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我是来打酱油的 于 2014-8-23 00:04 编辑
最近吧,在天津,“吃喝玩乐”这四个字,仿佛有了那么一点新意。
先说“吃”。昨晚,路过滨江道,在小吃一条街的街角,排起了一列长队。好奇地上前问了问,原来是买炸鱿鱼的,15元一个,排队买到的,兴高采烈,把鱿鱼举在手里,从远处一看,还以为一把扇子呢。这炸鱿鱼据说是从台湾兴过来的,有甜辣、黑椒、芝士等多种口味。如果胃口好,还有25元一只的特大炸鱿鱼呢。
再说“喝”。天津人平常见面,劈头盖脸就问:你吃了吗?也不管在不在饭口。最近,这口头语有点变化,改问:你喝山海关汽水了吗?我小时候,天津人就爱喝山海关汽水,玻璃瓶的,橘子口味,夏天喝冰镇的,一开盖儿,直往外冒气泡儿,一边喝一边打嗝儿,那叫一个过瘾。印象中,山海关汽水最早是1毛5一瓶,后来喝到了1元钱一瓶,上世纪80年代末,我上大学时,校门口还有卖山海关汽水的,可惜没不久停产了,再后来,可乐、芬达、雪碧成了“替代品”,可我心里,一直怀念着山海关汽水。有这种情结的人,绝不在少数,因此,当阔别30年的山海关汽水复出后,天津老百姓无不奔走相告,一个30来岁的小伙子,听说小卖部卖山海关汽水了,问老板:还是以前的味儿吗?我来一瓶尝尝。一瓶下肚,小伙子吧唧吧唧嘴:再来一瓶尝尝。结果他一连气儿喝了4瓶。老板问:尝出来了吗?小伙子:嗯,还行,童年的味道!
下面说“玩”。天津人最近热衷玩微信,我的微信在莫名其妙地被封了近两个月后,终于解禁了。大学同班同学弄了一个微信群,单位退休的一些“老同志”也弄了一个微信群。我基本不说话,时不时地看看大家都在聊什么。大学的三哥每天早晨负责在群里升“群旗”,还发些公鸡打鸣的图片催人起床,然后就是寒暄,你好我好大家好,成了老同学早中晚互相问候的地方。相比之下,报社退休的人,微信的内容丰富多了,老林爱发旅游的照片,老寇爱发健康养生的知识,老刘喜欢插科打诨,张姐爱秀减肥以后的身段,还有几个快退休的也提前进入了角色,发各种段子、笑话、搞笑的视频。
最后说“乐”。今年是相声大师马三立诞辰一百周年,天津人在马老的代表作《买猴儿》《开粥厂》《逗你玩儿》中,缅怀着马老“苦中作乐”的一生。相声界人士更是争相爆料马老不为人知的段子。马三立的徒弟常宝华说,早年间,马三立去电台录节目,一进门就摘下自己的帽子故意往“没有钉子”的墙上挂,夸张的动作引得工作人员忍俊不禁。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说,父亲有时还会有点“调皮”。有一次,马三立与刘宝瑞、李洁尘结伴去搭档赵佩茹家,雨后的院内积了很多水,走在第一个的马三立一推院门,一脚踩进积水中,鞋袜浸湿。马三立不仅没有提醒走在后面的刘宝瑞,而且在刘宝瑞“中招儿”后,还暗示他不要声张,让走在最后的李洁尘一起“有祸同当”。真是童心未泯啊!
|
-
9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