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岸 于 2023-8-13 20:55 编辑
对老人,我不一定扶。 对扶不扶的讨论,我服了。
六杂大热话题不断,但最后无一例外,都扯成传统文化裹脚布,比如由红袖诸孽扯到诸字的解法,由破皮包子扯到老子和刍狗。今天终于有了起色,从老人在扶梯摔倒的或然率切入,向经典物理学发起挑战。
上海地铁站扶梯上,老人以什么样的姿式和受力角度摔,与扶手、老伴怎样友好互动,行人如何绕行,帮扶者十米视距如何透过人流聚焦现场,冲刺时间是否合理,过程中动作细节如何演化……这些信息要还原,恐怕得百八十人现场目击和一堆摄像头360度动态跟拍,仅通过文字描述,这得多么飞扬的文采。
不出意外的,经过夫子教授们一番论证,结论有了,潜台词:你不能把问题说清楚,你就有问题。你不能证明你是你,你就不是你,何况你还有重恨国党身份呢? 说白了,你写不出一篇数学物理学支撑的报告,证明老人摔了你扶了,就没摔没扶,涉嫌编造和撒谎。
新闻上,类似花样翻新的金句还有: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你要替当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
诛心,历来是文斗名场面。本来对一种社会行为的讨论,一些人的思维定势总能转向行为人。可问题是,重点在哪里?老人摔的多么别出心裁,他人救的多么巧夺天工,这些重要么?老人乘扶梯摔倒扶不扶,或者为什么没人扶,这才是核心好吧?
由此,本岸也不揣冒昧一下: 为了求真务实的人设,请夫子教授们亲自到上海地铁中转站现场,在考察全部场地条件和设施参数后,重新演绎一遍扶梯仰面后摔。当然,有备而来可能影响摔倒效果,有没有人扶也得凭运气,最主要的,上论坛把这番惊心动魄描绘得严丝合缝还得看笔力。剩下的,就是对现场人流多少、扶梯速度、个人体重和行礼箱重量、赶下趟地铁的心情、警察的距离之类问题事无巨细一一回复。 如果做不到,那你们前边东拉西扯所有的话,都是诛心,甚至构陷。
看,我也很会诛心嘛!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每天每日内卷忙。
真希望央视下来再问一遍那个好问题啊,本岸已准备好了。
问:你幸福么? 答:我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