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诗书笔记之:东周列国志
楼主: 闲过信陵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书笔记之:东周列国志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12-25 16:17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14-12-17 19:43
周宣王回宫后听说了一件怪事,说是宫里有个老宫女,怀孕怀了四十年刚刚生下一个女婴。——————
这是 ...

历史就是这样的,事实上谁也不能盯着人家肚皮看四十年。
若是我,揣个枕头在河南呆五个月,然后跑山西又呆五个月,就说怀了四十年了。
那时候,谁去考证?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4-12-25 16:18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14-12-25 06:34
手下一个宠臣将褒拟进献给幽王,幽王见了褒姒更是如鱼得水,每天不理朝政。
——————
感觉这个“如鱼 ...

刘备用过。比喻他和孔明。
但小说中也经常有鱼水之欢,来比喻男欢女爱。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4-12-25 16:59 |只看该作者
红尘散仙 发表于 2014-12-25 16:18
刘备用过。比喻他和孔明。
但小说中也经常有鱼水之欢,来比喻男欢女爱。

我以为“如鱼得水”跟“鱼水之欢”是风马牛不相及——前者是指遇对了人、遇对了环境,后者才是指男女性事的和悦。怎么,它们居然是一个意思么?汗S个人啊,怪不得信陵君闪烁其词,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呢,。。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4-12-25 17:00 |只看该作者
红尘散仙 发表于 2014-12-25 16:17
历史就是这样的,事实上谁也不能盯着人家肚皮看四十年。
若是我,揣个枕头在河南呆五个月,然后跑山西又 ...

嗯,也有考证的,红学研究家们,不是靠着考证吃饭的么。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4-12-26 18:55 |只看该作者
红尘散仙 发表于 2014-12-25 16:18
刘备用过。比喻他和孔明。
但小说中也经常有鱼水之欢,来比喻男欢女爱。

可以再问个问题么?那个“浑水摸鱼”,跟这个沾边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4-12-27 16:41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14-12-25 16:59
我以为“如鱼得水”跟“鱼水之欢”是风马牛不相及——前者是指遇对了人、遇对了环境,后者才是指男女性事 ...

如鱼得水与朝云暮雨一样,是个隐讳的男女之事的说法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4-12-28 18:57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14-12-26 18:55
可以再问个问题么?那个“浑水摸鱼”,跟这个沾边不?

这个没听说和男女事有关。
鱼水之欢是和生理有关系的。
女人像白鱼,滑且白。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4-12-28 19: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金戈戈 于 2014-12-28 19:18 编辑

所以褒姒之事只不过是君王为推卸责任而想出的理由而已。
————
这句话,我是绝对赞同的。因为我也是这观点。我始终认为,就算褒姒撒娇,你君王正直,又怎么被牵着鼻子走。。。。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4-12-28 19:23 |只看该作者
此文通篇极像灌水论坛里一搞笑贴子,因此贴而起争执,不觉得可笑?古人说,一叶知秋。就是说,看见树叶落了,就知道秋天要来了。事实得确是如此,但树落叶一定是秋天来了吗?不可能因为这些树生了病要死了而落叶吗?这是可能的。
————
我写过一篇杂谈,就是一叶落,能否知秋的。。。我发现信陵君跟我有很多相似性。。。。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4-12-28 19:29 |只看该作者
所以事有表像假像,禅
——————
这个“表象”吧?对了,你写这个“贴”吗?我认为该是这个“帖”呢。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4-12-28 19:29 |只看该作者
所以事有表像假像,禅
——————
这个“表象”吧?对了,你写这个“贴”吗?我认为该是这个“帖”呢。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4-12-31 08:21 |只看该作者

春秋五霸

  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晋文公;第二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化、楚庄王、吴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但从东周列国志这本书来看,第二种说法应该是比较确切的。因为第一种说法里宋襄公与秦穆公并不是真正的霸主。宋襄公自认为是公爵,并且有帮助齐君登位的功劳,以为齐国之后当该由他来继承霸主地位,但却没想到让楚国着实羞辱了一番。
  
  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君主,他并国二十,称霸西戎,但在与中原霸主晋国的交锋当中,总是处于下风的,所以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霸主。因此我们要说的春秋五霸主要以第二种说法为依据。
  
  齐桓公的悲惨之死
  
  齐桓公年少时因为他爹齐襄公不仁,所以听从谋士鲍叔牙的意见去别的国家避难。他去了莒国,而他哥哥公子纠听从管仲的建议去了鲁国。等到后来襄公死,齐桓公在莒国帮助下抢先回到齐国当上了国君,以后任用管仲为相成就了霸主之业。
  
  齐桓公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但他也曾以检讨过自己的问题。他自己说过他这个人喜欢享乐,喜欢美色与亲近拍自己马屁大臣。这可能是齐桓公后来悲惨之死的原因,但在他初创霸业的时候是极具勇气、智慧与大度的。
  
  先说桓公任用管仲,可能明里看是鲍叔牙知人,但暗地里何尝不是桓公知人?那是因为他了解鲍叔牙这个人,知道他所推荐的人一定是个人才。
  
  按照现在的观点,恐怕管仲生于当世也不可能有用武之地。因为不管从史记记载还是从东周列国志里的进一步描述,都很难看出管仲相齐之前有什么惊人能力体现。管仲和鲍叔牙史上称为管鲍之交,管仲家母在堂而且家里很穷,鲍叔牙经常救济他,他和鲍叔牙合伙作生意时总是贪图小利,给鲍叔牙出主意又常常失败,打仗的时候又常常临阵脱逃。但鲍叔牙却了解他,知道管仲家有老母,知道他生不逢用武之时。所以管仲后来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但这并不是关键的,管仲保公子纠时各为其主。因为怕桓公回国,管仲就亲自要射杀桓公。管仲是个神箭手,但桓公也的确命大,管仲这一箭射中了桓公的带钩,桓公也是个处乱不惊的人,他咬破舌头瞒过了管仲。
  
  按说管仲与桓公这个仇可以说是不共戴天了,但就因为鲍叔牙的一番话而桓公最终重用管仲,鲍叔牙可以称的上是古今第一贤臣,但桓公又何尝不是贤君?
  
  桓公任用管仲而变法强兵,尊王室而九合诸侯。同时也成为了后世称伯诸侯所纷纷效仿的。桓公有两件事做的非常漂亮,一是:燕国刚开始时是个不足道的小国,少数民族来侵略他他无力抵挡,就求救于桓公,桓公帮他打败了敌人,占领土地约五百里,桓公就将这些地方送给了燕国,燕国感激不尽,就亲自护桓公归国,不知不觉中进入齐地五十里。齐桓公说只有送天子才能深入别人国境,我和你一样只是诸侯,你送我送到齐国国境,对周天子是不尊敬的。就将燕国国君所到的齐国国土送给了燕君。
  
  第二件事是鲁国的曹沫。曹沫这人当鲁国的将军时和桓公打架,三战三败,丢了不少鲁国的土地。心里很不服气,齐桓公会合诸侯时,曹沫就劫持齐桓公。但齐桓公却没有怪罪他,反而还给了鲁国以前所丢的国土。后人敬曹沫是千古刺客的祖先,但却没想到要不是齐桓公成全,他也只是能千古冤魂的祖先,说不定还得让后世人耻笑为不自量力。
  
  齐桓公治国与外交上如此雄才大略,但死的时候却极为悲惨。这就不能不说了。
  
  齐国有三个大奸臣:易牙、竖貂与公子开方,这三个人对桓公个人都算是有恩惠的。但管仲与鲍叔牙不喜欢他们。管仲死时对桓公说,我活着的时候就是一个堤坝,这三个人不敢做乱,但我死后这三个就要出来做乱了,国君一定要当心啊。并且管仲认为鲍叔牙善恶分的太清,没有推荐鲍叔当政。
  
  这三个人就去离间鲍叔。没想到鲍叔说,管仲没有推荐我是为了国家,他知道我有缺点。并且骂这三个小人说,我现在不过是个管刑狱的官,要是我当了政,非杀了你们三个不可。
  
  所以,管仲之交当为后世的表率,也就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但齐桓公最终没有听管仲的意见,他任用了鲍叔,同时也任用了这三个小人,鲍叔劝告桓公不要任务这三个人,而桓公不听,鲍叔就被被气死了。齐桓公年老时三奸臣作乱,将桓公一个人关在宫里活活饿死,并且在国内引发诸公子互相功伐。桓公死后七十多天才被安葬,遗体都烂了。齐国也从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这是桓公也是齐国的悲剧。  


       但是不是后世人的悲剧?
  
  二月河的小说里,郭琇批康熙龙鳞,康熙大怒之下要杀他。但有人对康熙说: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康熙大悟,最终没有杀郭琇反而重用了他。
  
  齐桓公重用管仲是千古知遇的典范,鲍叔牙与管仲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其实人都爱听一些恭敬与奉承的话,何况是桓公这个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国君?但左传里有一句话叫:君以此始,必以此终。这话很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听见的戏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人生一世,但求无愧而已。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4-12-31 08:22 |只看该作者

春秋五霸之,楚庄王

      楚庄王有一句名言,现在为后世人广为流传,就是:不飞则已,不飞冲天;一鸣则已,一鸣惊人。话说楚庄王当政三年不理朝政,每日醉心酒色。有个大臣以鸟为喻而劝他。庄王便说了上面的一席话来。
  我认为庄王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话。
  因为从此后楚庄王便开始励精图治起来。这件事情很奇怪,说享乐就享乐,说振作就振作,庄王怎么能不传奇?
  有两个故事需要说一下,就是成语楚庄绝缨的由来。楚国有个大臣叫唐狡,一次楚王与大臣喝酒,他酒后趁风吹灭灯时趁黑摸了楚国爱姬一把。楚姬就告诉楚王说我把他帽子上的缨给拔下来了,只要一点灯就能抓住他,楚庄王就命令所有的大臣都将帽子上的缨拔了然后再点灯。后来唐狡感激楚庄王而立下了大功。
       第二个事是楚庄王问鼎,结果让周天子的在臣数落一通而作罢。不过后世以问鼎来称当皇帝,恐怕楚庄王足以自慰了。
  楚庄王作事值得探究。享乐归享乐,说不享乐了立马就能做出一翻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他在位的时候大破晋军,打破了晋国称霸中国的地位,同时又能从谏如流,从善如流。相比较初登王位的头三年来说,真可以称的上是让人刮目相看了。

  不过话说回来,怎么能知道楚庄王头三年扮演的不是卧底?这叫做奸臣不亮相,我自己扮个昏君给你们看看。现由是他决定奋发图强之后马上指出了谁是奸臣谁是忠臣,然后处置了奸臣,重用了忠诚。
  从这件事上是不是可以判断楚王是一位高明君主呢?可这作法里是不是还有一个天大的破绽呢?
  春秋一代典型的印象是弑君。父弑子,弟弑兄,大臣弑君。但单从大臣弑君这一条来说,被弑的基本上都是昏君。观春秋一代,诸国的大臣刚烈程度可能远胜于中国历朝历代,你作为国君不贤良,做大臣的就可能废掉你。当时孔子的学说在中国远没有流传开来,人们心目中可能更推崇的是伊尹与周公的风骨,所以发生放太甲于桐宫的极为可能的。更何况楚国人对于弑君篡位的喜好程度更胜于其他诸侯,所以楚庄王这一条苦肉计如果没成功就放人杀了,我们该如何评论楚庄王?
  所以楚庄王是不是在玩火?
  只是开个玩笑。后世有人作诗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是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恐怕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诗中所说的。
  曹操曾经说过: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
  曹操有没有异心,也许在他自己心中也是认为没有的,因为他最终没有代汉称帝。但他的异心却是别人都能看出来的,只不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司马昭独独不知道而已。曹操位高权重,他就是没有称帝的心,别人也有黄袍加身的意思,更何况他死后他的儿子终于篡了位。这篡位的基业可是曹操打下的,只不过儿子做出来了而已。
  有些事情我们做出来自觉无愧于心,可有时偏偏想不到其实这无愧就是有愧。
  聊斋里有一句话叫: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因为即使有心为善,别人也必竟因为这善而得到了好处,就是无意为恶,但因为作恶伤害了别人的利益,其中不同的只不过是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所承担的问题了。
  为官者,就是有心为善,老百姓都求之不得了,哪敢让他们无心为恶?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4-12-31 13:01 |只看该作者
历史书上的五霸,是采取第一种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4-12-31 13:02 |只看该作者
有些时候,再开明的国君,晚年也会犯糊涂。齐桓公这样,近代伟人也有这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4-12-31 13:03 |只看该作者
绝樱的故事耳熟能详了,不过唐狡的名字倒是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4-12-31 14:09 |只看该作者
信陵君有更新了啊?嗯啦,等我晚上回家再读,元旦前夕,手里杂务乱糟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5-1-3 11:52 |只看该作者
猪哥哥 发表于 2014-12-16 11:14
佩服爱看书的人。我现在,只剩下看抗日剧的兴趣了,简单享受故事情节,好人坏人都刻在脸上。

我现在是看见抗日神剧就满脑袋糨糊。本能抵触看不下去。。。。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5-1-3 11:55 |只看该作者
所以只是说一说周平王是个二百五而已,不想将所有的罪则推到他身上,因为他一个人可能有罪于周,但却有功于中华。

——————
12楼,最后几句。这里,该是“罪责”,信陵君笔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5-1-3 12:01 |只看该作者
庄公对武姜说,如果我没两个人都不死,就永远没有见面的机会。
————
这句话好像不通顺?


能够说这样的话,也真是寒心之至,对母亲绝望透彻了吧。。。。我个人并不赞同信陵君之“不孝”评价,谁遇到母亲帮另一个儿子往死里算计自己,还能忍住怨愤继续若无其事孝道的?那不是人而是神。。。。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5-1-3 12:06 |只看该作者
闲过信陵饮 发表于 2014-12-20 20:41
我们都知道春秋五霸,其实在平王迁都之后,真正第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郑国。郑庄公可以称的上是春秋时 ...

很多地方我保留意见,尽管你说得似乎有理,但我也有观点,而且跟你相左。不过,暂时没精力写文字探讨,先搁这里吧。。。问候信陵君,元旦小长假快乐。。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5-1-4 08:04 |只看该作者

太史的风骨

先秦时代的人物是极有风骨的。伊尹与周公在当时位高权重,象极了东汉时的霍光与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及后世明代的大学士张居正。但伊尹与周公与周公却只是辅政,并没有窃国;而且是后来将一个治理的非常强的国家还给了君王。这些都是在孔孟学说统治中国之前的事情。而后世的霍光死后却要被他所精忠相报的君王痛恨,诸葛亮累死了,后主连个祠堂也不想给他修,张居正更是悲惨。被他亲手辅佐的神宗皇帝在他死后(生前不敢,张居正其时手握重权)抄家灭族。  伯夷叔齐羞食周黍而在首阳山中饿死,季札三受国而耻,这些都是先秦人物的风骨。今天要说的是太史的风骨。
  宋代文天祥著名的诗《正气哥》里曾经说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这其中,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就是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两位太史。
  太史是古代专修史书的官,同时也担当占卜之类的工作。(明清时期由翰林院兼任),董狐是晋国的太史,当时晋国称霸中国,晋国有位权臣叫赵盾,位高权重。当时晋灵公昏暴,赵盾强谏得罪了灵公,灵公就想杀他。赵盾就想逃走,他的堂弟说先不要逃,等我去办点事情,如果不成功再逃不晚。赵盾就留在国内,他的弟弟就杀了灵公。董狐知道后就在史书上记载说:赵盾弑君。赵盾说,国君不是我杀的啊,我连知都不知道这件事。董狐说,你身为丞相,出逃没有逃出国,出来后又不抓弑君的凶手,和弑君有什么分别?赵盾非常惭愧,于是后来作事更加谦恭。
  但赵盾其人本来就是个好人,他能容忍董狐直笔,本身就证明这个人是为公的。赵盾后来也说,让后人评说吧。但齐国的崔杼就不一样了。
  齐庄公同样是一个昏君,崔杼得罪了齐庄公,但他不象赵盾一样逃跑。他是纵兵杀了齐庄公。杀齐君后崔杼同样害怕太史直笔,就看太史的记载。这个太史名叫伯,他在史书上也是写崔杼弑其君庄公,崔杼大怒杀了太史伯,太史伯有两个弟弟叫仲、季,崔杼让仲继承了太史的位置,没想到仲同样记载说,崔杼弑君。崔杼又杀了仲,让季去记史书。结果还是写到崔杼弑君,崔杼就说,哥哥呀,我也是为了国家,您就不能不记吗?季说,当年赵盾让董狐直笔写自己弑君,可没人说赵盾怎么样的,反而都是在称赞他。现在您可是真弑了君,我就是不写,别人也要写,要不你杀了我,要不我还是要写的。崔杼于是就想,自己就是杀了季,还是改变不了自己弑君的事实,于是只好作罢。历史上就留下了崔杼弑君这一笔,以及这个典故。
  电视剧《大汉天子》里将这个故事移嫁到赵盾身上,这里说明一下。
  同事的女儿上高中,一日学校布置一篇作文主题是论民族精神。问什么是民族精神,我想这就可以称的上是民族精神。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危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用来概括恐怕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5-1-4 08:05 |只看该作者

再说红颜祸水

  自古红颜多命薄。说实话,初见这话很是不能理解。因为长的漂亮的女人人见人爱,如何能命薄呢?但看了历史才知道,红颜薄命因为红颜是祸水啊。
  
  很有意思的一个推理:红颜薄命是因为长的漂亮的女人人人都爱,但你爱我也爱怎么办?就只有抢了,你抢我也抢,当然要大打出手。国家之间打,国破人亡,人与人之间打,家破人亡。但最终得到红颜的人也没有好的下场,他会宠爱有加,不理国事,更或者为博女人欢心而姿意胡为,国家也可能危在旦夕。东周中有很多教训,周幽王的褒姒,晋献公的郦姬等等,再往五千年的历史中一对照就更多了,妹喜、妲己之流,多不可胜数。所以有人总结了一句话:红颜祸水。
  
  但真是红颜祸水?
  
  《东周列国志》里有个女人叫夏姬,这个人历史上被公认为是一个极其淫荡的女人。而且对于东周这一部小对严肃的小说来说,写夏姬故事时几近淫邪,很是值得探讨一番的。
  
  夏姬者,名不可考。本是郑女,后嫁与陈国的大夫夏御叔为妻,所以称为夏姬。
  
  无可辩白的是夏姬是一个美女,她嫁给夏御叔十二年后丈夫死了。据说,夏姬极善房中之术,或许是大家常说的采阳补阴,至于她老公是不是给她给采死的,我以为当事人都已不在了,我们空口无凭,说来无益,再说也与本文没多大关系,因此不做考证了。反正当时夏姬虽年近三十,但却是极为美丽风骚的。
  
  陈灵公(灵公是谥号,按史料称灵的意思是:乱而不损曰灵,可想其人)是个好色之人,这人没什么架子,和大臣经常称兄道弟。他有两个关系过硬的兄弟,分别是孔宁和仪行父,据说君臣三人的关系亲密到可以互相谈论小弟弟长短的问题(这句是俺侃出来的)。
  
  陈国有个大臣叫泄治,经常恶言谏上。陈灵公很是惧怕此人,孔宁和仪行父劝灵公杀了他,但灵公也知道泄治是个忠臣,不敢杀;于是孔宁和仪行父就纵刺客暗杀了泄治,这样没人管了,他们君臣三人更是没有了顾虑。
  
  孔宁与夏姬私通,完事后孔宁偷了夏姬的裤头,逢人就说是夏姬赠送给他的。仪行父就不满意了,认为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比孔宁强,于是也去见夏姬。夏姬说是孔宁偷了我的内裤,不是我送给他的。于是二人被做桑中之约,夏姬很是满意仪行父的床上功夫,认为他比孔宁强,就主动赠送了仪行父一枚裤头。仪行父于是拿出来向孔宁展示,言下之意是讽刺孔宁偷内裤。孔宁又不满意了,但是想到自己小弟弟真不如仪行父雄壮,就想了告诉陈灵公,言下之意是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夏姬。
  
  陈灵公是国君,与夏姬私通当然不需要孔宁与仪行父那样的名器。虽然灵公处纪大了一些,夏姬为讨好灵公也赠了灵公一条内裤。灵公这人还是相当有兄弟义气的,就出主意三人共同享用夏姬,于是从此不理国政,乐于其中了。
  
  他们可能忘了一个人就是夏姬的儿子夏征叔。陈灵公为了讨好夏姬,就让夏征叔继承父亲的位置当了陈国的陆军总司令,但没想到夏征叔早就不齿他和自己母亲的淫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夏征叔带兵杀了灵公。孔宁与仪行父逃到了楚国。
  
  楚国当时是楚庄王在位,庄王就是五霸之一。听说夏姬美貌后就带兵前来陈国讨伐夏征叔。
  
  夏征叔被杀了,楚庄王看见夏姬果然美丽无比,就想据为己有。没想到大臣屈巫出来劝阻,让庄王将夏姬赏给了襄老。其实屈巫想的是能后补,因为襄老已经很老了,再加上夏姬这么一采补,只有死的更快了。
  
  后来过了一年,襄老果然死了。屈巫果然趁虚而入,不但娶了夏姬而且逃到了晋国。夏姬的故事于是终结了。
  
  但这个故事里从来没有说过夏姬的思想境界,似乎像这样一个一身给多人为妻的女人真正可称的上是一个祸水,或者淫荡二字。
  
  《鹿鼎记》里陈园园对韦小宝的一番话可以说出了做为一个红颜的凄苦。本来美丑并不是自己的过错,但别人非要以其美而夺之,其中纵兵为祸,又怎么能是一个女子所能阻止的?
  
  更何况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手不能缚鸡,除了以长相悦人,又能以什么手段生存在世上?男子无才立世,又奈何归罪于女人?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5-1-4 17:50 |只看该作者
阴阳采补术古人极为迷恋,我还读过一本古书,专门介绍这种方法的,一般人还看不懂捏。
偶尔尝试一下,腰间盘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5-1-4 17:51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他们谁经常取笑,说夏征叔长得像谁谁,一般男人哪受得了这个。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5-1-4 17:53 |只看该作者
中华民族历经这么多魔难,估计是世界第一了,有几次我们好象就要亡了,可最终仍然屹立不倒,其实靠的不是武力,靠的就是先人传下来的风骨。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5-1-7 18:03 |只看该作者

话说刺客

  《史记》里有刺客列传。太史公的好恶感在史记中可以一表无遗。他不喜欢秦始皇,就去攻击秦始皇的娘,说是秦始皇的娘赵姬的面首的小弟弟上可以挂一个车轮。他喜欢项羽,就给这位不肯过江东而只愿一死存名的楚霸王立只有皇帝才可以拥有的本纪。陈胜吴广如果在后世,可能与黄巢、李自成同伍,但司马迁还是以极为尊敬的心情将其列入世家里(世家一般是给诸侯立的传)。太史公此举可以套用《史记陈涉世家》里陈胜的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鸹之志?当然我辈是燕雀,太史公是鸿鸹。
  
  提起刺客,我首先会想到的一句话是: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第二句是:金风未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因为感觉刺客就是为了钱连亲娘老子都能杀的人。当然,这是看了多了武侠小说的影响,好像刺杀好人的就是刺客,刺杀坏人的就是侠客。刺客与侠客有什么区别?其实都是刺客而已。
  
  春秋时代刺客首推曹沫,曹沫后世被尊称为刺客之祖,这就像东方朔被尊为梁上君子之祖一样,估计这两个人未必会同意后人这么做。
  
  曹沫其人极有勇力,当时是鲁国的大将。鲁国因为齐桓公与公子纠之间争位的事而得罪了齐国,齐国攻打鲁国。曹沫为鲁国大将,与齐国大战三战三败,不但打败了还让齐国给抓了起来。齐桓公为了自己仁义的名声没有杀曹沫反而将曹沫放回了鲁国。
  
  鲁国的国君也是个尖酸的人,时常见了曹沫就讥讽他,曹沫那个气啊。可谁让他遇上的对手是管仲呢?这叫周瑜遇上了诸葛亮,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敌人太厉害。但曹沫总是想一洗耻辱的。
  
  鲁国国君与齐桓公会盟。曹沫的机会来了,他带刀上去劫持了齐桓公。这个头开的不是太好,以致于后世劫匪都学会了劫持人质提要求,曹沫的要求是要齐桓公将鲁国打的三个败仗中丢掉的土地还给鲁国。齐桓公开始假装答应,脱身后想杀曹沫。好在管仲劝他说,当国君的不能说话不算话啊,更何况你还了土地给鲁国,等于你从此臣服了鲁国,再说传出去大家都会夸你仁义,你不如答应。齐桓公就答应了。
  
  曹沫算是命好,遇上了管仲这样的聪明人,也遇上了齐桓公这样能听进去劝的国君。他回国后鲁国国君自然感恩涕临。但曹沫害苦了后来的人,因为大家一看当刺客原来这么威风啊——不但能出名,还不需要像打仗一样丢命啊,于是就争相当了刺客。
  
  不过仅接着的一件事出了点麻烦。赵盾在赵国当丞相,得罪了晋灵公,灵公手下有个宠臣叫屠岸夷就派了个刺客来杀赵盾。结果这刺客到赵盾家一看,赵盾正在堂上挑灯夜读春秋,手捻长须神威凛凛(是不是说成关公了?呵呵,当时春秋还没写出来呢,这是俺侃的),刺客大惊说,真神人也,于是不忍杀害赵盾,就撞墙自杀了。
  
  当然这件事并没有给刺客们带来警视,估计都在想是这个刺客自己在充好心,要是杀了赵盾不就没事了吗?说不定就和曹沫一样,当大官发大财呢。所以争当刺客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到了齐国崔杼这一代,崔杼顾了个刺客杀了齐庄公。结果让太史将崔杼骂了个魂魄出窍,崔杼为了减轻国骂,就将刺客当替罪羊给一刀跺了。这件事可能深深地刺痛了刺客们,终于想到还真有卸磨杀驴这回事,刺客们就大多改行当了杀猪的。
  
  但时事确实还是需要刺客的,刺客们不出来怎么办?咱就去找嘛,专诸就是被找出来的,伍子胥和吴王阖闾用尽了手段将专诸请了出来。但吴王僚本人就是个大英雄,专诸就问吴王僚有什么爱好,阖闾说爱好吃鱼肉。专诸就去太湖学了几个月做鱼,由此可见专诸绝对是个职业刺客,开始所谓的老母在堂身不便给人之类的说法,可以让我们好好琢磨一下了。
  
  专诸用鱼藏剑刺杀了吴王僚,自己也被吴王僚手下砍成肉泥。但他成全了自己的儿子专毅,专毅因为自己老爹的勇于献身最终被阖闾封为上卿。诸位看观注意,我们时常见开车在马路上突然窜出来个行人往车上撞的人,不是怕死,也是为了儿子啊。不过专诸一人而牺牲而换来全家的幸福而自己的扬名千古,可也算值得,至少有人会赞上一句,真义士也。但要离就不一样了。
  
  要离也是一奇人。据说这人身体瘦小,不满五尺(按,先秦时一尺约合24厘米,要离身高按现在计量单位来说,仅一米二左右,可比武大哥)长像也颇古怪。因为吴王阖闾一见到他就觉得想吐。但要离的口才绝对称的上是春秋第一人,因为他曾骂死过人。我印象中这样的奇人记得两位,另一位就是在百万军中活活骂死王朗的诸葛亮老先生。
  
  要离未成名时骂死勇士椒丘言斤,这一骂可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要离得罪了这个勇士,这勇士就夜里带剑前往要离家中。要离早已料到,命妻子大开门户,自己僵卧床中等待。
  
  椒丘言斤进屋后,对要离说:“你有三该死,知道吗?你当着众人辱我,一该死;不关门就睡,二该死;见我来杀却不逃避,三该死。你自己找死,可怨不得我。”要离道:“我没有三该死,你却有三不肖,你知道吗?我在众人面前辱你你却不敢应答,此一不肖;入门不咳,登堂无声,有突袭暗杀之心,此二不肖;用剑逼着我的头颅,才敢对我说这些大话,此三不肖。你有这三不肖却还来指责我,不觉得太卑鄙了吗?”椒丘言斤当即投剑长叹:“吾之勇也,人莫敢眦占者,离乃加吾之上,此天下壮士也。” 于是自杀。
  
  要离为人比起专诸来说更有传奇色彩,但是这样的人物却没有被司马迁收入史记,原因是什么?下面的事情可能能说明一二:
  
  阖闾于是和要离商量怎么刺杀吴王僚的儿子公子庆忌。《东周列国志》里说庆忌有万夫不挡之勇,而且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那种。吴王阖闾曾经派军队去追杀庆忌,但却不能奈何他。要离就给吴王出了个主意,让自己假装得罪吴王阖闾,不但让吴王阖闾砍了自己的手臂,而且还让吴王杀了自己的妻子。
  
  这苦肉计用的可比周瑜打黄盖那招高名的多了,我们可以相信就是诸葛亮生在当世也未必能看出这是苦肉计来。庆忌怎么能看出来呢?于是庆忌就很相信要离,并且当他为心腹。终于要离看准了机会,在庆忌起兵回国复仇的船上在背后刺杀了庆忌。
  
  庆忌临起前对手下说,要离也是个当世英雄,一天杀两个英雄太可惜了,不让自己的手下杀要离。但要离觉得自己为了当好一个刺客杀妻灭子,并且用卑鄙手段杀了庆忌也很是不光彩,于是也自杀了。
  
  要离是个很让人争议的刺客,他的故事比起刺客列传里的其他刺客来说,可以说更有传奇色彩。但司马公偏偏不将其列入刺客列传,什么原因呢?
  
  因为司马迁厌恶要离的为人。
  
  管仲死前对齐桓公说易牙等人是小人时,有一段话发人深思,这段话用现代汉语说就是:为人者最亲不过自己的父母,最近不过自己的妻子儿女,最重不过自己的身体。连自己的父母都可以不顾、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可以舍弃、自己的身体都可以残害的人,那么天下还有谁是他不敢舍弃和残害的?
  
  所以要离此举,可以称的上是禽兽之举。不但司马迁不喜欢他,到了后世的宋代许多大儒也都极不满意,认为要离杀一无辜而得天下,是大不仁,而要离竟教唆吴王杀死自己无辜的妻子儿女,实在是背伦乖张到了极点。

  但我却非要说几句要离的好话不可:吴王阖闾并不是个什么好东西,为了能刺杀庆忌,居然听从要离的意见而杀要离全家,这样的帝王不值得要离去卖命。但要离偏偏就卖了命,最近有部电影叫《英雄》,无名得到了刺杀秦始皇的机会,最终而没有刺杀,为什么?
  
  电影中印象最深的是残剑的两个字:天下。
  
  要离不也是为了天下?阖闾虽然残暴,但吴国最终在春秋时成就霸业。庆忌虽勇,但未必是阖闾与伍子胥的对手,刀兵一起而吴国大乱,受害的是千千万万的吴国百姓。这样的形式下,为安定吴国而牺牲庆忌一人,从大利上来说不一定不是好事。庆忌以全家性命加上自己为庆忌之死而献罪,这样的举动,不值得为后人尊敬?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5-1-8 21:18 |只看该作者
但齐桓公最终没有听管仲的意见,他任用了鲍叔,同时也任用了这三个小人,鲍叔劝告桓公不要任务这三个人,而桓公不听,鲍叔就被被气死了。
————
信陵君再读这句子呢?

另外,在前一节提及《史记.陈涉世家》,我有个疑问,一个被雇佣的,敢公然对主子说,别人是燕雀,他是鸿鹄吗?我记得那里好像是几个雇佣者之间的对话呢。。。。。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15-1-9 11:30 |只看该作者
红尘散仙 发表于 2014-12-25 16:17
历史就是这样的,事实上谁也不能盯着人家肚皮看四十年。
若是我,揣个枕头在河南呆五个月,然后跑山西又 ...

这个是根据小说,非历史,姑妄信之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5-1-9 11:34 |只看该作者
金戈戈 发表于 2015-1-8 21:18
但齐桓公最终没有听管仲的意见,他任用了鲍叔,同时也任用了这三个小人,鲍叔劝告桓公不要任务这三个人,而 ...

        好象记得他是和他一起干活的人说的,不是和主人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