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说一下那个台湾导游,再啰嗦几句。
那人五十多岁了,身材保持得很好,气质也好,如果穿上长衫,就是从民国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样子。
所以我觉得,气质不是装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是成长过程中被传统诗书被周围环境熏陶出来的。
他们自幼学的是《诗经》、《论语》、《大学》、《中庸》,我们从小学的是“螺丝钉”,是“大雪压青松”,是“她在丛中笑”,所以,我们的气质,是无论如何也沾不上“儒雅”的边儿的。
记得我看过一本某不知名的台湾女作家写的小说,小说中那个念中学的女学生心里不痛快,就坐在自家钢琴前弹唱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功课。疏篱外,玉梅三四朵。我当时那感受,翻江倒海,至今不忘。人家中学学的什么?我学的什么?差别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