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宣布,谁先打进关中,就封谁做关中王。后来刘邦先打进了关中,但是他没有捞到关中王的称号。
因为有项羽在。项羽绝对不可能让刘邦在秦国旧地扎根做关中王的。他,作为各路起义军的话事人,把刘邦封到了秦岭以南的汉中。汉中以汉水得名,所以刘邦的封号是汉王。
把刘邦赶到汉中还不算完,项羽始终对刘邦不放心。于是,他又把秦朝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封为雍王塞王翟王,镇守关中地区,防备刘邦杀个回马枪。
结果,刘邦没有在汉中的山沟里待多久,就以一招暗渡陈仓,绕道攻进咸阳,随后跟项羽展开了直接PK。直到最后,项羽兵败,刘邦统一天下。
既然刘邦以前做过汉王,所以他就以汉作为国名。类似的操作以后我们还会看到,比方说曹操被封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就立国号为魏。司马昭被封为晋王,他的儿子司马炎称帝就以晋为国号。杨忠被封随国公,他的儿子杨坚称帝,没有随随便便用随这个字做国号,而是把随(繁体为隨)字改了一下,去掉了走之,以隋作为国号。
刘邦之后,还有若干刘姓人称帝。下意识地,他们会首先考虑选择汉这个字来做国号。
比方说刘秀,在王莽新朝存在一段时间之后,刘秀夺回了刘姓江山。刘秀以刘邦的后裔自居,按照谱系能追溯到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好吧,你不是大汉皇朝的后裔哪有资格做皇帝啊?
后来,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有一位乱世豪杰脱颖而出。他就是刘备。刘备是幽州涿郡涿县人,出身能追溯到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好吧,他那个时代,能追溯到某个皇帝王爷后裔的刘姓人士也颇有些了。比方说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等等,也都是一时英俊,据地自重。
刘备雄心万丈,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主要是他人单势孤,在汉末的那些割据势力里面一点都不显眼。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反正后来,他跑到成都,接手了刘璋的地盘。
随即,他的部下就开始劝进了。主公你不考虑称帝嘛?你有没有考虑人们的感受哇?架不住部下的撺掇,刘备最后自封为汉中王。
既然占了汉中,自称汉中王好像没什么毛病。不过,他用这个称号,明显是想复制先祖刘邦北上夺取天下的旧例吧。反正在汉朝,你不可能再自封汉王,只能加个字变成汉中王咯。
后来,曹丕玩顺天应命,尧舜禅让,建立了大魏,把汉朝皇帝改封为山阳公。听到消息,汉中王的部下当然不可能袖手旁观。他们宣称汉朝皇帝刘协已经被曹丕杀害,于是拥戴刘备继承帝位。
既然是汉朝余脉,刘备依然以大汉作为国号。只不过后世人们习惯性把季汉称作蜀,或者蜀汉。看到三国电视剧里面季汉军队大旗上写的一个蜀字,简直能让人笑掉大牙。刘备知道了能从棺椁里面坐起,老子才不是蜀呢。
壮志未酬,刘备就崩逝了。后来,他的最忠诚的部下诸葛丞相,一直都没有放弃先帝遗志,一次次带兵从四川盆地寻找缝隙向北攻伐,甘肃东部陕西西部永远也没有安静。
问题是,首相,还有他的继承人姜维的若干次北伐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想想看,四川地方想北上攻灭北面的政权,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可曾有过?刘邦可不算,他只到过汉中,面对的还是项羽这样的分散势力。
所以说,四川地方能割据自守就已经不错了。北上夺取天下,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