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红楼小坛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楼主: 疯来疯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小坛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12-20 15:55 |只看该作者
问好楼主~~~~喜欢红楼梦~~~~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1-12-20 16:37 |只看该作者
都是薄命司的女人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1-3 05:44 |只看该作者
鸿文巨制啊。好,喜爱之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1-6 15:44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回
宝玉对北静王心仪已久,如今终于得见。
北静王与宝玉寒暄几句,就叮嘱贾政:“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
这是一个过来人对曾经浪费光阴的后悔,北静王以自己的经验来鞭策宝玉。宝玉进入了青春期,有点叛逆(按现在孩子叛逆程度来看,宝玉都说不上叛逆了),他现在毕竟还是个贪玩的孩子,当他也到北静王年龄的时候,是否也会为自己曾虚度光阴感到痛惜?就如现在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不爱变成应试教育的学习机器而厌学,他们长大后很多也后悔了。
如果北静王继续说宝玉觉得逆耳的话,比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是否会感到不舒服?连宝钗湘云如此劝他,他都不给她们面子。
北静王在宝玉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这之前他就知道“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如今见到北静王,也算是了却一个心愿了。书中还提到凤姐生日那天,宝玉跑出去偷偷祭奠死去的司棋,他谎称是为北静王失去一个爱妾而去安慰,可见北静王在宝玉心中的地位。不像是甄宝玉,当贾宝玉觉得他“世俗”了的时候,就不把他当成知己了。16回黛玉重归贾府,分给宝钗等纸墨,宝玉就将北静王赐给他的香串转赠黛玉,香串并不是什么贵重物件,宝玉看重并不是香串,而因为是北静王赠送的,所以才送给他一直喜欢的黛玉。也就是,宝贝物件赠送给宝贝人。
宝玉从小长在绮罗丛中花粉堆里,性格阴柔得很,身上缺少男子汉应由的阳刚之气,所谓脂粉男人是也。本回为秦可卿出殡路上,凤姐拦住骑马的宝玉道:“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这就是一个例子。
女孩儿一样的人品,这是凤姐对宝玉的评价,而且,宝玉自己也应该是认可的,这点很重要。宝玉说女儿的骨肉是水的,男子的骨肉是土,其实,作为男子的宝玉何尝不是水做的骨肉?何尝不是水一般的柔肠?
本回重点是凤姐在水月庵弄权。
水月庵的当家尼姑静虚真是徒有虚名,既不静又不虚,一点也不像个出家人,反世俗得很。按说,即使她不存普度众人的心志,没有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宏源,起码,也应该法修小乘,管好自己。却象一个走街串户东家长西家短的长舌妇。从第7回我们知道,静虚会到贾府领取月例银子(大概一个月一次?),因此,对于贾府的一些事情,她还是很了解的。只是,她了解的更多的世俗的事情,甚至连长安节度使云老爷与贾府交好都知道,如果没有一副包打听的性格,焉能如此消息灵通?哎,这个静虚,哪里还是一个尼姑,分明是一个媒婆。
书里没介绍静虚是如何出家的,但通过静虚在本回里请凤姐拆散一对情侣来看,她之出家并非为了信仰的缘故,或并全是信仰。本回借智能之口说这里(尼姑庵)是牢坑,起码可见智能之出家并不是处于本愿的。还有,77回抄检大观园后,芳官等三个小戏子也并非情愿地出家做了尼姑。
出家人四大皆空,大概静虚一点都不空。
也许是有其师必有其徒的缘故,智能表现得就更惊世骇俗了,竟然在庵里和秦钟云雨,这哪还有一点圣洁之感?简直就是港台三级片。
同样,一桩带着金钱交易的罪恶在这本应圣洁的庵堂成就了。这真是一大讽刺,丝毫看不到静虚所应有的修为,大概不普度众生就要把人引向地狱?
凤姐一席话道出了她敢于为所欲为的前提:“你(静虚)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多么嚣张的言辞,凤姐在如是说的时候,是胸有成竹的,她知道这对她来说是小菜一碟,所以才会如此轻描淡写,三千两银子轻而易举到手了,却断送了一对情侣的性命。还有那个节度使云光,接到书信,“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仗义得很啊。
凤姐弄权是个小细节,但对凤姐个性来说却是非常重要,这段写得很细,细得可以说有点婉约,一阵淡淡的青烟似的。这也是古典小说惯用的手法,情节都是平铺直叙,节奏起伏不大,如同工笔画的白描一般,缺乏张力。这迥异于当代小说,说到张力,古龙的文字是很好的例证。
从凤姐弄权可看出没有信仰的可怕。如此,凤姐才屡屡为了私立而为所欲为,甚至连人的性命都阻挡不了她的欲望(后面她要旺儿杀死张华)。
这和当今某些现象是多么的相像!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灵。但在彻底的无神论者眼里,却毫无神灵的概念,其实,他们也是有神灵的,他们的神灵就是他们自己,现在不是很多人说,我只相信自己么?
凤姐真是个铁杆无神论,与现在无神论一脉相承。可惜,那时还没有《共产党宣言》,否则,以凤姐之个性, 一定能在大观园里点起革命的烈火的——果她不贪婪贪财而背叛自己贵族家庭的话。
我想到了托斯妥耶夫斯基说的一句话:如果没有上帝,我什么都敢做。确实如此啊。
看看现在,一切向钱看,人们为了攫取金钱财富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国家法律人类良心,统统不顾,毒奶粉,地沟油,豆腐渣……难以一一言说。
但,即使有了神灵也真的不敢为非作歹吗?肯定不是了,静虚之所为就是最好的答案。当然,我们会说静虚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可,赤峰市那个信佛的市长,不是把每一笔赃款都在家里的神龛前过一过吗?呵呵,洗钱啊。而且,他还把装着重要物件的箱子的钥匙放在云南某寺庙佛像的耳朵里,我真是把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每每都感到黑色幽默里才有的荒诞情节居然在我们生活里屡屡实现了。
无奈!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1-6 15:46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回
贾政生日这天,“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闹热非常”,贾政身上有一股士大夫气,应该不会在乎这些俗礼的,也许是身不由己吧?也许,贵族官员身份的象征本是如此?使贾政等举家感到惊恐的是皇上传旨,宣贾政入朝觐见皇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按说贾政是一个品行端方的官员,尽管能力有限,但对皇上是忠心耿耿的,不像贾赦,贪赃枉法,而且根本就不上班地尸位素餐。可以说,贾政应该心里无私天地宽,不做亏心事不怕皇上宣。但,谁知道皇上何时喜怒哀乐呢?是否这些喜怒哀乐都会以人头祭刀呢?是故,贾政接旨后心里很忐忑,可见皇上之威武恐怖。贾府还曾接过一次圣旨,是105回,贾赦接旨,那次也是为贾政摆的酒席,只不过不是生日酒席,而是接风的,那次圣旨是查抄贾府的,真该着贾赦惊惧了,这是后话。
两次接旨很有对比性,第二次是贾府衰败的标志。
原来却是好消息,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不是很多仕宦名家的小姐们都盼望的吗?薛宝钗来京的目的只是“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第4回),根本就不敢奢望能以身侍候皇上,所以,元春如此之荣幸,也令贾府兴高采烈,这也是贾府最鼎盛的短短几年的开端,所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是也。我非常奇怪的是,俗话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这似乎并没在贾府实现,贾府因元春被奉为贵妃,似乎仅仅是皇上拨款修建了一座大观园,贾府子弟也没借元春的地位而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即使贾赦等霸占石呆子的扇子,也仅仅是通过贾雨村枉法才实现的,不像现在的官二代,官三代们,借着官一代的官位权势,使自己也官位亨通权势在握并同时也富翁富甲起来,想不通,看来,《红楼梦》仅仅是故事而已,是不能作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真实教材的——曹雪芹是否在为封建讳呢?如果是,足可见曹雪芹真是封建社会的孝子贤孙,反动得很。
这天真应该算是贾政的生日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令对皇上忠心耿耿的贾政感到荣耀的呢?
贾府女主子们有品的只有贾母、邢王二夫人及尤氏,至于是几品,书里没提。概,她们的夫婿都是高级官员,所以才妻以婿贵了。
宝玉之性情中人,之多情在此回里也有表现,本来自己的姐姐荣升贵妃,自己成了国舅,应该感到高兴,但他却怅然如有所失,只因为秦钟病了,在得知黛玉即将来府时,才“略有喜意”,只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表明了宝玉根本就不在意世俗的荣华富贵,他根本就不关注世俗之事,即使这些事情与他有关,他也置若罔闻地游离于其外,他永远生活在自己的精神里,生活在他的理想里,这是宝玉的可贵,他永远也没被世俗所侵蚀,所玷污,也唯有如此,所以,当他脆弱的心再也没有能力抵挡世俗的时候,他才会斩断情思离家出走的。从这点来说,宝玉确实是一个真正纯洁的宝玉。
黛玉又何尝不是生活在精神和理想里?比如本回,她从扬州带给贾府众姐妹的礼物就是笔纸等物,雅得很。只是,哎,曹公,为什么偏要把黛玉写得那么狭隘呢?不过,也只能狭隘,如果黛玉失去狭隘,那岂不成了宝钗第二了?
本回里有一句话,貌似不经意,却对于了解红楼里的官场非常有用:“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后补京缺”,在第4回里,贾雨村枉法救了薛蟠一命,又写信给薛蟠舅舅王子腾,告诉他不必挂虑,如今,王子腾果然投桃报李,贾雨村,这次高升了。腐败的官场,历来如此,官场就是一张互相利用互相保护互相腐败互相贪赃枉法的蜘蛛网,那些罪恶的蜘蛛,一个个被权势和金钱撑得饱饱的,肚子鼓鼓的,盼望齐天大圣的金箍棒将他们打得一一肚肠迸裂。
官场腐败的主要原因就是皇帝独裁,独裁的皇权必然导致腐败的行政,皇帝独裁,国家不腐败才怪呢。对于皇帝陛下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回通过贾琏乳娘赵嬷嬷之口说元妃省亲建造大观园等的费用都是皇帝出的,“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皇帝陛下,历来如此,那么大的国家,有那么多钱,爱给谁给谁,爱怎么花怎么花,谁敢管?小心小命!比如西太后为了自己生日建造颐和园竟然动用海军军费,以至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当时有句话:一人庆有,万寿疆无。哎,谁让国家就是皇帝一个人的,百姓也是皇帝一个人的呢,所以,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使国民成为具有当代政治理念的公民至关重要,只是,皇帝陛下是不愿意老百姓和他共分天下的。
从本回我们知道,以前“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凤姐之 “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红楼梦》里只写了薛家是皇商,并且还开有当铺,其他三个家族收入来源均未提及,通过后来贾珍查收庄头乌进孝送的年礼,我们知道,贾府主要经济来源是其广有的田地,至于贾赦贾政贾珍的俸禄,应该养活不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本回一个细节可见平儿与凤姐之关系,平儿是凤姐一个非常棒的左膀右臂,日常一些细小的事情,不通过凤姐她也有权力处理,凤姐对她是很放心的,一些很体己的事情,比如放贷也不瞒平儿,但却瞒着贾琏,这次,旺儿媳妇来送放贷利息,恰逢贾琏也在家,平儿就很机智的瞒了过去。
凤姐对平儿是放心的,除了提防贾琏和平儿“偷情”,平儿是贾琏的妾,却只是名义上的,凤姐把贾琏看得很紧,即使平儿,也不允许贾琏近身,通观全书,好像贾琏和平儿从来就没有肉体上的接触。
平儿对凤姐是忠心耿耿的,这忠心,无意中也有可能办了坏事,典型的就是平儿告诉了凤姐贾琏偷娶尤二姐之事。
平儿从不借凤姐的权势为自己谋取私利,也从不因此而自觉高人一等。在贾府里,一等丫头还是很有地位的,更况平儿这样的有点小权势的一等丫头,比如,迎春乳娘的儿媳竟敢欺负迎春,但见到平儿来了,就紧张起来。
到这一回,秦可卿姐弟及父亲全去世了,可叹。
《红楼梦》里出现秦氏姐弟是很重要的,秦可卿以前已坛过,这里不论。秦钟的重要性在于宝玉第一次对于同性美少年也有了怜爱,尽管不是纯同性恋那种性质,但这却是宝玉成长年代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用现在心理学来看,大概会有很多解释吧?秦钟,对宝玉对同性的情感是有启蒙作用的。
秦钟苦苦挣扎,一直等到宝玉来了才咽下最后一口气,临死前,他对宝玉说的最后一句话应予重视,书中写到,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是秦钟的后悔?对宝玉的劝戒?我觉得,这也是曹雪芹对宝玉的期待,即使不是在故事里的期待,也是潜意识里的期待。
如果秦钟开始就是如此的想法,宝玉就不会和他成为朋友甚至情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1-6 15:48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回
大观园竣工了,各处景点须由元妃命名才能提额挂匾,但元妃游园时面对空空的亭台楼阁,也确实大煞风景,于是贾政决定和清客相公们暂拟一些匾额,元妃亲临时再请贵妃定名。贾政说如果他们拟得不妥,就再请贾雨村来拟。从这里也可看出贾雨村之才华横溢。后面又说贾雨村遣人回话,可见贾雨村与贾府关系一直是很亲密的。一则,贾府及亲戚王府对他有恩,二则,抱住这几棵大树也好乘凉啊。贾雨村是我在《红楼梦》里最感到惋惜的一个人,好的制度,能把坏人变好,久而久之,就能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其实这里的变好就是约束好,好的制度本身就是对人性恶的约束。而坏的制度,能把好人变坏,更况贾雨村本身道德素质就不高。
这一回是整本书里正面描写贾府建筑最集中的,从中可看出贾府建筑之壮丽豪华气势轩昂,权贵之家的美轮美奂在曹公白描一般的文字里尽收眼底,仿佛是一副工笔重彩的国画。如果稍加穿凿增删,这一回也是一篇极佳的散文:《大观园游记》,并且是有思想的游记,而不是仅仅空洞地写一些景致的优美。在这一回里,宝玉的才思敏捷博览群书及执拗的个性尽情地施展显露出来,这也是集中写宝玉才华的一回,相比之下,同样也是陪着贾政等游园的贾珍对于提咏胜景却不着一字,不学无术的草包只能默默地陪游。
这一回里各色人物个性跃然纸上,比如众清客相公为了使贾政高兴,故意说一些低水准俗气的提咏,而将显露才华的机会留给宝玉(其实他们真实的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比如贾政尽管不喜欢宝玉吟诗作赋,但听了宝玉那些优美的提咏心里却很高兴,嘴里却无情而威严冷淡地撑住自己的架子,比如宝玉知识面之广博,不但于文章出处等顺手拈来,甚至连植物之分类也如道家珍,并且为了坚持自己的观念,竟也敢反驳贾政等。当然,曹公写的时候并不是故意考虑各人的性格,而是他们各人性格之使然,这之前的故事及以后的故事,已经将人物性格用故事表现出来了,如同一个框架固定在那里一样,曹公这里只是顺其自然地把情节填充在框架里而已。
贾政是一个官员,整天接触的是八股一般的文牍,但他毕竟首先是一个读书人,尽管他说自己“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却还是有一定的修养,读书人的本色是改变不了的。现代人诟病贾政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其实,一个忠于国家的人(在那个时代忠于国家首先就要忠于皇帝),做一个称职的封建卫道士正是一个国家富强繁荣所最需要的,而贾雨村贾赦之类的贪官,正是没有做封建的卫道士,所以才会祸害百姓的,如果一味祸害下去,最后遭殃的一定是国家。贾政如果生在当代,一定是个品行端方勤政廉政的好官,尽管他的为官之道很平庸(我一直认为,即使实在没办法,宁肯用平庸的清正的官,也不用有能力的赃官贪官),而且,他最后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任由手下胡为,但首先,他自己的品行在那里,如今的官员呢?不说也罢。当然,或有理由说,贾政也曾为贾雨村周旋并谋得金陵应天府的官衔,可首先,起用被贬黜的官员是皇帝的旨意,第二,封建官场本身就是蛛网,不可否认,贾政也是一只蜘蛛,但应该明白的是,贾政这只蜘蛛不像其他蜘蛛一样贪赃枉法鱼肉百姓。
贾政也熟悉一些古人的文章,并且对宝玉一些很美的提咏,比如“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等也是额首赞成的,如果他也象贾珍那样是个草包,第一,他不会带领众清客来提咏,他没有这个雅兴,第二,即使来了,他也分不清清客相公及宝玉等提咏的优劣。
贾政之士大夫气质读书人习性在下面这小节里就流露了出来:走到一个所在: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我仿佛看到了一副古代高士图。
不过,贾政也有很矫情的一面,比如,来到稻香村时贾政说未免勾引起他归农之意,哎,如同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般,归农?他懂什么是稼穑?归农就那么简单?
贾政是个官员,在为官上,他很世俗,很入世,也算精通为官之道所应具备的黑厚学,但,在骨子里,他何尝不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只可惜他的理想都被他之为官不得不具备的世俗等玷污了。更有甚者,他的理想主义情怀大概早已着眼并凝固在官场上了吧?尽管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剧,更为悲剧的是,他还在千方百计地扼杀宝玉身上可贵的理想主义。如果宝玉熟读四书,精通仕宦之道,贾政则非但不反对宝玉吟诗做赋,相反还会鼓励他,因为他也觉得这是“怡情悦性”的。
宝玉最后之离家出走,并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黛玉,也并不仅仅是因为贾府败落,而是,在贾府这牢笼里,他理想主义的翅膀已经被牢牢地捆绑住了,贾府的主子里,哪个不用贾政所期望的那样要求、造就宝玉呢?而宝玉,如同他在大观园里的提咏一样,永远活在精神里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