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说说刀尔登
12.jpg (156.7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11-16 15:32 上传
文/拽
一、“认识”刀尔登
不知道刀尔登就很无齿?好像燕掌门向我传达的信息就是这样。为了脱离无齿者的队伍,在燕掌门的一再鼓吹下,我“认识”了刀尔登。
我不会拿刀尔登与任何人比,因为我对任何人都不了解,我只会拿刀尔登同我自己比,因为我还算了解自己。
浅陋不是我的座右铭,但我知道如果拿我同刀尔登比,何其是浅陋二字能遮羞的?
不记得是谁说过:同样都是人,那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怎么那么大呢?这基本成了跨世纪之问,现在已是又一个世纪了,还有人在问同样的问题,比如我。
据说,刀尔登真名叫邱小刚;据说,刀尔登曾经叫三七;据说,刀尔登是60年代学生中的领军人物;据说,刀尔登当年曾以河北省的文科状元身份考入北大中文系;据说,刀尔登是最不愿意出名的人;据说,刀尔登曾经风靡网络;据说,刀尔登写过好几本书;据说,刀尔登是杂文大家;据说,刀尔登长得不像刀像棒子;据说,刀尔登很喜杯中物;据说,刀尔登很爱读书;据说,刀尔登知识很渊博生活很简单……
这些据说,统统是据别人所说。而我眼中的刀尔登,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二、刀尔登的真名
这年头,自从有了网络,我对什么人叫什么名字已经不再会好奇了。在网上见多了稀奇古怪的名字,甚至给自己叫猪叫狗的都有,比如我叫自己不老拽,既恶俗又毫无意义,但那是符号,仅此而已。
所以说,刀尔登,不管他原来是不是叫邱小刚,那又有什么关系?就像王小波还是王小波,但周树人就给自己叫鲁迅。而刀尔登为什么非叫邱小刚就不能或者叫三七呢?我认为可以,只是,我知道他的时候,他叫刀尔登而已。
三、北大才子拒出名
平时与朋友们一起打牌的时候,常常有朋友的牌好而嗷嗷叫的显摆。于是,友间便常常会冒出这样的话:你以为我是吓大的(厦门大学)?我是背(北)大的。(牌不好,点儿背)。
很显然,这里的吓大和背大都跟大学没关系,但已经成了坊间流行的专用语,而北大在朋友们心中的地位,显然比厦大高。而刀尔登,就毕业于北大,所以,刀尔登身上有北大标签,想不出名都难。更何况,他还真的又那么有才。
女人不停的败街,是因为空虚和无聊,男人不停的夜生活,是因为对人生的要求太高。而真正如高人刀爷般,却将生活看得很低,衣可蔽体,食可果腹,几尺大床一陋室足以。用一种最原始的简单,穿透当下的繁华和浮躁。智慧的力量,在这里绝不仅仅是返璞归真。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想,刀爷绝不会是因为这样的俗语才害怕出名的,他之所以拒绝出名,除了他的大智慧使然外,恐怕他更多的是不愿意将自己划入那“以天下为狗任”的人的行列中,一任自己带着瓣儿而羞为太监。
四、网络奇才叫三七
刀尔登风靡互联网的时候,叫三七。那时的我,虽然也在天涯,却只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耍。对于那时已经风靡天涯和万科周刊论坛的风云人物,确是闻所未闻。但这并不妨碍以写历史随笔和杂文著名的三七成为大众情人,成为众多文坛高手都高山仰止的人物。这样的错过,只能说明智者与愚者的轨道永远不会有交集,而我却在多年后才领略到智者的风采,愚陋如此,夫复何言。
网络之于我,便是一个信马由缰的空间,来了去了皆随心随意。不跟风、不偷窥、不高调、不自贱、不群殴、不围观……所以,我的孤陋寡闻当也在情理之中。如不若此,指不定我也有幸成为刀爷众多粉丝中的一员也未可知。
五、《中国好人》
刀尔登曾经写的历史随笔和杂文,我无缘得见。幸亏,他写了书,幸亏,燕掌门推荐,于是,历时一月有余,我才初读刀爷的《中国好人》和《七日谈》。从这样极具代表性的书中,我始对刀爷有了初步的了解。
《中国好人》是翻看历史,是用现代人的思维解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名人”,之所以书中选择的都是名人,我想,如果他写的是邻居大妈或者隔壁秀才,不论他们是好人抑或坏人,都不具备代表性。而一个时代,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都是被这极个别的代表们代表着。就像当代一样,那区区可数的人大代表,就代表了不止十三亿的中国人民。
到目前为止,《中国好人》我才粗看了头遍,并且用时超过一个月。不是因为书的晦涩难懂,也不是因为我没时间。而是书里信手拈来一段话,便会包含大量的知识点和信息,让人不得不放下书去仔细回忆那些在脑袋深处或者已面目全非或者根本没有痕迹的东西。不得不就着他提及的信息去翻阅资料以便能同步阅读而不致曲解误解甚至误读。
读刀爷的书,对于我来说是件痛苦的事情,是件折磨人的事情。我不得不在阅读的时候鞭挞自己对知识的一知半解;不得不后悔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虚度了大好年华;不得不鄙视自己的贪得无厌不求简单;不得不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固执己见,不得不自责自己的人云亦云不追根寻源;不得不感叹自己的后知愚钝大脑天残,不得不惊叹世上真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读刀爷的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终于,绞尽脑汁我想到了“颠覆”。是的,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我阅读《中国好人》时那种感觉再恰当不过,就是被颠覆。
在《中国好人》一书中,你既见不到纯粹的好人,也见不到纯粹的坏人。这是几乎所有看过这本书的人对此书的评价。而我却看到了一种穿透表面看实质的本真。那就是人性。
我无意对此书作出我的评论,因为再华丽的赞美,都只能彰显我的浅薄。还是让有心阅读者自己去体会的好。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六、《七日谈》
初次阅读《七日谈》,历时十多天,还剩个尾巴,昨天匆匆看完。四个字形容,那便是意犹未尽。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是张三也可以是李四,你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来自爪哇国或者莫名其妙的希里花斯国人,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怎么活。
很多人的生活,就是我们平凡人每天都在过的生活。天天去买,买那些自己没有或者已经有了的东西,让自己在物质中丰满和膨胀。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车子房子。再多不嫌多,再累不嫌累。因为拥有是一种满足,而人的价值,便是在这堆积如山的物质中彰显着。却往往不知道,其实,人活着可以很简单,可以很轻松,可以很避世,可以忽略自身在他人眼中的价值。
我在刀爷的《七日谈》中游历了不止七日。每日对照着自己的生活,或附和或惭愧。不停的自省再自省,而翌日,便又故态复萌我行我素着。我这样并不是想说文字的力量不够强大,不足劝诫迷途的羔羊,而只能说明人的劣根性是如何的顽劣。智慧在俗世中才能体现,而修行的深浅自然在智者和愚者间有个分水岭,跨越需要时间的历练和勇气。而这些我还很欠缺。
凡尘俗子,你可以没信仰,但不能太盲从;你可以不勇敢,但必须有良知;你可以不高尚,但不能太卑鄙;你可以不真诚,但不能去欺骗;你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有饭吃……
《七日谈》高就高在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只表达自己认为什么是合理的。还记得有句话是这样的:存在即是合理的。我想,每个人都对合理有自己的理解吧,刀爷同样有他认为合理的标准,张三也有他认为合理的标准,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有自己的标准。自己认为合理的,便总会有他的合理性,而我们,只需在自己认为是合理的轨道中生活,足矣。
七、刀尔登,是怎样一把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中的哲理总是被智者总结,而刀爷虽然也是智者,但他却不屑“以天下为狗任”,兀自挥舞着大刀,只负责修剪自己树林里那些长歪的枝枝杈杈。只不过,他挥舞大刀的动静太大,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地震,震级5.6,足以令人震撼,但不足致命。
刚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