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只要有收废品、赃物这些关键词素,那些基本已成套路的故事已经在意料之中了。但这篇小说没有那样去演绎,略感意外。看到最后,你才能明白这是个非同一般的叙述视角。一个作家在素材的碎片里,有自己的思考方向,沉淀自己的写作方向,这需要肯定。面对眼花缭乱的世界,不慌不忙表达自己的认知,成就个人的小说思维,这种努力很不容易。
在小说的结构中,固定一个场景,让众多的人物轮番出场。在静态思维下,这些人围绕废品发生了什么,有了什么争执,有了什么纠纷,是这个小说极力想表达的。从表面的现象中透视出一种废品的双关语指向,这是作家难能可贵的探索笔法。在这个社会中,一些被定义了的东西是可以被转换的,比如曾国藩全集,比如字画。对收破烂的人来说,贵金属可能会最好的废品。对家庭妇女来说,米面油可能是捡漏了。对大张们来说,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对办公室主任来说,没有废品就是最好的废品。而对宋工人来说,那些书籍和字画是最好的废品。那些废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被不同的人分别认知,算是一幅世俗风景画。
有几个小毛病,和作家商讨:1,检察院扣押的贿赂赃物一般来说都是定罪证据,为移交法院之前要保存,容易变质的要进行拍卖。移交法院以后,检察院就失去监管,最终这些赃物要经公开程序拍卖,收入归国库。这个背景的描述略微失真;2,关于冲突的设置,与小说叙述主题并无太大关联性。从消极的方面凸显众生相,但在衡量主题上略微弊大于利;3,小说扣题挺好,但对于生如夏花这个命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这也是略微遗憾的。
个人看法,以作交流,担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