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厨房中最能体现一个菜好与不好的就是油大不大,那个年代粮油是定量供应的,油是人均半斤每月,肯定是不够的。记得院中有个小伙伴当家中的油瓶子底朝天时,她有个绝招,就是拿酱油当植物油用,想想是多么无奈的事。
为了这事,母亲总会让舅舅来家时带些油来,那是农村现榨的,吃起来特别香,母亲按农村的集市价给舅舅钱。当有舅舅们送来的油时,我就喜欢作蒜拌面吃,烧些熟油,捣些蒜泥,面条下熟后一拌,别提多香了。
第二个补充是,母亲买回板油自己炼油,最后的那些嘎蹦脆的油渣吃起来真香啊。冬天母亲还会买回羊板油做油茶,里面放杏仁,花生,熟面,每天当早餐。
那个时候碟子中的菜水就是大家的最爱,没有倒的,全都进了肚子。而现在每次看着剩的油底子就发愁:倒了可惜,放着占地儿。当时不忍心倒,第二天还是逃不脱打发到下水道的命。
想着少放点油吧,有些菜油少了就没法炒,比如茄子,土豆,不说么,油多不坏菜,有些菜油少那模样也就特难看,所以还是省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