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名人酒故事 by 张寒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蟾宫折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酒故事 by 张寒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2-18 07:28 |只看该作者


  饮酒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了,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饮酒人数已经达到了5亿。据卫生部门统计,在5亿喝酒的人口中,真正按科学饮酒法饮酒的比例仅占0.51%,具体到人口数量是260万人口,也就是说,有4亿9千7百多万人都不按照科学的方法饮酒。这其中潜在着巨大的危险,可以称之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为长期过量饮酒,李白患上了酒精依赖症。但赋闲的李白是否因为酒钱犯过戒断综合症?李白之死是否与此相关?李白"捉月"到底是民间传说还是另有玄机?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李白真可以说是生于酒而死于酒。"这话确实不假。他是隐居时饮酒,求仕时饮酒;得意时饮酒,失意时饮酒;宾朋相聚饮酒,独自一人饮酒;有钱时饮酒,无钱时典当什物也要饮酒;暮年甚至将悬在腰间多年的心爱的宝剑摘下来换酒喝。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他的死系患急性脓胸症,酒精中毒是病源之一。由于嗜酒,至死不休,更使这样的病没有治愈的可能。

  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说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说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应该比较可信。第二种说法亦见于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不能偏信。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六十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说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见王琦《年谱》)。始有李白狂醉捉月而死的首次记载。继后北宋宣城人梅尧臣在《采石月下赠功甫》诗中又说:"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他把李白醉中弄月翻船而死说得更为形象。接着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亦云:"世俗多言李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于是李白捉月落水之说便广为流传。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3-2-18 07:29 |只看该作者


  李白恃才傲物,漂泊一生,牢骚满腹,怀才不遇,醉酒泛月,百感交集之下,玩月翻船,遂有捉月之说,似乎也属情理之中。

  人们敬仰李白的成就,但是对他那一团糟的生活境况却持反对的态度。如果不是特别执著地想着出人头地,要建立某种成绩,大凡明智的人都会选择知足而幸福的生活,有健康的身体。喜欢喝酒还能保证身体不受到损伤,首先就该了解酒对人体的好处。

  大量的古典医籍记载表明,白酒有养生保健和治疗功效。

  古籍记载:"酒性热,走而不守,既有调和气血,贯通经络之功,又有助阳祛寒,除湿散风,活血化瘀,补肾养心之效。"

  《汉书》称酒为"百药之长",以下是古代医学典籍中记载的酒之功效。

  唐代孙思邈这样表述饮酒的方法及其疗效:"少饮,和血益气、壮身御寒、辟邪延秽。"《饮膳正要》记载:"酒味甘,辛,性热,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肠胃,消忧愁。"《黄帝内经》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专门论述了酒在疾病中的各种作用;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用酒配药治疗风厥胸满与妇人难产;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记录,用酒配药可治疗胸痹、妇人62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等症;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录了用酒配药治疗赤带下、疟疾等疾病的方法;宋元时期出现了论酒的专著《北山酒经》,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对酒做了系统的、精辟的论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专列有酒、烧酒、葡萄酒等五项载有一千多首药酒的处方,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并非只有白酒有保健与治疗疾病的功效,葡萄酒与啤酒也均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美国《医学论坛报》报道,红葡萄酒可以通过减缓动脉壁上胆固醇的堆积而保护心脏,显然,红葡萄酒在预防心脑血管病方面有重要的功效。这份报纸还指出,红葡萄酒通过促进新陈代谢、清除氧自由基、营养皮肤组织等功效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使女士们的皮肤更娇嫩、更具生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3-2-18 07:29 |只看该作者


  美国《临床营养杂志》报告指出,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可减少妇女血液中的炎症物质,从而减少患血管炎症的概率。这份杂志的另一份报告还指出,适量饮用葡萄酒会增加身体内的脂肪酸水平,这份报告是在对自英国、比利时、意大利三个国家不同地区的1604名居民的全面体格检查及一年来的饮食情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得出来的。

  美国的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曾经历时五年,在对846名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人所作的研究中发现,适度饮用葡萄酒有助于减少白内障患病几率。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了七万多名中年男性的数据,表明适当消费红葡萄酒,可降低患肺癌的风险。对于一些男性烟民来说,每天喝一杯红葡萄酒,相比那些不喝红葡萄酒的男性烟民,可减少60%的肺癌风险。

  美国大学"胃肠病学"会议中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对1700多名结肠、直肠癌筛检,证明红葡萄酒可降低患大肠癌的风险。美国医学专家在《新科学家》杂志中指出,红葡萄酒中所含有的白藜芦醇,能中和内耳的氧自由基,从而防止老年听觉衰退。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可保护眼部血管免受衰老导致的损伤,抵御异常血管增生,从而防止视力退化。英国《实验神经学》杂志报道,葡萄酒对大脑有保护作用,葡萄酒中所含的白藜芦醇可缓解大脑中的血栓,使大脑长期损伤的危险减低40%,加速中风患者康复。

  以色列一项研究表明,红肉脂肪在消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而红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可以中和红肉中的致癌物质。

  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适量饮用红葡萄酒的六十五岁及其以上老人,由于大脑受损而导致各类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了一半,这份报告是在对1709名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长达十五年的跟踪观察后得出的结论。科学家猜测,原因是葡萄酒中含有的类黄酮素能有效地"摧毁" 有害大脑的物质。

  此外,还有研究报告称,葡萄酒中含有的氨基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它们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红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可阻止未成熟脂肪细胞进一步成熟,干扰与肥胖有关的代谢过程。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3-2-18 07:29 |只看该作者


  以上列出的是葡萄酒的药用功效,那么,啤酒的功效又有哪些呢?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适量的啤酒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预防缺血性脑中风,适度饮酒者比禁酒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降低40%到60%。美国《心脏协会杂志》报告表明,适量饮酒对大脑有益,可让妇女获得更好的认知能力。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啤酒中的黄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铜复合物,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幕后英雄。啤酒中所含的原硅酸,能为骨骼提供硅元素,对强壮人体骨骼大有益处。从而,有助于女性预防骨质疏松。

  瑞典科学家发现,花生中的脂肪和纤维素会减缓血液中酒精的吸收速度。适量啤酒则是血液稀释剂,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两者合用可大大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流行病学和社区卫生杂志》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喝啤酒的人比禁酒的人更少得病,自我感觉也更好。

  此外,对于老年人而言,饮酒的好处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老年人适量饮酒,有助于减少患腿部动脉疾病的几率。研究人员在对5635名志愿者追踪调查七年半后发现,适量饮酒的老年人患腿部动脉疾病的几率比不喝酒的人要低44%。

  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老年人每星期喝点酒,其死亡的风险比禁酒者低23%。这是研究人员对两千多名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的结果。

  唐朝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摹了八位名人,里面不仅有"斗酒诗百篇" 的李白,还有"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大书法家张旭。

  张旭的书法以狂草而著名,他时常在饮酒后,脱帽露顶,用自己的头发蘸上墨汁来进行书写,其作品可谓一字千金。

  然而,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草圣"张旭的创作过程,却是一个发病的过程。那么,我们又是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

  与李白同时代的还有另外一位旷世奇才,他的金字招牌是书法,他开启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代先河,被当时的皇帝唐玄宗封为"三绝"之一,同时也被那个时代的人们冠以"狂草大师"的美誉。这个人就是张旭。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3-2-18 07:30 |只看该作者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苏州吴县)人,初任常熟县尉,官至左辛府金君长史,世称"张长史",生于公元675年,卒于公元759年,享年八十四岁。

  据文献记载,张旭的狂草在他那个时代极受欢迎,被称作是一字难求。能够得到他的片纸只字,甚至可以珍藏起来当传家宝了。

  有人为了得到张旭的书法,可谓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史书上就记载了一件张旭刚做常熟县县令时发生的事情。

  张旭当县太爷没几天,对周围环境还不太熟悉,一天,一位老人来拜访他,也就是打官司来了。张旭看完他这个诉讼状之后,不由得乐了,因为他发现这个老人打官司的事情很容易处理。只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他却兴师动众来打官司。张旭就建议老人和解了事,老人立即表示同意,但同时他又请求张旭把自己的想法及观点写下来,因为口说无凭。张旭觉得有道理,就顺手写下来,并将其交给老人。

  老人笑眯眯地走了,张旭感觉自己刚当县太爷没几天,几句话就能摆平一件事,自我感觉良好。可是没几天,老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又来了,又接着告。张旭觉得可能那件事没摆平,可能又闹出新矛盾来了,因为邻里之间的琐事有时候和家庭一样,说不清。可是当他看到诉状上还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以后,就有些急了,责备老人客观上影响自己的工作。于是老人就实话实说自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通过打官司得到张旭的墨宝。

  正因为一字难求,所以市价很高。据说张旭的真迹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可以马上变现,这很不容易。

  史书上还记载了一件张旭以书法帮助发小的故事。张旭有个邻居,与张旭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家道中落,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他想请张旭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就给张旭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资助一下。张旭没几天就回信了,信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他目前的状况表示关切、同情、慰问;另一方面张旭明确地告诉他,拿着这封信以不低于一百金的价格到市面上去卖,卖得的钱可以改善他的经济状况。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3-2-18 07:30 |只看该作者


  邻居看完信以后,对张旭的信价值百金这事持怀疑态度,觉得张旭在忽悠他。可见这一百金,在当时是个比较大的钱。可这邻居的太太很理智,即便不能卖上一百金,拿着信到市场上去叫卖一下,卖个十金八金也挺好,起码生活吃饭不成问题了。

  于是这位邻居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到集市上去了。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的是,这封信很快就被一个过往的行人以高价买走了。一封信就能卖这么多钱,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书法作品,价钱就可想而知了。

  即使是从今天来看,张旭作为唐玄宗时代的三绝之一,其开创性的狂草字体仍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他是怎样创立了他的狂草字体?他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迹是什么?世人对他的作品又作何评价呢?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张旭的作品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及价值,它说明张旭的书法一定很好,很绝。那么它绝在什么地方呢?

  一是作品本身很绝,另外就是作品的表现手段更绝。

  从张旭作品本身来看,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字形,被称为狂草,这种字形外观上给人潇洒、飘逸的感觉,有其特有的神韵与灵动气质,对人的视觉、心理都会有很大的冲击力。实际上,张旭所创立的狂草,等于给汉字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字形,而张旭本人的书法功底恰恰可以将这种狂草的神韵酣畅淋漓地表现出来,历朝历代都不乏对其书法作品神韵进行描绘的文字: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出鬼入神,惝恍不可测。

  --王世贞

  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

  --丰道生

  史书记载,有人曾提议张旭谈谈他的草书能够那么"绝"的秘密,张旭推辞不过,谦虚地表示,无非在"用心"二字,自己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都能联想翩翩,她将左手挥过去,他就立即想到这姿态像个什么字;她跳跃起来旋转,他就会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就应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3-2-18 07:30 |只看该作者


  也就是说,公孙大娘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了张旭草书结构的启发。

  目前,张旭得以传世的真迹很少,从这为数不多的真迹上,内行人可以看出张旭不俗的书法功底。外行人看热闹,感觉那就是很随意的划拉,但在内行人眼里,却并非如此。表面上很随意的划拉,却是每笔都恰到好处,都有传承。古籍《宣和书谱》如此评价张旭的书法:

  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就是说,张旭狂草的每一点每一画,都能让欣赏者体味到先人书法中蕴藏的韵味。张旭的这种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集百家之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正因如此,张旭的狂草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

  我们对颜真卿的字帖应该不陌生,小时候学书法,基本都是按照颜贴在描红。史书记载,就这么一个书法界祖师爷级别的人物,为了跟张旭学书法,曾两次辞官,一心一意跟着张旭学书法,踏踏实实地从一笔一画学起。从这个记载不难看出张旭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张旭在那个年代被尊称为"书圣",杜甫在诗中这样评价他的书法: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饮中八仙歌》

  诗中的"脱帽露顶"写出了张旭狂放不羁的醉态,对其书法的神韵冠之以"云烟"二字。换言之,旁人的书法再绝,终究摆脱不了人为的痕迹,而云烟是自然之物,非人力可为。这种描述把张旭的书法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即使在今天,张旭的书法作品仍有着它非同一般的研究价值。韩玉涛在《中国书学》中说,它们的存在"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珍宝,也是中国哲学史的无限宝藏"。

  张旭的书写手段更绝,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张旭有他独有的书写形式,一般人书写都是用笔,而他却是用头发写,史称"以发代书",也就是把头发蘸在墨汁里,甩头开写。在整个书写过程中,他的身躯成了笔杆,头发成了笔锋,写出来的字都有生命,一笔一画,都在呼吸。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3-2-18 07:31 |只看该作者


  这当然很难做到,但他做到了。所以在书法界,无论从书法的表现形式,还是从书法本身看,张旭的造诣都是处于巅峰的。

  那么,张旭和酒有什么关系,和病又有什么联系呢?实际上,没有酒就没有张旭"以发代书"的狂草,同样也就引不出与之相关的病症。这是因为,张旭"以发代书"的绝妙前提是必须喝酒。他不喝酒就没有他"以发代书"的兴奋,同样也就没有他那登峰造极的狂草。史书这样记载:

  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韫水墨中而书之……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李肇《唐国史补》

  史书中说张旭突然将毛笔丢开,东奔西走,长啸大呼,知情者就知道他又一轮灵感来袭,好戏马上上演了。而醒来以后,张旭看到自己的狂草,以为是神来之笔,居然不敢相信那是自己书写的。

  世人称张旭为"张癫",是对他醉后行书的癫狂状态所起的雅号。张旭的行事作为与李白的"狂妄"全然不同,可称得上是谦谦君子。张旭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一旦有所心得,就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刻苦钻研。

  而张旭行书时的癫狂与我行我素曾得到李白的强烈共鸣,为此李白曾赠书于张旭: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

  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李白《草书歌行》

  令后人惊奇的是,张旭也同李白交往甚笃,而且是酒友。同李白一样,张旭也是才高八斗、志在长天,然而却遇人不淑、怀才不遇。终其一生,张旭只做到太子左率府长史这样一个七品小官。

  或许正是因为仕途上的不得志,所以不时需要宣泄苦闷的情绪,张旭借酒消愁,同时潜心钻研书法,才成就了他书坛圣人的地位。

  张旭爱喝酒这个事实是公认的,虽然史册上现存的文字中找不到确切表述他对酒喜爱程度的记载,但是从杜甫的名作《饮中八仙歌》与诸多描述他醉态的文字中,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3-2-18 07:31 |只看该作者


  李白以诗文的形式向全世界表达他对酒的喜爱程度,诗文通俗易懂,流传极广,所以我们可以轻而易举获得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而张旭不同,他的长处在书法,书法中的醉态,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所以,比之于李白,张旭少了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与酒的轶事。

  对于张旭的喝酒,人们只能从他醉酒的状态中去理解了。

  草圣张旭的"以发代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人们对此津津乐道,并一直流传了一千多年。但从医学角度看,"以发代书"却是张旭一个发病的过程。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它和酒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张旭喝酒有他异于李白的特点,李白需要喝三百杯酒才能产生作诗的冲动,而张旭恰恰相反,他只要喝极少量的酒,就会发病,杜甫说他喝三杯就足够了,也就是说只喝李白的1% 就可以出现"以发代书"的冲动。

  从医学的角度分析张旭"以发代书"的整个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六个特点:

  第一是无先兆性。

  第二是突然性。

  第三是强烈性。

  第四是短时性。

  第五是酣睡性。

  第六是失忆性。

  所谓"无先兆性",是说张旭"以发代书"的绝技没有先兆,什么时候出现,张旭自己也不知道,没有任何先兆。张旭"以发代书"的前提是喝酒,但也并非是一喝酒就会出现,有很大的偶然性。

  正因为没有先兆,所以它出现的时间就显得很突然。史书记载,他是在用手写字的过程中,突然灵感来袭,于是他马上把笔扔到地上,然后就"以发代书",进行表演。这一点描述有些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发癔症的状态,这就是它的突然性。

  在整个书写过程中,张旭显得很兴奋,摇头晃脑,狂态百出,头部的运动很剧烈,这一点体现了它的强烈性。由于很强烈,所以时间很短,几分钟、十几分钟就结束了。书写完了以后他累了,倒地便睡,一睡觉一打呼噜,整个过程就算结束了。

  等他醒来,对所发生的事情完全不记得了,这一点体现了它的失忆性。如果有人夸赞张旭"以发代书"的绝妙与作品的不俗,张旭会感觉很奇怪,他说自己明明在睡觉,根本没书写。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3-2-18 07:31 |只看该作者


  所以,从医学的角度看,张旭以发代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病症的发作过程。这种病被称为病理性醉酒。所谓病理性醉酒,是指突然的、短时间内的少量饮酒引发的急性精神症状。这种病的发病前提是喝酒,症状表现为精神症状。患这种病的患者酒量都比较小,张旭只喝三杯。

  精神症状在医学概念的范畴里,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兴奋、抑制和失调。而病理性醉酒的精神症状表现以兴奋为主。医学术语称之为"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症状,这种兴奋在临床表现方面,特点是具有暴力性,也就是无缘无故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主观的。

  客观方面的临床症状是毁物、伤人,甚至杀人。主观方面的表现就是自伤、自残,张旭的表现就属于自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张旭这个岁数的人把头发放在墨汁里面,拼命地转动头部,他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不完了吗?十分钟下来就得脑溢血或者心肌梗塞,需要打120急诊车接走了。可见这是一种自残行为。

  根据上文分析,病理性醉酒一般会有暴力倾向,"草圣"张旭属于主观型,攻击性较弱,他只跟自己较劲,在酒后进行忘我的书法创作。那么,攻击性较强的客观型的病理性醉酒又有哪些危害?而张旭的醉酒跟李白的醉酒,到底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为什么在犯病的时候,患者会有暴力倾向呢?这是因为,病人在犯病的时候,脑子里会出现一种很离奇的幻觉、错觉和判断妄想,也就是在他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很恐怖的画面,别人看他一眼,他就会产生这人想害他或杀他的错觉。而实际上,这人可能只是无意中看了他一眼,也可能根本没看他,在看别人。他会用这种不存在的恐怖画面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而使用暴力。人家只是随便看了他一眼,他却想当然地先发制人把人家伤了,甚至是把人家杀了。患者这种表现很离奇,跟他平时的性格与表现完全不合套。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3-2-18 07:32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人,平时文质彬彬,学历很高,地位也很高,但犯病后就迥然不同。有杀太太的,有杀路人的。这种病尽管发病率很低,但是危险性很大,所以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传统观念中,人们总认为醉酒就是睡一觉就好了,没什么了不起,对于大多数醉酒的人来说也确实如此。可要是赶上病理性醉酒,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但又不能怪罪他,一旦查出这个病,他还不负法律责任,因为他那是幻觉。症状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大脑调控。我们可以就此对醉酒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看法,并以此指导生活。

  小链接

  酒后犯罪的处罚原则

  长期以来,人们对酒后犯罪持一种宽容态度,而犯罪嫌疑人也往往以喝醉为自己开脱。这些认识和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为惩处酒后犯罪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

  第一,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行为人在危害行为实施之前的饮酒行为,与醉酒后实施的危害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醉酒不同于精神疾病,醉酒人在醉酒前不仅能够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和饮酒程度,而且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自己在酒后的行为,有些甚至是故意借醉酒来增强自己犯罪的勇气,或者企图以此逃避法律制裁。这种过错与危害结果相结合,就可成为追究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

  第二,刑罚目的的需要。刑罚目的包括惩罚与预防两个方面。醉酒只是一种暂时现象,绝大多数人在醉酒之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恢复精神上的正常,这就为惩罚醉酒犯罪人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由于在醉酒之前和醉酒之后,行为人精神上都是正常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即使在醉酒期间也并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对醉酒犯罪人处以刑罚,可以达到教育改造罪犯的目的。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惩罚也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3-2-18 07:32 |只看该作者


  第三,刑事政策的需要。醉酒后实施的危害行为,严重威胁着正常的社会秩序,醉酒、酗酒涣散人的意志力,削弱人的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往往成为犯罪发生的直接原因或潜在基础。因此,醉酒、酗酒本身虽不是犯罪行为,但当这种行为造成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时,便应纳入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

  那么,怎么诊断病理性醉酒呢?以张旭为例,要抓住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得喝酒,喝得再少也得喝,这是前提。

  二是酒要少喝,少到多少没有具体的规定,因人而异。

  这个使病得以发作的酒量对绝大多数人来讲,绝对不会导致酒精中毒。在那个时代,酒就是米酒,和现在的啤酒、葡萄酒度数差不多,张旭所饮的三杯酒对一般人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而对于他却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在这里,酒量少是一项重要的诊断依据。

  三是没有先兆性,是突然的、短时间的,并且具备失忆性的特点。这些在前面已经做了相关表述。

  张旭的急性病理性醉酒和李白的醉酒有什么区别呢?李白的醉酒属于急性酒精中毒里的单纯性醉酒,而张旭则属于急性酒精中毒里的病理性醉酒。

  从医学的角度看,病理性醉酒有它更为专业的解释。病理性醉酒也称为"急性酒精性妄想状态综合症"和"非典型或特异性反应性酒精中毒"。

  病理性醉酒主要发生在极少数酒精耐受性很低的人,属于饮用少量酒而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本质上属于对酒产生过敏反应,而不是饮酒过量,与普通醉酒相比是"质的差异"。患者多数以往从不饮酒,饮少量酒就感到极不舒服,但从无醉酒史。

  病理性醉酒是饮少量酒引起的精神病性发作,大多数人饮用此量不会发生中毒反应,过度疲劳或长期严重失眠可促使病理性醉酒的发生。

  患者常在饮酒后急剧出现环境意识障碍及自我意识障碍,表现为极度兴奋、攻击和危害行为等被害妄想,并在这种幻想的支配下出现攻击性暴力行为,如毁物、自伤或攻击他人等。醉酒状态一般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以至一整天,最后随病人进入酣睡状态而结束,清醒后病人对发作过程没有记忆。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3-2-18 07:32 |只看该作者


  病人酒后发病突然、无先兆,行为与其个体性格、心理背景及环境毫无关系。

  病理性醉酒的常见类型有朦胧型和谵妄型。

  朦胧型的意识范围显著缩小和狭窄,伴意识清晰度降低,自我意识几乎完全消失,但内在精神活动存在某些联系,对外部刺激可有部分感知和反应。内在的行为协调性依然存在,如简单寒暄、通过障碍物等。较严重的意识和定向力障碍可伴妄想、幻觉等体验,常有焦虑不安和抑郁。运动性兴奋带有激惹紧张性,无目的攻击而不可理解;多出现完全性遗忘或岛性记忆,瞳孔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腱反射减低或消失等。轻度的患者表现为饮一定量的酒后,重复地出现一些粗俗的社会行为。

  谵妄型的病人表现为震颤、谵妄,内在精神活动完全崩溃,丧失关联性,出现强烈而杂乱无章的运动性兴奋,事后完全遗忘。

  病理性醉酒与单纯性醉酒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病理性醉酒的兴奋性特点是突然产生,急剧地从无或极小,并迅速达到异常兴奋的顶峰,兴奋行为完全不能理解,与周围环境基本脱离;病理性醉酒无单纯性醉酒的言语增多和明显的中毒性神经系统症状。

  病理性醉酒的诊断根据有以下几个方面:有饮酒史,症状可推断由于饮酒所引起;在一次饮酒后突然发生,但饮酒量不大;有意识障碍,为谵妄或朦胧状态,并至少有以下症状中的两种,如病理性错觉、幻视及其他幻觉,被害妄想,紧张恐惧或惊恐反应,攻击性行为,痉挛发作;丧失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现实检验能力;病程数小时或一天,对发作不能回忆;排除因过量饮酒导致的单纯性醉酒状态。

  病理性醉酒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后,判定是否需要承担刑罚的责任,法律上有一套法律能力的评定标准,那么在什么情形下无需受罚呢?

  以下三种情形不受刑罚处罚:一是饮酒者在饮酒前不知道自己对酒精过敏,不能预料自己饮酒后的行为;二是危害行为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目的、动机,丧失对自己行为的辨认及控制能力;三是行为受幻觉、妄想等支配出现冲动破坏行为。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3-2-18 07:32 |只看该作者


  对既往有过病理性醉酒史的患者,再度自愿饮酒出现同样的病理性醉酒症状,引起危害后果的,评为部分责任能力。

  除了李白、张旭醉酒后表现的这几种疾病,喝酒还会引发其他的病症吗?通过对另一位历史名人的分析,我们认为他也经常处于发病的状态。那么,这位嗜酒如命的名人又是谁?为什么我们说他得的是另外一种疾病呢?

  历史上还有一位古人,他犯病的时候和张旭有点相似。他不是"以发代书",他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表演"脱衣秀"。这个人只要一犯病,就脱得一丝不挂作裸体表演,在屋里大喊大叫。

  他的朋友到他家作客,无意中看到他的这种状态,劝他不要这样裸体表演,他却有一套自己的理由。他认为天和地就是自己的房子,所住的小屋就是自己的衣裳,所以不需要再穿衣服了。他还反问朋友怎么没经过允许,就钻到自己的裤子里来了。显然,这是精神病发作,说的不是正常人说的话。

  这位古人就是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他的这种病与张旭的病不同。同样是精神病,但是两者的病因不同。

  之前提到的李白与张旭都有一技之长,并且在醉酒后,都会作出绝世佳作,可刘伶不同,他没有什么特长被记载于史册。刘伶也是古代名人,但得以传名靠的就是喝酒。这就很令人惊异了,能喝酒充其量是酒鬼。我国有四千万酗酒者,属于被人类、被社会边缘化的一批人,酗酒后六亲不认,为了喝酒家也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都是很惨的一类人,没听说什么人因为能喝酒而扬名的。而刘伶却做到了,他以一介酒鬼的身份跻身于名人雅士之列,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这本身足以说明他的本事很大。

  刘伶在喝酒方面究竟有哪些异于常人的地方呢?他异于常人的地方就是酒量大。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记载,他一次可以喝一斗,也就是十升,折合成现代的量度单位,就是十公斤酒。一次喝那么多酒却不醉,跟没事人一样。对此,他经常在朋友及太太面前抱怨,说自己这辈子太冤了,喝了一辈子酒,却没尝过大醉的滋味。在他眼里,喝醉了的感觉一定很美,可以海阔天空,可是自己却是怎么喝都不醉。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3-2-18 07:33 |只看该作者


  他夫人是那种过日子的人,对他的这种抱怨很不以为然,这酒得花钱买,不是白来的,一天到晚花那么多钱买酒喝,喝到了这个份儿上,他还说自己没尝过醉的滋味,看起来还挺冤。夫人气急了,发狠说让他醉一把看看,于是她让两个小伙子把刘伶扔到酒缸里,自己睡觉去了。第二天醒来一看,整缸酒全让刘伶喝光了。刘伶却又说,还是不知道醉是什么滋味。刘伶酒量之大可见一斑。

  从医学方向的分类学角度上看,虽然刘伶的临床表现和张旭都属于精神症状,但是却有本质的不同。两者本质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病的名称就不一样,一个叫病理性醉酒,一个叫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具体到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也有着质的差异。病理性醉酒喝酒的特点是酒量少,而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症状是酒量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大,是很大。刘伶一次能喝二十斤,就符合这个诊断的要求。

  从症状表现来看,病理性醉酒的特点是暴力,危害性很大。而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症状却不具备暴力性,也不会攻击别人。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分为精神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精神症状的主要表现有幻听幻视幻触、情绪不稳、自笑、紧张恐惧、情感淡漠、思维散漫或思维破裂、自言自语或兴奋话多、被害妄想、夸大妄想或嫉妒妄想、伤人或毁物、记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改变;神经系统的症状表现为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吐字不清、肢体震颤、共济失调、肢体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减退,高血压、癫痫等相关症状。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是这样的:酒精是一种脂溶性、亲神经物质,对人的大脑有直接神经毒性作用,可使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致使中枢神经严重损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当酒精进入人的神经细胞膜类脂层时,就开始起破坏性作用,经细胞脱水、变性、坏死、缺失,神经细胞体萎缩、树突减少,从而导致大脑萎缩。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3-2-18 07:33 |只看该作者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痴呆,主要是因为酒精神经毒性作用和硫胺缺乏。酒精神经毒性作用和硫胺缺乏均可以降低神经元活动,干扰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两者还可以导致基底节神经核损伤,使某些神经递质合成减少,如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记忆障碍可能与乙酰胆碱减少有关。当乙酰胆碱明显减少时,还会发展成痴呆。

  在张旭与刘伶身上发作的与酒精有关的病症,在临床表现上与李白有着很大的不同,不管致病的原因有什么区别,都会从我们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相似的案例。

  饮酒者及其家人都希望对饮酒知识有更深程度的认识。但是,有时候这些认识却是伪知识。让这些伪认识来指导自己的饮酒及对饮酒者的护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一定要注意。那么,在饮酒方面,与脑部相关的伪认识有哪些呢?

  人们普遍认为喝酒"上头"的人酒量小。事实上,喝酒是否"上头"取决于酒的质量,而不取决于酒量的大小。如果酒内杂质含量过高,尤其是杂醇油的含量超标,短时间就会对大脑产生毒性刺激作用,出现"上头"的情况。

  头孢菌素作为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某些人认为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再喝点酒,可以增加药效。殊不知,头孢类药物会抑制酒精分解酶,导致毒性很大的"乙醛"蓄积,出现中毒反应,表现为面部发热、面色潮红、视觉模糊、头疼烦躁,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心力衰竭等中毒反应,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一定要注意。

  人的酒量可以越练越大,这种认识已经是公认的"真理"了。实际上,人的酒量大小取决于体内分解酒精酶的数量和活性。每个人"酶"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个人分解酒精的能力是相对不变的,所以酒量是不可以越练越大的。换言之,酒量是练不出来的。

  生活中的确有一种"酒量越喝越大"的现象,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对酒精的分解能力越来越强,而是中枢神经系统适应了血液内酒精超量的状态,而且只有在这种酒精浓度超量的情况下才可以工作。也就是说,这些人患上了"酒精依赖症",需要进行治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3-2-18 07:34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不乏饮酒后喝醋来解酒的行为。从理论上讲,醋酸和酒精相互作用形成"酯",但这个化学反应在体温下的速度非常缓慢,不可能迅速解酒。

  有人在睡前喝酒,目的是使睡眠质量更好。实际上,酒精引发的睡眠是处于大脑浅睡期的睡眠,这样的睡眠不深,容易造成多梦的情形发生,稍有刺激就容易醒,睡眠质量很差,而且早晨起来还会有一种头晕脑胀的感觉。

  一些人在酒后习惯于服用安眠药帮助入睡,感觉睡得很香,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酒精对大脑的抑制作用使人变得迟钝麻木,在这种情况下,安眠药在催眠的同时,会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严重者会引发呼吸麻痹而死亡。

  有人认为,酒后喝咖啡可以解酒。实际上,酒和咖啡都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酒后喝咖啡,使两者的短期兴奋作用叠加,犹如火上浇油,使大脑极度兴奋,引致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等诸多不良反应。

  "酒壮人胆"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人会借着酒劲儿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事实上,醉酒后由于大脑的短期兴奋作用,一些人的行为往往毫无顾忌,这是在酒精作用下出现的短期"摆脱束缚"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正常胆大的表现。一旦完全清醒,当事人往往后悔不已。所以,这种行为不足取。

  有人会以喝酒是否脸红作为择友的标准,认为酒后脸红的人"好交"。事实上,酒后面部潮红是因为这些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活性高,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为乙醛,而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作用,这和人是否"好交"没有关系。

  因此,酒后脸发白的人也并非就是"不好斗"。越喝脸越白是因为体内主要负责分解酒精的酶几乎处于缺失状态,饮入体内的酒精是靠体液的稀释来解决,所以脸越喝越白,当人体血液内酒精含量到0.1%~0.2%时会出现醉态。这种人看似酒量很大,但喝到某一个点位时,会突然醉倒甚至不省人事,他们的酒后反应与酶的缺失有关,而与"好斗""不好斗"没有任何关系。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3-2-18 09:48 |只看该作者
蟾宫又介绍了一篇好书,问候!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3-2-18 12:52 |只看该作者
蟾宫带来的文字,都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soso_e183:}
我建议每一篇都分几节,错开来发,
好东西要慢慢咀嚼,否则就会营养流失{:soso_e160:}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3-2-19 21:58 |只看该作者
战斗 发表于 2013-2-18 12:52
蟾宫带来的文字,都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
我建议每一篇都分几节,错开来发,
好东西要慢慢咀嚼 ...

我也认同,蟾宫为咱么知己吧贡献不求回报啊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1
发表于 2013-2-19 23:15 |只看该作者
很值得一读,先敬茶{:soso_e160:}{:soso_e160:}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3-2-20 13:57 |只看该作者
名人都喜欢喝酒!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3-2-20 13:57 |只看该作者
{:soso_e112:}可惜我们喜欢喝酒却不是名人!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3-2-22 15:07 |只看该作者
空谷的回音 发表于 2013-2-19 23:15
很值得一读,先敬茶

多泡几杯茶吧:1菊花茶: 降火,利尿;2玫瑰花茶: 美化皮肤,舒解神经;3薰衣草茶: 去疤美容,舒解神经;4姜母茶: 去风发汗,开脾胃;5绿豆茶: 退火,润燥,解毒,利尿;6大麦茶: 去湿止痒;7康乃馨:养容养颜,安神止渴,治疗头痛牙痛;8玉蝴蝶:美白肌肤。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3-2-22 15:33 |只看该作者
蟾宫折桂 发表于 2013-2-22 15:07
多泡几杯茶吧:1菊花茶: 降火,利尿;2玫瑰花茶: 美化皮肤,舒解神经;3薰衣草茶: 去疤美容,舒解神经;4姜 ...

哈哈,你对茶还挺有研究的{:soso_e121:}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