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太谦虚了,也太抬举我了。感谢版主的垂询, 其实也并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说到底, 无非是在拍摄时留意一下哪些该放进取景器的框框内,
哪些应该舍去而已。再者, 主体与陪衬的关系比例明确一点较妥, 尽可能避开西瓜芝麻一起捡的现象。
另外, 特写场面, 背景的选择往往比主体更需要留神。有时主体很理想, 而背景杂乱, 那就只好不拍了,
因为知道拍摄出来的结果绝不会理想。特写(微距)拍摄时背景最好简略单调, 根据场合不同, 对背景的要求
也会不同。背景可以营造气氛,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弥补主体的不足。而全景(风景片)的场合下,
我觉得画面中的各个要素的组合如何形成一个比较协调的整体, 倒是最需要动脑筋的问题。无法一概而论,
只要主次协调平衡, 感觉舒服就可以了, 没有固定的方程式, 完全是一个审视感觉范畴的概念。
我个人对摄影的体会无非是三个字: 光、色、形。转来转去, 离不开这三个字。现在的数码相机设定项目繁多,
可以前期设定很多内容。而以前的胶片相机没有前期设定项目, 需要自己设定的无非只有ISO感度,光圈快门,
曝光补偿值这些内容, 换而言之, 对客观景物的「光」和「色」的依赖性也就更大了, 对于拍摄者来说难度
也就更高一点了。反之, 拍摄者可以更集中精力去投入拍摄了, 因为没那么多的前期设定的诱惑, 也没有那么
多后期可期待, 所以以前的胶片和现在的数码跟有长短。但我本人还是按照胶片拍摄时的习惯去对待任何器材。
版主是怎样看待的? 也希望能指教交流。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
复制过来反复学,用秋枫君的好长处,去补补自己的短处。
唉!也不知补得进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