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世说新语》笔记
楼主: 榆园书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说新语》笔记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6-4-26 18:32 |只看该作者

胡扯吧。
你。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6-4-27 14:47 |只看该作者

她单位培训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6-4-27 14:48 |只看该作者

你接更吧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6-4-27 15: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4-27 14:47
她单位培训

晚上也培训吗,那忙哟,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6-4-27 15: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4-27 14:47
她单位培训

培训是最好玩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6-4-27 15: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4-27 14:47
她单位培训

她又不是特殊工种,那体格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6-4-27 15:13 |只看该作者
水烟 发表于 2016-4-27 15:10
她又不是特殊工种,那体格

你见过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6-4-27 16:04 |只看该作者

昨天家里停电了。

今天更。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6-4-27 17: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4-27 15:13
你见过她?

不是天天生病吗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6-4-27 17:4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4-27 15:13
你见过她?

不可能是体能训练撒,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6-4-27 21:0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4-27 21:05 编辑

【原文】
四、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五、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注释】
李元礼:李膺,字元礼,河南襄城人,东汉末名士,“八骏”之首,桓帝时官至司隶校尉,执法威严,与郭泰、陈蕃等人联合反对宦官专权,被太学生誉为“天下楷模李元礼”。灵帝时,授长乐少府,与陈蕃、外戚窦武合谋诛宦官,事败下狱,被拷打至死。
荀淑:字季和,河南许昌人,荀子十一世孙,东汉末名士,博学而清高,曾任朗陵侯相,后弃官归隐,荀淑有八个儿子,均为当世名士,称“荀氏八龙”。
钟皓:字季明,河南许昌人,汉末名士,与荀淑齐名,以德行学识为士大夫所仰慕,曾任郡功曹,后因二兄尚未出仕而辞官归隐,闭门教书,有学生千余人。与荀淑、韩韶、陈寔合成“颍川四长”。书法家钟繇是其曾孙,而与竹林七贤同时代的魏晋名将钟会则是钟繇的儿子。
【简译】
四,李膺风度秀雅,品格严谨,清高自负,把笃行名、教,分辨是非当做自己的使命,晚辈学子,都以成为李膺门下为荣耀,称“登龙门”。
五,李膺曾赞叹荀淑、钟皓说:荀淑的见识高明难以超越,钟皓的品德高尚可以为良师。
【解读】
名教:指名分和教化,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定名分,重教化,具体内容即“三纲五常”。与先秦诸子百家之“名家”没关系。

有个题目:党锢之争与古代知识分子“士”的精神品质——这个题目太大,这里就不写了,欲读汉末文史,不可不知“党锢之争”,欲读懂中国古代文学,不可不知“士大夫”精神品质。

或请宋朝、闲过各写一篇。

二位若不写,以后我自己写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6-4-28 04: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4-28 04:22 编辑

 【原文】
  
  六、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箸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箸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注释】
  
  陈太丘:陈寔,字仲弓,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名士。曾任太丘长(太丘地方行政长官),故称“陈太丘”,因“党锢之争”入狱,后遇赦隐居,朝廷屡召不就。“颍川四长”之一。死后,吊丧者三万众,民谥“文范先生”。
  
  荀朗陵:即荀淑。曾任朗陵相。
  
  元方、季方:陈寔之子,陈元方名纪,字元方;陈季方名谌,字季方。二人均为东汉末名士,以德行出众为后世所称道,与其父合称“三君”。
  
  长文:陈群,字长文,陈寔的孙子,陈元方的儿子,汉魏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辅佐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皆封侯。曾制定《曹律》,陈群首创“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至隋为科举取代。
  
  叔慈、慈明:荀淑之子。三子荀靖,字叔慈;六子荀爽,字慈明。荀淑有八个儿子,皆为汉末名士、卿大夫,时称“荀氏八龙”。
  
  文若:荀彧,字文若,荀淑的孙子,二子荀绲的儿子,汉魏时期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曹操首席谋士。
  
  【简译】
  
  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俭朴贫寒,没有仆人,于是让大儿子陈纪驾车,小儿子陈谌拿着节杖跟在后面。孙子陈群还小,抱在车中。到了荀淑家,荀淑让三儿子荀靖负责迎接客人,六儿子荀爽负责给客人敬酒,其余的六个儿子负责端盘子上菜。孙子荀彧也还小,荀淑把他抱在膝前。当时的太史官上奏桓帝说:臣夜观天象,显示说今天有才有德的人向东方而行,为吉兆。
  
  【解读】
  
  “真人东行”
  
  我们的祖先最早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跟地上的某些自然变化比如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于是想当然地以为天象的变化也与国家或个人的运势有关,而帝王将相都对应着天上的星辰,是星宿下凡,于是专门成立机构,观察星相以预测吉凶祸福,即星相学。
  
  陈寔父子称“三君”,荀淑之子称“八龙”,加上年幼的陈群、荀彧,这次聚会的规格之高,足以上应天象了。
  
  陈氏荀氏自第二代起,成为汉魏时期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堪比两晋之“王谢”。
  
  “梁上君子”
  
  《后汉书·陈寔传》载:当时河南屡遭灾荒,百姓生活艰难,有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屋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没有声张,而是起身整理好穿戴,叫来儿孙开会,严肃地训诫道:做人应当自我勉励积极向上。话说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做坏事的人未必是本性不好,只是习惯做坏事养成了坏的品质,最终成为恶人。屋梁上的那位君子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屋梁上的小偷大惊失色,急忙跳下来跪倒在地,磕头认罪。陈寔慢慢的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恶人,你应该深刻悔悟,严格约束自己,弃恶从善。我相信你是因为贫困才做贼的吧,于是令家人赠送两匹绢给这个小偷。从那以后,太丘一县再没出过盗窃案件。
        
    该成语即出于此。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6-4-28 08:3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4-27 21:04
【原文】
四、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

这题目是够大,不过,可以一试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6-4-28 08:31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4-28 04:15
 【原文】
  
  六、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箸车 ...

梁上君子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6-4-28 09:26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4-28 08:30
这题目是够大,不过,可以一试

单写“党锢之争”也可以。

汉代后宫那点事,你最清楚了。

单写“士”的精神品质也可以,这个比较大些。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6-4-28 09:5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4-28 09:26
单写“党锢之争”也可以。

汉代后宫那点事,你最清楚了。

咱要整,自然是整大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6-4-28 09:5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4-28 09:26
单写“党锢之争”也可以。

汉代后宫那点事,你最清楚了。

咱要整,自然是整大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6-4-28 10:34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4-28 09:58
咱要整,自然是整大的

期待。

很喜欢探讨这个话题。

内心很倾慕“士”的风范。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6-4-28 11: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4-28 09:58
咱要整,自然是整大的

啥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6-4-28 11: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4-28 09:58
咱要整,自然是整大的

惊天之作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6-5-4 19:56 |只看该作者
五一小长假跟家人玩了几天。

继续。

  【原文】
  
  七、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八、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简译】
  
  七,有人问陈谌陈季方:你父亲陈寔陈太丘,有什么功绩和德行,竟担当了天下偌大的名声?陈谌答道:家父好像桂树生长在泰山山腰上,上面有万仞高峰,下面有无可测量的深渊;上受雨露浸润,下受深泉滋养,当时的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也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八、陈纪陈元方的儿子陈群陈长文,才华出众,跟陈谌陈季方的儿子陈忠陈孝先,两个人各自称颂自己父亲的功绩和德行,争论不休,就去向祖父陈寔询问,陈寔说:有陈谌这样的弟弟,陈纪这个哥哥不好当,同样,有陈纪这样的哥哥,陈谌这个弟弟也不好做。
  
  【解读】
  
  ”泰山桂树“:
  
  陈谌陈季方以“泰山桂树”比喻父亲陈寔人品之高洁,学问之高深,回答的很巧妙。但不好做具体的解释。好像中学语文有这个阅读题,但答案并不令人满意。
  
  以下问题及答案来自百度,供参考。
  
  【有关题目】
  
  1.你怎样看待陈季方对客人所做的回答?该短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看待:用泰山之高、深渊之深来衬托陈太丘的学问之高和懂得道理之多。
  
  启示:我们应该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难兄难弟”:
  
  这个成语即出于此。原意是两个德才兼备的人难分伯仲不相上下,现在把“难”第二声解读成“受难”的”难”第四声,意为“两个同样遭遇不幸的人”。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6-5-5 08:25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4 19:56
五一小长假跟家人玩了几天。

继续。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6-5-5 19:44 |只看该作者
  【原文】
  
  九、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解读】
  
  这篇哥都懒得翻译。我每次读到这里,都把这篇忽略。
  
  我甚至怀疑这篇是后世塞进去的伪作。
  
  1,整篇故事语焉不详。荀巨伯其人不见任何史料记载,“胡贼攻郡”亦含糊其辞。
  
  2,这段与《世说新语》其它篇章的“纪实”、“语录”风格不同,叙事颇似宋人风格。
  
  3,从匈奴到辽金到蒙古到满清到日本鬼子,从十字军到罗马帝国到两次世界大战,到古今中外,从没有也不可能有这么“文艺“的义“贼”。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6-5-6 08:11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5 19:44
  【原文】
  
  九、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 ...

春秋时,这种事情到是常有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6-5-6 08:12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5 19:44
  【原文】
  
  九、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 ...

不过,既然写出来了,我们还是尊重吧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6-5-6 11:47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5-6 08:11
春秋时,这种事情到是常有

个人观点。
欢迎探讨。

什么烛之武推秦师之类的?那是外交手段,说客分析国际形势,陈明利害。非一人之“义”。

我说的专指这种准备烧杀抢的盗贼,因某人之“义”而退。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6-5-6 11:47 |只看该作者
  【原文】
  
  十、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不失雍熙之轨焉。
  
  十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十二、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十三、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华歆:华歆字子鱼,山东高唐人,汉末名士,曹魏重臣。与卢植、郑玄、管宁同为太尉陈球门下弟子。曹操拜为御史大夫;曹丕代汉时,华歆主持“受禅”仪式,任司徒,封侯;曹叡即位后,任太尉。死后进博平侯。
  
  管宁:管宁字幼安,山东安丘人,汉魏名士。汉末曾赴辽东躲避战乱,开讲《诗经》、《尚书》等儒家学说,魏文帝时回中原,曹魏几代帝王都征召管宁,宁称病不出,终身不仕曹魏。
  
  王朗:王朗字景兴,山东郯城人,汉末经史学家,曹魏名臣。曹操时为谏议大夫,曹丕称帝后改任司空,封侯,曹叡时任司徒。死后进成侯。与其子王肃均为汉末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等。王朗的孙女即司马昭之妻、晋武帝司马炎之母王元姬,谥明皇后。
  
  【简译】
  
  十,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谨,即使平时在家中,也像朝见皇帝那样仪态庄重。陈元方、陈季方兄弟之间却极随和,无拘无束,华家和陈家各有治家之道,都不失其和谐相处的法度。
  
  十一、管宁、华歆曾经一起在园里锄地种菜,发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照样挥锄翻地,跟看见瓦块石头没啥两样,而华歆则把金片捡起来扔出去;又一次,两个人同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做官的乘坐华丽的马车从他们的书房门前经过,管宁如常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于是割开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十二、王朗常常推崇华歆的见识和胸怀。华歆曾经在年终祭祀的时候召集家族子孙宴饮,王朗也学着这样做。后世有人向张华说起这些事,张华评价说: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外在的皮毛,却因此而与华歆的名士风范距离更远了。
  
  十三、华歆和王朗曾一起乘船躲避战乱,有一个路人要求搭乘他们的船一起走,华歆表示不同意,拒绝了他,王朗说:幸好船中地方还宽余,为什么不让他搭乘呢?这时候贼兵追上来了,王朗又主张丢下那个搭乘的人,赶紧开船。华歆说:我拒绝他搭乘,本来就是担心出现这种局面,现在既已答应搭载他,怎么可以因为事情紧急就把他丢下呢?于是坚持让那个人上船。世人就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二人的优劣。
  
  【解读】
  
  这四段主要说的是管宁、华歆、王朗三个人。
  
  1,这几篇故事,意在以人品学识来评价三人:王朗不如华歆,华歆不如管宁。其实这些故事,均属坊间谣传,其可信度不高。
  
  归隐与入仕,孰高孰低?不过是不同时代,不同的评判标准而已。又或者“小隐于山、大隐于朝”。若按此标准,如何评价诸葛孔明?
    其实做学问、做官本来就是两回事。有的人适合做学问却不适合做官,有的人适合做官而不适合做学问。历史地观此三人,政治功绩最高的是华歆,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朗,而历代文人管宁的名节评价最高。如杜甫: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文文山公:或为辽东帽,情操厉鬼冰。
  
  2,管宁、华歆、邴原都很有才名,于当世共称“一龙”,三人合称“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3,《三国演义》把华歆和王朗妖魔化了,华歆是趋炎附势、助纣为虐、投靠曹操、害死伏皇后的小人。而《三国演义》九十三回中说,七十六岁的王朗作为曹真的军师出征蜀汉,在两军阵前劝诸葛亮投降,被诸葛亮一顿羞辱“皓首匹夫!苍髯老贼”,骂的一口气没上来,栽到马下死了。
  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三国演义》抑曹扬刘,褒贬历史,小说家言尔。少年时看《三国》,替古人担忧,后来再读陈寿的《三国志》,方知被小说忽悠了。


    又注:
    张华:张华字茂先,河北固安人,西晋名臣、学者、诗人,藏书家,幼时家贫而“学业优博”,曾作《鹪鹩赋》,被阮籍赞为“王佐之才“。晋武帝时任中书令,力主伐吴,灭吴后论功封侯,官至司空,后八王之乱时被赵王伦所杀。著有《张司空集》、《博物志》。存诗三十多首,比较著名的有《情诗五首》。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6-5-6 14:17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6 11:47
个人观点。
欢迎探讨。

好象也不新鲜,资治通鉴里有,不过记不清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6-5-6 14:1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5-6 11:47
  【原文】
  
  十、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 ...

这人死的可惜了,博学之人啊,和崔浩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6-5-7 07:26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6-5-6 14:17
好象也不新鲜,资治通鉴里有,不过记不清了

这里可能有个倾向性:我个人,绝不相信这些东西。
我相信道德的力量,厚德可以载物,但不相信义可以退兵。

秀才遇见兵,大都被一刀砍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