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688—742),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登鹳雀楼》流传千年,家喻户晓。
正史关于他记载很少。不知道为什么他没有参加科考,初被亲属举荐做了一段时间的小吏,嫌受气不干了。晚年生活所迫,又出来打工,不久病故。开元年间,他的诗与高适、王昌龄齐名,但一生所作诗歌,仅存六首。
除了“白日依山尽”之外,王之涣极为著名的还有《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品之一。王之涣的诗语言平直,气势开阔,高远苍凉,大气磅礴。而且用词接近口语,非常上口,这也是他的诗得以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以杜甫为例,杜甫是《诗经》以来现实主义诗歌的又一座高峰,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极高,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王之涣是无法比拟的。杜甫一生写了一千四百多首诗,你能完整背下来几首?真正代表杜诗最高成就的《三吏》、《三别》,和几首歌行体古诗,不是唐诗爱好者,绝对背不下来。
王之涣的边塞诗成就,尚在高适岑参王昌龄之下,且仅存六首诗,就有两首,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什么?
这种现象诠释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
古往今来,通俗艺术都是下里巴人的,大街上太流行的东西,往往水平不高。比如音乐,越普及的就越低端,音乐的高端是交响乐,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芭蕾舞曲,意大利美声,歌剧。可普通百姓有几个人听过?有几个人听得懂?
所以,千万不要以知名度来衡量艺术的价值。
这首《凉州词》还有一段千百年未了的公案。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因凉州城距离黄河太远而被指“信口开河”。古凉州即今武威市,在甘肃西北部,距黄河直线距离至少400华里,黄河跟凉州城的确有些不搭界。
另有一个版本的首句:“黄沙远上白云间”。盖河与沙这两个字,手写体几乎是一样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沙远上白云间,二选一你选哪个?
唐诗意境开阔,诗人往往以意为主,诗中的景象难免跟现实小有误差。数学家华罗庚就曾从唐诗中挑过毛病。
清代编辑的《唐诗三百首》里,有一首《出塞曲》,是边塞诗人卢纶的一首五绝: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华罗庚先生用数学的逻辑考据唐诗,看出问题了,写了一首打油诗质疑: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风高夜,怎得见雁飞?
要说北方大雪时到底还有没有大雁飞?这个真难说。边塞诗派的另一位大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按照岑参的说法,北方八月就下雪了,大雁还没开始往南飞呢;
但“月黑雁飞高”,确实是有点不合情理:“月黑雁飞高”可能是真的,但问题是,卢纶是怎么看见的?
关于这首《凉州词》,民间流传着很多故事,情节都一样,人物却不同。
话说乾隆爷这天正在南书房写字,和珅纪晓岚伺候在左右,乾隆心情不错,写了一幅扇面,递给纪晓岚,纪晓岚一看,皇上写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乾隆说,纪爱卿给念念?纪晓岚说好嘞。仔细一看,卧槽,乾隆少些了一个“间”字。
这特么怎么念啊?少了个“间”字,不成句啊,说皇上写错了?不敢。
和珅在旁边也看出来缺了个字,赶紧拱火架秧子:念啊,你倒是念啊?!
纪晓岚慢条斯理地开始念: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博君一笑。 “旗亭画壁”的传说和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三位诗人,就聊这么多。
醉笑才疏学浅, 不免班门弄斧,贻笑方家,惭愧。
|