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和绿汀及爱好京剧的朋友聊点儿京剧(欢迎参与并指正)
楼主: 大尾巴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绿汀及爱好京剧的朋友聊点儿京剧(欢迎参与并指正)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3-26 16: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3-26 16:50 编辑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3-3-26 09:13
还是大鹰专业,您和舞婆娑、芥末等可以谈到一起去了。

这二位都是优雅的女士。

哦,原来是女士。我也不是专业,不过是爱好而已。京剧在过去旦角都是由男人扮演的叫“男旦”这里有历史的原因。可能正是因为如此,男旦的唱法和后来有女人扮演旦角的唱法和风格不同,这是由于男女的生理条件所致。可能是听惯了男旦的演唱,总觉得女人在唱腔的力度和厚度上有所欠缺,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女性旦角演员唱的也非常的好。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3-3-26 16:51 |只看该作者
东风再起 发表于 2013-3-26 11:42
嗯,估计得要隔一段的时间来听,才行,除非我能学他的唱法,我就会比较有兴趣

那干嘛不试着学学呢?京剧没什么神秘的,跟唱歌一样,不过是方法不同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3-3-26 16: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6:47 编辑

丑:
京剧的丑角在戏中一般都是配角和反面人物,除了我说过的萧长华老先生和姜妙香一起演出的《连升店》是京剧里为数不多也许是唯一的一出以丑角为主角的戏。

虽然是配角,我认为丑角的角色并不小。如果一出戏是一盘菜肴的话,丑角就是作料,没有丑角的戏是不完美的戏。

丑角一般扮演的都是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车(车夫)、船(船夫)、店(店主)、脚(脚力)、衙(衙役),五行八作,鸡鸣狗盗之徒等等。可以是个流氓,恶棍,唯利是图的小人,可怜的乞丐等等。丑角也有社会地位高的人,比如贪官、衙内(官宦弟子,纨绔子弟)酸臭文人等等。

由于丑角涉及的角色范围广,而且要和许多别的行当一起配戏,这就要求丑角的戏剧功底要深。他们不仅要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还要了解其他行当的角色。一般的说,丑角可以是戏剧的行家,这也是为什么在戏班里,丑角的地位很高的原因。

著名丑角艺术家萧长华先生,就是一个戏剧教育家。

丑角念白是京白,表演幽默诙谐,过去,相声演员要拜师学艺,一定要请丑角京剧演员到场。

丑角分文丑和武丑两个行当。

文丑就是我上文说过的,酸腐文人和贪官污吏或者官府的管家打手高官的子弟。如《审头刺汤》中的汤勤,《蒋干盗书》中的蒋干,《法门寺》里的贾贵《野猪林》里的高衙内等等。

武丑很好理解,是有武功的角色,多为神出鬼没的武林高手。比如《三盗九龙杯》里的杨香武,《盗翎甲》里的时迁,《三岔口》里的刘丽华等等,武丑俗称又叫开口跳。

丑角以恶衬托出善,以丑烘托出美,在一出正剧或者悲剧中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丑行是京剧诸多行当里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重要行当。

关于京剧的行当,我就粗略的介绍完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3-3-26 18:35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3-26 16:47
哦,原来是女士。我也不是专业,不过是爱好而已。京剧在过去旦角都是由男人扮演的叫“男旦”这里有历史的 ...

俺瞎说几句

论嗓音的宽厚、鼻腔共鸣的力度、气力的充沛坤旦确实劣于男旦
大概是男性生理因素吧,咽壁很有力量,声音瓷实中气十足。

但论扮相男旦与坤旦相比,男旦不可避免的生理劣势,坤旦外形美丽,清丽自然。
我觉得坤旦的“啊”音比男旦嗓音圆润。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3-3-26 19:55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3-26 16:51
那干嘛不试着学学呢?京剧没什么神秘的,跟唱歌一样,不过是方法不同而已。

声带不行,容易发炎的,不过有机会也试试{:soso_e112:},我觉得在流行音乐中加几句京腔,很有感觉,那首,ONE NIGHT  IN  北京,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3-3-26 21:53 |只看该作者
舞婆娑 发表于 2013-3-25 22:02

恁好的视频,单发一个帖子呀,我也好跟一个,也是《贵妃醉酒》,我也想请大鹰兄评价一下我唱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3-3-26 21:54 |只看该作者
我就跟着瞎搅和一下,过过戏瘾~~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3-3-26 22:03 |只看该作者
芥末 发表于 2013-3-26 21:53
恁好的视频,单发一个帖子呀,我也好跟一个,也是《贵妃醉酒》,我也想请大鹰兄评价一下我唱的~~

清妹单发一贴多好?程派赏心悦目,我再发还不烦死个人儿?
正好想听听大鹰兄对程派的高见!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3-26 22:10 |只看该作者
舞婆娑 发表于 2013-3-26 22:03
清妹单发一贴多好?程派赏心悦目,我再发还不烦死个人儿?
正好想听听大鹰兄对程派的高见!

程派的《锁麟囊》我请他听过了,《贵妃醉酒》是梅派,我初学梅派就唱的它,感觉自己有颤音,还是后腔音发声,不适于梅派的清亮华丽,这才改学程派的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3-3-26 22:17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3-3-26 16:47
哦,原来是女士。我也不是专业,不过是爱好而已。京剧在过去旦角都是由男人扮演的叫“男旦”这里有历史的 ...

三年前与UC戏曲房间听了一段儿男旦《锁麟囊》,幸好我录下了存电脑里,感觉比我的好百倍,有暇我弄个视频发上来~~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3-3-27 16: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3-3-28 07:42 编辑

   
京剧行当的流派及其特色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还是那句老话,这个题目非常的专业,可是由我来讲可能是眼高手低,好在我们这是茶馆,不过是兴趣的讨论,没人较真儿,我凑合着说您凑合着听。
  咱们还是按照上文中介绍京剧行当的顺序,先从老生谈起。
  上文我说过,老生是京剧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大多是正面人物。几乎所有中老年男性角色都可以用老生来扮演,设计角色的范围也是最广的。
  一出戏可以没有旦角,没有小生,但是绝少没有老生。
  过去有一副画叫“同光十三绝”,上面画了当时徽班进京形成京剧的十三位著名的京昆艺术家,其中四位是老生演员。
  而这十三位演员可以认为是京剧后来各种行当的开山祖。其中余三胜,谭鑫培,杨乐楼等等,他们的后人就是很多老生流派的开创人。
  例如余三胜的孙子余叔岩是余派的创始人,也是前四大须生的领军人物,余派在老生行当的流派里,可以说是最受观众欢迎,演唱难度最大的流派,而且后来的杨派老生也是从余派演变而来。
  谭鑫培就是后来谭元寿的曾祖,谭家七代梨园,所有的老生流派都是从谭派发展而来,是老生行当的开山祖等等。
  当然,这副画里画的都是用他们在剧中扮演的样子画的,因此,真正面目我们还不能完全的看清楚,但是,这是至今最具说服力和最早关于京剧发展之初的图像资料,非常的珍贵。
  




--------------------------------------------
发帖时间:2012-12-30 18:24:55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3-3-28 07: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6:49 编辑

  所谓流派其实是一个演员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的一种风格的唱法,而这种唱法又必须得到观众喜爱及其同行的认可。仔细想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即使你故意模仿一个唱法还是不能完全一样,但是,这不是流派而是一个人固有的特点。
  
  京剧无论是在唱腔、表演都有严格的程式,这些程式是学习的方法,有着严格的规定。正因为如此,一个行当大部分的特点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和写毛笔字一样,临摹是学习的开始。写字是要临大家的名帖,唱戏也是要师承和模仿大家的唱法。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能够逐渐形成了流派和自己的风格呢?这一定是有心的,自觉的,让人不得其解的是,虽然流派的形成是个自觉的行为,但绝对不是一个终极目标,因为这个自觉是建立在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继承和发展一种唱法,而不是建立在一定成为流派的基础上,因为流派的形成不是一个原因,要有很多的条件,这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个人努力就能够达到的。
  
  关于临摹前人的火候要把握到什么程度,梅兰芳先生曾经有过一个说法,"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
  
  也就是说临摹的目的是要掌握这门唱法而不是临摹本身。
  
  学习京剧是个非常痛苦几乎近于残酷的过程,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过去小孩子六岁就要“入科”(学习京剧的地方叫科班,入科即是进入科班的简称),每天起五经爬半夜的练功,这样的苦练要经过十几年甚至更长,这个人学成了戏,基本也就是“残废”,因为京剧的训练把人的嗓子,甚至身体四肢的功能完全按照京剧打造,如果一但这个人丢了这碗饭他几乎什么也干不了。
  
  简单举个例子,旦角演员为了手的姿势好看,要在温水里浸泡和压五个手指,让它变得柔软和有弯曲度(反向弯曲度),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能早就的,要常年如此,那么这双被改造过的手,却不能干重活。尤其是过去,旦角演员虽然演的是女性角色,但都是男演员,就是所谓的“男旦”,后来有了女性演员演旦角才有了男旦的叫法,过去没有这个说法,京剧里无论你是什么行当,没有女性演员。
  
  试想一个男人,除了演戏,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一双手变得女人一样的柔弱纤细,一但丢了饭碗,他不等着饿死等什么呢?
  
  扯远了,还回到流派上来。
  
  尽管京剧二百多年以来,有数不清的演员甚至是名演员,但是流派却只是这么几种,可见形成流派的难度和不容易。
  
  咱们在这里先说老生,老生我原来提到过所谓前后四大须生,为了方便流派的解说,我在这里再重提一下。
  
  前四大须生是: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言菊朋。
  
  后四大须生是:马连良、谭福英、奚啸伯、杨宝森。
  
  还要说的是,这种所谓四大须生不是一种专业的评定,行内并没有这样的评定方法而是观众给界定的。
  
  为什么要重提这四大须生呢,因为,当今流传最广,时间最长,大家最熟悉的所谓京剧老生流派,四大须生都包括了。
  
  也就是说,老生的流派你基本可以这么看,就是余派、高派、马派、言派、谭派、奚派、杨派这七大流派,虽然过去也有其他流派但已经不为人所熟悉。
  
  下文要介绍的是这些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代表作。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3-3-30 07: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6:51 编辑

余叔岩
  喜欢京剧的人大概对余派唱腔都不陌生,因为至今很多老生仍然是这个流派的传人。而且,余派的代表剧目也是老生的经典剧目,有些就是来源于他的唱法和改革。

  余叔岩是京昆十三绝中余三胜的孙子,梨园世家,早年拜谭鑫培为师。谭派嗓音高亮吐字清脆,余叔岩在宗谭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进一步发展了谭派,其嗓音特点浑厚刚毅,特别是“立音”特别好,高低兼能,注重吐字的韵味,后人说余派的唱腔叫“云遮月”,意思是,高音里有浓厚而低音里有穿透力,好比一轮月亮藏在云彩里,光亮虽在却不露踪迹。余派由于对谭派的提高和发展,被称为“新谭派”。

  余叔岩不仅是唱的好,武功也十分了得,可谓是文武老生两门抱,多才多艺。可惜的是身体不好,活跃在舞台上的时间不长。今天,我们由于没有他的影像资料,我们只能从老唱片里听到他的唱腔。

  余派的传人不多,但影响广泛,有些甚至不是出于他的门下而宗了余派。我们今天还能熟悉的有,杨宝森(也是杨派老生的创始人),谭富英(谭鑫培的孙子,谭元寿的父亲),李少春,女老生孟小冬等。关于这几个人也是生行里的一代宗师,后文我会介绍他们。

  仍然活跃在今天舞台上的余派演员例如于魁智,耿起昌,马长里,上海的女老生王佩瑜等等。

  由于余叔岩师承谭派,继承了谭派文武兼备的特点,所以,他代表剧目也很多,甚至可以说涵盖了今天流传下来的绝大多数老生剧目,文武都能演。

  代表剧目有:《搜孤救孤》《战太平》《武家坡》《洪洋洞》《打棍出箱》《四郎探母》《定军山》等等。

  余派对近代老生的发展和成就可以说是没有人能够望其项背,特别是《搜孤救孤》里程婴的那一句“白虎大堂定了计”的二黄导板,荡气回肠真是天下一绝。

  希望有时间听听老唱片里余叔岩的唱段,如果您能找到,您会觉得那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同时您也会明白什么叫大师,艺术家不是随便叫的以及流派的难得。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3-3-31 07: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6:53 编辑

 谭富英
  说完了余叔岩,一定要说谭富英。这还不是因为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生演员,而且是梨园世家,是著名的京昆十三绝中谭鑫培的孙子。更重要的是,所有老生都是出自谭门,也就是都宗的是谭派然后从谭派发展起来的,可以说,谭派是近代老生的开山祖。

  谭家从谭至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谭正岩至今整整七代,而且都是专攻老生,这可谓是梨园的奇迹。

  谭派嗓音高亢,吐字清脆,更重要的是,谭派老生都是文武老生两门抱。中国第一部电影在北京的“大北”照相馆拍摄成功,这部片子就是一部京剧片《定军山》,其中黄忠的扮演者就是谭鑫培,我们上文中提到的余叔岩就是谭鑫培的门徒。

  真正让后人认识谭派的,还是从谭富英开始。谭派戏几乎就是老生行当的根底,谭富英也是谭派老生中的佼佼者。过去,北京京剧团的阵容非常强大,其中就因为有了裘盛戎,马连良,张君秋,李多奎,谭富英的加盟。

  谭富英的儿子谭元寿,就是《沙家浜》郭建光的扮演者,年龄七十的时候还可以做“呛背”(前空翻),足见其武功的功力。

  再后来,文武老生逐渐拉开了档次和分界线,这不是因为什么剧情的需要,完全是文武两门抱的老生十分的难得。

  要说谭派的代表作非常困难,因为几乎所有的老生戏都是谭家的戏,我只能举出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如《定军山》《战太平》《李陵碑》《失空斩》等等。

  之所以这么举例不是谭派这几出戏唱的最好,而是目前比较流行的。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3-4-1 08: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6:53 编辑

高庆奎
  高派是高庆奎创立的,提起高庆奎,了解京剧的人可能都知道,曾经是一个如雷贯耳的人物。

  高庆奎师承很多名家,其中包括谭鑫培。高庆奎嗓音高亮,这在生行里是很少见的。尤其难得的是,他不仅老生唱的好,而且老旦,净行也有造就,对于这样的能够跨行并且有成就的演员并不多见,高庆奎次子高盛麟是京剧的大武生。

  只可惜英年早逝,虽然去世的早,但高派对京剧老生行当的影响非常大,至今我们还能看到活跃在舞台上的高派演员。
  高庆奎的徒弟也不是很多,我们能够熟悉的如李和曾,现在的辛宝达。

  高派代表作有《辕门斩子》《逍遥津》《斩黄袍》《史可法》等,其中《逍遥津》那段汉献帝的二黄唱段脍炙人口。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3-4-1 22:13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好贴子,才看到!得空也写一写自已对于京剧的戏曲的一些偏爱,门外汉的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3-4-2 07:09 |只看该作者
芳紫陌 发表于 2013-4-1 22:13
好贴子,才看到!得空也写一写自已对于京剧的戏曲的一些偏爱,门外汉的喜欢!

欢迎,我也是个爱好者,不是专业,咱们大家一起聊有意思,我别老是一个人唱独角戏呀?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3-4-2 08: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色妞妞 于 2013-4-2 16:54 编辑

言菊朋
  前文我们说过,京剧老生曾经有“四大须生”的说法,这又分前后四大须生。我们在这里再重复一遍,前四大须生是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后四大须生是,马连良、谭福英、奚啸伯、杨宝森。

  言菊朋即是前四大须生里的一位。

  言菊朋出身官家,蒙古族,自己本身也有官职,而且是一位饱学之士。

  在过去,艺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做官的人是不能够唱戏的。言菊朋却因为爱好京剧而弃官从艺,可见其对京剧的执着。从其他行业专到京剧专业演员,过去俗称叫“下海”。京剧里有很多这样的演员,其中不乏著名的演员,他们都不是门里出身,而是下海成了专业的演员。

  和其他老生演员一样,言菊朋也是从谭派入手,最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被称作“言派”。

  言派的特点是细腻婉转,跌宕起伏,若断若续,千回百转。他的代表作《让徐州》虽然是谭派戏,可是言菊朋唱了以后,谭派就再也不演了,足见言派戏是内外行都认可。

  言派的代表作我们熟知的有《卧龙吊孝》《让徐州》《上天台》《贺后骂殿》等。

  言菊朋的后人也是京剧演员,儿子言少朋是老生演员,马连良的弟子。儿媳张少楼也是言派老生,颇有言菊朋的风范,是个很难得的女老生。

  女儿言慧珠,名震江南,曾经是上海京剧界的一代名伶,还曾经参与了电影演出,她和麒麟童(周信芳)合作演出的《坐楼杀惜》堪称绝配,是一位非常著名的花旦演员。

  只可惜,在后来的各流派中,传承和爱好言派的人不是很多,这可能是因为言派的唱腔不好掌握的原因,加上言派的剧目也不是很多。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3-4-2 09:08 |只看该作者
单纯性白脖说,真是牛啊,这个坛子里。。。
关于样板戏的事我这有个不大妥当的比喻,
买东西有时候有时候会掏一大笔钱,买一样好东西,
有时候会花很少的钱,买一大堆破烂,
基本上说那一样好东西会用很久,一大堆破烂要不了多久就扔了。
抛开政治因素,高手参与的样板戏就是那一样好东西,
从技术层面对京剧自身的变革绝对是好事儿,
只不过只让唱样板戏,别的全打到,这事儿就过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3-4-2 19:54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张允和喜爱唱戏,且还是“水磨腔”,大鹰兄能说说“水磨腔”是什么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3-4-4 14:05 |只看该作者
鹰的字好看,很重要一点是观点鲜明,不论说的对错,一看就是认真思考过的,而且思考有深度。但鹰太能写,每篇几乎都是系列,俺是看不完,这一篇也没看完,只好等读完再论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3-4-4 20:55 |只看该作者
也来加点儿料~~

马连良:京剧业内人称“长得顺溜儿”,高矮胖瘦合宜,体格匀称。舞台上演戏愿意和搭戏的演员唠家常。
“二哥,今儿中午吃了什么?”
“饺子”
“哦,包饺子啊,什么馅儿的?”
还得人家经常忘词儿~~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3-4-4 20:58 |只看该作者
谭富英,天赋佳喉,年轻时嗓音“没挡”,底气足。一出《定军山》“敌营打罢得胜鼓哇~·”剧场内就炸了锅~~
外头拉洋车都能听到连声叫好~~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3-4-4 21:04 |只看该作者
“张君秋:嗓音得天独厚,一时无两,出于梅派,也得程砚秋指导,竟能自成一家。
他的嗓音甜、圆、宽、润。发声靠腹呼吸,讲究发丹田之气。张派弟子少,我总感觉与他自创的这种发声方法有关,难度太大啦。

传言此人食量大好,登台前画好了妆四十个饺子下肚,前台一声:“苏三走动哇~~”他一抹嘴:“苦哇~~”就上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3-4-4 21:20 |只看该作者
张君秋:望江亭------蒙师傅发恻隐把我怜念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3-4-4 21:53 |只看该作者
我很吃惊,帖子里藏龙卧虎,厉害!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3-4-5 21:40 |只看该作者
色妞妞 发表于 2013-4-4 22:14
没赶上那个年代,虽然也不是啥好年代

都是汪曾祺《人间草木》里的故事~
汪的散文最大的看点是写人物,一是写西南联大各位教授的,一是写他创作样板戏期间结识的几位名伶,形神具备,特有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