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7 22:56 编辑
作者:押沙龙
01
在先秦诸子里,孟子脾气最大,有点像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鲁迅。整本《孟子》,至少有一半篇幅是在跟人吵架,而且一吵架就喜欢骂街。所以王小波就感慨说,孔子是个挺可爱的老头,孟子却不像什么好人,一肚子邪火,所以他要是穿越到了春秋战国,也绝不和孟子握手。
其实话真也不能这么说。孟子确实比孔子脾气大,整个人就像一个被人使劲摇晃过的可乐罐子,一肚子气。但这不仅是个人性格问题,主要还是时代变了。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有一些基本的规则,贵族们还要些脸面,做事不至于太过分。可是到了孟子时代,秩序荡然无存,战争全面升级,一片赤裸裸的黑暗森林景象。就像孟子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面对这样的世界,他不应该愤怒吗?他的书里确实洋溢着怒火,但那团怒火背后是对铁血世界的拒斥。
孟子不光脾气大,而且面对权力也非常自尊骄傲。孔子见君主的时候,“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姿态放得很低。孟子对君主却保持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动不动就要指斥几句。比如他数落梁惠王的时候,说得就很难听。“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你这是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在齐宣王面前,他也彻底否认对方有什么特殊性,君主怎么了?没人欠你什么。“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在先秦著作里,把话说的如此明白痛快的,恐怕也只有孟子一人了。
孔子敬畏权力,庄子躲避权力,韩非依恋权力,孟子却视权力者为可供训斥的小学生。当然,这跟当时的环境也有关系。战国前期,君权虽日趋恐怖但还多少相信知识的魔力。等到知识的魔力褪色,孟子的骄傲恐怕也就维持不下去了。但即便如此,孟子的这种气魄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所以,我并不同意王小波的说法。孟子并不是一肚子邪火的妄人。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他就像一把利剑,锋刃上闪耀着人的尊严。君王又如何?权力又如何?虽千万人,吾往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