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4-11-24 13:02 编辑
如何破解传统解读的肤浅?说难也不难,只要不断追问。
比如: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传统译文:朋友死亡,没有负责收敛的人,孔子便道:“丧葬由我来料理。”
我们要追问,代人料理丧葬,社会上在做的人不少,论语编撰者还需要特别记上一笔吗?然后研究古代丧葬制度,得知殡是殡,葬是葬,两码事。再研究这个死者的信息,《礼记·檀弓》记载,“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可证他是异乡之人。
再研究古代关于死的不同说法,从年龄上“少者曰死,老者曰终”得出死者是少者,从地位上“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得出死者是庶人。再研究古代风俗,落叶归根,不属万不得已一定要归葬家乡,但死者无所归,所以没有随从。
汇集以上研究出来的信息,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死者是一个普通的异乡中青年,因为没有随从送他归葬家乡,所以孔子站出来说,由我给他扶柩归籍吧。孔子仁至义尽,所以论语编撰者给予记上了一笔。
再比如: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首先要追问,为什么用嗅字?用嗅字意味着什么?然后联想起鬼神嗅供品的说法,自然就会想,或许,共即供?然后去训诂,果然一查:共是供的本字。然后整个画面就出来了:子路捉了母山鸡供养孔子,孔子不吃,嗅了几下就站起来了。
再比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看到传统解“作”为“创作”,就得追问,孔子真的没有创作吗?查阅司马迁《史记》得知,孔子在整理《易经》时创作不少,由此可证传统解读不符合史实。既然推翻了“创作”,那么跟它相关的“传述”自然也有问题了,必须要追问:既然不是传述,那会是什么呢?研究句子发现,哦,原来这是古代汉语常见的缺省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述[古]而不作,信[古]而好古”的承前省略。
补齐以后发现,“述”的对象是“古”。古,意味着历史传承。那么就明白“述”是关于传承的态度。然后训诂,发现“述”有义项为“遵循”,而“遵循”正好完全符合关于传承的态度!再结合“信古”一说,因为相信而遵循,完全对头了!
接着再追问,不遵循有什么表现?一是全部否定,二是局部修改,三是造假冒充,无非就这三种。结合“作”字,只能后两种,通属于造作范畴。所以结论就出来了,“述而不作”的真意是指传承态度:“遵循而不造作”。
醉笑麻子在六杂极尽嘲笑之能事的“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一句,同样是使用上述追问法得出的结果:以为我有朝一日会帮助你们出仕为政吗?不要以为我会这样啊——孔子言下之意,希望弟子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抱负。
醉笑难得如此失态,大概在“三人行”上丢人丢得太惨了,想找补回去,何况主动追债的义举,不仅追了个寂寞,还将自己人设搭进去了。此仇不报非小人,理解理解啊。
至于麻子使坏嘛,一是给自己惨烈翻车的民国事故找补的意思,何况还被临窗讥笑为丢了魂的丧家犬,临窗多次喊它滚出去;二想破临窗清净功,刺激临窗去六杂,好嘲笑临窗假忍辱,好破坏临窗静心修改解读大业;三想借机恶心色妞豆豆他们,使她们不好意思再来国学堂。同时鼓动其他人一起孤立国学堂,达到国学堂空无一人,自生自灭,好让他有嘲笑资料,也好给自己做死了黄金拉个垫背的。
麻子种种表现啊,真可谓“一眼假”。
只能说,麻子是好天真、好脑缺、好可爱、好沙碧的四好孩子,二的翻倍。
十几年来,只有临窗刺挠麻子裸奔,哪有麻子刺激临窗得逞?
昨晚版聊,临窗放话:“今天醉笑麻子跳得欢,我都看乐了可惜他们不敢打赌,敢赌,让他们裤衩都输没了!”
现在补问一句:真金白银对赌,你们敢吗?狗屁!
醉笑麻子那些个孬货,群魔乱舞吧,临夫子就喜欢看你们表演。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