫出主意,有建议他上吊的,有建议他喝药的,有建议他跳楼的,总而言之,早死去球还可以为祖国的粮食安全贡献以点绵薄之力。


所以说,以血统来论,这事不靠谱。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21-6-13 01: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表示很高兴看到续~
要去看看家谱,元明清有没有和异族通婚的记录~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21-6-13 09:4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瞧我这弯弓射老雕的英姿可能是成吉思汗。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21-6-13 09: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六星恰好也有个蠢货皇族,满脑子特权,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21-6-13 14:02 |只看该作者
独醒客 发表于 2021-6-13 00:15
这样的话就说到了文明延续的判断标准问题,以什么为标准来判断存续?以基因血统么?且先来论一论。

我 ...

对的对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21-6-13 14:06 |只看该作者
独醒客 发表于 2021-6-13 00:15
这样的话就说到了文明延续的判断标准问题,以什么为标准来判断存续?以基因血统么?且先来论一论。

我 ...

昨天见了个来自宁夏的女孩,一直觉得她长得怪怪的,近距离更是说不出哪儿不妥。

直到她说自己是回族,应该是家族都是回民那种,相对纯的回民,忽然明白,小昭应该就长这样。


就算再不以血统论,蒙古的破坏,还是得指出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21-6-13 16:19 |只看该作者
魃和九天玄女的说法都过于神话,但似乎同源。也许在炎、黄、蚩尤三大部落群外还有很多小部落,毕竟五帝前还有三皇。其中一个母系部落帮黄帝打败蚩尤。此部落善用巫术,与自然天象巧合,被后来的传说夸大了。龙山文化应该是炎黄蚩尤时期。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21-6-13 20:57 |只看该作者
跟读,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21-6-16 23:32 |只看该作者
血统基因不靠谱,那就再看看别的

当年孔子对管仲是颇有一些不满的,他老人家认为管总理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还搞黄赌毒,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对管总理推崇备至,认为管仲捍卫了华夏文明,孔老师说“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如果没有管仲的话,我们现在要披散着头发,穿着从左向右掖襟的衣服了。孔子认为头发和衣服代表了文明的方式。至少代表是其中的一部分。

无独有偶,明建立时,有一日本使者来见朱元璋,朱元璋询问日本风俗人物,然后日本使者答了一首五言,歌词大意是这样: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篘清酒,金刀鲙锦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坦白讲我个人感觉写的相当不错。

衣冠礼乐,或者说,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生存中留演化出来的一套生活行为文化模式,似乎能够至少从某些方面上来代表某种文明。

这些东西在三千前左右的文明史中是如何变化演进的,其中任何一种拿出来都可以写一大部书。

衣冠从宽袍大袖上衣下裳到胡服骑射到内紧外松等等一直到中山装到现在。礼节的演化从先秦到如今,音乐的演化到如今。凭借我浅薄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做出明确的分野说明。

比较重要的是文字,且不论从甲骨到篆文到石鼓等,单说内容从宋以后,元和清导致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字进入汉字系统,比如乌漆麻黑,黑古隆东,悖悖等。清末时更是有一大批词语从日本进入汉字系统,比如组织,干部,物理,化学,社会,正党,浪漫,上班,等等等等,这些能占到现在汉语词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这些不断变化的东西从那些方面能代表文明?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21-6-17 10:58 |只看该作者
独醒客 发表于 2021-6-16 23:32
血统基因不靠谱,那就再看看别的

当年孔子对管仲是颇有一些不满的,他老人家认为管总理骄奢淫逸贪图享 ...

文明就是我可以有生之年给老独沏一杯茶。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21-6-20 23:53 |只看该作者
楚门的世界 发表于 2021-6-17 10:58
文明就是我可以有生之年给老独沏一杯茶。

嘿嘿嘿。那是荣幸之至。。。。。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21-6-20 23:53 |只看该作者
在哲学中有一个忒修斯之船,在社会学中有一个金阁寺之问,在佛家有一个阿能诃鼓,这三个概念基本上是一个意思,就是讨论,当一个具象的实体或抽象的理论形成之后,时移事易,在以后漫长的时间时,构成的它的元素不停变化更替,它还是原来的它吗?或者在它所构成的元素之中谁能最大限度的代表它?
当我们把一个文明中构成的元素一项一项拿出来认真进行剖析,会发现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难题。有些是似是而非,有些我们以为是重要的,好像却没有想象中重要。有些在历史的演进中间早已变得失去了当初的样子。那么真正的能够代表一个文明的重要元素应该是什么呢?

实体总是在不停的变迁,而唯有精神应该可以不朽。

对于一种文明来说,真正的能代表它的应该是某种抽象的可以穿越漫长时空的精神。窃以为华夏文明的这种精神发轫形成于先秦。具体来说,它是一种贵族精神,轻生,重义,求真,忠诚,良善,信诺,守约,平等精神以及贵族精神。等等之综合,并被人们普遍当做信念, 可以为之舍弃自己的生命。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详细描写过: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文丞相曾经很长时间被囚在大都即现在北京,有一次看守他的士兵夜里喝过酒唱蒙古长调,第二天文天祥把士兵叫过来问昨晚他们唱的是什么,士兵告诉他后,文天祥叹道:此真黄钟大吕之声。

这一则小故事我不记得在什么地方看的,但我一直记得,这里边有一种贵族气,不吝于夸赞那怕是敌人的东西,只要是真的好。客观而超然。那些动不动就抵制某货的蠢东西们永远不可能理解这种境界。

如果你读历史,你会发现,自宋以后这种精神开始急剧衰落。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文明肇极于赵宋,我理解也是从这个意义上下的判断。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21-6-21 06: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独醒客 发表于 2021-6-20 23:53
在哲学中有一个忒修斯之船,在社会学中有一个金阁寺之问,在佛家有一个阿能诃鼓,这三个概念基本上是一个意 ...

半夜出现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21-6-21 08:26 |只看该作者
独醒客 发表于 2021-6-20 23:53
在哲学中有一个忒修斯之船,在社会学中有一个金阁寺之问,在佛家有一个阿能诃鼓,这三个概念基本上是一个意 ...

好了,言归正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21-6-21 21:07 |只看该作者
先问老独好!

话题很大,我也说不明白,试着扯点不同的。

说宋以后再无中国,你是从审美角度看的吧,认为一种风骨消亡了,那种骨子里的高贵,是气节,能传承、能绵延,不说是广大悉备,但绝对是民族精神的根脉。
如果从这个角度谈,我也认可你的说话。我要说的是另一种,延伸一下看看对不对。

第一,西晋时期的贵族时代为什么结局会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假如没有衣冠南渡汉人会不会灭绝?
第二,隋代发明的科举制打破了豪门与寒门的通道,自此科举制被统治者沿用,好处在哪里?

假如,一个崇尚精神贵族的民族把这种审美理念一以贯之下去,代代传承,久而久之会不会跌入形式大于内涵的坑?所谓文与质无法很好的相兼,上流社会与下流社会分化严重,一味高大上,久了也会崩盘。就像西晋时期的贵族时代,士族与寒门泾渭分明,最后阶级分化严重,直至近乎于灭亡。如果那一次真的汉人灭亡,我估计华夏文明才是真正的消失,我们的文明何谈五千年。假使真的这样,贵族精神大概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了,一种形式主义一旦占了上风取代了精神内涵,反作用力也将很强大。

科举制的发明打通了贵族与寒门的通道,精神贵族是衰落了,但是呢,文与质却能很好相兼,有利于民族融合社会安定。从这个角度看,淡化精神贵族是否具有进步意义?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21-6-21 23: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文明不是一种具象,就像代表中华文明的书法艺术,临帖能练好字形的人很多,写出笔意的人凤毛麟角。内忧外患,文明隐逸到了更隐蔽的地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