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祛魔施法 马三娘住在村子北头,和知青们一样,也属于村边户。虽离村子有一段距离,但离知青们居住的庙院很近。 马三娘家是村里唯一的军烈属。她的丈夫是个老兵,因长年镇守边塞,夫妻俩快40岁才育有一“龙凤胎”。幸福的日子才刚有点眉目,在他们儿女两岁的时候,马三娘的丈夫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牺牲了,留下孤儿寡母三人。马三娘靠着点“抚恤金”和“人头粮”含辛茹苦地把一对儿女抚养大,儿子不满十五周岁,马三娘就亲自把他送到了部队,说是要“子承父志”,随之女儿也嫁到了离西马营百里外的小县城。一个四口之家在西马营就剩下了马三娘一人。 马三娘跟村里人几乎没有多少来往。虽然西马营同大多农村一样,生产靠集体劳动,收入按“人头”和“工分”分配。但西马营人多地少,像马三娘这样的“半劳力”一般情形下都被派出做“户外工”,也就是“明讨暗盗”的活儿。到了农闲时节,连“整劳力”也都要背井离乡,投身所谓“脱贫致富”的“营生”,这个时节也是西马营最“丰收”的季节 。 六名女知青落户西马营,可把村长马裘戎愁坏了。住所将就着总算有了着落,可是怎样才能让她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呢?总不能把知青也派出“讨饭”吧! 马裘戎正在愁眉不展的当口,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人,就是那个“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马三娘。于是,他把六名女知青交给马三娘带领,在靠近村寨的南部半坡上开垦了一片荒地。 时间长了,马三娘和知青们有了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有些心里话也免不了跟“女儿们”唠叨: “可怜的孩儿,你们来这鬼地方干啥?这里人穷志短呀!你们都是学生娃,是有学问的人,知道好歹,可要给自己守个清名哟!”后来姑娘们才明白,马三娘之所以早早地把儿子、女儿送出村子,不仅是为了保住这个“清名”,更是为了避免玷污烈士父亲的“声名”。 现在姑娘们遇难了,找马三娘是唯一可行的,并非因为她有‘祛魔施法’的能力。 凌凤梅留下“辣妹子”和刘子丹守护周彤儿,自己带着胆子最小的乔丽娜,打着手电走进黑洞洞苍凉凉的夜雾中。 马三娘家的“二黑哥”和知青们的“交情”特别好,见到两位姑娘过来连吭都没吭,便摇着尾巴陪着姑娘们一起扣开门。 门开了,乔丽娜一下子扑到马三娘身上,放声嚎哭起来。马三娘被两个姑娘丧魂落魄的样子惊呆了:“娃儿,咋的啦?莫急,慢慢说哎!” “三、三娘,快----快去救救彤儿吧!”凌凤梅声音因颤抖而失去控制。 没有过多的询问,马三娘就随着两位姑娘在“二黑哥”的带领下来到知青居住的小院。 马三娘是个佛教徒,平素除带姑娘们下地劳作外,她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颂经念佛、修身养性上。看到彤儿灵魂出鞘、头脑超顿的样子,她嘴里喃喃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可怜噢!可怜噢!” 她听了姑娘们的一番哭诉后,来到香案前,开始烧香、打坐、绕着菩垫念经。而后,挨个房间地叫魂、泼洒圣水…… 姑娘们对马三娘‘祛魔施法’的表演并无兴趣,心牵一线地只关心彤儿的变化。约莫有一个时辰,彤儿的眼睛眨了一下,紧绷着的嘴唇漏开丝丝缝隙,一股气流从缝隙中吞吐回转,好似“还了魂”一般。 生命重新回归,彤儿继续以哭诉报答。在她的哭诉中,姑娘们好像感觉有点儿不对劲,究竟有哪儿不对劲呢?是声音,就是声音。在彤儿的嘴里竟然发出了冷秋月的声音:“姐妹们,我死得冤死得屈,你们一定要给我报仇呀!” 姑娘们感觉后背阴森森、冷嗖嗖的!总觉得秋月的鬼魂就在她们中间,个个小脸吓得铁青,相互依偎着躲在“辣妹子”的床上瑟瑟发抖。马三娘大仙般地“嘟噜”一番,而后轻轻拉起彤儿,与彤儿开始了一段奇异的对话。 “你是谁?” “我是冷秋月?” “你打哪儿来?” “我打灵山来?” “你来干什么?” “我找我的好朋友,找我的姐妹们。” “你已经离开了她们,还来找她们干啥?” “我要让她们为我伸冤,为我报仇!” “你有什么冤屈?你的仇人是谁?” “我有天大的冤屈呀!我是被村。。。。。。”
她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正说到关键时刻却嘎然而止。她眨巴眨巴眼,扫视一下四周,把一个手指头伸到嘴边,“嘘--”了一声,便神秘兮兮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天机不可泄露!” 马三娘看问不出什么,便动情地安慰及劝说着:“秋月姑娘,你可是个好娃耶,你不是最疼彤儿吗?你看她多可怜呀,还有你的这些姐妹们。你走吧,大家不会忘掉你的,会给你送钱去,也会给你伸冤报仇的,你放心地走吧!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仿佛一缕白烟,从姑娘们的眼前袅袅飘零,转瞬即逝。此时周彤儿的脸由煞白变得有些红润,似乎带着平静的鼻息开始入梦。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不可思议,那么无法让人置信,然而却真真切切的发生了,并发生在众目葵葵之下。姑娘们的震惊与恐惧无疑地已经到了极限。(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