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姿态
读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永无休止的游戏。
青春时期读书是没有选择的,青春的头脑像修炼了吸星大法,什么都能化为己有,随着阅历的加深和学识的丰富,这些知识又被分门别类,像是随手捡了一堆零件,经过挑挑捡捡,最终组成一列疾驰的列车,载着我向目标前行。
《读书》杂志是我的启蒙教材,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书为主题的思想评论期刊为我打开了通向书的大门。在这里我知道了张爱玲、郁达夫,知道了大仲马、莫泊桑,知道了伤痕文学和怀旧文学,让我大开眼界。我坐在旧书堆里列了一份百部名著清单,凡杂志上提到的作品,日后我都要千方百计找到阅读,读完意犹未尽,再找《读书》杂志寻求深入的诠释。从十多岁开始,我的每个假期都在旧书堆中度过,文字成了我唯一的嗜好。直到喧闹的青春逐渐安静,沉淀在脑海中的文字却喷涌而出、不写不快,让散发着书香的青春越发动人心弦。
阅读是一种享受。我非常理解古人凿壁偷光、积雪囊萤的心情,何况现代人不需如此艰难,往往还要沏杯清茶、焚柱檀香为读书创造更优雅的环境。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系列漫画《父与子》有这样一个片段,儿子趴在地上看书,父亲过来好几次叫他吃饭,等儿子终于起身去吃饭,父亲又趴在地上看起书来。德国是一个重视阅读的国度,幽默大师也深深抓住了读书人的心理,阅读的魅力可见一斑。我的读书不分场合,也无须窗明几净,很多时候是随手拿起就读,也因读书经常误事。有一次急忙做完了饭就去读书,到吃饭时却发现电饭锅里水已经熬干,米却没下,一家人看着空锅面面相觑,这件事也成了家里的一个经典笑话,每年都被提起几次,让人颜面无存。然而,读书的乐趣只有读到的人能才知晓,即使不吃不喝,也一点不耽误读书的热情。
前几天重读《读书》杂志创刊号上那篇饱受非议的文章《读书无禁区》,在那场浩劫过后,能响当当地提出这一雷人观点,是需要很多勇气的。可见,从文化的解放到文化呈现的多元,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多少前辈的付出,才造就了今天的姹紫嫣红琳琅满目的局面: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饱学之士,每种观点都有其立足之地,思想随处可以安放,交锋随时可能发生,彰显着个性和潮流,阅读的衍生物大概如此。
林语堂说过:“吾好读极上流书或极下流书……”因为上流书是经典,下流书也可淘金,唯中流书人云亦云投下袭上,没有什么趣味。对于大师的话我不甚了了,但这也许就是大师读书的姿态,又掺杂着兼收并取的乐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