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列之袁崇焕篇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闲过信陵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代豪言壮语系列之袁崇焕篇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12-31 14:00 |只看该作者

关于袁的一些不同意见

1)关于“优秀统帅之说”
徐石麒于弘光年间(1645年明南京福王称帝后的政权)所上的反对与清议和奏疏中,概述了袁崇焕作为军事统帅时的事迹。
他说袁崇焕是“阳主战”、“阴主款”,并且以杀边帅毛文龙为向敌人示好之信,而崇祯不同意议和,所以袁崇焕便邀后金军进攻,以胁迫崇祯议和。袁崇焕在蓟门先款待敌人,后来后金军半夜潜越入关,袁崇焕并不堵截,而是尾随殿后,所以崇祯才杀了袁崇焕。
“袁崇焕遣喇嘛僧吊老酋,因以款议未成,而崇焕去位。迨先帝初立,意在灭奴,召崇焕授兵柄。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毛文龙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先帝于是逮崇焕诛之,而款议再败。”[⑩]
认为杀毛文龙以示好后金的说法在《石匮书后集》中也有提及。
“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直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直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毛文龙首来。”[11]
而说后金军入寇乃袁崇焕召来的还有《崇祯实录》。
“丁酉孙承宗入朝,袁崇焕抵左安门。时戒严,报不即入;漏下,始驰奏簿城下,都人竞谓崇焕召”[12]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4-12-31 14:01 |只看该作者
徐石麒(1577—1645)明末殉节官员。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本籍胥山六都(今嘉兴郊区大桥乡胥山村),世居钟带镇画水乡(今平湖市钟埭镇)。天启二年进士,授工部营缮主事,因得罪魏忠贤,被削籍。崇祯元年恢复原职,福王时官至吏部尚书,因陆朗排挤,遂辞官隐居枫泾。清兵围攻嘉兴,城陷,自缢死。乾隆年间谥“忠懿”。著有《官爵志》、《可经堂集》等。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4-12-31 14:02 |只看该作者
关于“自毁长城之说”

阎崇年说崇祯杀了袁崇焕是自毁长城,不过计六奇所著的《明季北略》中却说,袁崇焕杀边帅毛文龙之举,才是如秦桧杀岳飞一样的自毁坏长城。

“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13]

类似的记录也出现在谈迁的《国榷》当中,谈迁评价说,袁崇焕杀边帅毛文龙无异于自杀,怎能不败?

“袁氏便宜从事,天下闻之,诧为奇举,居亡何而郊原暴骨者如莽。袁氏身膺不道之罚,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又中建虏之诱,杀其所忌,能毋败乎!”[14]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4-12-31 14:03 |只看该作者
关于“浩然正气之说”

阎崇年说袁崇焕具备“浩然正气”,是所谓“正大刚直、合乎道义、充满天地、超越时空之气”,可是有史料显示,袁崇焕对奸佞魏忠贤阿谀奉承、极尽谄媚。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辽事,誓□恢复,枭灭逆虏……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15]

另外,袁崇焕还伙同阉党分子一起为魏忠贤修建生祠。

“蓟辽总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赐名懋德”[16]

自古“正”、“邪”势不两立,具备“浩然正气”的袁崇焕,怎么会与阉党分子一起,对奸臣魏忠贤阿谀奉承,并以修生祠的形式进行巴结呢?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4-12-31 14:04 |只看该作者
关于“大智大勇之说”

袁崇焕在当统帅期间的作为,被明末历史学家谈迁评价为“奇举”、“不道”、“自杀”……还评价他“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并没有大才,而他中了后金的诡计,更谈不上大智。

“袁氏便宜从事,天下闻之,诧为奇举,居亡何而郊原暴骨者如莽。袁氏身膺不道之罚,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又中建虏之诱,杀其所忌,能毋败乎!”[17]

另外,“宁锦大战”中袁崇焕自己都在奏折里承认,他在跟皇太极的谋略较量中,完全陷于被动。他欲联蒙古,后金就攻打蒙古;他希望朝鲜作为牵制,后金就迫使朝鲜议和;他想要耍点儿手段,争取一些时间把“三城”修好,后金就来搞破坏。每一招都非常狠毒,而且占尽先机,如今锦州若失守,那下一个被围困的就是宁远,宁远以后就是关门……虽然他这样说是为了让天启认识势态的严重性,但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暴露。

从当时的战略层面来看,皇太极可谓占尽先机,这本身就说明袁崇焕在与其的较量中完全处于下风,他落得这样的结局何谈有“大智”?

巡抚辽东袁崇焕奏:“奴子妄心骄气,何所不逞。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藉鲜为牵,彼即攻鲜而空我之据。我藉款愚之乘间,亟修凌锦中左以扼其咽,彼则分犯鲜之兵而挠我之筑。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后。若锦失,奴又必以困锦之兵困宁,与中右一路乘胜而下即及关门……”[18]

说到“大勇”,后金一包围锦州,袁崇焕马上就怯战,不敢援救锦州,在奏章中袁崇焕提出“责之赴战力所未能”,所以他“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他这样的说辞即是说他援救不了锦州。

“甲申辽东巡抚袁崇焕题:奴围锦州甚严,关外精兵尽在前锋,今为贼拦断两处,夷以累胜之势,而我积弱之余,十年以来站立不定者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且宁远四城为山海藩篱,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19]

这样的说辞被后来称为“暮气难鼓”,就是没有勇气和胆略,试问,这样的人何谈“大勇”?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4-12-31 14:05 |只看该作者
关于“岳飞、于谦之说”

岳飞、于谦都是以拒不议和著称的忠臣良将,岳飞甘愿赴死也决不支持议和,于谦更在皇帝都被俘虏的情况下依然整军力战,决不妥协求和。而在《满文老档》收录的袁崇焕书信中,他却自称与皇太极同心议和,天地可鉴,也就是所谓:“天之心即汗之心,亦即我之心也。汗若诚心,我岂可弄虚;汗若实心,我岂可作假。”

“今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复汗陛下,遣来使观□复书二函还。今观赵登科复来之信,始如汗顺造福之善心。所谓人言足信,军机大事,外人何以得知者,唯汗扪心自问,乃以副天心耳!天之心即汗之心,亦即我之心也。汗若诚心,我岂可弄虚;汗若实心,我岂可作假。”[20]

另外,在《崇祯长编》的记载中还显示,袁崇焕与后金之间的议和,不仅是私下议和,而且遭到了兵部尚书王洽、内阁首辅钱龙锡的反对:

“主欵一事则崇焕频以书商之洽与龙锡,而洽与龙锡未尝许之也”[21]

可是袁崇焕却一意孤行,堪称“议和先锋”,他如此的作为岂能和岳飞、于谦比肩?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4-12-31 14:05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国脊梁之说”

在了解了与前“五说”相矛盾的内容以后,我等草根自然会有疑问。试想,如果袁崇焕的下列指控属实,那他如何能称得上是“中国脊梁”?

一个在军事谋略上“阳主战”、“阴主款”,纵敌入境胁迫君主媾和之人;

一个跟秦桧杀岳飞一样自毁长城之人;

一个伙同阉党分子巴结奸佞魏忠贤之人;

一个中了敌人诡计自取灭亡之人;

一个自称和敌人同心同德而背主议和之人;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4-12-31 14: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过信陵饮 于 2014-12-31 14:08 编辑

  崇祯二年(1629年)“己巳之变”当中崇祯拘捕了时任蓟辽督师的袁崇焕,之后进行了数月的审讯,在会审以后形成了定案,最终以如下罪状处决了袁崇焕:“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蓟辽督师袁崇焕的“种种罪恶”里只有“以谋款则斩帅”才是指的“毛文龙案”,牵涉此案的还有首辅钱龙锡。当时袁崇焕、钱龙锡同时被指控两项罪状,一是“谋款”,二是“斩帅”,所谓“谋款”就是私下密谋与后金议和,所谓“斩帅”就是谋害了毛文龙。“以谋款则斩帅”加到一起就是指控他们二人因私下与后金议和所以谋害了毛文龙。袁崇焕的结局是凌迟处决、传首九边,首辅钱龙锡的下场则是被以“论死”之名监禁,以下是《崇祯实录》的记载:“癸亥,杀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处以殊死。上御暖阁,辅臣成基命等入对。久之,出御平台,文武诸臣俱入;谕曰:『袁崇焕付托不效,专事欺隐。市粟谋款不战,散遣援兵,潜移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自当依律正法。今特流其妻子、兄弟,余不问』。辅臣顿首谢。崇焕,藤县人;万历己未进士,素以韬略自诩。迨督师出镇辽东,其入援时,三日五赐金、币宣劳,亲为饮至;而迁延不战。至擅杀毛文龙,朝议纷纷,以致杀身。
  
  甲子,谕:『旧辅钱龙锡背公逞私,密谋主款;袁崇焕疏语已露,终不奏闻。并不重罚,何以惩后!命法司拟罪』。逮至,论死。”[ii]此两案在崇祯朝本来是定案,但清乾隆时期却发生了变故。乾隆钦定的《明史》里突然多出了“反间计”的记载,于是“袁崇焕案”便又有了新的解读。《明史·袁崇焕传》中的记载如下:“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大寿在旁,战栗失措,出即拥兵叛归。大寿尝有罪,孙承宗欲杀之,爱其才,密令崇焕救解。大寿以故德崇焕,惧并诛遂叛。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乃归命。
  
  方崇焕在朝,尝与大学士钱龙锡语,微及欲杀毛文龙状。及崇焕欲成和议,龙锡尝移书止之。龙锡故主定逆案,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辈谋兴大狱,为逆党报仇,见崇焕下吏,遂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二事为两人罪。捷首疏力攻,褷、弘勋继之,必欲并诛龙锡。法司坐崇焕谋叛,龙锡亦论死。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崇焕既缚,大寿溃而去。武经略满桂以趣战急,与大清兵战,竟死,去缚崇焕时甫半月。初,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有上述记载可知,清朝官修的《明史》对“袁崇焕案”有了颠覆性的解读,袁崇焕不仅是因为崇祯中了反间计而被误杀,而且还和钱龙锡一起被阉党陷害,按照《明史》的叙述,冤杀袁崇焕以后,明朝就面临了“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的尴尬境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特意下诏为袁崇焕平反,《清高宗实录》有如下记载:“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至此,“袁崇焕案”在清乾隆时期彻底翻案,袁崇焕所涉及的指控都有了新的说辞:“托付不效”变成了“但尚能忠于所事”,“谋款不战”变成了“会我大清设间……帝信之不疑”,“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变成了“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
  
  “谋款则斩帅”变成了“魏忠贤遗党……为逆党报仇,见崇焕下吏,遂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二事为两人罪”。
  
  整个案情可谓来了个惊天大逆转。于是,袁崇焕由误国的罪臣变成了蒙冤的忠良。在这番逆转之后,崇祯成为了中反间计而误杀忠良的昏君,明朝整个朝廷也因阉党复仇陷害忠良成了奸党当道,完全符合了“主暗政昏”的评价,这样的解读不免流露出几分王朝更替的气象,使后来的“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之结果显得很顺理成章。
  
  “袁崇焕案”自清乾隆时期有了重新解读以后便被许多后来的历史研究者所沿用,甚至进入了一些文学作品,比如金庸的《碧血剑》,其中就是以“忠良之后”来描写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
  
  是否真有“袁承志”其人?袁崇焕是否是忠良?案情背后的历史真相又会否真如清编纂的《明史》所言有所谓“反间计”?这一切都需要考证以后方能断言,而在考证之前都只能算是一家之言。而即便是乾隆钦定的《明史》中也仍然有一句话显得很蹊跷,即“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这句话似乎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袁崇焕杀毛文龙是“妄杀”,那崇祯以擅杀毛文龙之罪名杀袁崇焕又怎么会是“误杀”呢?这样的争议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4-12-31 14:39 |只看该作者
闲过,没事闲的慌,就琢磨一首诗吧,一下子发这么多,看不过来呢,拜托,大家还想过个欢乐祥和愉快的新年呢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4-12-31 14:42 |只看该作者
开的是寂寞 发表于 2014-12-31 14:39
闲过,没事闲的慌,就琢磨一首诗吧,一下子发这么多,看不过来呢,拜托,大家还想过个欢乐祥和愉快的新年呢 ...

诗不会写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4-12-31 14:59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31 08:29
  五
  
  由于传统文化与传统军事思想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更推崇“弹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儒将。 ...

这种凌迟的死法真的是太不人道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4-12-31 15:00 |只看该作者

那就罚写一篇新年贺词吧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4-12-31 15:15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31 08:30
  六
  
  悲剧是喜剧的另一面。

扼腕叹息。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本书里,写的是一位奇女子海帕西娅吧,精通多国语言,还是数学大师呢,后来被狂徒们活活刮去皮肉,好像每刮一刀,肌肉都会不由自主地颤抖,想想那情景,我就心悸呢,虽然我是学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4-12-31 20:06 |只看该作者
辛苦。问安。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4-12-31 23:1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