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FM女士这种生存的理由,正是通过外在意志力强加给内心的一种驱力,谁也无法否认这种崇高性,不过这种心理模型,其实细究起来却是很耐人寻味。
按照行为心理学来说,人做为一个行动的主体,其前途和命运永远取决于自己的选择。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是自由的,是无所依靠的,必须自己创造自己,这就使得选择成为孤独的源泉,使得人在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时候,总是处于一个脱离一切的、像大海中的孤岛一样的天地,时刻被一种根本的、永恒的、难以排遣的孤独所包围。这种孤独,就是选择的孤独。
然而,由于人在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中,未来的难以把握,命运的无法捉摸,这就使得选择又成为烦恼的根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做出某种选择的时候,总会出现左右为难、心烦意乱的情形的原因所在。
在人性的本质当中,因为完全处于孤独中,既然做出了自由的选择,那么就意味着人必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来,包括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要负完全责任。与此同时,这种责任又具有不确定性,面对未知的不确定,个体本身的心理世界就犹如进入危险的禁地,处于一种害怕被与之对立的世界遗弃、作弄、伤害的恐惧之中。这种恐惧就是选择的恐惧。
在选择之后的孤独、烦乱、恐惧三位一体的折磨之下,人的心理世界出现了对超越的渴望和驱动力。因为精神世界的自然和谐,能够让超越选择本身的内在心理出现了追寻自然法则,取得人天合一的心灵宁静和神圣的安详中。
这就是心灵工作坊的意义所在。这种心灵的成长目的,就是得到超越于自我的内心宁静所在。实质上这并不是一种堕落和退却,而是一种休憩和修炼。当我们看清自己背负的不过是自己强加上去的一种符号,那么符号对于自己来说,就成了自己一厢情愿束缚在对方心头上的重桎。道理很简单。
人生之路走的时候,谁都希望轻装上阵,但当你背负亲人的嘱托和期望的时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使其成为一道紧箍咒,束缚心灵的自由,更牵绊了向前飞奔的翅膀。我们不论是为了什么,只有一条,获得内心成长的忘我,这才是终极的目的所在。
忘我不意味着放弃责任,不意味着放弃追求,而是一种心灵成长的契机。为了谁活着,说到底都是为了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喜乐,也即——毫无痛苦地从选择的状态中抽身而出,将所谓的恐惧和责任融化在真实的世界中。这才是我们心灵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